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 有人對你惡語相加,也會有人對你說上一世情話

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

有人對你惡語相加,也會有人對你說上一世情話

因為你若不自尊,你若計較,只能每天被惡意撼動,付出巨大的時間、精力和情緒的代價,甚至搞砸了自己的人生。而如此,只會讓曾惡意揣測你的人有了繼續攻擊你的理由。只有成為真正有尊嚴的強者,才是對惡意最好的回應,再沒有什麼可以刺|激到你,到那時你可以默擯置之,更可以一笑而過。
說這句話的人早就把這些忘在腦後了吧?你去反駁,說不定在他心裏,你的反駁恰好「坐實」了他的推測。而你蒼白無力的辯駁之詞又跟他信口開河的判斷有何區別呢?都無法作為證據,都無法書寫出尊嚴。
一方面是人們為了簡化認知加工。我們生活在一個忙亂的世界里,每天要琢磨工作怎麼做好,錢怎麼能多賺一點,家庭怎麼能和諧等等……一天下來腦細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如此生活,有誰願意多花時間和精力去仔細琢磨別人的人生呢?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不否認,這種臆斷有一定的合理性,畢竟這些因果關係確實存在,且是一種常見的存在,但確實並不是唯一而正確的解釋。
我上初二的時候,數學成績不是特別好。那個學期,數學就是我集中攻克的敵軍。功夫不負有心人,那期中考試我的數學成績竟然是班級第二。說真的,我挺激動的!但是我同桌的話像兜頭的一盆冷水潑下來,我的心都跟著涼了。
他說:你這回數學考這麼高分,是怎麼蒙的這麼准?
他看后假read.99csw.com裝不知情,但心裏十分憤怒。他說,當初大學畢業要是靠家裡安排工作絕不至於只是來出版社,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所以願意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策劃圖書,這股認真勁兒被領導口頭表揚過幾次而已,根本不是同事猜測的那樣一切都靠自己的家庭。
所以,大多數沒有轉化為實際行為的惡意,也都是無心而已。至於怎麼做,我想說的是什麼也不要做,或者你原來該做什麼,現在還做什麼。
我沒有說什麼,卻為此悶悶不樂了幾天。回家跟我媽說起,覺得自尊心受挫,心裏還是想著要怎麼回擊同桌。我媽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到今天:「你覺得你去跟他爭論,就能爭回你的尊嚴嗎?」
如果真的要在人生里長出一棵茂盛的大樹,為什麼不選擇一顆充滿善意、未來會結滿善果的種子呢?
我想起在地鐵上聽過的兩個姑娘的對話,議論起她們都認識且現在還過得春風得意的一位女友,滿臉的不屑,言語中也充滿鄙夷,訕誚著說:「她不就是靠著男朋友養著嘛,就憑她自己怎麼背得起那麼貴的包?」雖然沒有聊天背景,但聽起來還是充滿了優越感,背後的心思也顯而易見得很:「或許我沒你過得那麼好,也沒背那麼貴的包,但我靠自己啊!」
雖然那些不符合我們認知和歸因的事情依然每天發生,甚至不少於我們相信的那些事實,但我們都更願意去看到我們九-九-藏-書想看到的事情,更願意相信那些跟我們以往的理解一致的事情,誰願意沒事兒給自己添堵,造成內心衝突呢?
氣不過又不想忍,想通過辯白挽回自尊、分清黑白,真的是太一廂情願的辦法了。
另一方面,任何認知方式或者說歸因模式都是自我服務驅動的。我們對事物的判斷總是利己的,在並不能確鑿去給一個人一件事下定論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去選擇一個利於自身的解釋,並且深信不疑。
你看似聽到了別人在惡意評價你,話題圍繞著你,但那背後的真實聲音和動機卻是圍繞著他自身。說你的不好,是為了凸顯自己的好;說你靠關係,其實是為了反襯自己的獨立和正直,一切評價不過都是為了他的自我表達,這種自我表達有時無需被他人聽到,說給自己聽就罷了,在自己內心強化自己比他人好,足矣。
當然,並不是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贏得他人給予的「尊嚴」和「相信」,我們要做的是無論他人如何,捧也好,罵也罷,不改你自己的初衷,自己給自己賦予尊嚴。
我知道很多人面對惡意的時候,一定會有一種衝動,想要反駁,想要解釋,想要扳回一城。有什麼用呢?
不給老人讓座的年輕人有沒有可能是身體抱恙?吵架的情侶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女人做出了極其過分之事?年輕貌美的姑娘有沒有可能就是能力出眾,再不濟也可能人家有個有錢的爹吧?一件事read•99csw.com情的發生,背後的原因不計其數,無法窮盡,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只願意在眾多解釋中選擇一個,且認定它就是原因呢?
這種自我服務的歸因方式也恰恰保護了內心的脆弱和自卑,也可以稱之為心理防禦機制。畢竟,如果我們把一切問題的原因都聯結到自己的失敗和無能上,將極大地損害我們的幸福感,而如果對別人優於自身之處,我們選擇了一種「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方式,便不會因此自責和無助。
我想說,活著,除了迎接善意的幫助和支持,同樣也會遭受惡意的攻擊和掣肘,這些都再正常不過,有時這樣的攻擊可能跟你平日的言行、人品都沒有直接的關係,換句話說,無論你多麼儘力地做好自己,也控制不了他人的蜚短流長。這惡意在那些中傷者眼中,或許只是一種簡單的、合理的聯想(也可以稱之為歸因方式)。甚至你有時也無意中成為了製造留言和惡意中傷的人,因為惡意與否,會隨著立場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標準。
惡意對惡意,這種惡性循環太難改變。東野圭吾在小說《惡意》里提到:「人的惡意就像雜草叢生的土壤,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孕育出一棵參天大樹出來。」
但你的行動可以,它是最好的證明。如今的你自然不必像當年的我一樣再用一張高分數學試捲來證明自己的努力和實力,但你需要的就是踏踏實實做自己該做的事,用事實說話,用結果反擊read.99csw.com
就像他的幾位同事,或許早就對工作不滿,賺的不多又沒有得到領導重用,恰逢知道了自己的同事背景顯赫,自然會願意理解成他就是靠關係得到了工作和領導讚揚。因為這樣解釋,便減少了內心的不平衡感,以及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和不滿。
長此以往,每個人都形成了一套可以打動自己內心的邏輯,我管它符不符合實際,至少我看到的就是這樣!我管它是否帶有惡意,又沒有直接造成人身傷害!我管它是否另有隱情呢?又不是我自己的人生!
看到地鐵上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那就一定是因為年輕人沒有愛心;看到馬路上男人沖女人大發雷霆,那就一定是男人沒有氣度;看到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開豪車,那一定是被包養了……
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儘管生活中你遭受過惡語相加,但同樣也被善意和愛包圍,我們不是因醜惡而生,我們是為善和愛而活。
他沒想到自己平時挺謙虛和氣的一個人,對同事和領導同樣尊重,從不輕易得罪別人,也不會賣弄自己的家庭條件,為何還會受到這樣惡意的揣測和背地裡的言語攻擊?他說雖然表面上裝作沒什麼,但心裏過不去這道坎兒。他問我該怎麼辦。
有時候你是不是也會覺得,無論你多麼儘力地做好自己,也控制不了他人的蜚短流長。
畢竟議論一個跟她們生活毫無瓜葛又風生水起的名人,總沒有可以肆意評價周遭的人有快|感,或許今晚她們想起九_九_藏_書自己不如意的人生黯然神傷之時,又轉念想想地鐵里這番交談,也能內心安然地睡個好覺吧。
同組的其他幾個同事有一個單獨的微信群,聊天記錄的內容是背後議論他因為家庭條件好,所以托關係來出版社,也是因此才受到領導器重。有一個人還憤憤不平地說,他家這麼有錢何苦跟我們來搶工作業績,就當個不勞而獲的富二代不好嗎?
說白了,別人的揣測和判斷,不客觀不全面,於他而言不過是一閃而過的念頭,於你而言,更是無足輕重沒有過多參考價值的閑言碎語。
更何況往往這個別人也不是自己的重要他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往往就用最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去判定那些沒那麼重要的人和事,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去加工那些更為重要的信息。
對於惡意的流言蜚語,默擯置之就好。這個世界的惡意和善意一樣多,當然,我更願意相信善意更多一點,但遭遇惡意的時候,你怕是想不起曾經也被善意對待過,你將自己深陷在惡意當中,局限的只關注惡意,那麼你的眼裡耳里心裏只盛滿惡意,流露出來的也只會是惡意。
初二就明白的這個道理,今天同樣適用。
在後台收到一段讀者留言,他在出版社工作,是一名圖書策劃。工資不高,但自己一直喜歡文學,所以也並不介意薪酬,更何況他家庭條件優渥,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本來日子過得很舒心,但一次無意中別人發錯了聊天記錄,他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