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批改作文,不要多改」

「批改作文,不要多改」

台先生的字學倪鴻寶體,名書家沈寐叟也學倪書,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一日,援庵先生以所藏沈寐叟一箋寄送給台先生。老師這樣體貼,難怪台先生大為感動,回信說:「援師道席:……寐叟書川中殊不易睹,僅於流人中見其一扇面、一條幅,皆中年所書。其蒼古之致,均遜此札。寐叟晚年為倪黃書,巉岩溫粹,並極其美。年來頗得鴻寶影本,喜其高古,借醫俗筆,亦霜紅龕所云,寧拙勿巧,九九藏書寧丑勿媚之意。……」台先生短短几句話竟用了四次「其」字,卻順當得很,除第一個或可不用,其餘都非用不可。
老一輩讀書人做文章是大事,草率不得。啟先生說,陳老師最喜歡收學者的草稿,細細尋繹他們的修改過程,客廳桌上常擺著這類東西,學生看得發生興趣了,他會提出問題說:「你說他為什麼改那個字?」三十年代流行一種論文題目,像「某某作家及其九-九-藏-書作品」,陳先生見到學生也寫這類題目,一定刪去「其」字。聽了嚇得我不敢亂用這個字。援庵先生想必是太好的老師了。前天朋友在圖書館里借到一部《陳垣來往書信集》,是陳先生的孫子陳智超編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了陳先生好多朋友門生的信,其中有幾封是寫給台先生和台先生寫給老師的信。一九三五年二月三日給台先生的信說:「昨游廠廟,在大雅齋見read.99csw.com有舊仿黃小松刻扇骨一持,尚有似意,敬以奉呈,乞哂存為幸」,筆調客氣得很。這一持扇骨台先生珍藏多年,一九七二年才托張目寒帶去日本轉送給張大千。
牟潤孫先生在世的時候經常跟我談起他的老師陳援庵,我於是開始讀陳先生的著作。台靜農先生和啟功先生也是陳先生的學生。啟先生拜師,聽說是傅增湘拿了啟先生的作業給陳先生看。傅老先生回來告訴啟先生說:「援庵說你寫作九*九*藏*書俱佳。他的印象不錯,可以去見他。無論能否得到工作安排,你總要勤向陳先生請教,學到做學問的門徑,這比得到一個職業還重要,一生受用不盡的。」陳先生後來不但收了啟先生做學生,還介紹他到輔仁大學附屬中學教一班「國文」。陳先生向啟先生傳授了幾條教書要注意的事項,裡頭有一條說:「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改多了他們也不看。要改重要的關鍵處。」還有一條說:「九*九*藏*書發作文時,要舉例講解,缺點儘力在堂下個別談,缺點改好了,有所進步的,儘力在堂上表揚。」啟先生每一條都記下來;我格外重視這兩條。真的,年輕人寫的文章,太差的只能口頭告訴他差在什麼地方,要他重寫再說;馬馬虎虎過得去的,盡量少改,改幾個關鍵處,讓他一生受用。最倒霉是碰到一些毫無向學之心的年輕人,既不肯下工夫讀好文章,對自己筆下一字一句全不重視,亂寫一通就拿去發表,一點不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