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喪家狗 學而第一

喪家狗 學而第一

孔子獲罪的原因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是孔子說。《論語》全書的「子曰」都是孔子說。古代子書,是以「子」稱老師。如《孫子》十三篇,每篇開頭多作「孫子曰」;《墨子》的《尚賢》等十篇,每篇開頭也作「子墨子曰」。這樣的「子」是對老師的尊稱。研究《論語》,我們要知道,中國最早的老師怎麼叫,學生稱孔子為「子」,這個「子」是什麼意思。「子」本來是貴族子弟的稱呼。西周時期,貴族子弟多被稱為「小子」,就連王,在神祖面前也自稱「小子」。春秋時期,人們以「夫子」或「子」稱呼卿大夫,即當時的貴族官僚。「夫子」是第三人稱,相當他老人家。「子」是第二人稱,相當您老人家。「夫子」也可簡稱為「子」。「夫子」和「子」都是尊稱。孔子當過魯大夫,很短,只有三年,但他的學生是用這個頭銜稱他們的老師。這裏的「子」是「夫子」的省略。古代最初只有一門學問,即做官的學問,長官就是老師,這叫官師之學。孔子https://read.99csw.com強調,讀書要做官,這不是他的發明,而是官師之學的傳統。「諸子」的「子」是來源於官師,稱呼老師和稱呼首長是一樣的。「時習」,一說是「學者以時誦習之」(《集解》引王肅),即按時複習;一說是「既學而又時時習之」(《集注》),即時時複習。楊伯峻說,前說才是周秦古書的用法,后說是用後代的詞義解釋古書,不可取。〔1〕〔1〕楊書,1頁。《國語?魯語下》:「士朝而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2〕〔2〕孫書,1頁。複習是在晚上。「朋」,古人把同學、同事、同僚等同輩人叫「朋」、「友」或「朋友」,這裏指同學。東周的編鐘銘文,常以「父兄」(或「兄弟」)、「婚媾」、「朋友」並說,父兄(或兄弟)是血緣關係,婚媾是婚姻關係,朋友是社會關係或政治關係。這一章好像研究生入學,導師給他們訓話,主要是講學習的快樂。第一樂是個人的快樂,你們來到我的門下,聽我傳道,按時複習,樂在其中。第二樂是和同學在一起,你們不光自己學,還https://read.99csw.com不斷有人慕名而來,成為你們的同學,弦歌一堂,豈不快哉?第三樂是師門以外,別人不了解,千萬別生氣,因為你學習的目標,是成為君子,學習是為自己學,別人不知道,照樣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樂,內心的快樂,不也很好嗎?孔子好學,把學習當快樂,認為求知的快樂比求知本身還重要(《雍也》6.20)。這幾句話,共同點是快樂。「說」即悅,是愉悅,「樂」是快樂,「不慍」也還是愉悅或快樂。
孔子說的「君子」,是用舊名詞裝新概念。在他看來,過去的貴族,不但血統高貴,有身份地位,也有道德學問和君子風度。但當時的貴族不一樣,往往只有身份地位,沒有道德學問和君子風度。因此,他為「君子」賦予了新的含義,即有道德學問,卻不一定有身份地位。這種人,有點像日本的浪人,是遊離分子。一部分像他,出身高貴,但家道中衰,在家當老二老三,屬於庶子或餘子,沒有繼承資格;一部分是經過學習而知書達禮的鄉巴佬,如子路、顏回。這種遊離分子,就是孔門施教的對象,後來「士文化」的主read.99csw.com體。
注:〔1〕其實,《出身論》還不是直接要他命的東西。他是因這篇文章,造成北京中學三派的爭論,引起中央文革注意,意外發現,他還寫過一篇反對姚文元《評〈海瑞罷官〉》的文章。獲罪是因這篇更早的文章。
階級仇,可遺傳,作用之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即使今天也沒稀釋完。「文革」后,幹部的孩子還是當幹部,演員的孩子還是當演員,知識分子的孩子,領導出國新潮流。最近,時光倒轉,還有「貴族熱」,互相比闊。我是誰?少爺。有形資產沒了,比無形資產,看誰能吃會喝,精通美食。什麼都拉扯上貴族,哪怕是有錢人家的廚子。「地富反壞右」,除了「壞」,什麼都往自己臉上貼,官越大越好,北洋的,國民黨的,偽滿的,都行,最好是皇親國戚。孔子,祖上也光榮,但本人早已平民化,吃過民間疾苦,遭過貴族白眼,這是很好的教育。他對貴族的驕奢淫逸,非常看不慣。
讀書做官是孔夫子的理想和遺產,我不喜歡。我更喜歡沒官做的孔夫子。
吳敬梓諷刺讀書人,諷刺為做官讀書的人。寫完這類人,作為理想,小說結https://read.99csw.com尾,他特意寫了四個奇人,「琴」、「棋」、「書」、「畫」各一位,沒有一個是大富大貴之人,全是隱於市井的平民。他說,「看官!難道自今以後,就沒有一個賢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的么……」,最後一位,叫荊元,奏一曲高山流水,令于老者凄然淚下,語極傷心。
中國的貴族制度,崩潰特別早,除皇親國戚,早就沒什麼像樣的貴族,歐洲那樣的貴族。科舉制下的大富大貴之人,很多都來自窮鄉僻壤。但每一時代,都有一批有身份地位沒道德學問或有道德學問沒身份地位的人。誰是君子?誰是小人?還是問題。
這是吳敬梓筆下的「君子」。(學習的快樂)
《論語》以此為第一章,很好。這一章提到「君子」,「君子」是孔子的重要概念。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後面會反覆提到。孔子說的君子、小人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身份,貴族和有地位的人是君子,奴隸和沒有地位的人是小人;一種是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君子,道德低下的人是小人。君子、小人之辨,本來是血統論的概念。貴族社會的特點,就是講血統論。「文革」初期,辯論對聯,九_九_藏_書我參加過,有刻骨銘心的體會。所謂對聯,是幹部子弟的發明,「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對聯就是血統論。中學生起鬨,上面沒人管,譚立夫是大學生,也跟著瞎講,居然為對聯辯護,說「混蛋」怎麼了?不過是「糊塗小子」之謂也。我寫過一個傳單,反對血統論,但不徹底,還是講「有成分論—不唯成分論—重在表現」。可憐的遇羅克就死在了他的《出身論》之下。〔1〕
《論語》各篇都是拈篇首語題篇,即用文章開頭的兩個字作題目,既無深意,也不反映內容。本篇內容較雜,論學,只有六章(1.1、1.4、1.6—8、1.14),其他,沒有集中的主題,大部分章節都平淡無奇,但1.8的「無友不如己者」很有意思,歷來有爭論,爭論比原話還有意思。大家老想保護孔夫子,但怎麼也保護不好。讀這段話,你可以知道,名人的苦惱在哪裡。
孔子反對血統論,不夠徹底,當時不容易徹底。他的態度,也是「有成分論—不唯成分論—重在表現」。老貴族,他欣賞,奉為榜樣,但他更重的還是當時怎麼樣,看誰更有道德,更有學問。這特別反映在他用的「君子」一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