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海外客家華僑及僑鄉習俗 第四節 僑鄉風情

第八章 海外客家華僑及僑鄉習俗

第四節 僑鄉風情

「屯家婆」中確有從未見過丈夫面,而守了一輩子「活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種在特殊環境和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陋俗也隨之廢止了。
在客家鄉村,還有一種「隔海嫁郎」的習俗。這是那些出洋多年不能回鄉省親、娶妻,而又不願在海外成家的,他們為奉養年邁的父母,以及要有人看管家產,於是人未回鄉,而只是匯錢回家鄉,由父母為其物色對象,娶回媳婦。這是另一種「討屯家婆」的形式。
水客、華僑的來來往往和華僑回國定居,還使得僑鄉口語,摻入了一些南洋詞語九*九*藏*書。其中,來自印尼語、馬來語的較多。例如,稱餅乾叫「羅蒂」,皮箱為「甲閉」,朋友為「交彎」……但最多的還是直譯英語單詞,如稱小提琴為「歪啊令」,商標為「嘜頭」,打球為「打波」,球出界外為「坳帥」,等等。
經過艱苦奮鬥,苦心經營,一些華僑漸漸在海外站穩了腳跟,事業發達了,他們有了錢,於是或寄錢回家鄉置產業、蓋新屋,或在家鄉投資發展工商業,或興辦文化、教育、衛生及其他公益事業。同時,由於「水客」和華僑自己常常回鄉,https://read.99csw.com促進了家鄉與南洋在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於是,貧窮、閉塞的客家山村,逐漸變成了比較發達富裕、比較開放的華僑之鄉,並形成了四個顯著特點:海外華僑多,在鄉僑眷、僑屬也多;僑匯、僑資多,物質生活水平較高;工商、文化、教育事業比較發達;與海外聯繫頻繁,容易接受和傳播海外新觀念、新技術等。為此,僑鄉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生活習俗。
僑鄉的人生儀禮習俗,也有一些特殊之處。其中如「討屯家婆」,便是僑鄉的奇特婚姻習俗。華僑離鄉背九九藏書井后,因自己無法伺奉父母,也為了在家鄉延續香火,於是,他們或在離家前夕,或在回國省親期間,匆匆娶妻成婚。他們中有每隔三年五載回鄉探親,生下一男半女的,但也有一去便沓無音信的。
僑鄉的衣飾也有別於其他鄉村。例如20世紀三四十年代,客家僑鄉男子喜戴一種寬邊硬質、狀如龜甲的橢圓形白色通帽。這種從南洋傳來的「荷蘭帽」,遮陽透氣,涼爽舒適,最宜夏日使用。僑鄉男子上衣式樣,也受海外影響。例如有一種名曰「甘姆艷」的圓腳翻領襯衣,是從印尼傳入的。而平腳翻https://read.99csw.com領的短袖襯衣,則呼之為「夏威夷」。
在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方面,僑鄉特色較為突出。
在民居方面,一些華僑對比了客家民居與外國建築的優缺點后,取長補短,將外國的建築形式與傳統民居結合起來。例如前述梅縣白宮的「聯芳樓」即為一例。
對各種「屯家婆」(或曰「看家婆」),僑鄉也有約定俗成的鄉規民約。例如「屯家婆」既有侍奉公婆、耕田種地的責任,又有繼承家業和享受宗族公產的權利。如若丈夫終生未歸,未生兒育女,經過宗族同意和舉行一定的儀式,她可以從族中或村九九藏書中抱養、過繼孩子,作為自己的兒女,並成為家庭的合法繼承人。
在飲食方面,僑鄉也吸收了海外的某些飲食習慣。諸如,在煲湯、煮牛肉丸、燒瓤豆腐時,常常撒些從南洋帶回的胡椒粉,以提味、暖胃;吃麵條,多用盤碟盛放;宴畢要烹煮濃香的南洋咖啡待客……此外,有一種俗稱「蕃鬼粄」的米糕,也頗有趣味:將米漿一分為三,分別摻入紅曲、黃梔子,染成紅,黃顏色,而後便蒸一層,澆一層米漿,使之紅、黃、白三色相間,最上面再撒鋪椰蓉,既鬆軟香甜,又幾色相間,很是美觀。據說,這也是從印尼傳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