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一章 語言對兒童的召喚

第十一章 語言對兒童的召喚

在研究大自然的時候,自然現象會首先引起我們的注意,在我們理解了這些現象之後,會把它們稱作是符合邏輯的。這自然會讓我們想到:「肯定有某種智慧力量在引導著這些事情。」這種引導力量在心理方面的影響比在生理方面的影響更為明顯。當然,嬰兒剛出生時既聽不懂,也不會說,那時候的他不具備任何能力,但他蓄勢待發。這兩個中樞最初不具備語言能力,也沒有遺傳的影響,但它們有學習某種語言以及完成說話所需要的動作的能力。它們是語言機制的一部分,大自然正是利用它們才將語言發揮到極致。如果進一步深入調查,我們會發現除了這兩個中樞,還需要有一種特殊的感知能力,做好隨時行動的準備。兒童的發音和他的聽覺有關。而這些都已經被安排得完美無瑕,因此,兒童出生之後便開始了適應工作,為說話作準備。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語言機制的神奇之處跟心理方面相比不相上下。耳朵——這一語言的接收器官——是在母體子宮中經過一定的條件自然形成的,其精巧和複雜程度堪比天才音樂家演奏出的完美旋律。
比如說,印度的幾百種語言就把他們分成了不同的群體,但音樂又把他們融為一體。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會唱歌和跳舞,但整個人類,所有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們,他們都了解音樂,並且能歌善舞。人類語言在不知不覺中被人們吸收了。我們看不到兒童內部發生的事,但外部的變化卻可以給我們提供線索。首先被嬰兒記住的是單獨的音符,這是每一門語言的基本部分。我們把這些單個的音符叫作字母。
兒童回歸人類社會後卻不能發出人類的聲音。他周圍充滿著飛禽走獸的聲音、水流聲和樹葉的沙沙聲,read.99csw•com他可以模仿這些聲音,但他卻無法說出人類的語言。因為他從未聽過人類的語言,體內的語言機制尚未被激活。我這麼強調是想說明人類具備某一種特定的語言機制。把人和其他物種區分開來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這種能夠讓人形成自己的語言的機制。因為兒童有這種特殊的機制,語言的形成便是順其自然的事了。出生后這段神秘的時期里,嬰兒這個個體被賦予了一種特殊而完善的感知能力,但他卻有可能被認為是一個只知道睡覺的個體。但某個瞬間,他突然醒了過來,周圍的音樂讓他的「琴弦」開始彈奏。嬰兒也許會以為他聽不到其他的聲音,但其實只是因為他的心靈不能對其他聲音作出回應而已。只有人類的語言才可以激起他的反應。如果我們還記得創造和保存生命的強大力量,我們就會知道語言是怎樣永遠流傳下去,又是為何會通過一代代新生人類進行傳承的。兒童的記憶基質所產生的東西是永不磨滅的。對於優美的音樂和舞蹈來說也一樣。每一個民族的人都熱愛音樂,他們創造自己的音樂,正如創造自己的語言一樣。每個民族會伴隨著自己的音樂翩翩起舞,給它們填詞。人類的聲音便是他們的音樂,而單詞則是音樂的音符,它們本身沒有意義,但是不同的群體卻賦予了這些音樂以及音符特殊的意義。
如,某一天他會在你醒來之前,嘴裏叫著「爸……爸……媽……媽……」他已經能夠說出「爸爸」「媽媽」這樣的詞了。在此後的一段時間里他會繼續拼讀這樣的詞語,我們也許會說「這就是一個孩子所能做的了」。但我們不應該忘了,他是通過不懈努力才達到這些目標的。他已經結束了利用潛九_九_藏_書意識進行吸收的時期,現在我們的這個小大人不再是一個機器了。他已經成了能隨意使用語言機制的人了。再過些時候,也就是在他10個月大時,他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這個發現就是他已經明白自己所聽到的聲音是有意義的,它們不僅僅是音樂。
當我們開心地對他說話的時候,他意識到我們是在對他說話,並且儘力去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所以說,在嬰兒出生后的年裡發生了兩件事:他在無意識的時候理解了語言的意思,之後轉變成了有意識地學習;他開始說話了,雖然僅僅是牙牙學語,只是簡單地重複和混合發音。1歲大時,兒童開始有意識地說話了。雖然還是和以前一樣牙牙學語,但他的語言已經是有意識的了,這就說明他的智慧已經處在有意識的狀態了。兒童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通過仔細研究我們發現,他內部身體所發生的事情比他外部表現出來的要多得多。他開始意識到語言和周圍事物是有關聯的。他在意識里想掌握語言的願望更加強烈。這個時候,他的內心打起了仗,這是次在心裏發生的意識與機制的衝突。這是發生在人身上的首次衝突,是其體內各組織部分間的衝突。我要先用我的經驗來對此做一下解釋。比如,我想表達我的觀點,但身處國外時,我必須用非母語的外語來傳達我的意思,這樣觀眾才能理解。但我的外語水平有限,雖然我知道我的聽眾都很聰明,但因為我沒有表達的方法,因此即便我想和他們進行交流,我的這一願望還是無法實現。有時候我們有許多想法想和別人交流,但語言能力上的不足導致我們無法表達,這種現象常發生在兒童身上,因此會導致他的失望。他自己開始下意識地https://read.99csw.com逼自己去學習,通過不懈努力,他最終將會取得令人震驚的成績。
是分開發展的。從某種程度上說,聽覺器官與人在心理上的某些神秘作用有關。這種神秘作用讓兒童無意識地發展自己的語言。在運動方面,我們可以根據在發音時複雜而精準的動作,推斷出接下來將要進行的活動。很顯然,運動器官發展相對較慢,也比感覺器官出現得晚。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兒童聽到聲音后才促成了兒童的發聲。
但現在我們對「兒語」的關注還不夠,我們應該在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不只語言是在兒童的這一時期形成的,他的秩序感也是此時形成的。秩序感不是一種表面而短暫性的東西,它來自於兒童的實際需求。在他心理成形的這一時期,他最想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在無助的時候,兒童常常會感到痛苦。如果我們理解他,便會使他免遭這種痛苦,讓他的心平靜下來。雖然這種事情每天都在上演,但我還是想舉一個我之前講過的例子①,因為這個例子可以很好地證明這一點。一個西班牙兒童經常把 (「大衣」之意)一詞說成「go」,把「espalda」(「肩膀」之意)一詞說成「palda」。兒童的「go」和「palda」兩個詞來自於他心理上的衝突,這種衝突經常會讓他大叫並且掙扎。有位母親把外套脫下來放。這個例子與前面的有關兒童在學會表達之前已經能夠理解我們談話的例子,可以參見作者的《童年的秘密》一書。在胳膊上,兒童就會大喊大叫,根本不會停下來。最後我建議這位母親把外套重新穿上,這時候兒童突然停止哭泣,並且高興地大叫「Go 」,他想說的是「這才對嘛,衣read.99csw.com服就應該穿在肩膀上。」這一點充分證明了兒童對秩序的渴望以及對混亂的厭惡。所以,我再次表明,我們很有必要為1至1歲半的兒童設立特殊的學校。我認為,母親和社會都不應該把孩子和外界隔離開來。我們應該經常讓兒童與成年人接觸,讓他們能夠聽到內容完整、發音精確的談話。
一個想要表達自己的兒童急需一位能夠準確地教他發音的老師。為什麼不可以讓家人教呢?因為我們習慣性地什麼都不教他。我們只會模仿他的牙牙學語,若不是因為他內部有一位自己的老師,他根本學不會語言。這位老師讓他去傾聽成年人之間的交談,即便談論的內容與他無關。環境鼓勵他精準地掌握自己的語言,但這種精準我們卻從未努力給過他。我們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兒童在一兩歲時所遇到的困難,也沒有認識到給予他自己去完善、去學習的機會有多重要。我們要知道,雖然兒童靠自己去掌握語法知識,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在和他說話的時候就可以忽略語法規則,我們應該幫助兒童正確地對句子進行組織。
母親和社會都不應該把孩子和外界隔離開來。我們應該經常讓他們與成年人接觸,能夠聽到內容完整、發音精確的談話。
這種解釋是符合邏輯的。因為人類出生時尚未具備遺傳的語言功能,只能靠自己發展,出生后自然而然會聽到周圍人所說的話,只有當周圍的這些語言被兒童聽到並在兒童心裏留下印象,他才可以將其說出來。他的語言能力建立在聽到聲音的基礎之上。這種解釋很容易理解,但還需記住一點,語言是自然機制的產物,而非邏輯推理所能產生的。當然了,符合邏輯的便是自然的。
從嬰兒出生到2歲的過程中,「家裡能夠幫助他的人」①應該https://read•99csw•com對語言的發展有一種科學的認識。在幫助兒童的時候,我們和創造了他的大自然一樣,都在充當服務者和合作者。我們會發現,兒童的整個學習過程已經定好了規則。回到我的論述中來,如果我試圖傳達某些很重要的信息,又說不好外語,我應該怎麼辦呢?我可能會大發脾氣,比如會發怒甚至咆哮。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一兩歲的兒童身上。當他想用單個詞來告訴我們什麼事,而我們又聽不懂時,他便會發怒。他突然的發作會讓我們覺得莫名其妙。這個時候,通常我們會說「瞧!人們生來就愛生氣!」這個還不知道什麼是獨立而且還在牙牙學語的小傢伙,目前還不具備語言能力,因此只能通過發怒來表達他的感情。如果他已具備組織語言的能力,他發怒是因為雖然他已經非常努力,但還是無法用準確的詞來表達自己。同樣的,他不會因為失望或者被誤解就停下努力的腳步,他會慢慢地學會如何使用語言。大約到了1歲半的時候,兒童又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每樣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稱。這就意味著,他可以從自己聽到的詞彙中找出名詞,特別是那些指代具體事物的名詞。這又是新的進步!當然,我們不能用名詞來表達所有的事物。兒童最先只是用這些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心理學家對兒童使用的名詞(而非句子)極為關注。他們把這些詞稱作「單個詞的句子」。兒童看到晚飯準備好以後,會說「Mupper」,意思是「媽媽(Mummie),我要吃飯(supper)」。這種句子的減縮說法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即單詞本身發生了變化。這些由幾個單詞減縮而成的單詞有的變成了擬聲詞,比如「汪——汪」代表狗叫聲,這些詞都是兒童自己發明的,我們稱之為「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