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譯者後記

譯者後記

《微暗的火》這部小說,儘管手法怪異,作者在其中既賣弄學問,也對賣弄學問予以譏諷,但讀者仍會從中發現不少真知灼見。作者還辛辣地嘲諷了西方流行的弗洛伊德學說和精神分析學,對美國學府、出版界、文學評論和社會風尚也極盡諷刺之能事。全書文筆詼諧,展現了獨特的納博科夫式的幽默。
納博科夫曾把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譯成英文。他一向反對附庸風雅的意譯,主張直譯,並靠註解來闡釋,因此該詩譯成后竟達四大卷兩千頁,譯文僅佔二百〇八頁,其他均為註釋,工程可謂浩大。因此可以說他寫《微暗的火》無疑是在譯《葉甫蓋尼·奧涅金》的過程中產生靈感而寫的。納博科夫又熟諳英國文學。十八世紀英國詩人蒲柏曾寫過一部《群愚史詩》,對批評他的人進行諷刺,全詩以英雄雙韻體寫成四章,並附帶一名虛構的評論家所作的古怪註釋以及一個令人發噱的索引(實為對自我中心的學者炫耀學識所作的滑稽模仿)。納氏在寫《微暗的火》時,顯然也受到蒲柏這部著作的影響。
六十年代初,美國一度出現小說形式危機的論調,認為古往今來的作家已把小說形式用盡,不可能再有什麼突破性發展。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於一九六二年出版后,著名女作家瑪麗·麥卡錫當即讚揚這部小說為「本世紀偉大的藝術作品之一」,並以此為依據駁斥了上述說法。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稱它是一read•99csw.com部才華橫溢的拼合起來的小說,並把《微暗的火》與納博科夫另一部小說《防守》收在他的《現代小說:九十九本佳作》一書中。
一九八五年夏,美國作家約翰·赫賽來華訪問,曾在馮亦代和畢朔望兩位師長的陪同下,來寒舍小聚,暢談美國文學。他得知筆者在研究納氏作品並已譯過《普寧》一書,建議應把納氏的最佳作品《微暗的火》譯介給中國讀者。由於譯此書難度較大,我只試譯了其中「前言」、「詩篇」第四章和有關註釋一小部分交李文俊學長,發表于《世界文學》一九八七年第五期上。轉眼間十年過去了。我終把這部二十萬字的小說譯全,但聞曾經鼓勵我譯此書的赫賽先生已於一九九四年逝世,令人不勝懷念那位一向對中國友好的朋友。
納博科夫在本書中展示了他那浩瀚才智和豐富學識,運用了大量文學典故、引喻、多語義性、多種語文的雙關語以及鏡像等等,並把作品編織得迷津一般,需要讀者耐心閱讀方能識破謎底。他曾說,「文學,真正的文學,並不能像某種也許對心臟或頭腦——靈魂之胃有益的藥劑那樣讓人一口囫圇吞下。文學應該給拿來掰碎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你才會在手掌間聞到它那可愛的味道,把它放在嘴裏津津有味地細細咀嚼;——於是,也只有在這時,它那稀有的香味才會讓你真正有價值地品嘗到,它那碎片也就會在你的頭腦中重新組合起來,顯露出一個統一體,而你對那種美也已經付出不少自己的精力。」《微暗的火》正符合了納博科夫這種要求。因此可以說他對自己心目中的讀者要求甚高:他們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學修養,精通多種語文,又得是個頭等詩人和福爾摩斯,還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特強的記憶力。納博科夫曾大聲疾呼道:「給我具有創造性的讀者。這個故事是給他寫的。」確實,《微暗的火》不僅要求讀者具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甘願勞神參加小說中錯綜複雜的遊戲,例如上述的小說情節僅是表面一層的故事,細加追究,金波特又可能是那家學府俄語系中的一位腐儒教授波特金,幻想自己成了贊巴拉國王,書中虛構的阿巴拉契亞又可能就是贊巴拉,長詩和註釋也可能皆出自詩人謝德之手,等等。九*九*藏*書九九藏書
詩名《微暗的火》出自莎翁悲劇《雅典的泰門》第四幕第三場中對比日月光源那句話,意指太陽雖然可能是個吸取大海水分的竊賊,卻還原給大地以果實,是生命力的源泉,而月亮則是個徹頭徹尾的竊賊,寄生蟲,一種反覆無常而欺騙的源泉,它那微暗的火只是反射之光而並非真正的光芒。納博科夫藉此在書中暗喻詩人謝德是個太陽似的人物,從現實中汲取經驗,把它變成真實的藝術以豐富人生,而瘋狂的金波特卻是個月亮似的人物,虛幻地對待現實,徒勞無益地妄想從謝德詩中吸取光芒。納博科夫彷彿是在探討兩種迥異的作家時創作想象力,一種是健康的,男一種則是病態的。西方評論家大都讚譽納博科夫這首長詩是篇佳作,堪與美國著名詩人弗羅斯特的作品相媲美。
梅紹武
至於這部小說的涵義究竟是什麼,西方評論界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嘲諷西方評論界和出版界,有的認為是諷刺歐洲知識分子在美國的境遇,有的認為是一幅對美國學府的笑劇式的漫畫,還有的評論家乾脆認為要把這部作品的涵義弄清楚,則是糟蹋這部別出心裁的藝術作品。瑪麗·麥卡錫說得好,「《微暗的火》是一個玩偶匣,一塊瑰麗的寶石,一個上弦的玩具,一次疑難的棋局,一場地獄般的布局,一個捕捉評論家的陷阱,一部由你自行組織的小說。」總之,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這部撲朔迷離的小說中悟出迥然不同的涵義。九*九*藏*書
一九九七年十月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這部小說的結構確實十分奇特,全書是以「前言」、「詩篇」、「評註」和「索引」四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九百九十九行詩,僅佔全書十分之一,后一部分則是對長詩所做的繁瑣註釋,「前言」和「索引」也純屬虛構。納博科夫的意圖是要讀者與作者合作,通過反覆對照閱讀,自行在頭腦中構成一個曲折的故事情節。
《微暗的火》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幻想的歐洲贊巴拉(虛構的國度)的國王,被廢黜后逃至美國,化名金波特在美國一家學府任教。他是個同性戀者和素食主義者,對他的鄰居詩人教授謝德施加影響,希望後者能把他的生平事迹寫進詩作。後有一名罪犯誤認謝德是判他入獄的法官而將他槍殺,但金波特卻認為那名槍手是革命后的贊巴拉國派來的刺客,原想殺害的是他。他徵得謝德夫人同意,代為編訂出版謝德的詩作遺稿《微暗的火》,但發現詩中並無他的傳奇經歷,便妄加揣測,穿鑿附會,東拉西扯,https://read.99csw•com加以註釋。全詩其實是那位既不信仰馬克思、也不推崇弗洛伊德的美國資產階級老詩人苦心經營的、羅勃特·弗羅斯特式的自傳體敘事詩,對人的出生、病痛、愛情、結婚、死亡和來世等人生意義,現實與虛幻,時空,美學,藝術同現實的關係等方面的探討。
納博科夫由於一九五五年那部爭議性很大的小說《洛麗塔》而遐邇聞名,當時西方一般讀者大都視他為一位通俗暢銷書作者,納博科夫對此大不以為然。美國作家兼評論家懷特·麥克唐納認為納博科夫寫《微暗的火》,好像是帶著一種高傲的微笑,對廣大讀者說,「你們認為我是個暢銷書製造者,那就請讀讀這部作品試試看!」
另外,這部作品恰恰又與納博科夫的寫作方法吻合。他一般在創作時並非按順序一章接一章地寫下去,而是零零碎碎地寫在卡片上(《微暗的火》中的主人公謝德就是這樣寫詩),最後再把它們顛來倒去地整理安排成篇。他還喜歡用冷僻古奧的詞彙,讀他的作品尚需備一部《韋伯斯特大辭典》在手邊作為嚮導。因此,有的西方評論家說他操縱筆下人物如操縱木偶,語言如蝶翼上的瑰麗色彩,認為他是福克納以來美國最重要的一位作家,或是喬伊斯以來最有風格、最具獨創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