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饞是一種癮 鹹肉

饞是一種癮

鹹肉

我是通過跟火腿與臘肉的比較論述鹹肉的。不知是否講解清楚了?鹹肉屬於鹽水腌制的食品,風乾后能看見亮晶晶的鹽粒凝結在上面——鹹味業已深入進其內部了。因而鹹肉便於保存。我祖母家每年初冬都要清洗各種壇罐,用來腌制鹹肉,足夠吃一年的。無論什麼時候,只要窗台上還懸挂有鹹肉,接待客人或親友團聚就不用發愁了。切一塊下來,清水泡一泡,可以切片后在飯鍋里蒸熟(油汪汪的),更https://read•99csw•com可以炒菜(鹹肉丁)或煲湯。吾鄉有一道膾炙人口的河蚌鹹肉煲,系用新挖出來的河蚌肉加鹹肉片燉湯,其湯白得像牛奶一樣,喝一湯匙便發現,鮮美得能透人肺腑。而且鮮中有咸,咸中有鮮。廣東人是煲湯的好手,我在廣東喝過形形色|色的湯,可沒有哪種能蓋住我在老家時喝過的河蚌鹹肉煲的餘味。我已好多年疏遠了此味。想念一道好湯,有時候就像酒鬼九_九_藏_書難忘某種佳釀似的。這種饞會使人心痒痒的。
吾鄉人還按腌制鹹肉的方法,腌制鹹魚,腌制咸板鴨——南京的咸板鴨是一道名吃,據說明清時就有了。每年初冬清洗罈罈罐罐,小瓦罐用來腌制肉類,而大罈子則用來腌制蔬菜(有的人家甚至用半人高的水缸)。腌制的蔬菜主要是青菜或雪里紅,俗稱腌菜。燉排骨湯時若能加一兩棵腌菜頭進去,味道更醇厚了,也不再覺得油膩。用切碎的雪里紅炒毛豆read•99csw•com,最適宜喝粥時佐餐的了。我想,從是否擅長腌制食品,能管窺出一個地方的人民是否會過日子至少,江蘇人以會過日子而聞名。在過去的年代,老家的百姓,一生就是在這祖傳的罈罈罐罐中間度過的。那裡面浸泡著他們的清貧,也浸泡著他們的富有。
重溫生活于江蘇老家的那一段童年記憶,最溫馨的莫過於和飲食有關的——江蘇似乎天生就該是培育美食家的地方。這樣自然要想起懸挂在家家戶戶九-九-藏-書屋檐下或曬台上的一串串鹹肉。江蘇的鹹肉,遠遠沒有鄰近的浙江金華的火腿那樣出名,做工上也絕對是兩碼事;雖然它選擇的同樣也是上好的豬肉,但不限於腿部,而且系用粗鹽在罈罈罐罐里腌制(加少許家常香料),一定時間后取出,穿上線繩后掛在露天里風乾。跟其他省份的人講起吾鄉的鹹肉,容易造成誤會:以為那與湖南的臘肉相似。必須小心地解釋,由於沒經過那煙熏火燎的系列工序,鹹肉要顯得本色一些,吃起read.99csw.com來也沒有煙火的味道。
吾鄉的鹹肉,除了自食,就是饋贈親友,但似乎不登大雅之堂——至少商店裡沒有賣的。我父母是讀書人,不懂腌制,每年春節給老家的親友拜年,總能收穫幾串鹹肉。我進而聯想,孔子的時代,他門下的弟子敬獻的那一串串干肉(作為學費),或許就是這種鹹肉吧?實際上鹹肉的製作,也是一門平民化的學問呢。這種滋味,在我讀好文章時也能找到。憶念中的老家的鹹肉,令我咀嚼到某種民間的傳統與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