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認同與文化轉型 五、兩本《勸學篇》的啟示意義

文化認同與文化轉型

五、兩本《勸學篇》的啟示意義

意識到「儒術危矣」的張之洞,當然明白儒學不能應對現實問題,也明白必須對這種文化進行改造,但他不可能像福澤那樣毅然轉向西方文化,相反,他仍然認同並擁抱傳統文化價值,不能忍受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成為中國人身心的主宰,所以提出「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我們對文化上的「中」「西」特別敏感,因為在我國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上有太深的糾纏,日本選擇「漢才」和選擇「洋才」都沒有引起全民族焦慮,在他們看來,文化選擇與民族認同是兩碼事,橋歸橋,路歸路,選擇以「西洋文化為標準」的日本人還是日本人。習慣於「用夷狄之禮則夷狄之」的中華民族,對學習西方文化總擺脫不了「以夷變夏」的緊張。
福澤在《文明論概略》中談到自己對文化選擇的態度時說:「討論事物的利害得失時,必須首先研究利害得失的關係,以明確其輕重和是非。」可見,他對文化的認同與文化的選擇採取的是一種實用主義的理性態度。他從小學習的是「漢學」而不是西學,待到成年接觸西方文化以後,發現「西學」是一種比「漢學」更先進的文化,深恐「陳腐的漢學如果盤踞在晚輩少年的頭腦里」,會使西洋文明難以傳入日本,便馬上對「漢學」「恩將仇報」,對儒家文化毫不留情地予以攻擊,熱情地認同和擁抱西方文化,明確提出「以西洋文明為目標」,還激烈地呼籲日本必須「脫亞入歐」。福澤對文化認同和文化選擇的態度,可以說實用到了「勢利」的程度,哪種文化對當前的日本發展有利就認同和選擇哪種文化,並對這種文化進行創造性的「改寫」而不是簡單的「複製」。九-九-藏-書https://read.99csw.com
本文為澳門大學2009年「『衝突對話與文明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宣讀論文
其實,一種文化的首創者不可能是這種文化的壟斷者,不管這種文化的「出生地」在何處,不管這種文化姓「中」還是姓「西」,誰能將這種文化發展到當下的最高水平,誰就是這種文化的當代主人,體育競技是這樣,科學技術是這樣,人文科學是這樣,宗教信仰也是這樣。乒乓球起源於英國的「撞球」,但英國不能壟斷和佔有乒乓球,中國人引進、消化和發展了乒乓球球藝,以至於今天的中國人將它視為自己的「國球」。佛教傳自「西域」印度,但佛教後來在印度本土消亡,這種宗教的「家」反而安在「東土」中國。基督教來自九_九_藏_書「東方」,但今天卻成了標準的「西方」的宗教。
反觀中國,由於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精神血脈,由於我們將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等同起來,由於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深深的情感依戀,在很長時期我們對文化選擇缺乏一種理性態度,許多精英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走向對傳統文化的偏執,對傳統文化的偏執必然阻礙我們的文化轉型。這樣,傳統文化就由民族的文化資源變成了民族的文化負擔。
「漢學」與「西學」對日本來說都是一種「他者」,因而福澤能「客觀」地比較兩種文化的利弊優劣,然後擇其優者而從之,能輕易地把「和魂漢才」換成「和魂洋才」,這有助於日本成功地實現文化轉型,從一個東方落後的農業國家變為一個發達的現代化國家,也有助於日本幾十年後擠進了「西方七大工業國」,終於圓了他「脫亞入歐」的美夢。由此可見,民族的文化認同事關民族的文化轉型,民族的文化選擇事關民族命運的興衰。
張之洞對儒家文化的態度在清末具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他早已發現儒術已不足以應對世事,「今欲強中國,存中學,則不得不講西學」。不僅「強中國」要求救于西學,還要靠「講西學」來保存儒學。這說明以儒學為主幹的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失去了活力,它不能應付現實生活的挑戰。一種文化不僅不能解決現實問題,而且還要靠別人來「保護」,這表明該文化已經喪失了生命力。到底哪種文化更有價值更為先進,不是由個人主觀態度來判定,應由人類生活對它的需求來判定。一種文化是否有價值取決於它在當代生活中的活力,取決於它解決現實社會中物質問題和精神問題的能力。我們傳統的儒家文化既是傳統生活方式的表現形態,也是傳統生活問題的「處理方略」,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生活問題」也隨之變化,舊的「處理方略」不能解決新的問題。儒家文化在兩千多年來一直是我國歷代王朝的意識形態,代代只能進行複製而不能進行質疑,在鴉片戰爭以前它基本沒有遇到另一種異質文化強有力的挑戰,所以它逐漸退化以至於僵化,喪失了自我改寫和自我更新的機能。九*九*藏*書九九藏書
任何文化都是人的創造物,是人的「精神產品」,因此,是文化理應為人服務,而不是人為文化殉葬。任何民族對自己文化的偏執,便是該民族為自己的文化陪葬。對文化最明智的態度,不是要看這種文化姓「中」還是姓「西」,而是要看這種文化能不能讓中國人更具有創造的活力,這種文化能不能讓中國人活得更健康,這種文化能不能讓中國人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幸福,哪種文化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我們就主動選擇哪種文化。我們應有大格局和大胸襟來汲取和容納各種異質文化,讓中西文化實現多元互補,用人類的文化精華來重塑中華民族的「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