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HAPTER 10 我的「紅二代」家庭 父母讀馬列,我讀巴爾扎克

CHAPTER 10 我的「紅二代」家庭

父母讀馬列,我讀巴爾扎克


我的父親
而這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孔孟之道也曾是那一代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等,不但影響著我們的父輩,也同樣影響著我們這一代「紅旗下生,紅旗下長」的「紅二代」。除了那些革命大道理之外,我們更多接受的仍是這些傳統的道德觀念。
當然,書櫃里還有其他政治時事類圖書,如《簡明黨史》等,但顯然父母的書櫃中沒有最適宜我們這群孩子的讀物!

我和妹妹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在頤和園
這些連環畫對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奢侈品,誰要有幾本連環畫就能吸引一院子的孩子擠到他家裡去搶讀,更多的是,你有兩三本,他有兩三本,大家互相借閱。
書櫃中的第三層大多是中國的古典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儒林外史》《牡丹亭》《七俠五義》《拍案驚奇》之類的作品。我的印象中好像沒有《紅樓夢》,也許九*九*藏*書他們認為《紅樓夢》是談情說愛,太小資產階級情調吧!
從最初父親的帶領,到後期去的次數多了,大多數的店員都認識我了,開始時要執證才能購書,後來不用父親帶領,我也可以進出自由了。當時的消費能力並不能讓父親和我都能一次性地將想購買的書搬回家,而是事前預訂,分批、分次才能將這些想看、想買的書,慢慢地積累起來。於是,家裡又多了許多個書櫃,但這些書櫃即使每層都放裡外兩層,仍然不夠用。我大量的書就只能放在箱子里了。

我的兄弟姐妹
媽媽的家庭是一個村中的大家族,其中四五十個同齡人中,一半在奔往延安的路途中在西安加入了國民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另一半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這大約就是抗日年代的中國青年的典型案例。雖然他們不懂什麼是主義,但他們知道要保衛民族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他們知道要將日寇趕出中國去。
家裡最值得驕傲的大概是那個裝著四層玻璃門的書柜子。向外拉,向上抬,通過頂部的滑軌,玻璃門可以推進書櫃之內。它們都打開時,就像一個沒有玻璃門的書櫃,取用非常方便。書架上,還可以放些小擺設,讓書櫃更加豐富多彩。
爸爸媽媽都是「九一八」事件發生之後,抱著一腔愛國熱血,投身於革命的學生。

年輕時的媽媽和小時的我
九-九-藏-書
書櫃的第二層是一套完整的《魯迅全集》,是每本書都有書套的那種精裝本;還有一套《資治通鑒》及部分史書,如《春秋》等。這些孔孟之道無疑既是文化的象徵,也是文明的象徵。在老一輩的革命者中,多少有些文化的人多是讀過私塾的,《三字經》之類的大約都是入門識字的基礎,對中國歷史文化多少有些特殊的鍾愛。
父親在世時一直堅持看文件與學習。20世紀70年代中期北京有了內部書店,為高級幹部首先開放了讀書禁區,爸爸就帶我專門去書店購書。我優先買的是19世紀的名著和「二戰」時的回憶錄,有巴爾扎克、左拉、大小仲馬、雨果、狄更斯、德萊賽、馬克·吐溫等歐美大作家的成套作品,也有朱可夫、華西里耶夫、巴頓、艾森豪威爾等寫作的戰爭紀實作品。當然,還有《第三帝國興亡》《六次危機》《光榮與夢想》《赫魯曉夫回憶錄》《斯巴達克斯》,以及蘇聯第四代作家的代表作《人與獸》《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麼》《圍城》《帶星星的火車票》等對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提出疑問的小說。「文革」禁書讓我們這一代人無書可讀,如饑似渴最能形象地說明當時的情況。

我的媽媽和我的女兒
父親的書櫃早已成了書牆,上層是可以展示與陳列的書,下面則只好將不https://read•99csw•com常用的書疊起來放。我的女兒進入讀書階段之後,學校推薦了一批書,大多都不用去新購,可以從這些存書中找到。名著仍是幾代人都會重點閱讀的好作品,父親看過,我們讀過,下一代也會繼續學習。
除了存在父母家中的書之外,我獨立成家之後,自己的家裡也建了書庫。此外,我還在公司里建立了自己私藏書的公益圖書館。幾千冊書排滿了一個房間,讓員工可以共同分享讀書的喜悅。
缺少可讀物也讓在這個年齡段最需要獲取知識的孩子們失去了閱讀的機會,那時的孩子正因為沒有書,反而對書的渴望,超越了自己的年齡。
爸爸媽媽都有讀書的好習慣,特別是媽媽歲數大了仍然堅持每天讀報,了解國家與社會的事情,他們也會看些軍史、戰史(戰爭年代的各種回憶錄等,我對父母戰爭年代的了解也大多來自這些回憶錄),以及老年人與健康相關的養生圖書。
小時候,家裡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讓孩子閱讀的圖書。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十萬個為什麼》《趣味數學》和《奔向二十一世紀》。經常陪伴我們成長的主要是孫敬修老人的故事和《少年兒童報》。當然,那時也有各種各樣的連環畫,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也有關於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劉胡蘭等的漫畫。

上小學時候的我

我們一家人
https://read.99csw.com
小學四年級時,我的班主任老師叫田文明,一個高高個子的帥小伙,因為我的作文很差,開家長會時在媽媽面前告了我一狀。回家后,媽媽嚴厲地要求我要認真讀書,好好地補補語文課。直到今天,我仍然感激田老師的這一狀,讓我這個只對數學有著特殊愛好的偏科學生,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而父親則大量購買《清史稿》和「二十四史」之類的史書,老人更注重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和政權變更的角度研究中國的歷史和現狀的發展。僅一部《清史稿》就有48冊,獨自佔半個書櫃。史書在中國的文化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更是如此。他們經歷過清末的遺風環境和激烈的變革過程,卻沒有機會全面了解歷史,「文革」讓他們有時間和機會重新思考這些問題,重新認識自己投身的這場革命。雖然他們堅信自己努力奮鬥的主義,卻對「文革」的起起伏伏有了許多疑問。他們可以對「住牛棚、被批鬥」充分理解和毫無怨言,卻不願動搖自己追求了一生的目標。因此,他們希望能從更多的歷史與知識中尋找借鑒,提高認識能力。
也許,他們那時並不知道馬列主義,但從這些歷史的「愚忠」傳統中知道要保衛國家、保衛民族。他們在尋找真理的過程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從此走上了革命之路。
不知道是繼承了父母雙親誰的血統,從小我就對數字有著特殊的偏好。而之所以對《趣味數學》這本書有著特殊的記憶,正在於這本書讓我對數學有了不同的理解與認識。小學時常常會在大操場中組織數學或者叫算數競https://read.99csw.com賽,每個同學都可以自願坐在操場中事先擺好的椅子上,椅子的扶手多出一個不大的桌面,正好可以用來放試卷,寫答案。每個同學都帶著鉛筆和橡皮參加競賽,而幾乎每一場競賽中我都會是最先交卷並取得好名次的,當冠軍的次數也很多。記得小升初的考試時,算術這門課我只用了三分之一的考試時間,卻自豪地拿了滿分,而語文只有80多分,並且是最後交卷,也沒來得及寫作文結尾。記得作文題目正是《我的爸爸媽媽》或《我的家庭》這類的內容,如果是今天,我定會寫出篇好文章的。
書櫃最上層的顯著位置擺放的是「馬列全集」,這好像是幹部們的必修課本,也是一個共產黨員家庭忠誠與信仰馬列主義的顯著標誌。父母的一生都曾拜倒在馬列主義的神像前,不惜為此而獻出寶貴的生命。至老,他們仍堅持著自己高尚的理想,儘管也曾有過迷茫,也曾多次為自己所信任和追求的理想所挫敗,也曾多次被打倒、被免職、被關押進牛棚,但他們從未產生過動搖、從未有過抱怨,始終堅持服從於黨的紀律,按中央的指示精神來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始終堅持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至老,父母家的書櫃中仍然在最高層擺放著「馬列全集」。
直到今天,我也難忘那個最初的書櫃,難忘田老師的強逼,難忘父母對我的教育與影響。也許沒有幼年時的那次衝擊,就不會培養出這種求知慾,也不會有此後的積累。十多年前,我給自己確定了一個日均不少於讀6萬字書的最低目標,至今仍在堅持。
正因為這個特殊的狀況,家裡的書櫃開始吸引了我的注意,而此前那只是家長的聖地,似乎與孩子們無緣。四年級之後,我也開始成了書櫃的常客,並將這個習慣保留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