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站在十字路口 中國動畫功成日,勿忘萬籟鳴

站在十字路口

中國動畫功成日,勿忘萬籟鳴

萬籟鳴回憶,當時很多配件都是去舊貨攤找的,「很多人說我們是中國動畫的拓荒者,其實那個時候,更像是拾荒者」。
他在「文革」后復出,又工作了10年,直到86歲高齡才辦理退休手續。
受陶行知的影響,再加上職業關係和不少文化藝術界的進步人士交往,萬籟鳴很快就投身到針砭時弊和反抗帝國主義的漫畫創作中。在20歲出頭的時候,他就畫了一套《國恥挂圖》,從《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再到《辛丑條約》,用畫筆記錄了中國的屈辱史和血淚史。
張光宇在1945年曾創作過一本叫《西遊漫記》的漫畫集,其中已經創造了一個孫悟空的形象——現在看來,和後來《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形象已經頗為相似。

《大鬧天宮》劇照
在回憶自己為什麼要做《鐵扇公主》這部動畫片時,萬籟鳴表示:「當時我思想上的考慮是,既然美國人可以搞表現他們西方民族特色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我們當然也可以搞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鐵扇公主》。……就可以有機會讓全國人民包括廣大海外僑胞和一部分外國人一睹兩位『公主』的芳顏,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做一個全面的比較。」
——「當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是個孩子,它甚至比我記憶中的更好。哦,你可以在維基網上找到更多有關它的信息。」
他的感慨是:「我和孫悟空一樣,經受了一次烈火的考驗。如今,孫悟空從煉丹爐里衝出來了。」
但現在回看,這話有點道理,卻也不算全面客觀。

7

在中國,說起動畫片《大鬧天宮》,可謂婦孺皆知。而這部動畫片的導演萬籟鳴,知道的人可能就未必有那麼多了。
1919年,商務印書館面向全國招聘各類工作人員,萬籟鳴毛遂自薦寄出了自己的畫稿,結果被選中,於是他來到了上海,擔任商務印書館的專職畫師。他那時候才20歲左右,但因為業務能力突出,居然被美術部主任尊稱為「籟翁」。

《大鬧天宮》中的這一幕場景直接把雲彩設計成了孫悟空的坐轎
1941年,中國動畫史上第一座里程碑出現了。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動畫在美國的迪士尼風格和日漫風格之間左右徘徊。我個人覺得,無論是模仿或借鑒迪士尼還是日漫,都沒有問題,它們的敘事結構、人物造型、細節處理等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這些都是「術」,核心的「道」我們不能忘。這個「道」,就是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有些中國動畫會反過來,建築、山水體現點「中國風」的「術」,最核心的「道」卻丟失了,這就本末倒置了。
在這一點上,萬籟鳴不愧是「中國動畫之父」,他其實早就做出了表率。

最讓萬籟鳴痛心的是,他和張光宇的家都被抄了,大量珍貴的原稿被破壞和燒毀。
萬籟鳴在商務印書館的工作主要是給各種出版物配畫。然而,對於有強烈創作慾望的他而言,循規蹈矩地按部就班畫畫並不能滿足他。
——「上帝啊,這是20世紀60年代製作的動畫片,那時候的動畫技術甚至還沒有那麼發達!嗯嗯嗯,而且它是中國製作的,而不是日本!」
為這個形象反覆易稿的,主要是美術設計張光宇。
《大鬧畫室》雖然片長只有10分鐘,卻是真人與動畫的結合,劇情是一位畫家在畫畫時,墨水裡忽然鑽出一個墨水小人,大鬧畫室,最後小人又被捉回瓶子里。
萬籟鳴其實一直想拍一部以「大鬧天宮」為主題的《西遊記》動畫片。
在私塾學習的時候,萬籟鳴既不背書,也不寫字,唯獨喜歡畫畫,且畫得特別好。有一次,他在上課時偷偷畫畫,被私塾老師發現,結果他畫的是一幅老師的肖像,惟妙惟肖,老師看了后破例沒用戒尺打他,反而露出了笑容。

《大鬧天宮》中玉皇大帝的造型。張光宇其實借鑒了中國民間的「灶王爺」形象,留的是五綹須
「大鬧天宮」的故事主要集中在《西遊記》的前七回,雖然在中國婦孺皆知,但從孫悟空騰空出世到拜師學藝,一路情節比較鬆散。萬籟鳴大刀闊斧,把整部動畫集中在一條主線上:代表凡間的孫悟空與代表統治階級的玉皇大帝之間的鬥爭——所有和這條主線有關的細節都保留,無關的都砍掉。
早在1940年,就有一家公司說願意投資萬籟鳴拍《大鬧天宮》,萬籟鳴花半年多時間準備好了拍攝器材和大量資料,又招了一大批助手,結果老闆臨時變卦說不九九藏書投資了。1949年,香港有一家公司邀請萬籟鳴和萬古蟾到香港拍攝《大鬧天宮》,結果他們到了香港,老闆又說話不算話,拍攝計劃再度夭折。
陶行知看萬籟鳴年紀不大,但工作刻苦,學習也很勤奮,就讓他來聽自己的課。在陶行知的課上,萬籟鳴的「三觀」被再一次塑造,尤其是樹立了家國情懷。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萬籟鳴注意到了一個新事物:可以「動」起來的漫畫。

饅頭說

這是兩個人的初相識,而這兩個人,今後將會在中國動畫史上豎起一座里程碑。
必須要承認的是,在經歷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系列作品的輝煌之後,包括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內,中國的動畫事業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徘徊不前,甚至讓人覺得出路迷茫。但我並不認為這意味著要回頭去走老路,重新按照計劃體制,「供養」一批人專心搞創作,而是要更好地認清市場,擁抱市場,適應市場,贏回市場。
受《鐵扇公主》的影響,手塚治虫改變了自己原先想要當一名醫生的夢想,立志要為動畫片奉獻一生。而《鐵扇公主》中很多分鏡頭和細節處理,對手塚治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進而也影響了後來日本動漫的風格。
「文革」結束后,萬籟鳴是自己買了兩張票,和老伴一起進電影院看的。

5

1.《「動畫大師」萬籟鳴》(金寶山,《縱橫》,2004年09期)
所謂「成功之路」,首先你要先踏上那條路。
如同孫悟空從石頭中蹦出來一樣,這部電影橫空出世,震驚世界。
2.《萬籟鳴藝術年表》(李保傳,《文化月刊》,2016年Z1期)
確定了故事框架和主角形象,接下來就是整部動畫片里無處不在、讓人嘆為觀止的各種細節了。
9.《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孫悟空情結》(楊曉林,《文匯報》,2017年7月21日)
不僅如此,《大鬧天宮》也開始正式走出國門。
5.《中國動畫的鎮山之寶〈大鬧天宮〉為何不可複製?》(「動畫學術趴」,搜狐網,2017年11月14日)

萬籟鳴之墓
1943年,15歲的手塚治虫在日本的電影院里觀看了《鐵扇公主》,深受震撼,並獲得了兩個啟發:第一,原來亞洲也可以做出像美國迪士尼作品那樣的大型動畫片;第二,動畫片不僅僅是拍給孩子看的,成人也可以看。
影片在法國上映的時候,連放一個月,各家影院依舊爆滿。
20世紀20年代初,在無聲電影之後,動畫片(cartoon)從歐美傳到了中國。萬籟鳴在電影院看了迪士尼的動畫之後深感震撼:原來畫筆下的人物真的能動起來!
——「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看到的東西!我不能相信我有幸看到這個令人驚嘆的文化作品!哪一個工作室?哪一年?誰是導演?告訴我或幫助我,我要趕到那裡去!」
也是在這一年,萬籟鳴和他的團隊推出了當時震驚中國乃至世界的一部動畫片。這部動畫片,即便用今天的眼光從頭到尾審視一遍,無疑也是一部「神作」。
即便放到現在,這部20世紀60年代的動畫片依舊驚艷著一代又一代人。
萬籟鳴6歲被送入私塾,但他顯然不是讀書的料。有時候,一個人未來走哪條路,與他的家庭環境和個人愛好有很大關係。
在試片的那天,整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試片室里擠滿了人。室內燈光一暗,耳邊立刻響起了樂團管弦齊鳴的伴奏音樂,鑼鼓家什鏘鏘地敲起來,只見遠處孫悟空騰空而來,瞬間就到眼前——每個人都驚嘆不已。
而這個孫悟空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奠定了一個基調,影響了中國後來所有動畫、影視劇中的孫悟空形象。
宮崎駿後來回憶,自己的心一下子冰冷:按件計酬確實能提高積極性,但會扼殺創造性——沒人願意花大力氣、大成本做沒有什麼經濟回報的東西。
其次,也是重中之重,那就是「男一號」孫悟空的形象。
最後,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萬籟鳴抓住了中國動畫要獨樹一幟的關鍵因素——民族特色。
動畫製作走市場化道路當然不是「死路一條」,相反,這恰恰是一條充滿生機的道路。當然,在這條路上會有很多誘惑和陷阱,這是需要注意的,這裏就不展開說了。
事實上,這部在全世界都飽受讚譽的動畫巨作,之後卻給萬籟鳴等人帶來了麻煩。

左圖為《西遊漫記》中孫悟空的形象,已經奠定了基本框架,但因為臉譜近似京劇中的「丑角」而被棄用;中圖為第二版設計,因為顏色過於冷艷不適合動畫而被棄用;右圖為第三版設計,色調過關,但形象有些呆板,也被棄用了
手塚治虫的朋友松谷孝征曾這樣解https://read.99csw.com釋手塚治虫的這句話:「他拜訪萬先生之後,已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完成《我的孫悟空》是在去世之前向萬先生打個招呼,告訴萬先生『我去了』。」
又比如孫悟空在打鬥過程中變成了一隻小鳥,但製作組認為孫悟空肯定還是「猴性不改」,所以給他設計了一個「搭涼棚」的姿勢。這個鏡頭一閃而過,一秒都不到,但讓很多人忍俊不禁。
《大鬧天宮》再一次影響了一大批人,讓他們走上了動畫之路。
他日若功成,勿忘萬籟鳴。
還有很多小到讓人一晃而過的鏡頭,比如片中土地公公從地底鑽出來拜見孫大聖,先打了個噴嚏。製作人員說,考慮到地底下比較陰冷潮濕,就給他設計了這個動作。

1

新中國成立后,萬籟鳴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1954年,當時的廠長特偉找到他,希望他能領銜拍一部動畫片,而這部動畫片,就是萬籟鳴做夢都想拍的《大鬧天宮》。

《鐵扇公主》中的孫悟空,也是中國動畫片里最早的孫悟空動畫形象。雖然整部動畫片充滿民族特色,但看得出,當時孫悟空這個形象還是有比較濃厚的迪士尼「米老鼠」的痕迹

張光宇是《大鬧天宮》的主要創作者之一,他設計了包括玉皇大帝在內的多個角色的形象
1900年1月18日,萬籟鳴出生在南京的一個小商人家庭。
法國人對這部動畫片特別推崇,還進行了法文的配音。法國《人道報》評價:「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是動畫片中真正的傑作,簡直就像是一組美妙的畫面交響樂。」
這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動畫片,叫《大鬧天宮》。

4

最終,動畫設計師嚴定憲結合之前的設計,拿出了定稿——那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孫悟空形象。
據不完全統計,從1964年起,《大鬧天宮》除了在國內多次放映,還向44個國家和地區輸出、發行和放映,好評如潮。
他的墓地在上海青浦區的「福壽園」。墓碑的設計很特別,是一卷展開的電影膠片,膠片上刻著一座花果山,在膠片上方,坐著一隻手搭涼棚的猴子。
再比如「七仙女」的形象。《大鬧天宮》中的「七仙女」形象,是嚴定憲的同事林文肖(後來成了他的妻子)設計的,主要參考的是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當時正好雲南歌舞團到上海來演出,林文肖就專門跑去看楊麗坤、刀美蘭跳的傣族舞,揣摩她們的舞姿,借鑒她們的服飾,回來后運用到「七仙女」的創作中。
要知道,雖然「孫悟空」大家都很熟悉,但在那時候,「美猴王」到底是怎樣一個具化的形象,除了京劇里有一些造型,是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

「南猴王」鄭法祥
中國的動漫雖已上路,但離遠大目標尚有距離,還需不斷努力。
10.《61年版〈大鬧天宮〉被懷疑影射領導人「禁演」》(趙妍,《時代周報》,2012年1月12日)
在上海閘北路天通庵路三豐里的一個租來的石庫門二樓亭子間里,萬氏兄弟開始嘗試製作自己的動畫片。沒經驗,就四處去尋找資料學習;沒器材,就省吃儉用去舊貨市場淘來一部法國老式木製攝影機。
7.《淺談〈大鬧天宮〉對中國動畫發展史的影響》[朱靈,《美與時代》(上),2013年12期]
萬籟鳴和他的同事們以前取得的那些成績,在一夜之間都成了罪過。
《鐵扇公主》製作周期長,成本高,一度因為資金短缺差點半途而廢,後來得到資助才得以完成。電影上映后,大受歡迎,連映一個月,場場爆滿。大家對電影背後傳達的主題心知肚明,有時候全影院都會心照不宣地響起熱烈的掌聲。
1984年,宮崎駿首次訪問中國,心心念念的就是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那個誕生了《大鬧天宮》等一系列中國動畫「神作」的地方,他稱自己是去「朝聖」的。

孫悟空變成小鳥后的「搭涼棚」姿勢
1961年,40分鐘的《大鬧天宮》上集正式在全國公映。

《大鬧天宮》的英文海報
九_九_藏_書
有一次,他畫了一幅名為《驅蚊》的漫畫,諷刺一個把叮自己的蚊子往別人身上趕的人,然後裝在印有「商務印書館」字樣的信封里,投給了當時上海的通俗性美術刊物《世界畫報》。由於缺乏自信,他連自己的詳細地址也沒有寫。
年近70歲的萬籟鳴被隔離審查,還被掛上了「反動學術權威」的牌子。審查了兩年半之後,萬籟鳴又被下放至「五七幹校」勞動——《大鬧天宮》製作組的副導演唐澄、主創嚴定憲也同樣被下放改造。
曾有一份統計,當年《大鬧天宮》前後總投資可能要達到100萬元——這在當時可謂天文數字。可是說不上映就不上映,說怎麼播就怎麼播,完全不算經濟賬,成就雖然矚目,但從機制而言,確實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按照當時的製作技術,10分鐘的動畫片就需要原畫9000~10000張。那時候沒有電腦,全是一張張手繪出來的,可見當時的工作強度。
張光宇和萬籟鳴同年,那一年都是20歲出頭的小夥子。
萬籟鳴他們被批鬥的一條主要罪狀就是:「孫悟空到底要造誰的反?」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動畫片里的玉皇大帝下巴上有顆痣,被認為是「影射」。
萬籟鳴坐在試片室的前排座位上,百感交集,很快便熱淚盈眶:「孫悟空在笑,而我卻在流淚……」

2


《大鬧天宮》中的七仙女
8.《動畫往事: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動畫〈大鬧天宮〉》(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2015年8月27日)
沒多久,有人專門找到了商務印書館,問有沒有一個叫萬籟鳴的人。原來,他的投稿被當時擔任《世界畫報》責任編輯的張光宇一眼看中,張光宇希望他多畫一些,每期都用。
到了1938年,萬籟鳴已經拍了十幾部抗日題材的動畫片。1939年,萬籟鳴和萬古蟾返回「孤島」上海,目睹了淪陷後上海的種種狀況,決定要再拍一部動畫片。
想好就干。萬籟鳴叫來了自己的二弟萬古蟾、三弟萬超塵和四弟萬滌寰——這三個弟弟都上的美術學校,都在商務印書館的影戲部工作。(他們四兄弟就是中國動畫史上赫赫有名的「萬氏兄弟」,他們的動畫被稱為「萬氏動畫」。)
手塚治虫曾被《鐵扇公主》震撼,看了《大鬧天宮》之後,更是發自內心地佩服,他甚至開始連載自己的漫畫作品《我的孫悟空》,一直連載到他去世。手塚治虫在最後一次拜訪萬籟鳴之後三個月就去世了,臨終前,他在自己的這部連載作品扉頁上寫了一句話:「這是我的孫悟空。」
由萬籟鳴領銜,萬氏兄弟執導的中國第一部大型有聲黑白動畫片《鐵扇公主》橫空出世,驚艷天下。
法國著名動畫導演雅克–雷米·傑瑞德,在2018年擔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動畫片單元評委會主席時曾公開說:「《大鬧天宮》差不多是我看過的第一部動畫電影,那時我還很年輕。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決定了我的職業選擇,讓我決定從事動畫電影創作。」
《大鬧天宮》的上集是在1961年製作完成並公映的,下集在1964年製作完成,卻沒有公映。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原先實行「分配製」:國家每年下達製作任務,大家負責完成任務,多干無用,多賣無獎,做得好或不好,做得多或少,只要不犯大錯誤,都拿一樣的工資。在這樣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大家可以為了理想不計較,但長時間來看,難免會影響工作積極性。
值得他們羡慕的地方,就是我們在童年時有幸能看到那麼多優秀的國產動畫片:《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驕傲的將軍》《神筆馬良》《雪孩子》《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天書奇譚》《邋遢大王奇遇記》……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在YouTube視頻網站上,《大鬧天宮》的評論區,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網友的盛讚之詞:
這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萬籟鳴紮實的繪畫功底和對動畫深刻的理解,是他能做出一系列成功動畫的前提。中國的動畫製作,如果最基礎的製作水平上不去、沒有優秀的動畫製作人才,再怎麼談「包裝」或「營銷」,都是毫無意義的。
學會了做動畫片,但萬籟鳴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並沒有沉迷於拍商業片或廣告片,而是相繼拍出了《同胞速醒》和《精誠團結》兩部呼籲中國民眾抗日的動畫片,更是在1934年出品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黑白動畫片《駱駝獻舞》。
萬籟鳴,被稱為「中國動畫之父」。他的一生,折射的是中國動畫成長的曲折與艱辛。
而《世界報》直接把這部作品和美國迪士尼的作品進行對比:「《大鬧天宮》有一般美國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其造型藝術是迪士尼式藝術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
11.《〈大鬧天宮〉問世40年主創人員追憶台前幕後》(《財經時報》,2read.99csw.com004年1月18日)
由於《鐵扇公主》在中國實在太火,讓日本人也動了心,他們拿了一批拷貝到日本放映,也轟動全國,電影院人頭攢動。結果放映了一段時間後有評論家指出,這部電影其實有「反日」隱喻,日本官方這才匆匆將其下架,然後下令全國禁映。
一個頂級的團隊,開始了中國動漫史上里程碑作品的創作。
一部極短的動畫片,也需要至少幾百張原畫。萬氏四兄弟白天上班,晚上就在亭子間分工製作,有時甚至一干就是一個通宵。
很少人可以想象,在20世紀60年代,動畫片的製作水平竟然能達到《大鬧天宮》這樣的高度。而製作團隊,居然來自「一窮二白」的中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又比如說動畫片里全程出現的各種「雲」。在《大鬧天宮》動畫片問世以前,國外動畫片中的雲彩都是輕飄飄的一團。為了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祥雲」,萬籟鳴他們專門到故宮去觀摩漢白玉石欄杆,又去了北京西山碧雲寺看觀音菩薩坐的如意雲,然後設計出了動畫片里千變萬化,又能實現各種功能的「祥雲」。

3

《鐵扇公主》是世界上第四部動畫長片,膠片長達9000尺,可以放1小時20分鐘,取材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過火焰山,孫悟空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這一段故事情節,片中雙方來回鬥法,相當精彩。
日本是傳統的動漫大國,動漫的土壤非常優渥,優秀的漫畫家、動畫製作師往往可以拿一份豐厚的薪酬,甚至收入大大超過普通職業。但當時的中國不行(可能現在也很難),做動畫固然可以實現理想,但大家畢竟還是要解決溫飽乃至追求小康生活。
——「我愛這部電影,我記得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它時,我還只有六七歲(現在23歲了)並且錄下了它,我到今天還有這個帶子。」
萬籟鳴的父親賣綢緞,店裡各種綢緞的花紋圖樣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他的母親心靈手巧,會繡花,會剪紙,還會織錦。在父母的影響下,萬籟鳴最喜歡的是繪畫和皮影戲。

6

1961年,手塚治虫的成名作,也是日本動漫的史詩級作品《鐵臂阿童木》開始了電視動畫的製作過程。
我記得我曾經在一篇文章的「饅頭說」里寫過,我一直很羡慕現在的孩子們,因為與我們小時候相比,他們享受了太多的時代福利。但有一點,我覺得他們應該羡慕我們。
所以,我也曾和很多人一樣,懷念那美好的「黃金時代」,對中國動畫「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現象感到惋惜,乃至有些忿忿:「那批真心投身動畫事業的藝術家,那種『匠人精神』,為什麼現在就找不到了呢?」
1984年,剛剛拍攝完《風之谷》的宮崎駿訪問中國,他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希望請教和探討一下名震業界的「中國動畫流派」的奧秘和經驗,但他卻非常失望: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領導問他最多的,是日本動畫公司是如何分配薪酬的,並透露他們準備按件計酬,激發員工積極性。
1926年,萬籟鳴和他的弟弟們拿出了第一部動畫片,是一部廣告片,叫《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一時間引起轟動。隨後他們又拿出了一部《大鬧畫室》的動畫短片,更是技驚四座。
1997年10月7日,萬籟鳴去世,享年98歲。
本文主要參考來源:
在《大鬧天宮》之前,萬籟鳴執導的絕大多數動畫片都是走市場路線的。沒有人供養他,他需要自己找投資,籌經費,產品做得不好就賺不到錢,下一次就沒人投資他了。恰恰是《鐵扇公主》等一系列動畫叫好又叫座,讓投資方賺得盆滿缽滿,才讓他得以繼續動畫之路,乃至創造出更大的輝煌。
——「這是如此偉大,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看過它。我的爺爺把它錄在Betamax帶上,我不知道它現在是否還在或能否播放。我真希望能有這部電影的DVD。這個藝術風格和音樂,就是華麗!!!」
為了讓萬籟鳴拍出最好的動畫片,特偉為他配備了包括首席動畫設計師嚴定憲在內的當時全中國最頂尖的製作團隊,更是為他請來了他曾經的好友,當年《世界畫報》的責編張光宇擔任首席美術設計——當時張光宇已經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中國裝飾藝術的開創者。
首先要設定故事框架。
1976年,「文革」結束,雨過天晴,從來沒有公映過的《大鬧天宮》70分鐘的下集連同上集一起,同時開始公映,各家影院場場爆滿。
與以往的動畫短片不同,這一次,他要拍一部大製作。
比如說孫悟空的動作。為了讓孫悟空的行為舉止更像一隻猴子,製作組專門請來了「南猴王」鄭法祥,讓他給整個製作團隊上課,給大家講猴子的形態舉止和動作特點。
1978年,這部動畫片在問世17年之後參加了第22屆英國倫敦國際電影節,一舉奪得「最佳影片」獎項,轟動整個英國。英國媒體評價:「這是在倫敦電影節上最轟動、最活潑的一部電影!」
手塚治虫對中國的感情非常深,曾五度來華。1988年第五次訪華時,他專門去拜見了萬籟鳴,拉著九-九-藏-書他的手激動地說:「我是看了您的動畫才走上動漫之路的!」
首先,萬籟鳴有能力。
這個人,就是後來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的手塚治虫。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
3.《萬籟鳴與〈鐵扇公主〉》(陳建君、李明,《電影文學》,2008年10期)
12.《法國動畫導演傑瑞德:〈大鬧天宮〉讓我走上動畫電影創作之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在線」網站,2018年6月18日)
芬蘭的媒體當時評價《大鬧天宮》的動畫技術:「在國際動畫界是一流的,它把動畫技術最傑出的特點和傳統的東方繪畫風格結合在了一起。」
嚴定憲當時只是一個20歲出頭的毛頭小夥子,但功底非常深厚。萬籟鳴對這個孫悟空形象非常滿意,給了一個八字評價:「神采奕奕,勇猛矯健。」
震撼之後,是一種迫切的創作慾望:道理都搞明白了,那麼為什麼不能有我們自己的動畫片?
那就是讓萬籟鳴魂牽夢繞一生的孫悟空。
但就是《鐵扇公主》在日本的放映,改變了一個日本人的命運,進而影響了整個日本動漫發展的進程。
其實,這隻是萬籟鳴製作《鐵扇公主》的一個初心,當時還有一個初心,只可意會,不能言傳:他想通過電影中孫悟空等人齊心協力斗敗牛魔王的故事,鼓舞中國人民的信心,堅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一個最明顯的證據是,在影片的結尾有一行字幕,但在公映時被剪掉了,那行字幕是:「人民大眾起來爭取最後勝利!」
宮崎駿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考慮問題,自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但對於當時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而言,宮崎駿這樣的想法其實未必現實。
關於這一點,美國人自己也不否認,美聯社的評價是:「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點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至此,萬籟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要一步:做一份自己喜愛並擅長的工作。
萬籟鳴心裏知道,這一次,肯定靠譜了。
4.《手稿背後的故事》(王曉君,《大眾電影》,2004年02期)
——「當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女孩。那時候英國第4頻道開播,剛開始播的那些節目中有一個就是這部電影。我後來再也沒有看過它,我曾經懷疑了很長的時間,它是否只是我曾經做過的某個好到難以相信的奇異瑰麗的夢。現在再看到它,它仍像我記憶里那樣華麗壯觀。」
《大鬧天宮》全片大量借用京劇的元素,除了人物姿勢、背景音樂,開場水簾洞「大門」打開的那一幕鏡頭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那其實就是借鑒了京劇的開場。
而那位1900年出生的老人,其實早就發現了這一點,並且付諸實踐了。
在此之前,全世界只有三部有聲動畫長片,分別是《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小人國》和《木偶奇遇記》,統統都是美國迪士尼公司出品的。
萬籟鳴是幸運的,因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1917年,他已經是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繪圖員兼繕寫員了。而這所學校對萬籟鳴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提供了一份工作,在這裏,他遇到了剛剛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教務長陶行知。
在宮崎駿看來,「中國派」之所以能在世界範圍內獨樹一幟,靠的就是不計成本的投入,藝術家們能完全不考慮回報地全身心投入創作。
全世界的媒體都毫不吝嗇對《大鬧天宮》的讚美之詞。
這部漫畫當時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向全國發行,各地的學校、工廠和商店爭相購買,懸挂在醒目處,用以警醒國人。
《大鬧畫室》是中國第一部無聲黑白動畫片,當時和萬氏兄弟的另一部作品《紙人搗亂記》一起在各大影院放映,觀者如潮,大受好評。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中國的動畫事業明顯進入了上升通道,湧現出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動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拿下了超過50億元的票房。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年比較成功的中國動畫作品,都可以找到上面三個特點。在這些優秀作品的背後,都有著一群追尋理想、認真做事,同時又不和市場脫軌的人。他們的作品,無論借鑒了什麼樣的風格,採用了什麼樣的高科技,背後那個「中國文化特色」的魂,始終都沒有被丟掉。
6.《〈鐵扇公主〉曾深深影響手塚治虫》(鍾菡,《解放日報》,2020年12月15日)
從《鐵扇公主》到《大鬧天宮》,乃至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其他作品,比如《小蝌蚪找媽媽》《神筆馬良》《九色鹿》等等,之所以獲獎無數、飽受讚譽,就是因為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其次,萬籟鳴懂市場。
但就是這樣一幅接一幅,一幀接一幀,一個細節接一個細節,一部史無前例的巨作終於慢慢成形了。
萬籟鳴的回答是:「沒有畫痣,那是兩頭尖尖的鬍鬚,只不過畫得深了些,你們沒看清楚。」其實,玉皇大帝的形象是張光宇設計的,他在1965年「文革」爆發前就去世了。
萬籟鳴本名萬嘉綜,是家中的長子。他有個雙胞胎弟弟,叫萬嘉淇,另外他還有兩個更小的弟弟,一個叫萬嘉結,一個叫萬嘉坤——他們後來各自給自己取了一個號,分別是「籟鳴」、「古蟾」、「超塵」和「滌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