0%
第十一章 修身與養生 6、理想人格

第十一章 修身與養生

6、理想人格

(參見原第15章)
「敦厚」在今天也總是隱隱約約地與「老實無用」連在一起,人們青睞的是「精明能幹」;「質樸」也別想贏得時人的喝彩,它老是讓人聯想到「破舊」和「寒磣」;而「渾濁」就更別提了,誰不喜歡「清澈見底」呢?時下到底是一切價值重估的時代,從前那些肯定的品格今天只有否定性的意義,從前聖哲們提倡鼓勵的東西常被今人所蔑視和唾棄。譬如就「清」與「濁」來說吧,今人與古人就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評價,現在的江河湖泊、曲澗回塘無處不渾、無處不濁,人https://read•99csw.com們渴望見到碧水藍天清澈明亮,古人大概睜眼閉眼就是藍天碧水。雖然飲用和盥洗他們也喜歡清冽的甘泉,但我們的先人同時也看到了問題的另一面,《禮記》就告誡我們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太清了魚兒在其中就無以活命,人太精了別人就難以和他相處。長江、黃河如果不是泥沙俱下無所不容就不能成其波瀾壯闊,個人如果不能寬厚包容就不能凝聚人心,就不能團結廣大的群眾,就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猶豫、畏縮、戒懼和拘謹,在現代人眼裡都成了消極的品格,今天人們看重的是九_九_藏_書一往無前的勇敢、破釜沉舟的橫心、當機立斷的果決,還有那瀟洒自如的風度。誰還傾心那些優柔寡斷的猶疑?誰還喜歡那膽小如鼠的畏縮?誰還忍受得了呆板乏味的拘謹?人們也真的是太健忘了,歷史上「不肯過江東」的悲劇英雄正是當年在江邊「破釜沉舟」的項羽,血灑疆場和埋骨邊塞的多是那些「本自重橫行」的男兒,據說使西晉短命的也是那些瀟洒出塵的清談者。幹嗎只注重行為的樣式和為人的外表而不管行動的最後結局呢?劉邦在歷史舞台上也許沒有項羽「破釜沉舟」的壯美「造型」,但他最終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今天中華民族的大多https://read•99csw.com數兒女還被稱為「漢人」,我們大多數人在「民族」一欄里也是填寫「漢族」。盛唐一代名相姚崇、宋璟等人的舉止也許不像王衍那樣清通洒脫,但他們也沒有像王衍那樣使神州陸沉。
善於體「道」并力行其「道」者,為人無不幽微玄遠而又精妙通達,深沉精細以致使人難以認識。正因為人們難以識其真容,這兒只能勉強描摹一下他們的人格與肖像——
「道」之為「物」無狀無象不聲不響,體「道」之士則無形無名戒滿戒盈。
他立身處世從不妄動躁進,那猶豫畏縮的樣子好像是冬天涉足過河,脫掉鞋襪、捲起褲腿要渡河又不想渡河;九-九-藏-書那謹覺戒懼的樣子好像是四面受敵,隨時都可能遭到鄰里的暗算伏擊;那莊重拘謹的樣子好像是在他家做客,舉手投足都不敢隨便放肆;那溫和親切的樣子像融融春日,到處冰澌溶泄、春暖花開;那敦厚樸實的樣子就像幽深的山谷,敞豁、空曠而又開闊;那寬厚渾樸的樣子恰似滾滾的長江大河,包容一切,因而是那樣混濁。
體「道」之士當然也並非只是一味地「濁」,他們動靜清濁無施不可。「濁」與「清」相對,「動」與「靜」相關,它們分別是體「道」之士不同的存在狀態,「濁」見於動蕩之時,「清」見於恬靜之際。體「道」者動靜得宜,「濁」而可復使之「清」,「九-九-藏-書動」極又歸於「靜」,「靜」處又趨於「生」——創造與生成。
他是那樣機智、勇敢、樂觀和自信,在他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和擺脫不了的困境,所謂「聖人無死地,智者無大難」,他大概就是這種無死地的「聖人」或無大難的「智者」罷。不過,他勇敢但絕不莽撞,機智但絕不輕狂,自信但絕不浮夸,樂觀更不忘乎所以。
日中則移,月圓便缺。體「道」者深知天道虧盈之理,他們戒盈戒滿、戒驕戒躁,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笨,多聞博學而守之以寡陋,剛毅勇敢而守之以畏縮,富貴多財而守之以貧儉,廣施博濟而守之以謙恭。戒盈戒滿則無虧無敗,不驕不躁則能不斷進步,去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