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篇 世界作為意志初論 §28

第二篇 世界作為意志初論 §28

這內在的目的性就是以下述方式插到我們這考察的序列中來的。如果以前此所說的為據,在自然界中一切形態的差別性和個體的雜多性都不屬於意志,而只屬於意志的客體性和客體性的形式;那就必然要說,意志,儘管它客體化的程序,也就是(柏拉圖的)理念,是差別很大的,它自己卻是不可分割的,在任何一現象中出現,都是整個的意志。為了易於了解起見,我們可以把這些不同的理念作為個別的,自身簡單的意志活動看,而意志的本質又是或多或少地把自己表出在這些活動中的。個體卻又是這些理念——亦即那些活動——在時間、空間和雜多性中的一些現象。——一個這樣的[意志]活動(或理念)在客體性的最低級別上也在現象中保有它自己的統一性,而如果在較高的級別上,為了顯現出來,這種活動就需要時間上的整個一系列的情祝和發展,所有這些情況和發展結合起來才能完成它的本質的表出。例如,在任何一種普遍自然力中顯示出來的理念,不管它這個表出按外在情況的變化是如何的有差別;它總只有一個單一的表出;否則就根本不能指出這表出的同一性,而指出這種同一性正是由剝落那些從外在情況發生的差別性來完成的。結晶體正是這樣才只有一次的生命表現,那就是它的結晶活動。這個生命表出隨後就在僵化了的形式上,在它一瞬息的生命的遺骸上有著它完全充分和賅括無餘的表現。植物[也]是理念的顯現,但植物表現理念——植物即這理念的顯現——就已不是一次的,也不是由一個單一的表出,而是由植物器官在時間上的繼續發育來表現的。動物則不僅是在同一形式下,不僅是在相續而常不相同的形態(形變)中發展著它的有機體,而是這形態本身,雖已是意志在這級別上的客體性,卻仍不足以充分表現它的理念;而是由於動物的行為,這理念才得到完整的表現,因為動物的驗知性格,也即是在整個這一物種中相同的性格,是在這些行為中透露出來的,這才是理念的充分顯出。這時,理念的顯出就是以那一定的有機體為基本條件的。至於人類,每一個體已各有其特殊的驗知性格(我們將在第四篇看到直至完全取消種性,即是由於一切意欲的自我揚棄而取消種性)。那由於時間上必然的發展,由於以此發展為條件的分散為個別行為而被認為是「驗知性格」的東西,在抽去屬於現象的這時間形式時,就是康德術語中的「悟知性格」。康德指出了這一區別和闡明了自由與必然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也就是闡明了自在之物的意志和意志在時間中的現象兩者之間的關係;在這些指示中特別輝煌地顯出了他不朽的功績。所以這悟知性格是和理念,或更狹義些是和顯露于理念中的原始意志活動相準的。那麼,在這個範圍內說,就不僅是每個人的驗知性格,而且是每一動物種屬的,每一植物種屬的,甚至無機自然每一原始力的驗知性格都要作為悟知性格的——也即是一個超乎時間、不可分割的意志活動的——現象看。——附帶的我想在這裏指出植物的坦率也可注意一下。每一植物單是在它的形態中便已坦率地表出了它整個的性格,公開顯示著它的存在和意欲;植物面貌所以那麼有趣就是由於這一點。可是動物[就不同],如果要在理念上認識它,就已經要在它的行動和營為上來觀察;而人呢,因為理性使他具有進行偽裝的https://read.99csw.com高度能力,就只有全靠研究和試探[來認識他了]。動物比人更坦率,在程度上比較正等於植物比動物更坦率。在動物,比在人更能看到赤|裸裸的生命意志,因為人是用許多知識包紮起來的,此外又是被偽裝的本領掩飾起來的,以至他的真正本質幾乎只偶然地問或顯露出來。完全赤|裸裸的,不過也微弱得多,那是顯出於植物的生命意志,那是沒有目的和目標,盲目求生存的衝動。這是因為植物顯示它全部的本質,是一覽無餘的,是完全天真無邪的。這種天真無邪,並不因一切禽獸的生殖器官都在隱蔽的部位,而植物卻頂戴之以供觀賞,便有所損失。植物的天真無邪基於它的無知無識。邪惡並不在意欲中,而是在帶有知識的意欲中。每一植物首先就吐露了它的故鄉,吐露這故鄉的氣候和它所從生長的土壤的性質。因此,即令是一個沒有學習過的人也容易識別一種異鄉的植物是熱帶地區的還是溫帶地區的,是生長在水裡的,在沼地的,在山上的還是在荒地上的。此外每一種植物還表達了它種族的特殊意志而說出用任何其他語言不能表示的東西。——但是現在要看看[如何]應用已說過的[這些] 來對有機體作目的論上的考察,並且這種考察也只以針對有機體內的目的性為範圍。在無機的自然中,當那到處都是當作一個單一的意志活動來看的理念把自己顯露于僅僅一個單一的並且總是相同的表出[方式中] 時,人們就能說驗知性格在這裏直接具有「悟知性格」的統一性,等於是和「悟知性格」合一了,因此這裏就不能顯出什麼內在的目的性。與此相反,當一切有機體是以前後相繼的發展來表出它的理念時,而這發展又是被決定於不同部位互相併列的多樣性的,也就是說這些有機體的「驗知性格」所有那些表現的總和統括起來才是「悟知性格」的表出;那麼,這就並不是說這些部位的必然互相併列,這些發展的必然前後相繼就取消了這顯現著的理念的統一性了,就取消了這把自己表出的意志活動的統一性了。實際上,倒反而是這個統一性在那些部位和發展按因果律而有的必然關係與必然連鎖上獲得了它的表現。把自己顯出於一切理念中的,亦如顯出於一個[意志]活動中的,既然就是那唯一的,不可分的,因而完全和自己相一致的意志,那麼,意志的現象雖然分散為不同的部位和情況,仍然必須在這些部位和情況一貫的相互協調中顯出那統一性。這是由於所有一切部分間的必然相關和相互因依而後可能的,由此即令是在現象中也恢復了理念的統一性。准此,我們現在[就可]把有機體的那些不同部分和不同功能看作相互之間的手段和目的,而有機體自身則為一切目的的最後目的。從而一面有自身單一的理念分散為有機體雜多的部位和情況,另一面是理念的統一性又由於那些部位和功能的必然聯繫作為互相依存的因和果,手段和目的而得恢復;無論哪一面對於顯現著的意志之為意志,對於[這]自在之物,都不是特有的,本質的東西;而只是對於意志在空間、時間和囚果性(都是根據律的一些形態,現象的一些形式)中的現象,這兩面才都是特有的、本質的東西。這兩面都屬於作為表象的世界而不屬於作為意志的世界;屬於意志221在其客體性的這一級別上如何成為客體——也即是九*九*藏*書如何成為表象——的方式和方法。誰要是鑽進了這一容或有些難於理解的討論[所包含]的意思,以後就會充分地懂得康德的學說。這學說的旨趣是說有機界的目的性也好,無機界的規律性也好,最初都是由我們的悟性帶進自然界來的,因此目的性和規律性兩者都只屬於現象而不屬於自在之物。前面已說過,人們對於無機自然界的規律性感到驚奇的是這種規律從不失效的恆常性。這種驚奇,和人們對於有機自然界的目的性所感到的驚奇基本上是同一回事,因為在這兩種情況之下,使我們詫異的都只是看到了理念本有的統一性,而理念[只是]為了現象才採取了雜多性和差別性的形式。
這個目的性有雙重的性質,一面是內在的,也就是一個個別有機體所有各部分間有如此安排好了的相互協調,以致該有機體及其種族有了保存的可能,因而這就表現為那種安排的目的。另外一面這目的性又是外在的,一般說來這根本是無機自然界對有機自然界的一種關係,不過有時也是有機自然界各部分之間相互的一種關係;這種關係使整個有機自然界,同時也使個別物種有了保存的可能,因此,這關係對於我們的判斷是作為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而呈現的。
唯有在現象無窮的差別性和多樣性中,認識到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的統一性、單一性,才能對於自然界一切產物間那種奇迹般的,不會看錯的類似性,那種親族的近似性提出真正的說明。由於這種親族的近似性,我們才能把自然界的產物看作那同一的,但不是隨同提出的一個主旋律的變化。與此相似,由於清晰而深入地認識到這世界一切部分間的那種諧和,那種本質上的聯繫,認識這些部分劃成級別的必然性——這是我們才考察過的——,我們對於自然界一切有機產物的內在本質及其不可否認的目的性有何意義才能有一個真實的充分的理解。[至於]這種目的性,在我們考察和審定這些有機的自然產物時,我們已先驗地把它假定下來了。
同時,由這單一性所產生的現象之間的相互適應和相互遷就卻並不能消滅前文闡述過的,出現於自然界普遍鬥爭中的內在矛盾。這是意志本質上的東西。上述那種協調的範圍所及,只是使世界和世界的生物有繼續存在的可能,所以沒有那種協調,世界也早就完了。因此協調的範圍只及於物種的繼續存在和一般的生活條件,但不及於個體的繼續存在。因此,在物種和普遍自然力借那種協調與適應各自分別在有機界和無機界並存不悖,甚至互相支援的時候,同時與此相反,經過所有一切理念而容體化了的意志,它的內在矛盾也分別顯出於[每一〕物種個體之間無休止的毀滅戰中和自然力的現象之間相互不斷的搏鬥中,一如前文所述。這鬥爭的校場和對象就是物質;互相要從對方奪過來的就是物質以及空間和時間;而空間和時間由於因果性這形式而有的統一才真正是物質,這是在第一篇里已闡明了的。
意志把自己客體化于現象中,我們已考察了這些現象的巨大差別性和多樣性,我們也看到了這些現象相互之間無窮盡的和不妥協的鬥爭。然而,根據我們前此所有的論述。意志自身,作為自在之物,卻並不包括在這種雜多性和變換之中。理念(柏拉圖的)的差別,也即是客體化的各個級別;一大群的個體,每一理念都把自己表出於這些個體中;形式與形式之間為佔read.99csw.com有物質而進行的鬥爭[等等];這一切都和意志無關,而不過是意志客體化的方式和佯態,只是由於客體化才和意志有著間接的關係;藉此關係這一切才屬於意志的本質為[了成為]表象[而有]的表現。猶如一盞神燈映出多種多樣的圖片,然而使所有這些圖片獲得可見性的卻只是[燈里]那一個火焰,那麼,在一切繁複的現象中,——這些現象或是並列而充塞宇宙,或是作為事故先後繼起而相消長——,在這一切變動中只有那一個意志是顯現者,永無變動;而那一切一切則是它的可見性、客體性。唯有它是自在之物而一切客體則都是顯現,用康德的話說,亦即都是現象。——意志作為(柏拉圖的)理念,雖在人類中有其最明顯的和最完美的客體化,然而單是這一客體化還不能表出意志的本質。人的理念,如果要在應有的意義之下顯露出來,就不可孤立地、割裂地表出,而必須有向下行的各級別,經過動物的一切形態,經過植物界直到無機界[的自然]相隨在後才行。有這一切才使意志的客體化達到完整的地步。人的理念要以這一切為前提,正如樹上的花要以枝、葉、根、干為前提是一個道理。這些級別形成一個金字塔,而入就是塔頂。如果人們愛好比喻的話,我們也可以說這一切一切,它們的現象是如此的必然隨伴著人的現象,正如[白晝]完全的光明必有逐級不同的半明半暗相隨伴一樣,經過半明半暗才消失於黑暗之中。人們還可以把這一切稱為人類的餘音,可以說動物和植物是下降的第五和第三音階,而無機界則是較低的第八音階。不過最後這個比喻的全部真實性,要在下一篇中我們探討音樂的深長意味時,才能明白;[在那兒]我們將看到那通過輕快的高音而在連續中進行的曲調,何以要在某種意義上看作是在表現著人的由於反省思維而有著連續的生活與奮鬥。與此相反,那些不相連續的補助音和慢低音原是音樂的完整性所必需的諧音之所從出,這些音就象徵著其他動物界和無知覺的自然。不過關於這一點,容在後文適當的地方再談,在那裡聽起來就不會是這樣難解了。——可是我們也看到了意志現象所以要排成級別的內在的,和意志恰如其分的客體性分不開的必然性,在所有一切意志現象中都是由一種外在的必然性表現出來的。由於這種[外在] 必然性,人為了自己的生存就需要動物,動物又因而依次需要另一種動物,然後也需要植物;植物又需要土壤、水分、化學元素、元素的化合物等,需要行星、太陽、[行星的]自轉和公轉、黃道的傾斜度等等。歸根結底,這都是由於意志必須以自身飽自己的饞吻而產生的,因為除意志以外,再沒有什麼存在的東西了,而它呢,卻是一個飢餓的意志。[人世的]追逐、焦慮和苦難都是從這裏來的。
任何一個人的性格,只要徹底是個別的而不是完全包涵于種性中的,都可以看作一個特殊的理念,相當於意志的一個特殊客體化行動。那麼,這一行動自身就可說是人的悟知性格,而人的驗知性格就是這悟知性格的顯現了。悟知性格是沒有根據的,即是作為自在之物而不服從根據律(現象的形式)的意志。驗知性格是完完全全被這「悟知性格」所規定的。驗知性格必須在一個生活過程中構成悟知性格的摹本,並且除了悟知性格的本質所要求的而外,不能有別的作為。不過這種規定只對如read.99csw.com此顯現的生命過程的本質方面有效,對於非本質的方面是無效的。屬於這非本質方面的就是經歷和行為的詳細規定,而經歷和行為就是「驗知性格」藉以顯現於其中的材料。經歷和行為是由外在情況規定的,外在情況又產生動機,而性格則按其自性而對動機起反應。因為外在情況可以大不相同,那麼「驗知性格」由之而顯現的外在形態——亦即生活過程上某些實際的或歷史的形態——必須適應外在情況的影響。這種形態可以很不相同,儘管這現象的本質方面,現象的內容,保持不變。例如人們是拿胡桃,還是拿王冠作賭注,這是非本質的方面,但在賭博中人們是故弄玄虛而欺騙或是老老實實按規矩賭博,這卻是本質的方面。後者是由悟知性格決定的,前者是由外來影響決定的。正如一個主旋律可以用千百種音調的變化來發揮,同一個性格一樣也可出現於千百種不同的生活過程中。儘管外來影響可以如此多變,在生活過程中表出的驗知性格,不管那影響如何,仍然必須準確地[去)客體化那悟知性格,因為後者是常使它的客體化適應著實際情況已有的材料的。——如果我們願意想一想,意志在它客體化的那一原始活動中是如何決定著它把自己客體化于其中的不同理念,——而這些理念也就是各種自然產物的不同形態———且意志的客體化既分屬於這些形態,所以這些形態在現象中也必然有著相互的關係;那麼,我們現在就得假定一種和外在情況對於在本質方面被性格決定的生活過程所發生的影響相類似的東西。我們必須假定在一個意志所有一切的那些現象之間都有著普遍的相互適應和相互遷就;不過,我們就會看得更清楚,在這裏應將一切時間上的規定除外,因為理念原是在時間之外的。准此,每一現象都必須和它所進入的環境相適應,不過環境也得和現象相適應,雖然在時間上,現象所佔的地位要晚得多。於是我們到處都能看到這種「自然[界]的協調」。因此,每一植物都是和它的土壤,所在地帶相適應的;每一動物都是和它生息于其中的因素,和它用為食料的捕獲品相適應的,並且還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以對付它在自然界中的迫害者。眼睛是和光及光的折射相適應的,肺和血是和空氣相適應的,魚鰾是和水相適應的,海狗的眼是和它藉以看事物的本質的變化相適應的,駱駝胃裡的蓄水細胞是和非洲沙漠的乾旱相適應的,鸚鵡螺的「帆」是和送它那隻「小船」前進的風相適應的,如此等等,可往下列舉直至最特殊,最使人驚奇的,外在的目的性。不過這裏要把一倒時間性關係撇開,因為時間關係只能對理念的顯現而言,卻不能對理念自身而言。因此上面這種說法也可反過來用,就是不僅承認每一物種適應著已有的情況。而且要承認這在時間上先已有了的情況本身也同樣要照顧行將到來的生物。這是因為在整個世界把自己客體化的只是一個同一的意志;它不知有什麼時間,因為根據律的這一形態既不屬於它,也不屬於它原始的客體性——理念——,而是只屬於這理念如何被自身無常的個體所認識的方式方法,也即是說只屬於理念的顯現。因此,就我們目前對於意志的客體化如何把自己分屬於各理念的考察來說,時間順序是全無意義的,而有些理念也並不因為它們的現象按因果津——作為現象是服從因果律的——而先進入時間順序就對另外一些理念https://read.99csw.com,其現象進入時間順序較晚一些的理念有什麼優先權;反而是這後進入時間的現象正是意志的最圓滿的客體化,那些先進入時間順序的現象必須適應這些後進入的,猶如後者必須適應前者一樣。所以行星的運行,黃道的傾向[于赤道],地球的自轉,[地殼上]水陸的分佈,大氣層,光,溫暖以及一切類似的現象,它們在大自然正猶如通奏低音之在諧音中,都富有預覺地準備著適應即將降臨的各族生物,準備成為這些族類的支柱和維繫人。同樣,土壤要遷就植物而成為它的營養,植物又準備成為動物的營養,這些動物又安排自己作為別的動物的營養,完全和所有後面的這些又反過來把自己安排為前者的營養一樣。大自然的一切部分都互相適應,因為在這一切部分中顯現的總是一個意志,而時間順序對於意志原始的和唯一恰如其分的客體性(下一篇將解釋這個術語)——理念——卻完全不相干。現在,在各種族已只要保存而無須再發生的時候,我們還一再看到大自然指向將來的,事實上好象是從時間順序套取來的事先籌劃似的,看到那已存在的準備迎接那將要到來的。所以鳥兒要為幼雛築巢,而它還並不認識這些幼雛;海狸要造窩,而它也並不知它的目的何在;螞蟻、土撥鼠、蜜蜂要為它們所不知的冬季貯存糧食;蜘蛛,蟻獅好象是以熟慮的妙算要為將來的,它們所不知道的捕獲品設立陷阱;而昆蟲總是把蛋下在未來的幼蟲將來能找到食物的地方。並蒂螺旋藻的雌花本來是被它那螺旋的花莖留在水面之下的,[可是]在花事期間,它卻把這螺旋莖伸直而上升到水面,恰好同時,那水底下長在一根短莖上的雄花也就自動從這莖上脫落下來,不惜犧牲生命而浮於水面,以便在飄遊中找到雌花;而雌花一經受精之後,又由螺旋莖的收縮作用而回到水底,然後在那裡結成果實。這裏我不得不又一次想到鹿角蟲的雄性幼蟲,它們為了將來的形變,在樹木里咬出的洞要比雌性幼蟲所咬出的要大一倍,以便為將來的兩角留出餘地。所以動物的本能,根本就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解釋以說明自然界的其他目的性。原來如同本能很象是按目的概念而有的行為卻完全沒有目的概念一樣;同樣,大自然的一切營造也等同於按目的概念而有的營造,而其實並完全沒有目的概念。原來我們在大自然的外在目的性中,也同在內在目的性中一樣,我們不得不設想為手段和目的的[東西],到處都只是如此徹底自相一致的一個意志的單一性:對我們的認識方式自行分散於空間和時間中的現象。
至於第二種目的性,外在的目的性——按前面所作的分類——那是在有機體的內部生活中看不到的,而只是在有機體從外面,從無機的自然獲得的,或是從別的有機體獲得的支援和幫助中看得到的。就這一目的性說,它同樣的可在上面確立的論點中獲得一般的說明,因為這整個世界,連同其一切現象既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意志的客體性,而這理念對一切其他理念的關係又有如諧音對個別基音的關係,那麼,在意志所有一切現象相互之間的協調中,也必然可以看到意志的那種統一性。不過,如果我們再深入一點來察看那外在目的性的一些現象以及自然界各不同部分之間的協調,那麼,我們就能夠把這裏的見解大大的弄清楚些;並且這樣來討論還可以回過頭來說明前面的論點,而要達到這一步,我們最好是來考察下面的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