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宋初詞壇與柳永的變革 第二節 繼往開來的范、張詞

第二章 宋初詞壇與柳永的變革

第二節 繼往開來的范、張詞

與晏、歐同時而能使詞別開生面的是范仲淹和張先。范仲淹于詞境上突破「花間」,張先於詞調上突破小令,他們上繼五代而下開蘇、柳,在詞的發展史上具有橋樑的作用。
「暖」而說「乍」,「冷」而言「輕」;風吹影動以「弄」字來刻畫,風吹角響以「醒」字來形容,體物既微妙,下字更精細,抒情也含蓄有味。不過,它們雖然「味極雋永」,但寫法上已初露「清出處,生脆處」(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隨著時序變遷和景物轉換,層層敘寫自己的情感體驗,大不同於溫、韋、晏、歐的渾融蘊藉,而且一洗晚唐五代「花間」的鉛華,劉熙載稱「張子野始創瘦硬之體」(《藝概·詞曲概》)。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為北宋一代名臣,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勵,並不想以翰墨為勛績,更不想以詞曲名後世,但他僅存的幾首小詞自成一格,在後世產生了較大的九_九_藏_書影響。從「花間」到晏、歐,詞幾乎離不開風月閨情,調子大多柔婉甜膩,到范仲淹才唱出聲震窮塞的《漁家傲》: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繚牆重院,時聞有、啼鶯到。綉被掩余寒,畫閣明新曉。朱檻連空闊,飛絮知多少?徑莎平,池水渺。日長風靜,花影閑相照。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天仙子》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景物為「千嶂孤城」「長九-九-藏-書煙落日」,人情則「白髮將軍」「勒功燕然」,秋塞的遼闊蒼茫之景與將軍慷慨悲壯的報國之情和諧統一,使全詞「蒼涼悲壯,慷慨生哀」(彭孫遹《金粟詞話》),實為蘇東坡「大江東去」的先聲。他善於抒壯志也工於寫柔情,如:
張先與晏、歐同時而略早,得以在小令上與他們一爭短長,又由於他獨享八十九歲的高壽,而且至老視聽還很精敏,這使他又有機會在慢詞上成為柳永的先導。北宋的都市商業日趨繁榮,市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自五代以來為文人雅士「聊佐清歡」的詞逐漸又回到市井平民中,成為他們所喜愛的文學樣式。張先迷戀於市井的風月生涯,自然熟悉市井傳唱的流行樂調,他自己也嫻於聲律,晚年創作了近二十首慢詞,如《宴春台慢》《山亭宴慢》《卜運算元慢》《滿江紅》等。《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一詞是當時盛傳的名作: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https://read•99csw•com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青門引》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塵香拂馬,逢謝女、城南道。秀艷過施粉,多媚生輕笑。斗色鮮衣薄,碾玉雙蟬小。歡難偶,春過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
張先(990—1078),字子野,read•99csw•com烏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四十一歲舉進士及第,晏殊知永興軍時辟他為通判,七十二歲時為都官郎中,晚年優遊鄉里,往來於杭州與湖州之間。他為人「善戲謔,有風味」(蘇軾《東坡題跋》),享高壽而又極風流,八十五歲還納一小妾,蘇軾曾以「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相謔。他至老還如此沉溺聲伎,填詞又哪離得了風月艷情?不是描摹女郎的衣著,便是讚賞佳人的容貌,自然更少不了兒女閑愁,不過,他的過人之處是對景物的感受細膩入微,並能用同樣精妙入微的語言傳達出這種感受,如他特別善於表現不易表現的「影」,並被人稱為「張三影」,現在看看他的代表作:
——《蘇幕遮》

這首詞不像《漁家傲》那樣昂首高歌,它的主題不外是去國懷鄉,上片多為穠麗之語,下片純寫悱惻之情,風味仍與南唐、晏歐相近,但情雖纏綿,景卻遼九-九-藏-書闊。

上片寫戶外融融意春和自己偊偊尋春,下片寫遇艷后兩心相許的激動及不能接近的悵惘。雖為慢詞但用小令筆法,有所鋪敘而又不失其含蓄,明顯帶有由小令向慢詞過渡的痕迹,夏敬觀認為他的「長調中純用小令作法,別具一種風味」(引自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

張先是晏、歐與柳、蘇之間的一位過渡性詞人,在詞的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卷一指出:「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后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雖隘,氣格卻近古。」所謂「規模雖隘」,是指張詞沒有後來秦、柳、蘇、辛那種鋪張揚厲、淋漓盡致的格局;所謂「氣格卻近古」,是指他採用慢詞形式又保留了小令含蓄雋永的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