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邊食邊旅 孔明珠的珠盤玉饌

邊食邊旅

孔明珠的珠盤玉饌

人不好吃,天誅地滅。然而好吃法則固有其規,卻也是東南西北因風尚而異,滬菜原分出本幫與海派,然本幫菜的重醬主義味覺觀與之今時上海小資食尚漸行漸遠,縱然能從其中品味到滬食的根味。海派菜則大象無形,一種開放式的範式,以粵滬為主體,兼收八方的複合性整合,淡然而飄逸,總令人能感覺居滬的味覺之旅。因此,在上海灘的食林湯海之間巡遊,須有幾勺方才可以獨撐一片天。孔明珠的精細做法,以其江、浙、滬為體,兼容東瀛料理,以及她的小說家虛擬想象力,女人天生的奇思異想,滬式小資的作態和她九_九_藏_書本人天性的開朗加溫情,這樣做菜的法則,堪稱都市文明的食事進化了。
上海的文化人當中,做小菜者當屬孔明珠為第一人。人家剛從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烹飪隨筆《孔娘子廚房》即被上海一個大學的女子學院選中要做家政系教材。讀家政系者,理想多為全職主婦,俗稱闊太太。孔明珠的烹飪隨筆,早已經在99讀書網小眾菜園裡面讀了,偶有跟貼,拿到書後,感覺此書印刷甚為精雅,排版活潑,符合上海小菜的精緻味道。
做菜如作文,一堆漢字,七碼八碼,好作家就能碼出好文章。蘿九*九*藏*書蔔白菜,茄子辣椒,好廚子可以將其做出好菜。孔明珠的文章如菜,菜如文章,不外乎在廚房書房叮叮噹噹,左敲鍵,右操勺,難得她的菜肴總是溫情脈脈,充滿人文關懷。最有意思的要算她原來就是一個都市人罷,近些年來總說,如今的小孩,不識莊稼。孔明珠居然在《上海熏魚》一章里,透露了她小時買魚總擔心魚販的哄騙,將草魚當作了青魚賣她。不識魚,在我等大山小川跑的人來說,認草魚和青魚,比在街上識別男女還來得容易。如此,她就有許多話要跟滬上不分麥苗韭菜的小資們竊竊私語,因為她們九*九*藏*書對於自然的叩問,就是如此淺顯,然而也就給人之閱讀,添了幾分快樂與情趣。總之,我以為,《孔娘子廚房》這本書,在男性一統江湖的食林湯海,尤如一隻清秀的小島,有別一樣的味道,如她的女性的柔媚,或者說,她在她所有的菜肴中,佐了一分愛,這份愛源自於心靈,男人們永遠做不到這一點,因此十足可貴。但願早日讀到孔明珠的下一本,做菜,也屬人生之第一課,請不要輕易下課。
素以為世界上的食客,大抵可分三種:一種好吃不做,二種好吃又好做,三種好吃好做又好寫。真正對食文化之精通者,當屬第三read.99csw.com種。絕不吃獨食,總要將做的體驗,吃的妙感通過溫馨的文字表達出來,以饗世界。那麼,孔明珠全然做到了第三者,她恰又吃又做又寫,《孔娘子廚房》這本食文化隨筆,承載著她那麼細緻入微的對食物的體察與表述,仿如馬蘭頭的精細與翠嫩,仿如避風塘排骨的芳香與焦脆,仿如咸篤鮮之鮮咸適度。
淺淺的淡淡的,有些甜,有些醬,悄然的入味的文章,注入些許作家少時的人生體驗,中年時的感悟,或者有些隨意性的信馬由疆式走筆,其他讀者還能讀出更多的味道。孔娘子廚房端的為味道實驗室,特別在小眾菜園上,她如九_九_藏_書一隻小蜜蜂,源源地搬來她新做的帶甜味的菜肴,且快樂得嗡嗡的,這無疑是一種美妙人生的元素。我與她的交流中,她總以為我不屑上海菜,其實是一個誤會,我買的菜譜,第一本就是滬菜。我也做過其中一道菜,煎蛋,煮湯,切肉絲勾芡,下入湯中,擱點鹽和料酒。不過,我那料酒就是純燒酒。菜譜中,且說還得佐冬菇若干,玉蘭片若干,蔗糖少許。那時在地質隊,幕阜山腹部的山嶺當中,誰能有那麼多佐料呢?因此,一切從簡地進行了一次滬菜處|女烹,極喜,一段時間成為保留菜目。孔明珠不知我有過這樣的經歷,會對她的滬式菜勺感覺幾分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