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繁華港灣 二、泉州故事

第二章 繁華港灣

二、泉州故事

結果是便宜了蒙古人。有了蒲壽庚獻出的泉州,還有那麼多的海船,他們財源滾滾,如虎添翼,得寸進尺。
我們在《大宋革新》中說過,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變化之巨莫過於兩宋。其具體表現,一是新興的市場經濟取代傳統的小農經濟成為主流,二是國家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南移到長江流域。但無論哪種變化,泉州都是受益者。
其次,它是外貿稅收機構。收稅在南宋叫抽解,關稅制度也相當健全,根據貨物的貴賤、經營者的身份和船舶的載重量有不同的稅率,最高可達20%,最低也有7%。
原因何在呢?
獲得了歷史機遇的泉州突飛猛進。南宋高宗晚期,它的貿易額就已經與唐宋兩代第一大港廣州平起平坐。到南宋中後期,更是後來居上超過廣州,成為世界上最大也最繁華的港口城市,某外國人甚至說刺桐港有兩個羅馬那麼大。蕃舶華船千艘萬艇,鉅賈大賈摩肩擦背,可謂盛極一時。
這種關係在南宋泉州就更密切,以至於蒲壽庚擔任提舉市舶司使(長官)達三十年之久。市舶司可是實行首長負責制的,宋廷對其長官的任命歷來慎之又慎,沒想到卻選了個外商。這固然因為泉州是一座「以蕃舶為命」的城市,更因為他們賴以生存的蕃舶主要掌握在阿拉伯人手裡。
泉州,為什麼會迅速崛起?
歷代泉州城址示意圖

據楊昌鳴《古城泉州》。
經過五代、宋、元三個階段的改建和擴大,泉州城址的規模由0.75平方千米擴為7.5平方千米,為唐城的十倍。
https://read•99csw.com
現在我們明白,張世傑為什麼要去泉州,董文炳又為什麼要招降蒲壽庚了。因為那時的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貿通商口岸,中國最好的造船工業基地,可以說既是聚寶盆又是兵工廠。蒲壽庚則既是阿拉伯僑領,又是南宋官員。在他提舉市舶的三十年間,泉州實際上變成了他的王國,儘管並未獨立。事實上對於南宋來說,蒲壽庚獨立都比降元好。有他在泉州擋著,小朝廷就能喘口氣,甚至還有翻身的可能。
市舶司,豈容小看?
這可真是壯觀!
登陸泉州,性價比最好。
當然。
實際上,儘管在留從效的時代,鼓勵外貿已是當局重要的富民政策,擴建修繕泉州城也是為了築巢引鳳,但這座城市真正成為享譽世界的通商口岸,卻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之後。因為正是這年,帝國在泉州設立了市舶司。
泉州也敞開大門歡迎他們。當時的制度,是來華的外商都集中居住于僑民區,叫蕃坊。泉州蕃坊在州城之南近於晉江的泉南,廣州的則近於珠江,都是出海方便之處。蕃坊的管理部門叫蕃長司,負責人叫蕃長,由外商公推德高望重之僑民領袖(僑領)擔任,中國政府正式任命。蒲壽庚的祖上從越南占城遷徙到廣州之後,就擔任過蕃長。https://read.99csw.com
中華文明卻失去了一次另闢蹊徑的機會,反倒從此開始走下坡路。這是本章最後一節要說的。在此之前,我們要先到海上,看看船里的人和貨物,還有岸上的市鎮。
首先,它是帝國對外貿易的行政管理機構。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的商船,也無論是進港還是出港,都要到市舶司登記註冊,領取外貿許可證書,叫公據。市舶司對進出港商船有權登船檢查,查驗貨物的種類和數量以便收稅,同時還要查看是否有禁止出口的商品,比如銅錢、武器和書籍。對於違禁品及涉案人員,市舶司有執法權。
此外,對外貿易中的經濟糾紛,隨商船來華之外國使節的接待工作,也由市舶司負責處理。由於兩宋當局高度重視招商引資,他們還有在外商出入境時設宴招待的任務。
市舶司,有那麼重要嗎?
然而他沒有。
從某種意義上說,泉州奇迹是閩南人和阿拉伯人共同創造的。因為這裏的外商雖然來自世界各國,甚至有「市井十洲人」的說法,但數量最多的還是阿拉伯人。他們在滅亡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之後,取代後者成為海洋貿易的主宰,把地中海和印度洋變成了自己的內湖。這樣的人做生意當然長袖善舞,他們對泉州也似乎情有獨鍾。
黑人戲弄泥佣

唐代,阿斯塔納336號墓出土。
https://read•99csw.com
崑崙人陶俑

唐代,陝西省西安市出土。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天時,地利,人和。
鯉魚形狀的泉州城,曾經開滿了刺桐花。
沒錯,千絲萬縷。
第三,它是外貿經營機構。按照制度,市舶司有權將政府專營的進口商品比如象牙和乳香全部買下,其他商品則可以根據需要優先購買部分。這些商品有的直送京師,有的由市舶司自行出售。利潤之可觀,不難想象。
這樣看,市舶司相當於外貿局加海關,加進口商品貿易公司,再加仲裁委、外事辦、接待部和招商局。
風情萬種的阿拉伯女人則被稱為菩薩蠻。這個詞據說原本是波斯語Mussulman或Bussurman的音譯,源自阿拉伯語的Muslim也就是穆斯林。這個雅號唐代就有了,所以還成為詞曲牌名,可見大食(阿拉伯帝國)與唐宋關係之深。
南宋內河船和海船對比

內河船(《早秋夜泊圖》)
宋代內河行駛的船隻,極為龐大,可裝載多人,艙內設施齊全便利。據《早秋夜泊圖》繪,舊傳作者為南宋馬和之,原畫藏於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海船(模型)
1974年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南宋海船,船體殘存下部,尖底,安裝龍骨,內設13個水密艙,船舷板分別用二層或三層板組裝。船艙中還發掘出2300千克香料、500多枚唐宋古錢、50多件宋瓷。推算此船排水量約454噸,載重量200噸,是南宋末年中等規模的海外貿易船。

海船下部殘體(水密艙)
水密艙壁,將船艙隔成若干個密閉的艙室。航行中,即使一兩個艙室破損,海水也不會迅速流至其他艙室。這是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的一大突破。
https://read.99csw.com
沒錯,南宋的重要通商口岸還有廣州和明州。但,廣州距離杭州(臨安)太遠,多有不便。明州倒是近,可惜天子腳下,難免管得太嚴,何況已被日本人先入為主。綜合國力和航海技術都遠不如阿拉伯的倭人在此經營已久,視為戰略要地,不可與之爭鋒。兩相比較,遠近適中左右逢源的泉州才是在中國開闢商業戰場的最佳根據地和橋頭堡。
阿拉伯人的算盤打得很精。
何況泉州的造船業也首屈一指。早在兩宋之際大家就都知道,海船以福建的為最上,廣東廣西的次之,溫州明州的再次。最大的遠洋輪船可以載客數百,儲糧一年,甚至養豬釀酒,儼然漂泊海上的小鎮,能夠置生死於度外。
泉州從此鯉魚跳了龍門。
不過法律規定與現實狀況之間往往有出入,外商也有與華人混居在城中的,滿街行走更不足為奇。華人家中則往往使用崑崙奴和高麗婢。高麗婢來自朝鮮半島,相當於現在的菲佣。崑崙奴則主要指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土著,以及被阿拉伯人帶到中國的非洲黑人。唐宋到元,富貴人家如果沒有高麗婢和崑崙奴,就不成體統,沒有面子。九-九-藏-書
南移是從隋唐開始的,與大運河的開通不無關係。不過在大唐帝國政府與西域失聯之前,對外貿易還有陸上的絲綢之路可走。宋就只能依靠海上,南宋更是如此,而泉州無疑佔有地利。從泉州港出發,北上可以經明州(今寧波)到達高麗和日本,南下可至馬來群島、印度洋和波斯灣,正所謂近接三吳,遠連兩廣,萬騎貔貅,千艘犀象。
刺桐是豆科落葉喬木,原產熱帶亞洲以及大洋洲諸島之珊瑚礁海岸,是中國泉州和日本宮古島市的市花,也是沖繩的縣花。泉州的刺桐,據說是五代時期南唐之節度使留從效種植的;城區變成鯉魚形狀,則應該在宋。我們在《大宋革新》一卷中附有一張圖,從中不難看出泉州的變化。
這可真是:閩海雲霞繞刺桐,往年城郭為誰封?
但,更重要的還是人。
更重要的是,納入市舶司管理的才是合法經營,否則就是走私。走私對個人有風險,對國家有損失,解決的辦法是多多設立市舶司。泉州幸運地搭上了這班客船,儘管從神宗下詔研究到哲宗正式批准用了整整十五年。
蕃長有兩大任務,一是為中國招攬外商前來貿易,二是管理坊內事務,處理僑民糾紛。原則上說,只要不涉嫌重大案件,中國政府都聽由蕃長司按照該國法律習俗處分,不加干涉。因此蕃坊雖非租界,卻貌似有治外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