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援庵先生給兒子的信

援庵先生給兒子的信

陳先生最牽挂者是兒孫輩的道德文章。家中有個侄兒不讀書了,他很傷心,說「干侄亦改行學商,始嘆吾道之窮,一大家庭欲培植一讀書種子果如是之難也!」他於是經常叮嚀晚輩不可荒廢學問之大業:「汝年來曾作什麼文,甚願知道。記得從前似曾對汝說過,每年必要有一二稍有分量之文發表,積之數年,必有可觀。專役志於衣食,殊可惜也。」這最後一句話當是一時感觸的嘆息話而已;read.99csw•com不先照顧衣食,學問再好也活不下去了。況乎讀書人衣食足而安心讀書之外,總有一點風雅的小嗜好,余錢於是也相當重要。陳先生不能免「雅」,「連日廠甸書攤稍有收穫,都在一二元以內,貴則不能買了。」這樣日積月累,「於是吾書案上有錢竹汀先生之筆筒,畢秋帆先生之硯,全謝山先生之瓶。三人皆清代有名史學者,日夕相對,讀書精神為之一read.99csw.com振,快何如也。」
陳援庵先生三十年代給長子陳樂素的幾十封信有長有短,什麼都談。陳先生當時在北京大學史學系當教授,家眷都在南方。陳家是廣東新會人,有一封信上說:「此間有新到罐頭豆豉土鯪魚,甚可口,每罐一元至一元二角,大有故鄉風味」,可見思鄉情切。兩個小孫子的考試成績都寄給陳先生看,陳先生回信提到「小子學字,最好用手指多寫,然後用筆。https://read.99csw.com所謂晝作勢、夜畫被,均指手而言,不必一定用筆墨也」。這種方法現在似還適宜。陳先生真是典型的老讀書人,一生厚道,滿腦子傳統的做人標準。他家鄉的四姑大概是天災人禍損失財物,他寫家書說:「四姑財產稍有損失,是好消息,不是惡消息。我輩處今日,應該有些闕憾,不然,會招天妒也。天下那有完全滿意之事,稍有損失,是等於種痘,發些熱,可以免疫也,請四姑放開九九藏書心懷為幸。」種疫之喻真是高明,也妙。
陳樂素開始教書之際,陳先生頻頻在信上傳授教學方法,苦口婆心,總是要他對學生好,鼓勵學生:「凡與學生改文,應加圈,將其佳句圈以旁圈,俾其高興。改不必多,圈不妨多,平常句亦須用單圈圈之。因見有改文只改而不圈者,殊不合,故告汝。」樂素的弟弟陳約得香港拔萃書院教席,寫信問父親有沒有作文方法的書,陳先生回信說「向未見過。欲作文言,只有熟讀《論https://read.99csw.com》、《孟》,亦一捷徑。能多讀熟讀,則出筆成文言。最忌先做成白話,乃改易為文言,則難得佳作矣」。這是內行話。先做成文言,再改為白話,也必難成佳作。從前我編雜誌,有大學講師賜稿,通篇文言;我嫌文章內容枯瘦,推說現代雜誌不宜刊登太多文言文章,講師拍案說:「那好辦,我把文中『之』字改為『的』字,『矣』字改為『了』字,一下就變白話文了!」我為之語塞。這真是把「胡適」之名改為「到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