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點事 立憲黨人的首義

第一幕 辛亥年,武昌的那點事

立憲黨人的首義

立憲黨人的參与,使得革命變得容易了許多,也溫和了許多。原本這些立憲黨人,就是地方實力派,在地方根深葉茂。跟地方官以及不怎麼革命的舊式巡防營都有關係,面子極大,由他們出面遊說,不管對方答應與否,都不會被綁了推出去砍頭。三說兩勸,從了的相當多,實在不從,也頂多離任出走,罕有領兵反抗的。以至於很多地方,革命幾乎成了茶杯里的風暴,匕鬯不驚。老百姓一覺醒來,發現唯一的變化是衙門掛起了白旗。江蘇省會蘇州反正之後,由於連一槍都沒放,為了表示革命必須有破壞,由巡撫改都督的程德全,下令拿大竹竿子挑去了巡撫衙門屋檐的幾片瓦。在整個革命過程中,只要沒有發生戰事,基本上商旅不驚,老百姓該怎麼過日子,還怎樣過。老百姓唯一感到困擾的是,聽人說皇帝沒有了。至於外國人,即使待在戰區都沒事,無論清兵還民軍,碰到外國人住宅就繞著走。
當然,立憲黨人雖然摻和了革命,是因為他九九藏書們痛恨滿人親貴,但是,即便如此,第一槍他們是絕對不敢放的。有人放了第一槍,他們就敢走第二步。就像湯化龍和李國鏞,走的很堅定,即使北洋軍攻勢猛烈,下了漢口和漢陽,也沒有退出不幹的意思。
歷史總是喜歡湊熱鬧,就在立憲黨人心裏哇涼哇涼的當口,一群新軍士兵,一哄而起,革命了。但是,佔領了武昌城的士兵們,群龍無首,無奈把個黎元洪拖出來當頭,卻是一個一言不發的「菩薩」。湖廣總督瑞澂還在江邊的楚豫艦上,統制張彪還帶著兵,在城外紮營。如果援兵到了,肯定會反撲過來。一群沒有首領的士兵,起鬨可以,真的打仗,確有麻煩。革命黨人的首領,在事發之前,死的死,逃的逃,根本指望不上。這個時候,湖北咨議局議長湯化龍登台了,嚴格地說,在起義發生的第二天早晨,他就到了。那天,湯化龍住在家裡,人們奔咨議局沒找到他,大家正在慌亂,湯化龍自己來了,很爽快地答應read.99csw.com出面參与組織政府,擔任政事部長,實際上擔負了新政府除軍事之外的全部運作。也有人說,湯化龍是聽了兒女親家胡瑞霖的勸,才答應出山的。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被後人稱為「首義」,即首場起義的意思。直到今天,武昌城頭還動不動就掛出「發揚首義精神」的橫幅,嚇煞個人。作為常識,人們都知道武昌的首義,是革命黨人的事,但事實上,這個首義也有立憲黨人的參与。如果沒有立憲黨人,武昌的首義能不能成功,其實很難說。
立憲黨人,是改良派。各地的咨議局、朝廷里資政院的議員,基本上都是他們包辦了。對於清朝政府,理論上說,他們是幫忙而非造反的。清朝新政,立憲黨人的確在幫忙,推著政府走,想早點把政府推到立憲上去。但是推到辛亥年,哥兒幾個推不動了。三次請願,喊破了喉嚨,才換來立憲時間縮短三年。要知道,這些老大不小的紳士,不是中學生,搞一次請願很容易。請願不成https://read.99csw.com,光丟人就丟不起。不僅推不動,而且滿人親貴還要收權,把地方的權力收到中央,把漢人的權力收到滿人手裡。爭取立憲,士紳們原本是要跟滿人分享更多的權力,沒想到想分的沒分到,自己有的,人家還要奪走。如果說,朝廷從地方收迴路礦權之舉,已經讓這些紳士怒不可遏了,那皇族內閣的出台,則令他們徹底失望,從頭頂涼到了腳底。武昌起義發生之前,湯化龍還進京力爭路權,但是沒有結果,起義爆發時,正在家裡生悶氣呢。
立憲黨人摻和首義,有三件事幫忙最大。一個是這些大紳商的參与,讓在漢口的西方人覺得此番革命,不是底層作亂,同時利用他們跟漢口西方領事的良好關係,運作各國領事宣布承認革命軍為交戰的一方,而他們中立。等於是跟清政府有正式外交關係國家,公然承認清朝內部的叛軍跟清政府有同等的地位。這對於焦頭爛額的清政府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另一個是湯化龍親自起草的起義通電,九*九*藏*書劈頭就痛批滿人親貴,獨攬大權,摒棄漢人,一下子點到了各地立憲黨人的痛處,再不作為,對不起自己。於是,接下來的各省響應,成了革命黨和立憲黨人的合奏。幾乎每個省的獨立,都有立憲黨人的身影。某些重要的省份,如浙江和江蘇,立憲黨人還是當家主事的。那裡的名紳張謇和湯壽潛,跟湯化龍一樣,對滿人親貴的倒行逆施,有切膚之痛。三是湯化龍掌握的漢口商團,馬上投入維持秩序,這麼大的武漢,如果起義過後僅憑不足四千革命士兵,根本無法控制。
湯化龍是標準的新政時代的名紳,中過進士,在日本留過學,在立憲請願運動中,是一個核心人士。在名紳如雲的湖北,能做到諮議局議長,絕非常人一個。跟絕大多數立憲派領袖一樣,他對於清廷拒不立憲,搞皇族內閣,特別是收迴路礦權,十分憤怒,武昌起義前夕,他還在為四川保路之事奔走,剛剛回到武漢。革命后的這次出山,固然是應起義士兵之請,但被請來的湯化龍,卻十分積極。read•99csw•com當天開會商議,他即出主意讓革命軍通電各省,把消息傳出去,請各地響應,免得武昌一地孤軍奮戰。也正由於他的多次規勸,黎元洪才從黎菩薩變成了黎都督。黎都督開始視事,果然出手不凡,革命軍打跑了張彪,擊走了楚豫艦。等到清朝的海軍艦隊殺過來,由於黎元洪出身北洋海軍,領軍的海軍大臣薩鎮冰是他的老師。黎元洪寫信給薩鎮冰,附上禮物,由另一位立憲黨人李國鏞托關係帶上軍艦。薩鎮冰收了信,退了禮物,卻趨於中立。湯化龍的弟弟湯薌銘,也在海軍艦隊里任事,在薩鎮冰身邊做參謀。湯化龍通過湯薌銘,也做了不少工作。等到北洋軍南下,在武漢三鎮與革命軍交戰的時候,海軍反而站在「叛匪」一邊打清軍。要知道,黎元洪的投入,是革命士兵一直以他的名義出布告,等於替他納了投名狀,不由得他不從。但是湯化龍的反正,卻是主動的。在當時,一個進士出身的咨議局議長,在那個年月,干這種殺頭滅族的事,畢竟是要有障礙的,但是,他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