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卷 第四章

第三卷

第四章

「張尚書,別來無恙啊!」劉熙古一進書房門,便大聲地與張昭寒暄。
吏部尚書張昭坐在書房裡的胡床上,撫著花白的鬍鬚,手中拿著一封信,眼睛盯著信箋,雙眉緊鎖。他正為一件事情犯難呢。
張昭的胡床前,放著一張長几。長几上放著一個青瓷茶壺,幾個茶盞,其中一個茶盞中斟滿了茶水。可是,那杯茶擺在那裡,從冒著氤氳,一直擺到發涼,張昭一口都沒有喝。他是沒有心情喝茶了。
「張尚書,您是前朝老臣,與柴司空之前的交情,陛下也是知道的。正是因為如此,讓陛下知道這件事,才可以減少陛下對您的猜忌啊!若不然,即便張尚書燒毀柴司空的信箋,萬一柴司空放出風聲,大人您就更說不清楚了啊!」
「唉,張尚書有所不知,這次洛陽的天下牡丹會乃是柴守禮司空一手策劃的。最近,坊間已經議論紛紛,說該會乃是今春天下第一盛會。據說,不少節度使也會赴會。陛下定然是聽到了風聲,想去探探洛陽的底細。您想,鄭王現在洛陽。陛下心裏能不擔心嗎?范相對於陛下此次去洛陽,那是有看法的。他是擔心柴守禮玩弄花招,令陛下深陷險境啊!張尚書,我也知道範相的擔心有道理,可是我畢竟只是一個諫議大夫,在陛下那兒,有時也說不上話啊!陛下一旦拿定主意,也不是容易被人說動的啊!張尚書啊,我這是向你來訴苦了啊!」
劉熙古聽了,面有愧色,站起身作揖道:「在下愚鈍,不知范相的厚愛!多謝張尚書提醒!在下銘記在心!」
「熙古老弟,你來得正是時候哦!」張昭迎上幾步,拽著劉熙古的衣袖,拉他在胡床上坐下。
「唉,也只好如此了!」
「哪裡,哪裡!」張昭擺擺手。
「先喝口茶,喘口氣!我喝茶不講究,就這麼沖泡了喝,熙古老弟將就著用哦!」張昭帶著歉意說道。
「這柴司空究竟是想幹啥啊?他一直懶於涉入朝政,如今卻突然熱衷於打探朝廷官員的動向。難道他想惹禍上身不成?!」
此時正值陽春時節,洛河河谷一路是滿眼的綠色。那些剛剛長出來的嫩草,更是綠得養眼。洛河河谷的那邊,山脈連綿起伏,綠色籠罩的山脊被藍色的天空襯托著,像層層疊疊的新繪的畫屏。在滿眼的綠色中間,洛河閃爍著粼粼波光,不急不緩地向東偏北方向奔流而去,最終匯入波浪洶湧的大河。
洛陽白馬寺門前自漢明帝時期就一直立著的石馬,也許見證了洛陽的一段歷史,見證了多個朝代的人們以建城、修城為手段與時光展開的競爭。但是,即便是這佇立千百年的石頭馬,也最終會被時光風化侵蝕。它,會被漸漸抹去稜角,馬耳朵會慢慢從尖變圓,馬鞍高聳的前後兩端會慢慢從凸起變平坦,馬甲衣上原本線條分明的甲片的輪廓會慢慢模糊,馬肚帶會被慢慢磨平直至消失。石馬最終會從大變小,從馬形的石頭,變成一塊似馬非馬的石頭,再變為一塊看上去什麼都不像的普通的石頭。然後,它可能被砸碎、被分割、被掩埋,變成一塊塊,或甚至化為塵,化為土,與這座城市的其他殘骸一起被埋入地下。不僅是一座石馬,整座城市都可能遭遇同樣的命運。事實就是這樣。就在洛陽這片土地中,埋著夏王朝都城的斟鄩城遺迹,埋著商朝都城西亳城的殘骸,埋著東周王城的斷壁殘垣。舊城遺址之上疊上了新城,然後新城再次變為遺迹長埋地下。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這些後來的統治者彷彿絲毫不在乎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摧毀一切的九九藏書時光,他們在古代都城被時光掩埋的遺迹上築起新城,儘管這新城復又在時光與戰爭中遭到摧殘,但是他們執拗地將它修復、擴建。這是人與無情、無垠時空的漫長角斗。在無情、無垠的時空中,不論哪個朝代,不論是偉人還是凡人,都以一種生命的本能執拗地生存著、鬥爭著。儘管對人而言,最終生命的一切都在無情、無垠的時空中消亡,但是,人,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在戰爭與和平中,在愛與恨中,在不論平凡或偉大的生與死之間,講述了無數的故事。人,創造了超越時空內容的另一種存在——這便是人的時空、文化的世界。
隋朝時期,洛陽為東都。這個時期的洛陽城,已經從漢魏故城的舊址往西移動了。隋朝擴建的洛陽城,包括宮城、皇城和外城三個由內到外的區域,外郭周長達五十二里,有八大城門,城內有一百零三個坊,洛水自西向東穿過洛陽城。到了唐代,洛陽成為別都的時間總計有四十多年。唐朝時期的洛陽城,規模進一步擴大,外郭周長達六十多里,城內宮殿巍峨壯觀,街道上總是熙熙攘攘。洛陽,成了長安之外的天下大邑,百物薈萃,商業繁榮。但是,唐朝的強盛與洛陽的繁華,被公元755年爆發的「安史之亂」徹底摧毀了。兵亂中,洛陽城被摧毀,宮殿、房屋在熊熊大火中燃燒了幾天幾夜,幾乎全部被焚毀。經歷了唐末和五代,洛陽城逐漸恢復了元氣,但是,已經沒有了盛唐時期的繁榮。洛陽的宮殿,在五代時期得到了一定的修復。後周世宗時期,繼續興建洛陽城內的宮殿,但是因為四處用兵,興建工程一度停頓。
「天下牡丹會?」
張昭正發獃時,一個老僕在書房門口探身道:「大人,劉熙古大人求見!」
劉熙古伸出雙手,恭恭敬敬接過信箋一看,不禁臉色大變。
說著,張昭拿起茶几上的那幾張淺黃色的信箋,遞到劉熙古面前。
洛陽,在北魏時期再次成為帝國的都城。北魏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往往被低估。這個長達一百四十八年的朝代,是由鮮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公元391年,拓跋珪在對匈奴的一次大戰中獲得了巨大的勝利。鮮卑人從匈奴人手中奪得了三十萬匹良馬,此外還有四百萬頭豬。拓跋珪處死了五千多匈奴人,並將大批沒有被處死的匈奴人發配到了黃河河曲地區。這些匈奴的遺民從此成了農民。拓跋珪每次都用類似的方法來對待俘虜。公元398年,拓跋珪又俘獲和強征了高麗和慕容族民眾十萬多人,強行將他們遷徙到京師。鮮卑自身的部落組織也很快被拓跋珪解散,開始了定居和農耕。這時期北魏的京師不是洛陽,而是平城。北魏在文化上吸收漢文化,在經濟方面,推行的重要政策之一是向農戶徵稅。這個做法大大加強了王朝對地方的統治。國力日益強大的北魏在公元439年統一了中國的北方。公元485年,北魏頒布了均田令。這個法令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直接影響了此後三百年的土地政策。北魏創造的府兵制,也深刻影響了此後隋唐時期的軍事制度。在均田令頒布一年之後,北魏朝廷又頒布了一個重要的詔令,要求以五家為鄰,五鄰為里,五里為黨組織地方民眾。新稅法要求一夫一婦繳納米兩石、布一匹。這次詔令看起來只是對具體細微的地方組織方式和納稅方式作出規定,但是實際上使遼闊的國土內具有了一種系統的、強大的組織力。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進一步加強了。公元471年,拓跋宏繼位read.99csw.com,是為孝文帝。公元493年,北魏遷都洛陽。這位年輕的皇帝作出了大胆的非凡的決定。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行鮮卑族與漢族通婚,並下令將鮮卑複姓改為漢姓。他自己也將名字改為「元宏」。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元宏不遺餘力地對鮮卑進行漢化?原因一定是多種的,拓跋宏受漢族血統的文明太皇太后馮氏的間接影響是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這個漢族女人,在公元480年至公元489年之間,以堅定的信念與強有力的手腕繼續推動拓跋皇室的漢化。元宏聰慧英明,文明太皇太后怕他對馮氏不利,因此曾策劃廢黜這個皇帝,在元丕、穆泰、李沖等人的一再勸阻下,才作罷。元宏的改革,使北魏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千萬頃良田帶來的富足和由此給朝廷帶來的持續穩定的稅收,使拓跋宏決意拋棄遊牧文明,進一步投入到更利於組織龐大官僚機構和統治巨大人口的漢文化的懷抱中。元宏本人,也對漢文化非常喜愛。這一方面出於他的性格,另一方面,恐怕也是與他受到漢儒文化影響有關。他性情淳厚、寬厚仁慈。對於想要廢黜他的文明太皇太后也沒有一點怨恨,對於元丕等人則心懷感激。侍奉飲食的人曾經不小心用熱湯燙傷了他的手,他也曾經在食物中吃到過蟲子和臟物,他都笑著寬恕了他們。有宦官在太後面前誣陷元宏,太后勃然大怒,打了元宏幾十棍,元宏也是默默忍受,不為自己辯解。太后逝世后,元宏也沒有對這件事懷恨在心。元宏總攬朝政后,處理事情英明決斷。對於民眾難以踐行的人倫的高尚行為,他雖然處在皇宮之中,卻都能夠完美踐行。史書稱他「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利物」,很難用言辭加以稱讚。據史書中記載,他對於「五經」的意義,讀過後便能理解。至於史傳百家,無不涉獵,而最善於談論的是《莊子》、《老子》,且精通佛教義理。在元宏本人身上,也體現了漢、胡文化的融合,以及儒家和佛教義理的兼容。洛陽,則成為胡漢融合的中心城市。在它的血脈中,胡人的血、漢人的血從此融為一體,不分彼此。比血液更不朽的是文化。漢文化在同化鮮卑文化的同時,也吸納了鮮卑文化的內容,增添了一份新的生命力。北魏孝文帝時期,洛陽作為都城,再度得到興建。這次興建,漢魏的洛陽舊城成為內城,在它的外圍,建了一座更大的城牆。這道城牆東西長達二十里,南北超過十五里。在內城與外城之間,很快也變得人口聚集,商業繁榮。
趙匡胤心中惆悵,不顧楚昭輔的呼喊,雙腳用力蹬著馬鐙,手中將馬韁繩鬆開抖了幾抖,任由著胯|下的棗紅馬往前馳騁。
這可如何是好?如今我也知道了此事,那就是與張昭成了一根繩子上的蚱蜢了呀!劉熙古拿著那幾張信箋,眼光停留在側牆上掛著的一幅山水畫上,沉吟不語。
「陛下,太快了!小心!」楚昭輔雙腿用力一夾身下的棗紅馬,緊緊跟了上去。呂餘慶見皇帝縱馬飛馳,心中一緊,也慌忙抽了馬兒一鞭,追趕而去。其他幾位隨行官員也是慌慌忙忙催馬前行。
洛陽城中的王宮,在王朝的興衰更替中廢而興、興而廢,飽經戰火,歷經滄桑。曹魏時期,明帝曹叡在前代基礎上大大擴建了洛陽王宮。為了使它體現帝王的威望、震懾天下,曹叡還特別派人前往長安,將秦始皇為紀念統一天下而鑄造的金人、漢武帝所造銅仙承露盤搬運到洛陽。漢武帝因絲綢之路開通而鑄造的銅駝九*九*藏*書、銅馬也被曹叡搬運至洛陽宮苑。但是,所有這些神器、聖物都沒有阻擋住王朝興衰的步伐。西晉取代了曹魏。西晉建立后,對洛陽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建。西晉擴建的洛陽城完美地體現了東方美學。當時全城建成了十二座城門,南門是正大門,貫穿南北的南門大街是城市的軸線,其他大街或與南門大街平行分佈,或與南門大街交叉,二十條大街將洛陽城規劃得整整齊齊。可是,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使中原大地再遭浩劫,一度繁華的洛陽城和壯麗無比的洛陽王宮毀於國殤。
夏王朝的斟鄩即處於後來的洛陽偃師縣二里頭地區。夏朝滅亡后,商朝建立。商朝除了將安陽作為都城之外,還曾在西亳建立都城。商朝的西亳城,也位於後來的洛陽偃師縣附近。商紂的殘暴統治,最終使位於西部的周族得到了崛起的機會。在公元前1066年前後,周武王率兵滅掉商紂,建立了西周。但是,對於剛剛建立的周朝來說,都城鎬京因為地理位置偏西,對於廣大的東部疆域,不便進行有效統治。為了使統治力能夠儘快延伸到王朝的東部地區,周武王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動用軍民,在河洛地區找到了一塊富饒的土地,在這裏建設一座小城。這個小城名字叫作雒邑。周成王繼承了周武王的遺志,繼續營建雒邑城,在周公和召公的幫助下,不久便建成了王城和成周兩座城池,因為它們地處洛水之陽,因此被稱為洛陽。自此,洛陽成為周王朝的東都。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統治下的周王朝被犬戎攻擊,幽王被殺。經歷戰爭后,鎬京衰敗。太子宜臼繼位,即周平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將都城由鎬京遷往了洛陽王城,定都於此,從此開始了歷史上的東周王朝。在隨後的兩千多年中,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和五代的後梁、後唐都曾在洛陽建都。因此,洛陽有「九朝古都」之稱。洛陽城不僅是多個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還是中原地區與西域通商的要地,它與長安連成一線,成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正是。」
寫那封信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致仕后長居洛陽的司空柴守禮。
「來來來,坐下喝茶!」張昭微笑著示意劉熙古落座,心裏已經開始盤算著如何給皇帝寫信。
「熙古老弟,你看這信如何處理為好?老夫是定然不能回的。可是,你想,若讓陛下知道了,我也說不清楚啊!畢竟,柴守禮是給老夫寫了信啊!」
「咱君臣到了這『天下之中』的西京洛陽,可要小心行事!」趙匡胤點了點頭,在馬上扭動身子,環視了一下隨行人員。
過了片刻,劉熙古收回目光,盯著張昭的眼睛,說道:「張大人,您將此信示我,乃是對我的信任,弟由衷感激。只是,在下估計,這柴守禮也不是真想通過大人了解朝廷官員的動向,而是另有打算。在下猜,他是想要在陛下與重臣之間挑起猜疑。陛下一旦失去各位重臣的信任,將難以通過他們之手調動天下的事務。這樣一來,柴守禮便可憑自己的威望,在朝廷官員之間左右逢源,遊刃有餘。所以,為今之策,張大人最好是速速向陛下稟明此事。」
「哦?快快,快快請進來!」
洛陽,坐落於黃河南岸伊洛河盆地之中,自古為中原重鎮。洛陽的東面,是嵩山;西面,是巍峨的秦嶺。從洛陽城出發,往西出了函谷關,便是秦川。洛陽城的北面,是逶迤起伏的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脈和蜿蜒流淌過黃土高坡的黃河。在洛陽城的南面,是鬱鬱蔥蔥的read.99csw.com伏牛山。洛陽城,西扼關中要道,東控千里中原,因此號稱坐九州之腹、居天下之中。自夏朝以來,洛陽及附近地區,曾多次被作為都城。夏王朝的太康、仲康和夏桀,相繼將都城建立在斟鄩。
有了韓令坤在滎陽的大軍和石守信、高懷德坐鎮汴京,趙匡胤心中有了底。經歷了揚州之險,趙匡胤這次不再冒險,儘管他與近身的扈從和侍衛都是微服出行,但是一切保衛工作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去往洛陽的路上,趙匡胤令五百衣甲鮮明的禁軍騎兵在前面遠遠開道,在後面半里之外,則用了五百禁軍殿後。
「這可如何是好?這柴老兒致仕多年,偏偏這個時候關心起了朝政,來向老夫打聽朝中大臣的情況。鄭王已經移居洛陽,這柴老兒明知守著個火藥桶,還給老夫寫信,不知是何居心。這要是讓陛下知道了,老夫是跳入黃河也洗不清啊!」張昭拿著那封信,心裏暗暗叫苦。
劉熙古側身端坐在胡床邊上,卻不端茶來喝,咳嗽了一聲,說道:「張尚書客氣了啊。哎,弟昨日去拜見范相,被他當面斥責了一通。現在想起來,也還是心中慚愧啊!」
過了滎陽,趙匡胤一行沿著洛河河谷向洛陽行去。
宋朝,與它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一樣,也將為人的時空、文化的世界創造並留下自己的故事。宋初,趙匡胤將洛陽作為西京,實有作為「別都」之意。趙匡胤派人繼續修建洛陽的宮苑,但是因為王朝初立,趙匡胤又不想大興土木,因此洛陽內的宮苑建設一直緩緩推進,離完工尚很遙遠。
他正想開口向劉熙古訴說煩惱,略一遲疑,說道:「熙古老弟啊,你匆匆而來,看來是有什麼事情啊!」說話間,隨手將幾張信箋從胡床上拿起,若無其事地在手中略微攏了攏,輕輕放在面前的茶几一角。將信放好后,張昭方才拿起青瓷茶壺,往一個空茶盞中注了茶水,突然發覺茶水似乎已經冷了,便讓僕人上熱茶水。
張昭聽了,手捻著花白的鬍鬚,說道:「熙古老弟啊,范相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你可知道,老夫也正在因柴守禮這個老兒而頭痛呢!你瞧瞧這個!」
為了赴洛陽參加天下牡丹會而又不引起天下震動,趙匡胤作了一些特別的安排。在離開汴京之前,他將政事委託給宰相范質。在幾個後周大臣中,范質是他最為放心的人。同時,他令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天平軍節度使韓令坤在滎陽一帶部署了數萬大軍,這是為了一方面監守汴京,一方面威懾西京洛陽。此外,他又將歸德軍節度使石守信、義成軍節度使高懷德召回皇城督領禁軍,以備不測。
汴京的政事與守備安排停當后,趙匡胤特別點了幾個人隨行赴天下牡丹會,他們是趙光義、李處耘、楚昭輔、呂餘慶、竇儀。皇妹阿燕聽說是要去洛陽看牡丹,便嚷嚷著要一起去。趙匡胤拗不過阿燕,只好准她同行。李處耘擔心阿燕一個女子路上煩悶,便提出讓自己的次女雪霏陪同。趙匡胤老早就聽說李處耘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溫柔賢惠,知書達理,小女兒伶俐可愛,尤為討人喜歡。既然李處耘主動提出來,也便一笑同意了。除了這些人之外,令很多人不解的是,趙匡胤還特別帶上了定力院的住持守能和尚。李神祐等內侍自然也隨行。所以,趙匡胤這一行,有男有女,有文臣有武將,還有和尚,有內侍,倒確實像是一個踏春的隊伍。
想到這些,趙匡胤感到一股憤怒之情在心底升了起來。他呼喝了兩聲,策馬往前飛奔起來。
「哦?卻為何事?」
趙匡胤https://read.99csw.com盯著遠方看了一會兒,微微低下頭。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像如同碎片,在他腦海里閃了閃。小時候在洛陽夾馬營的日子,他之前幾乎早已經淡忘,可是,此時它們卻以碎片的方式不知道從哪個角落中飛了出來。這些回憶的碎片令他感到有些心酸。他想在心裏面將那些碎片拼成完整的圖畫,可是試了幾次都沒有用。他知道,那些自己很小的時候的生活畫卷是再也不可能複原了。如今,他只記得父親為了讓他們躲避戰亂,將他們安置到了距離洛陽幾十里地的一個村子里。那個村子最終也沒有躲過悲慘的命運。少年時代留給他的最美好記憶,除了同自己兄弟的嬉戲,就是與阿琨姑娘兩小無猜的耳鬢廝磨。可是,他的美好的少年生活,他的阿琨,都被戰爭奪走了。他在馬背上扭頭看了看旁邊的兄弟,有那麼一瞬間,他看到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的臉。可是,就在他想要對那個從未改變模樣的年少的兄弟說些什麼的時候,那個年少的兄弟突然消失了。他看到的是一張略帶困惑的、皺著眉的臉。他頓時清醒過來,意識到年少的時光流逝了,再也回不來了。
「張尚書,范相那邊,弟也懇請您代為解釋幾句。」
「只是,這樣一來,陛下一定猜疑柴守禮為何單單寫信給老夫了啊!」
劉熙古聽張昭這麼一說,馬上明白這是張昭希望讓自己作個證人,表明自己對今上的忠心不貳。
「陛下,再往前行半個時辰,就是西京洛陽了!」楚昭輔在馬背上微微直了直身子,舉起一隻手遙指西方。
張昭與劉熙古相善,平日來往頗多。劉熙古曾是趙匡胤任宋州節度使時的節度判官,趙匡胤即位后,招劉熙古為左諫議大夫。張昭自然是知道劉熙古與當今皇帝的這層關係的,因此一聽劉熙古來訪,心中一喜,急匆匆想見到這位不請自來的客人。
這位尚書大人不知遇到什麼事情了?劉熙古暗想,他的眼光往胡床上一掃,瞥見胡床上擱著幾張淺黃色的信箋,心知張昭正在讀信,忙客氣地說道:「張尚書,在下不請自來,多有打擾啊!」
張昭再次為劉熙古倒上了茶水。
「熙古老弟,這個放心。范相當面苛嚴,愛斥責人,但是心底卻是寬宏之人。想當年竇儀因事冒犯世宗,世宗想要斬殺竇儀,多虧了范相苦苦求情,世宗才饒了竇儀。范相斥責你,那是還看重你啊!他也是提醒你不該過於恬淡,身為朝廷官員,尤其身為言官,該站出來時還得站出來啊!」
劉熙古的話令張昭心中一震,捻著鬍鬚的手也禁不住重重一顫,竟然從自己的下巴上扯下數縷花白的鬍鬚。
劉熙古看著張昭,只見他微微駝著背,顯得不僅蒼老而且疲憊,臉頰上的皮膚皺皺巴巴,溝溝坎坎,彷彿是被雨水沖刷過的山坡,兩隻不大的眼睛在深陷的眼眶的陰影中藏著,微微泛出歲月打磨出來的精光,但是,在這精光中,似乎還藏著深深的憂慮。
「老弟的意思是,我修書一封,同時將柴守禮這封信速遞給陛下?」
「又回來了!」趙匡胤望著遠處洛陽城樓被藍色天空勾勒出來的輪廓自言自語道。
「弟一直以來在編《歷代紀要》一書,去見范相,本來是打算就編寫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向范相請教。可是,沒說上幾句。范相便斥責在下身為言官,又是陛下舊日幕府從事,不能提醒陛下謹言慎行以國事為重,實在是尸位素餐啊!當時,我被突然而來的斥責弄得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憋著口氣不敢說話,再聽下去,方才知道範相是因為我未能勸諫陛下不要去洛陽赴天下牡丹會而動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