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自私」的遊戲

第五章 「自私」的遊戲

那麼,至少給對方分多少錢,對方才不會拒絕呢?如果對方也像自己一樣是完全自私且理性的,那麼那個金額永遠不會太少。為什麼呢?因為從自私且理性的人的角度來看,即使是很少金額的錢也比沒有強。因此,即使自己得到的錢非常少,也不會拒絕那個提案。如果拒絕的話,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分錢也拿不到。
許多有錢人想方設法地減少遺產稅的繳納,但也有不少有錢人欣然地拿出很大一筆錢來幫助有困難的人。即使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動機拿出那麼多的錢,但如果只是熱衷於一己私利的經濟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這種事例並不罕見,因為人類社會不全是由「自私的動物」組成的。
在這個遊戲中掌握主動杈的,是扮演A角色的人。關於自己的提案,對方只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正因為如此,這種接受或拒絕式的提案可能對如何分份起決定性作用。不過,有意思的是,我們看到既不會自己獨佔,也給對方留有很大份額的態度。這是證明認為人們鼠目寸光地、只顧追求自己利益的假定與現實不相吻合的強有力的證據。
不過,憤怒馬上就平息了,一冷靜下來,想法就變了:「不對,如果拒絕那個提案的話,那2000韓元也沒有了。」冷靜地分析一下,很明顯得到2000韓元更好。雖然報復對方是件痛快的事,但自己也必須願意接受損失。這是毫無疑問的,不是嗎?雖然感情上會連續叫喊著拒絕那個提案,但理性卻讓你接受它。所以,雖然他特別生氣,但還是理智地接受了那個提案。
用什麼方法分蛋糕,可以讓兩個人都滿意呢?這個方法其實出乎意料地簡單:讓一個人切蛋糕,之後讓另一個人先選。通過這種方法分蛋糕時,如果是你切蛋糕,想想你會怎麼做呢?會有意切得一塊大一塊小嗎?還是儘力切得一樣大呢?
也有不放棄微小利益的、自私的人。不過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在可以採取自私行為的情況下,卻常常向別人作出讓步。因為比起自己的利益,他們認為面子、公平性或者對其他人的關心更重要。類似的事實,我們正在通過很多實驗反覆地確認。
再想想看,扮演A角色的人提出給對方相當多金額的真正理由是什麼?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可能是因為有保持兩人之間公平性的想法。不過,也可能會有其他的理由。譬如,如果金額太少,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拒絕?也可能是基於此想法,而提出分給對方更多的金額。也就是說,由於害怕對方的報復,人們才會給對方更多。
覺得自己得到的金額太少,毫不猶豫地拒絕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人們並不只是單純地關心金錢利益。很明顯,因為想向對方傳達某一信息,所以欣然地放棄了自己的金錢利益。這個信息就是,對方的這個提案不公平,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
像馬路或者公園等被人們共同使用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公共物品還包括國防服務與治安服務。公共物品有一個獨特的屬性,即市場不能承擔其生產供給。例如,不可能存在提供國防服務的私營企業。正因為這樣,大部分公共物品都是由政府來承擔生產和供給的。
從小組整體的立場來看,最佳的結果是所有人都把50張票投入藍箱。不過,如果從個人的觀點來看,那絕不是最佳的情況。因為投入藍箱一票,個人可以得到500韓元的利益,也投入白箱一票,個人可以得到1000韓元的利益。因此,如果從個人的立場來看,投入白箱變成了理想的情況。
自私的人會認為,公共物品可有可無。因為那樣的話,他就可以不必承擔生產公共物品所花費的費用。接下來,如果別人出錢生產了公共物品,他就可以趁機分享好處。因為人們知道公共物品所具有的屬性,所以那樣做也無可厚非。
為了測試人們能作出多麼自私的舉動,實驗的第一個事例是「接受或拒絕遊戲」。這個遊戲雖然也是一種「分份遊戲」,但是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實驗內容是,在進行這個遊戲的過程中,通過兩個人的行動觀察自私會起多麼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熱衷於慈善活動的富人們

我們想知道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真的會作出自私的舉動嗎?https://read.99csw•com到底是盡情地發揮私心,還是克制私心?很快地,這個實驗顯示出和我們預想中的不一樣的結果。可以意外地看到,很多人在作出自私行為也無妨的情況下,仍採取克制私心的行動。
不過,我看到的是,美國獨特的傳統和文化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美國的社會中,富人慈善活動真正開始於19世紀末工業資本主義正興旺的時候。積累了大量財富的美國資本家效仿歐洲的貴族,紛紛蓋豪宅,用各種各樣的奢侈品進行裝飾。同時,他們也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對慈善活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為什麼我們會對陌生人傾囊相助?
假如所有人都把自己的票投進白箱,那麼每人可以得到5萬韓元,實驗結束了,小組得到的錢總共是50萬韓元。相反,如果所有人都把自己的票投入藍箱,那麼每人可以得到25萬韓元,而小組得到的錢足有250萬韓元。當所有人都主動承擔生產公共物品的費用時,他們每個人得到的利益足足提高到原來的5倍。
如果是出於這樣的理由而提出給對方較多的金額,那麼對實驗結果的解釋就不一樣了。因為,提出給對方較多金額的前提是以自利為動機的。如果是以說服對方同意自己的提案為目的,那麼不可能把它看做利他行為。應該把它看做以非利他動機為出發點,而採取的利他行動。
慶民和周妮把口袋裡的錢全掏出來,買了一塊看起來很好吃的巧克力慕斯蛋糕,打算切開來一人吃一半。這時,問題出現了。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兩個人都想得到那塊大一點兒的蛋糕。即使是非常親密的兩個人,在令人垂涎的蛋糕面前,也顧不上友情和面子了。
如果我把50張票全都投進白箱,那麼實驗結束后,我將有5萬韓元進賬。但是,其他人不會因為我得到任何好處。不過,如果我把50張票全都投進藍箱,我得到的錢就會縮減1/2,只剩2.5萬韓元,而其他成員也會因為我,每人得到2.5萬韓元。別人每投入藍箱一張票,我也可以得到500韓元,這是不言而喻的。
從在發展中國家所拍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群群人緊追公共汽車的場景,這些都是正在搭便車的人們。在公共物品的情況中,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搭便車者」。就是因為這些「搭便車者」,市場才不能像對其他產品那樣承擔生產供給公共物品的責任。前面所舉的國防服務公司賺不到利潤、被迫破產的理由就是這個。
遊戲中,類似這樣的過程只能進行一次。也就是說,拒絕某一提案后,不能再提出其他提案。扮演B角色的人要麼接受這個提案,要麼拒絕這個提案,遊戲就在這一刻結束。因此,這個遊戲排除了兩個人經過討論達成某種分配協議的可能性。不僅如此,也不可能出現一邊看對方的態度,一邊調整自己行為的事情。
他們開創的優秀傳統現在由位居美國前兩位的富豪——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所繼承。從比爾·蓋茨捐款的規模來看,他絕對位居第一。到現在為止,他捐助的金額大約為300億美元。蓋茨夫婦所創辦的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在美國社會產業界被視為慈善行為的表率。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對教育和公共保健部門傾注了不懈努力,他們讓世界上很多人可以生活得更好。
行為經濟學家為了清楚地說明這一點,對「最後通牒遊戲」作了若干修改,並設計出了另一個遊戲,被稱為「獨裁者遊戲」。這裏扮演A角色的人可以像獨裁者那樣行動,提出給對方分配金錢額度的提案,實際上,這個提案具有單方面告知的屬性,扮演B角色的人不能拒絕,只能同意這個提案。
蓋茨和巴菲特因最先反對布希總統取消遺產稅的政策,而備受關注。他們認為取消遺產稅會給社會帶來種種不良影響,當然,對子女也有不好的影響,這有點兒類似於應該是最迫切希望廢除遺產稅的人,卻一馬當先地站出來反對取消遺產稅,「人類是自私的動物」,事實並不總是和這樣的說法相吻合。
實驗中給這兩個人10萬韓元,按照如下的方法分配。首先,讓他們抽籤決定A、B角色。抽得A的人提出如何分配這10萬韓元的方案,替如,每人分得5萬韓元,或者自己拿7萬韓元、對方拿3萬九_九_藏_書韓元等。
這個企業雖然打算出售國防服務,但沒有一個人購買這項服務。因為如果其他人購買了國防服務,那麼自己也有可能跟著受益。只要有人購買了國防服務,自己就沒必要再購買。不僅僅是國防服務,其他公共物品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某人出錢生產了某種公共物品,那麼沒有出任何費用的人也可以一起享受服務,這就是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獨特屬性。
假定扮演A角色的人是完全自私的、理性的,想想看他會提出什麼樣的方案?如果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可以準確地預測出他會輯出什麼樣的方案。首先,很明顯他不會提出將10萬韓元全拿走的方案。顯而易見,不管再怎麼自私的人,也不可能表現得那麼貪婪。因為理性的他知道,如果表現得非常貪婪,對方一定會拒絕那個提案。不給對方一定數目的錢是不可能的。
在這個「獨裁者遊戲」中,提出提案的人根本沒必要費腦筋思考對方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前面我們所看到的「最後通牒遊戲」中,必須考慮提出太少份額的提案會被對方拒絕的情況。但是現在沒必要擔心此種因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將自己真實的態度完全表現出來。
有意思的一點是,原始部族中會出現相對更自私的態度。以生活在亞馬孫河沿岸的馬奇根加部族為對象進行實驗,觀察到了下面的事實。在這個實驗中,扮演A角色的人提出給對方分的金額相當少。像我們前面所講的,在其他實驗中是可以看到提出給對方平均40%以上份額的。但是,在馬奇根加部族的情況中,提出給對方的最大份額也僅為26%。這就是說,可以看到提出方案的人有相對更自私的態度。
更有意思的是,即使分得這樣少的金額,拒絕這個提案的實驗對象B也很少。在其他實驗中,自己得到的份額約為20%,—般情況下扮演B角色的人都會拒絕那個提案。但是,在馬奇根加部族的實驗中可以看到,即使提出相當吝嗇的提案也不會被拒絕,照樣被接受。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態度。
自私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採取何種行動,就毫無疑問了。很明顯可以看到他們有這樣的態度,自己把全部的票都投進白箱,而期待其他人把票投進藍箱。這個讓別人承擔生產公共物品費用的態度,和打算搭便車的態度沒有任何差異。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測試人們在現實情況中,打算搭便車的傾向到了何種程度。
首先,扮演A角色的人提議按照自己拿99999韓元、給對方1韓元的方式分錢。接著,扮演B角色的人接受了這個提議。問題是,這個邏輯的預測和現實是否吻合。換句話說,現實中的人們真的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嗎?

獨裁者遊戲——公平與利他行為

行為經濟學家為了解決這個疑問,在許多國家進行了同樣的「最後通牒遊戲」實驗。其中,一個例子通過對以色列、日本、美國、南斯拉夫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把文化差異頗大的國家作為比較對象,這些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真的會使實驗結果有所不同嗎?
如果你扮演的是A角色,將提出什麼樣的分配方式呢?當然,也許你會提出平均分配的方式。不過,何須對根本不認識的人施以好意呢?乘此機會填滿自己的口袋不好嗎?平白無故地施以人情,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後悔莫及呢?
兩個人當中,慶民顯得比較積極,他切開蛋糕自己拿走了其中一份。雖然他說是平均分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周妮明顯表現出不滿的神色。在周妮眼裡,慶民拿走的一半很明顯比自己的大。慶民看出來周妮有所不滿,所以這樣講道:「我覺得是公平地切了,反倒使我的蛋糕看起來更大。既然你不滿意,那我們換一下,怎麼樣?」

最後通牒遊戲——接受還是拒絕?

我們可以把現在所看到的情況稱為「分份遊戲」。不過,這個遊戲以一個重要的前提為鋪墊。前提是,所有的參与者都是理性且自私的經濟人。因為即使差一點點,各自都想佔有更大的那份,所以糾葛就在所難免了。假如兩個人都有讓步的意思,就不可能出現那種糾葛了。

搭便車的行為——傳統的宏觀政策為何會失效?

也有利用自己所處的有利地位盲目地追求個人利益的人。在九*九*藏*書這個「分份遊戲」中,提出自己幾乎佔有全部金額的提案的人就是那種類型。可以看到對一方感到憤慨,另一方就會作出拒絕那個提案的行為。這種行為帶有不顧自己損失,要對對方的自私行為進行報復的意味。日常生活中,我們作出類似行為的情況也有很多。
一個典型事例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的捐贈行為非常活躍。涉及教育、基礎科學、藝術公眾保健等領域。為了促進黑人女性的教育,他捐出很多錢,對斯貝爾曼學院的建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芝加哥大學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大學,洛克菲勒的捐助也起了決定性作用。他當時捐助了8000萬美元,這個天文數字使一所小規模的新學校被重新組建成一所綜合性大學。
「鋼鐵大王」卡內基在慈善活動方面,也不亞於洛克菲勒。在他的捐助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建立了很多公共圖書館。另外,他捐資建立了卡內基-梅隆大學。在教育部門中也進行了活躍的捐助活動。胡克望遠鏡的直徑達2.5米,在製造這個大型望遠鏡時,他也捐助了巨額資金。
「接受或拒絕遊戲」的實驗結果顯示,人們的行為和預測情況有差異。行為經濟學家經過多輪實驗發現如下事實:首先,一般看不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扮演A角色的人拿出自己幾乎佔有全部金額的方案。也就是說,按照前面的邏輯所預測的行動極為罕見。實驗中很多人有著至少給對方40%以上份額的博大胸懷,甚至也意外地發現不少人提議各分1/2。
我們把這個邏輯推向最極端的情況。即扮演B角色的人拿到的金額只有1韓元,但即使在這種提案的情況下,他也不會拒絕。拒絕那個提案的情況應該是自己得到的金額為零。1比零更大,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因此他不可能拒絕那個提案。如果剔除感情因素,只從邏輯的角度分析是這樣的。
現在所講述的「接受或拒絕遊戲」在經濟學中被稱為「最後通牒遊戲」。扮演A角色的人對分錢的方式作出最後通牒,扮演B角色的人決定是否接受。通過「最後通牒遊戲」的實驗,掲示出這樣的事實:人們並不是鼠目寸光地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這也證實了,現實中的人們絕對不可能成為完全的經濟人。
無論如何,以馬奇根加部族為對象的實驗結果,也不是與其他社會的實驗結果相反,只是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差異。重要的是,在他們的社會中扮演A角色的人,也提出了給對方比零大多了的金額。如果採取完全理性且自私的行動,都會提出接近於零的金額,而他們卻不是這樣。總而言之,再次確認了人們並不是鼠目寸光地只顧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是人類普遍的行為方式。
發生在慶民和周妮身上的「分份遊戲」只是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可能性。也就是說,理性且自私的人們之間只要一出現分份的事,就可能出現那樣的結果。但人們絕不是總作出那樣的行為,現實中的人們不同於經濟人,因此可以看到他們的行為和傳統經濟理論所講的有很大差異。
不管財富積累的過程是什麼,他們熱情的慈善舉動讓人們充滿感動。在美國社會,像洛克菲勒或卡內基這樣的人一直是最受尊敬的對象。韓語中有這樣的話,「像狗一樣賺錢,像丞相一樣用錢」。可以說,他們是像丞相一樣用錢的典型代表。他們把「位高則任重」變為親身實踐,托他們的福,美國資本主義得以健康發展。
美國的富人以熱衷於慈善活動而聞。與經濟發展水平類似的其他國家相比,可以看到美國的捐款規模非常大。也有人這樣解釋:「與歐洲許多國家相比,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相對更不健全。」所以從個人層面來講,向困難的人提供幫助的必要性更大。考慮一下,這算是相當合理的解釋。
最近巴菲特表示,願意將全部財產的85%——370億美元——捐贈出來,這個消息震驚全世界。幾乎很難找到像這樣傾其所有造福社會的先例,更有意思的是,那些錢不是儲存在自己的基金會,而是儲存在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似乎儲存在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那些錢才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這個理由真是非常慷慨大方的想法。
問題是,人們如何分配自己投進各個箱子的票呢?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人們對公共物品持有何種read.99csw.com態度。如果是自私的人,很明顯會將50張票全都投進白箱,這樣就得到了5萬韓元,如果別人往藍箱投票的話,自己又可以得到一定數目的錢。這些人雖然歡迎別人往藍箱投票,但認為自己沒必要往藍箱投票。
按照常識想想看,與產業化社會相比,很明顯,馬奇根加部族社會具有更強的集體生活屬性。在集體生活中,把自私自利的態度看做消極的,這是常理之中的事。不過,從實驗結果來看,與產業化社會相比原始部族反而出現了更強烈的自私自利的態度。
往白箱或藍箱里投票,代表什麼意思呢?往白箱投票意味著,只想自己得到1000韓元利益的自私行為。相反,往藍箱投票包含讓所有人一起得到利益的想法。如果從這層含義來看,往藍箱投票的行為可以用生產公共物品時承擔費用來解釋。因為如果是一個人承擔生產公共物品的費用,所有人都可以分享到益處。
但是,用更自私自利的態度來解釋這個實驗結果是錯誤的。應該把它看做獨特的文化背景所致。具體而言,可能他們的公平性概念與其他社會不同。正因為如此,很有可能提出給對方很少的份額,也不會有什麼負罪感。
每個人把分給自己的50張票按照這樣的方式分類,把稱為「私人」的票投進白箱,把稱為「公共」的票投進藍箱。如果有人投一張票在白箱里(私人),那麼實驗結束后,他將得到1000韓元。相反,如果投一張票在藍箱里(公共),那麼小組中的所有成員都將得到500韓元。
當時人們給像洛克菲勒或卡內基這樣的資本家起了「強盜男爵」的別名,這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這個別名揭示了他們相當強硬且殘忍地積累財富的過程。但他們並不是特別不道德的人,只是當時的環境很有可能產生那樣的行為。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到處都是那種強盜式的行為。
因為這兩個人按照錯誤的方式分蛋糕,難免會發生糾葛。如果用別的方式分蛋糕,也許可以使兩個人都滿意。問題在於負責切蛋糕的慶民先拿走了自己的一份。在這種情況下,周妮很有可能認為慶民有意切得不平均,然後拿走了那塊大的。即使是切得一樣大,在周妮眼裡慶民拿走的那塊一定更大。正因為如此,所以很難避免糾葛。
只要不是傻瓜,就不會有意切得一塊大一塊小。因為很明顯,大的那塊會被另一個人拿走。因此,不論是誰都會竭盡全力切得一樣大。這樣的話,不管是切蛋糕的人還是先挑蛋糕的人,都不會感到不滿。結果是最公平地分了蛋糕,毫不猶豫地吃下去。
在我就讀的普林斯頓大學,也可以看到卡內基的足跡。校園裡有他捐資修建的卡內基人工湖,當時,學校的領導希望他捐資修建一個圖書館。但是他對此作了意想不到的調整,固執地認為湖是必須的。美國大學的各個角落都標著卡內基的名字,共同宣傳他的慈善舉動。
這個實驗顯示,扮演B角色的人的態度也十分有趣。如果他是理性的人,可以預測到他會接受能夠得到比零更大的金額的所有提議。伹是,實驗結果卻和這個預測有很大的差異。實驗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大概在自己的份額不能達到20%的情況下,B角色會拒絕那個提案,即在覺得未能得到足夠多金額的情況下,會毫不猶豫地拒絕提案。
這個實驗掲示的顯著事實是,人們認為公平高於個人利益,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看經濟學教材,驅動人們的核心力量是個人利益。但是,現實中的人們並不只在乎個人利益。人們經常會為了所謂公平性這類重要的價值,而作出欣然放棄個人利益的行為。傳統經濟理論基本上把人們看做自私自利的,只通過傳統經濟理論不可能準確地預測人們的行為。
在換與不換之間,已經嚴重影響了兩個人的心情。吃蛋糕時兩人也沉默無語,覺得心情不爽。要好的朋友難得一起吃一塊好吃的蛋糕,結果反倒破壞了兩個人的友情。兩個人一邊自言自語著「稍微作出一點讓步就好了,結果卻表現出貪婪」,一邊離開了座位。
這個提案被稱為「接受或拒絕遊戲」。因為扮演B角色的一方對這個提案只可以表示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見。假如他說「同意」,兩個人就按照那個提案分錢。相反,他說「不同意」,兩個人都得不到一分錢,因為掌管九-九-藏-書實驗的人會拿走之前給他們的10萬韓元。
通過上面講述的多個實驗,我們反覆確認的一個事實是,人們並不總是採取自私的行動。這表示,現實世界中的人類與經濟學教材中提到的經濟人完全不一樣,也意味著傳統經濟理論解釋現實的能力還很有限。所以,以傳統經濟理論為基礎的經濟政策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現在,是否有必要從新的視角研討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呢?
以國防服務為例進行說明,理解起來會比較容易。某企業想要通過提供國防服務獲得利潤,先花費了巨資配備了防禦能力,然後開始向國民出售國防服務。於是,刊登了這樣的報紙廣告:如果有人一年支付500萬韓元,就可以得到堅固的防禦。這個企業到底能支撐多久呢?恐怕堅持不到一個月,就得破產了。
比如,扮演A角色的人提出了這樣的分錢方式——自己拿98000韓元,只給對方2000韓元。扮演B角色的人聽到這個提案,瞬間感到無比憤怒:「這小子,真吝嗇,也太貪了。要拒絕他嗎?那樣做,他會空手而歸。我拿2000韓元能幹什麼?」他這樣想著,決定拒絕那個提案來報復貪得無厭的對方。
作為實驗對象的兩個人之前從未謀面,實驗者給這兩個人一定數額的錢,讓他們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因為他們是陌生人,沒必要考慮友情或面子之類的事情,可以按照各自的意願行動,也就是說,可以毫無顧忌地作出自私的舉動。
這個研究結果顯示,每個國家有若干程度的差異,但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即人們並不是鼠目寸光地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這個實驗結果被認為具有普遍性。這意味著在某一社會特定文化的影響下,並沒有出現因它不同的態度,也就是說,這種態度是所有人共同的特徵。
為了解決這個疑問,我們做如下的實驗看看。首先,組成一個包含一定人數的小組。接下來,分給其成員一定數額的票,比如,小組有10個人,分給每個人50張票。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看看每個人如何使用這些票。
令人吃驚的是,在這個遊戲的實驗中,扮演獨裁者的人對對方並沒有預計中的那麼吝嗇。雖然與「最後通牒遊戲」的情況相比,扮演A角色的人提出了相對少的份額,但也不是接近於零的極少金額。看了這個結果就知道,在「最後通牒遊戲」的實驗中,人們並不是只基於害怕對方報復這一理由,而提出分給對方相當大的金額。即使在完全沒必要害怕報復的情況下,人們也並不吝嗇,這種重視公平性的情況有可能成為利他主義的有利證據。
根據經驗我們知道,人們並不總是作出自私的行為。經常會出現類似的情況——特意作出讓步,給對方更大的一份。雖然自己也有想要大份的慾望,但因為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所以有可能抑制住慾望。譬如,有可能認為面子更重要,特意拿了小份。或者,有可能認為自己先拿走大份是不公平的,所以拿了小份。
不過,實驗結果顯示出,人們打算搭便車的傾向出乎意料得弱。稍微變化一下條件,多做幾次實驗,也幾乎看不到人們把全部的票都投入白箱的情況。平均而言,人們把自己票數的40%~60%投入藍箱。即使知道有搭便車的機會,實驗對象也把幾乎1/2的票主動地貢獻出來。
上述實驗中,「最後通牒遊戲」主要是以美國人為實驗對象。因此,也可以這樣解釋,通過實驗發現的事實也可能與美國人的性格有關。再說一遍,人們並不是鼠目寸光地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這可以充分地解釋為美國人固有的特性。如果在其他國家進行類似的實驗,也會出現相同的結果嗎?
那麼,在有關公共物品的事情上,人們總是打算搭便車嗎?搭便車意味著無視自己所在集體的利益,只關注個人利益而採取的行動。如果是完全理性且自私的人,當然會作出這種自私的行為。不過,現實中如果出現可以搭便車的情況,人們真的會那樣做嗎?
總而言之,要想對方不拒絕自己的提案,必須最少給出1韓元。再強調一遍,這個結論的前提是兩個人都是完全自私且理性的。現在,大家清楚地知道邏輯上這個遊戲是如何進行的了。即如果只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對下面將要進行的這個遊戲過程,應該毫無疑問。

分蛋糕的遊戲——讓別人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