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點事 芝麻開門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點事

芝麻開門

武昌起義之前,之所以革命黨人不看好武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武漢屬於四戰之地,起義發動,即使成功,也易於遭致四面圍攻,堅持不下來。沒想到,這個中心開花的起義,不僅守住了,而且最大限度地把革命輻射開來,一舉大獲成功。其中除了滿人親貴自毀長城,漢人官僚不樂幫忙的原因之外,很大的一個因素,是革命黨人意外地撞上了一個有錢有槍的寶庫,喊了一嗓子「芝麻開門」,門就真的開了。
武昌起義的成功,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有些偶然性。首先起義的爆發,就有些歪打正著的感覺。如果不是革命黨機關暴露,黨人領袖逃的逃,死的死,黨人名冊落在了湖廣總督瑞澂手裡,傳說他老人家要按圖索驥拿人,加上瑞澂當場處死三個革命黨,更加落實了「鎮壓」的傳聞,等於幫革命黨做了最好的動員,起義能否如此激憤地一哄而起,有那麼多新軍參与,還真不好說。起義成功之後,處於「四戰」之地的武漢,居然半個月左右沒有遭致清軍的反撲和圍攻,給各地的「別有用心者」以極大的鼓舞,給了他們機會,到了北洋軍大兵壓境的時候,各地紛紛九*九*藏*書獨立,噩耗頻傳,即便北洋軍拿下了武漢三鎮中的兩鎮,也已經大勢已去。接掌清朝大權的袁世凱,出於利害計算,也只能跟革命黨談條件,出賣自己的東家了。
儘管是在今天看來具有充分正當性的革命起義,也沒有多少人自願投身進去,只要是招人當兵,就得發軍餉。軍官由於都是原來具有革命熱情的,錢可以少點,無論官大小,一律每月二十元,但士兵卻不能少,每人每月十元。錢發下來,很多新兵就把錢拿回家了。在這些人看來,即使參加革命,也無非當兵吃糧,找個掙錢養家的職業。從當年留下來的老照片看,好些革命軍的士兵,腦袋後面還拖著辮子。所以,沒有錢,兵招不來,沒有槍,招來了也沒有用。當然,這樣的新兵,沒有經過訓練,招來了,即使有槍,也沒太大的用。大部分的士兵,穿上軍裝,連裝彈和射擊都不會。看當時的老照片,革命軍的陣地,根本不講究什麼散兵線,士兵們居然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人擠人地排在一起射擊,只消對方有子彈打過來,高低合適,肯定就會傷亡。但是不這樣,兵也許就散了。當時就有read.99csw.com人認為,這樣擴軍,人雖然多了,老兵分散在各處,但戰鬥力很可能還不如原來那三千人。但事實證明,恰是這樣的擴軍,成了大事。新軍已經練了幾年,但整個國家還處在不怎麼會打新式戰爭的狀態,所有的新軍舊軍,都沒有經過戰陣,一提到打仗,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器、兵員。一聽說武漢的起義軍已經有了五個協,湖南和江西的巡撫,立刻感覺自顧不暇。聽話的河南人,派了兩個營的新軍加一個巡防營來到武漢北邊,領兵人一聽說起義軍人數眾多,嚇得一槍都不敢放,馬上派人跟起義軍聯絡,詐稱投降,虛與委蛇。一直拖到10月底,北洋軍兩個鎮到齊,清軍的反撲,才算正式拉開序幕。在這半個多月里,在上海、天津、北京的報界鼓噪下,全國上下,不是人心惶惶,就是歡欣鼓舞。武漢革命黨人的實力,被嚴重放大,報界甚至傳說武漢的革命黨,已經聚集了三萬多人,而且都是受過多年新式軍事教育的,槍械精良。連北京的官僚富商,在袁世凱到來之前,都紛紛逃亡天津租界。在這半個月里,湖北各地紛紛起義,就連臨近的湖南和江西,也九-九-藏-書先後獨立。在武漢保衛戰開始拉鋸的功夫,內地十八個行省中有十四省先後獨立,清朝大勢已去。顯然,如果清軍在起義后馬上反撲,起義軍能不能守住武漢,很難說的。而清軍之所以沒有這麼做,非得準備充分,調集了充足的兵力才動手,很大程度上,是顧及擴軍之後義軍的規模。北洋軍雖然訓練不錯,但畢竟也是沒打過仗的軍隊,這樣的軍隊,作戰時只能機械地考慮敵人兵力和火力。義軍那實際上沒有什麼戰鬥力的五個協,充分地起到了嚇阻清軍的作用,給造反者留足了空間和時間。當然,這樣的義軍,在日後跟北洋軍的戰鬥中,肯定是不中用的,即便他們中有人有革命熱情,後來還來了革命黨號稱知兵的領袖黃興來指揮,也只能節節敗退。但這不要緊,只要舉國皆變,北洋軍一地的勝利,也救不了清朝的性命。曾經做過鄂督的清朝大員陳夔龍後來感慨說,在事變之初,他曾提議派兵火速平亂,但中樞久拖不決,失去良機,事遂不可為。其實,朝廷火速不了,有武漢金庫里的銀子的功勞。
當時武漢的新軍,一共一鎮一混成協,共計一萬一千多人,巡防營不多,基本九*九*藏*書可以忽略不計。起義前,大約兩個標(團)調往四川鎮壓保路運動(其中兩個營在宜昌)。剩下的部隊,不到萬人。起義爆發,有五個營和兩標(團)——一個騎兵團和一個旗人組成的團沒有響應起義,起義部隊,不過兩千餘人,加上後來加入的陸軍小學的學生和零散的士兵,當事人回憶說有四千人,但實際上大約也就不到三千人。只是,起義軍比較兇悍,未響應起義的部隊,不是被消滅(旗人團),就在跟著鎮統制(師長)張彪做了一些零星的抵抗之後,自己散掉了,並沒有對起義軍構成威脅。但是,武漢這麼大,僅憑著三千人,要想守住,幾乎是不可能的。按情勢勢必要擴軍,擴軍就得有錢,有槍。在當時,沒有政治動員的情況下,沒有人會不拿錢來當兵的。如果革命黨人拿下的武漢,是一座沒錢沒槍的空城,這些一向窮極無聊的革命黨,真是沒法可想了。靠革命熱情是沒戲的,因為起義的三千人,有理想和熱情的,還不足半數。非常幸運的是,瑞澂留給起義者的,是一座有大量現金和武器的城市。藩庫(布政使的財庫)里有存銀一百二十余萬兩;銅幣局存現洋七十余萬,銀八十九-九-藏-書余萬兩,銅元四十萬;官錢局有銅元二百萬,官票八百萬張,未蓋印的官票兩千萬張,洋元票二百四十萬張,庫銀二十萬兩,現洋三十萬元,湖北財政存款總計有四千萬余元。而且,漢陽兵工廠里,還存有大量的報廢的銅炮,可以用來鑄造銅元。錢不成問題,光有錢,沒有軍械,擴軍也難。但是,湖北自打張之洞編練自強軍起,到武昌起義時,已經有二十余年的歷史,歷年購置的武器非常多。從德國賣的七九毛瑟槍一萬余支,從日本買的六五步槍一萬五千支,加上中國最大的兵工廠在漢陽,漢陽造的步槍有好幾萬支。這些槍除了裝備軍隊,大部分都存在軍火庫里。庫里還有一些山炮、野炮和要塞炮,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太多的馬克沁機關槍。這樣大批的槍械,裝備幾個師都綽綽有餘。就這樣,起義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擴充到了五個足額的協(旅),原來的三千人,幾乎都做了軍官,起義時僅僅為正目班長的熊秉坤,搖身一變,就成了協統(旅長)。起義軍在短時間內,就發展到兩萬多人,是起義前整個武漢軍隊的兩倍還要多。起義的第四天,革命軍就自稱有八千人,而外界則傳說他們有二萬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