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陳 哲 守護精神家園 單刀赴會,理想難以支撐流行樂壇

七、陳 哲 守護精神家園

單刀赴會,理想難以支撐流行樂壇

1996年,陳哲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公司。他不承認這是失敗,只說是興趣轉移。說實在的,即使興趣不轉移,他能不能撐下去也值得懷疑。當時的流行樂壇,已經不是靠理想能支撐的了。
這事就這麼過去了。陳哲也沒接到什麼通知,說稿子用了沒。當時忙於公司事務的他,或許根本都沒意識到一年之後,這首曲子將在全中國流傳開來。
陳哲這麼爽快地接下這活兒,其實有他自己的深層思考。簡單而言,就是他有話要說。中央電視台要做一個亞運會開場的旋律,但這旋律並不一定和亞運會那麼直接相關,這正是陳哲喜歡的。他不喜歡太具象的主題,他希望去創作形式下的東西,以另一種意向來解決表述問題。
90年代中期,網路浪潮開始進入中國。一批「海歸」創辦了中國第一批網路公司,網站漸漸被人們所熟知。陳哲是國內最早學會上網的人之一,他在北京開了第一個音樂網站,很多年輕的詞曲作家圍著他的那間小屋跑。
創作《同一首歌》之時,其實陳哲已經開始了新的轉向,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唱片製作人。如果要去溯源的話,流行音樂業者自己辦唱片公司,就是從他開始的。
他說,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的十幾年時間,我們國家的改革和變化一直沒有停止,流行音樂也一樣,按照正常的情況應該可以留下一些值得稱道的作品,但我們看不到。這麼多年來,能夠被所有人認可,感動了所有人而被流傳的歌曲很少。而80年代的那些作品,比如《讓世界充滿read.99csw.com愛》、《血染的風采》甚至《籬笆·女人·狗》,聽這些作品,觀眾才會感到有強烈的時代感,這些作品,包括「西北風」,時隔多年還是會讓人感覺是非常正的、很主流的東西。其實在當年,這些完全是一個亞文化的運動,完全是靠作品本身的魅力而留下來的。他覺得現在的流行音樂環境無論從創作人群的精神還是從技術上來看,甚至不只是流行音樂,包括我們的整個流行文化,都不是自然的發展。從這個角度看,流行音樂的高樓是蓋不成了,那個時候陳哲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開始轉向鄉土,去收集整理原生態音樂。
1990年,中央電視台組織創作了一批迎亞運會的歌曲,由陳哲作詞、孟衛東作曲的《同一首歌》被選用在開幕式前播出。但播出后反響平平,歌曲並未火暴。後來,毛阿敏拍了《同一首歌》的MTV。這部MTV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在那之後,《同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成為經典曲目。
說到唱這首歌的人,陳哲覺得毛阿敏演繹得最好,氣定神閑,一絲不苟,處理得都很到位。
直到1994年,一位朋友到陳哲在北京的工作室找他幫忙拷貝一個片子,從CD拷成卡帶。陳哲無意中聽到了一首歌,感覺好熟悉。這是他第一次聽到《同一首歌》。他一問,這首歌是孟衛東作的曲。陳哲之前和他雖然認識,但對他的作品沒有太深印象。但這首歌的感覺,陳哲很喜歡,不張揚,所有的情愫都拿捏得很到位,也很順暢。
https://read.99csw•com從1986年的《讓世界充滿愛》一直到1990年的《同一首歌》,這是陳哲主要的創作期。很多人把《同一首歌》看做他作詞的巔峰作品。他自己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那時自己的顛峰期還沒到來,因為相較於他後來10年尤其是進山之後的創作,這些作品缺少飽和度。他自認為現在的創作更舒展、更尖銳、更漂亮了,就像是撥弦彈吉他時,奏出來的飽滿的音律。
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流行音樂也在發展,同時它已經開始商品化,而陳哲的性格當中,對於商品化存在著天生的抵觸。
所以,這十幾年來,陳哲一直在解決思想歷練上的問題,希望自己能夠從具體的問題中去發現普世性的問題,所以歌詞需要從一個特別細緻的畫面或鏡頭入手,比如一座橋,但下面講述的故事卻要讓大家覺得並不限於此,這個故事好像是在中國的什麼地方,在你夢中的每個地方都能見到。這是陳哲希望追求的結果。
隨後他還應導演的要求,推薦過幾個作曲家。
站在今天回看自己當時的選擇,陳哲有他自己的解釋。他發現,那時的中國流行音樂已經不能產生撞擊時代的東西了。
陳哲先用兩天時間,找來自己之前創作的稿件,組織了三篇,第三天的時候傳真過去交稿了。之後他又連發了三篇,三個不一樣的版本。他對中央電視台的人說:你們把我這三個稿子表達的意境組合一下,凝結起來。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化界。早在80年代末,大批港九_九_藏_書台歌星的盒帶正式被引進,王傑、童安格、姜育恆、張雨生、千百惠、小虎隊、紅唇族、譚詠麟、梅艷芳等港台歌星風靡一時。90年代中期,大批的外國電影被引進,施瓦辛格的《真實的謊言》、湯姆·漢克斯的《阿甘正傳》《廊橋遺夢》開始為中國觀眾所熟知,韓國樂隊H.O.T的專輯成為首張進入中國音樂市場的韓國唱片,「韓流」初現……90年代初期出道的內地歌手漸漸脫離了沉寂,開始嶄露頭角,並撐起了內地流行音樂的一片天。
中國的流行音樂似乎走入了發展的佳境,而這時,陳哲卻選擇了離開日益喧囂的流行樂壇,從大眾的視野中消失。他要再一次改變自己的方向和身份。
對於好歌詞,陳哲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他覺得自己那時的歌詞知識感比較強,但缺少文化感,後者比前者要淳厚得多,知識分子有些矯情,文化則不然,文化很尖銳,很豐|滿。歌詞要能這樣,就很出彩。另外一點就是用詞用語上還有點毛病,他覺得那時的自己有些小資,雖然中國覺醒的一大批人都是小資,但小資們擁有一種重建的犀利的文化感,他們的語言可能很樸素,背後的感覺卻很犀利。再一個方面就是感情的把握,他認為好的歌詞不應該尋求人們感情的一致,只要把事情說清楚了,那麼大家自然就能有同樣的感受,比如《香格里拉》,人們看一眼就能找到自己心裏的香格里拉。
從那之後,陳哲走到一個地方,發現人人都會用這首歌來介紹他,就像是他的一張名片。
之前,他九-九-藏-書還忙著張羅另外一件事。世界人口達到50億,他和一個世界性的組織合作,在首都體育館辦了一場大型演出。那場演出收了很多歌,做成了卡帶。卡帶的封面是陳哲設計的,是一幅平面畫,畫上有兩個眼睛,眼球上有一個人,就是陳哲自己。他把自己藏在其中,看看這個有著50億張面孔的世界。
他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很平民化的人。誰不喜歡顯耀、富貴、被人羡慕?這是人類的本性決定的,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期間,陳哲快速地經歷了這一切。
早在1989年初,陳哲去了次香港。第二年,他在香港投資開了家音樂製作公司(CZ唱片公司)。這家公司後來在北京有一個辦事機構,組織唱片的創作,然後再通過香港進行國內外的發行。他要讓中國的音樂,在世界的唱片市場上唱響。
當時央視的導演陳臨春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陳哲。那段時間,陳哲正在香港。陳臨春和他說了這事後,陳哲想了想,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寫。但是交稿的時間很緊,而且要求越快越好。
他原本打算培養一批小年輕,希望他們最起碼扛起機器、拿起相機就能拍攝,可他卻很失望地發現,這些小孩都是聞著創意而來,提著算盤走,一遇到不高興的事就算錢走人。他們缺乏必要的社會關懷,似乎在那個時代,具備這種品質的人迅速地消失了一樣。
陳哲也喜歡錢,寫過那麼多有名的歌,掙錢應該不是件困難的事,只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就行了。但是,陳哲越來越受不了,不是因為辛苦,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重新九_九_藏_書界定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首先是利益,然後才是感情。
提到這首歌的創作,陳哲說,自己那時總覺得不滿足,而這代表了很多人的感覺。創作《讓世界充滿愛》時存在的疑問還沒解決。他需要尋找到一個答案,他需要去思考。他一直在寫一個母題的稿子,叫《共有家園》,這算是為《同一首歌》奠定的基礎。
他覺得,海外對內地歌壇了解得太少。他想成為一個製作人,自己出資來製作主題帶,去展示中國。他做到了,花很多心血製作的唱片《黑月亮》後來在香港發行,那裡面沒有多少政治,但是提倡立體看中國。隨後,該唱片在中國內地發行。
《同一首歌》漸漸地變成了大型集會上凝聚大家思想感情、表達共同心聲時常用的歌,後來還出了很多版本和MTV。陳哲的朋友曾經邀請他去唱卡拉OK,發現點播率最高的就是《讓世界充滿愛》和《同一首歌》。陳哲說:「如果一首歌能夠被各種不同的人、不同的層面、不同的階層接受,那人文性就達到了。沒有人文的東西,這個世界就很糟糕,我的創作里比較強調這一點。」
他天生不是一個安靜的人,做企劃、找歌手、出唱片……這段經歷,讓陳哲見識到了什麼叫「速度比覺悟快」。
陳哲說,其實那首歌是他自己80年代後期的一種情懷,他希望能把自己的個人歷程,不管愉快不愉快的,都凝結為對未來的憧憬,而不是沉浸在過去。
那時圈子裡的人都喜歡這麼來形容陳哲,說他是在「單刀赴會」,一桿槍走天下。陳哲沒轍兒啊,他也希望有人能幫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