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篇 新教育 第七章 回歸正常

中篇 新教育

第七章 回歸正常

這種變化帶有突發性的特點,就如同忽然有一天孩子長出了第一顆牙齒,邁出了第一步,事情就這樣自然發生了,並且為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當有了第一顆牙齒,兒童其他牙齒也會漸次長出;當說出第一句話,語言開始了發展;當邁出第一步,直立行走的生活便開始了。對所有的兒童而言,在變化出現之前,他們是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行進,因而他們的發展也是停滯不前。
很顯然,我們可以從上面兩個清單中看出一個教育體系的大致輪廓。兒童本身為我們建立一種獨特的教育體系提供了實際存在、具有積極作用並且經過實踐檢驗的規範。在這個教育體系之中,兒童自己的選擇是我們的指導原則,他們生機勃勃的活力可以控制錯誤的發生。
不用書本的閱讀;
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師是「挑刺」的專家,他們堅持「原罪」學說,對「兒童的偏執」斤斤計較,不停地「糾正兒童的錯誤」。實際上,教師的工作應該是與此相反,去發現自己的缺點和壞習慣。「你首先應當改掉自己一葉障目的毛病,才知道如何拭去兒童身上的瑕疵。」
個人衛生;
難道成人對於這一切不應當承擔責任嗎?他們把自己當作造物主,傲慢地認為他們應當監管與兒童有關的一切事情。他們認為自己讓兒童變得善良、聰明、虔誠,使兒童與環境、人和上帝進行交流。成人把自己當作完美的化身,拒絕承認自己的任何暴行。的確,沒有哪個暴君會承認他折磨過自己的臣民。
還有一件事情讓D小姐印象深刻。一個4歲半的小男孩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每當給他一個物品,他不是集中注意力去觀察物品的形狀,而是把它比作自己,和物品不停地說話。由於他很難集中精力,因此也不可能完成諸如扣紐扣這樣精確的動作。但是突然之間在他身上出現了神奇的事情,D小姐說:「看到他發生的變化我非常吃驚,他開始喜歡某一種練習,逐漸地對其他練習也產生了興趣,性格也逐漸安定下來。」
「皈依」真真切切地發生在這些孩子身上。他們從一種悲傷的狀態進入到一種幸福的狀態,擺脫了那些通常被認為難以克服的缺點。但與此同時,兒童身上某些優點也不復存在了。實際上,這些兒童是在用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啟示人們:過去的做法是錯誤的,人們必須用自己的創造力去更新一切。如果沒有這些瀕臨絕望邊緣的兒童為我們呈現出這一切,我們很難認清楚他們真正的優點和缺點,因為在我們的心裏已經有了定論,那就是一個兒童優秀與否的標準在於他們能否適應成人的世界。正是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兒童的本性被掩蓋了。真實的兒童消失了,成人不再按照自然的意願判斷兒童的優點以及哪些是對兒童有益的東西。
我們強調|教師應該做好心理準備,經常和系統地分析自己,發現並克服自身的缺點,因為這些缺點阻礙了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關係。為了發現這些隱藏在思想認識當中的頑疾,我們需要接受外部的「指導」,讓別人指明我們身上存在的問題。
單詞拼寫課本;
有人第一次把「皈依」這個詞語用在這些孩子身上。當時,一位著名的義大利作家說:「這些兒童讓我想起了皈依宗教的人,沒有什麼比戰勝悲傷和絕望,使人進入一種更高的生活境界的皈依更加不可思議了。」
總之,成人必須戒驕戒躁,保持謙虛的態度清除根植于內心深處對兒童的錯誤想法。我們不能去壓制那些有助於兒童成長的天性,相反我們必須抑制自身那些會妨礙我們正確認識兒童的思想觀念。
兒童皈依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心理治愈,也就是把兒童的心理恢復到正常狀態。那些令人驚訝不已的智力超群的兒童;那些超越自我,依靠生命的力量回歸平靜心理的兒童;那些喜歡勞動,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的富裕人家的兒童,他們都是「正常的兒童」。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那些發生在兒童身上讓人們出乎意料的事情只不過是一個兒童「正常」的表現,不過是一個皈依的表現罷了。兒童身上那些富有創造力,充滿了活力的天性被掩埋起來,但是天性終究是天性,無法被永久地掩蓋,此刻它衝破重重陰霾,放射出無限的光芒。
雖然兒童有義務尊敬長輩,但是成人卻自封擁有支配兒童甚至處罰兒童的權力。他們對兒童的一切指手畫腳,甚至壓制兒童的需要。如果兒童表示出反抗那麼就會被貼上「不聽話」的標籤,成https://read.99csw•com為成人眼中的危險分子。
下面我們可以羅列出來他們喜歡的東西和一些自發的表現;同時,我們也可以列舉出他們排斥的東西,這些東西讓他們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一位澳大利亞的老師B小姐還談到了另外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她的學校里有一個小女孩說話有困難,只能發出一些模糊不清的聲音。父母甚至帶她看過醫生,經過檢查確認她的智力正常。有一天,這個小女孩對積木產生了興趣,她不斷地把那些圓柱形的積木從槽里穿過來插過去。她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這個遊戲,然後跑到老師面前說:「你來看呀!」
分析運動;
自由選擇;
在以後我們建立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這些原則讓我們聯想起了脊椎動物的胚胎。在這個胚胎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模糊的生命線,它將發育成為動物的脊柱。這個生命線分為三個部分:頭部、胸部和腹部。同樣,我們的教育體系也有一條主線,可以劃分為環境、老師和教具三個要素。它們按照既定的規律像脊椎動物的脊柱一樣發育,並且逐漸顯現出一些獨有的特徵。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情況有所好轉。下面是對新情況的描述。
第三個重要的條件是為兒童提供合適的物品,能夠吸引他們去工作,在工作中進行自我的感官教育,以此發展自己的運動能力和分析能力。所有這些物品可以令他們集中心智,而言語的說教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有時孩子會被某種東西激發出強烈的興趣。我們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孩子的這種熱情有時會突然不期而至。有一次,我拿著幾乎整套色板給孩子講解,希望引起他們的興趣,但是沒有點燃他們激|情的火花。但是隨後我偶然拿起兩塊紅色和藍色的色板讓他們區分,一個孩子急切地奪了過去,在一節課上就掌握了五種顏色。之後的幾天,他對顏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拿出之前毫無興緻的色板不停地做著比較。
發怒並不僅僅意味著暴力和破壞行為,這種粗放式的衝動還會通過巧妙的掩飾以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對兒童發怒的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兒童的抵抗感到惱火,然後怒氣就會與傲慢結合起來,當時兒童試圖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時,發怒就會轉化為專制。
重複練習;
當別人對我們的缺點提出批評時,我們很容易被蒙蔽眼睛。其實,我們並不是在保護自己,而是在保護自己的錯誤,隨時準備用「需要」、「責任」等借口冠冕堂皇地為自己辯護。我們逐漸把思想認識中的錯誤當成真理,而且對此深信不疑,以致它們根深蒂固,難以更改。
被選作用來安置這些兒童的學校坐落在一個修道院中,裏面有寬敞的花園、寬闊的道路、金魚遊動的池塘和美麗的花圃。在這個「兒童之家」中,身穿灰色長袍、頭戴莊嚴長頭巾的修女們在安靜地四處走著。
我們的教育體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到世界各地,適用於不同種族和社會類型中的兒童。這又反過來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素材,使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共性的特點和普遍的趨勢,進而發現兒童教育的自然規律。
在羅馬創建的第一批「兒童之家」中,有一所學校兒童的自發表現令人印象深刻。這所「兒童之家」與我們之前創建的學校有著重要的不同,因為它是用來接收那些在墨西拿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孤兒。人們在地震的廢墟中發現了60個孩子,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這場災難使他們陷入深深的憂鬱,沉默不語,對一切都漠然無視,而且吃飯和睡眠也出現了障礙,晚上可以聽到他們的叫喊和哭泣。
環境秩序;
一個錯誤往往不是孤立的,總是與其他錯誤交織在一起。成人發怒的同時,也犯了另一個錯誤,那就是傲慢。這表面上看起來無傷大雅,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卻是深刻的。
還有另外一類孩子,他們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下,那就是富家子弟。人們可能會以為,相對於第一所「兒童之家」中貧困人家的孩子和墨西拿地震后倖存的孤兒,教育他們應該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這些富家子弟是如何實現「皈依」的呢?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優越的物質條件,這似乎變成了他們應得的特權。但是,在與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教師溝通之後,我們發現這些嬌生慣養出來的孩子對於我們的教育方法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教育他們並非易事。
即使兒童確實表現出反抗,這種read•99csw.com反抗也是一種間接的對抗,是對壓迫無意識的反應,是兒童為了維護最基本生存權益的自我保護。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不滿。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成人專制壓迫的手段也在不斷豐富,他們會採用更巧妙的方法對付兒童,而且使兒童相信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
這些富家子弟對我們提供的優雅的環境並不「感冒」,曲徑通幽的花園和盛開的鮮艷花朵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那些令貧困孩子著迷的教具對他們沒有任何吸引力,他們總是要求那些超越他們基本需求的物品。這讓老師們感到非常困惑,同時由於教學活動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他們感到沮喪和氣餒。
如果我們用這種態度去觀察兒童,那麼就可以看到他們經常自然地表露出各種天性。即使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之中,兒童無法獲得幫助,天性不被認同,受到壓抑,但是兒童用他們無窮的活力克服各種困難,回歸自我,為自己的發展創造空間。
其實,我們眼中並沒有所謂的方法,只有兒童本身。我們可以看到兒童們的心靈擺脫了束縛,可以率性地張顯自己的個性。我們所看到的孩子們表現出來的特徵正是他們生命本性的體現,而這樣的結果完全不是「教育方法」的產物。教育可以採用一種幫助兒童自然成長的方法來保護和培養他們,從而達到影響他們自然個性的目的。
儘管這聽上去有點似是而非,但是「皈依」這個詞語卻在很長時間內留在了人們的腦海。皈依似乎與兒童的天真無邪相互矛盾,但是,「皈依」在這裏指的是一種精神的變化,通過這種變化,孩子們擺脫了悲傷和沮喪,重新獲得了快樂。如果我們把悲傷和罪惡看作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背離,那麼再次回歸這種美好的生活狀態就是「皈依」。在快樂面前,悲傷和罪惡四散而去。
修女教孩子們如何舉止得當,孩子們的行為也日漸得體。許多修女出身貴族,她們回憶自己以前在上流社會的行為方式,並且交給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孩子們慢慢學會了如何像王子一樣用餐,像藝術家一樣布置餐桌。就餐時吸引他們的不再是食物,而是在其中學到的各種知識,他們為此而感到高興。他們的食慾逐漸恢復,而且入睡也不再困難了。這些兒童身上發生的變化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四處跑跳玩耍,把東西運到花園裡,把房間的物品搬到樹下。整個過程之中,沒有任何東西受到破壞,也沒有發生人身碰撞,他們可愛的臉蛋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社交活動中良好的行為規範;
我們可以把教育對於兒童的作用比作培養一種新類型的花。園藝家可以通過適當的培育和處理改變一種花朵的色彩、香味以及其他自然特徵。在「兒童之家」我們可以觀察到兒童自然的心理特性,雖然這些特性不如植物的自然特徵那麼明顯。兒童的心理具有易變的特點,以至於當環境不適宜時,他們的某些自然特徵會可能完全消失,或者被其他東西所取代。因此,我們在設計一個教育體系之前,應當為他們創造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發展他們的天賦。所有這一切需要的只是清除兒童發展的障礙,這應當是新教育的基礎,也是所有教育的出發點。
改正錯誤有兩種方法:一是依靠自身內在的力量,與各種壞習慣做鬥爭;二是依靠外部力量,幫助自己克服各種毛病。外在的力量非常重要,當別人指出我們存在的缺點之後,會促使我們認真思考自己的不足。他人的批評指正可以戰勝自大與傲慢,豁達從容可以抑制貪慾,堅強的意志可以忘卻憤怒,為生存而工作可以消除偏見,社會規範可以規制淫慾,知足常樂可以防止揮霍,個人尊嚴可以避免妒忌之心。外部環境不斷為我們敲響警鐘,社會規範有助於我們樹立平和的心態。

教師的心理準備

教師們不應該把自己僅僅局限在教學方法和兒童教育理論知識等外在問題的研究上,而是應該學會如何觀察兒童。
如果我們對那些偶然引起兒童天性正常發展的一系列條件進行認真的研究,就可以發現其中某些條件特別重要。
一般情況下,當看到我們提供的教具,貧困兒童會迫不及待地衝上去,但是這些富家子弟已經玩膩了更為精美的玩具,因此這些東西對他們沒有任何刺|激作用。一位美國的女教師G小姐在華盛頓寫信告訴我:「這些孩子對東西本身https://read.99csw.com並不感興趣,他們似乎總喜歡把東西搶來搶去。他們彼此爭奪對方手中的東西,當我給一個孩子一件東西時,他們會丟掉自己手中的東西然後跑過來搶。當我向他們展示一個教具,講解使用方法的時候,他們爭先恐後地圍過來搶個不停。這些孩子根本安靜不下來,給他們一件物品時他們看都不看地扔在一旁。他們四處亂跑,掀翻椅子,碰歪桌子,腳踩發給他們的教具,絲毫不考慮行為的後果。他們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樣,拿起一件丟掉一件,不停地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
發怒最容易招致別人的反感,因此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脾氣。但是,有誰能夠做到心懷謙卑地壓制內心的怒火,並對自己情緒失控感到慚愧呢?
「兒童一旦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混亂的局面會離開消失,他們容易走神的習慣也會得到改善,學會了聚精會神。」
1.喜歡的東西
2.排斥的東西
在採用我們的教學方法之前,老師們反應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那就是兒童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切都被他們搞得亂七八糟。類似的情況幾乎發生生在所有的兒童身上。雖然父母們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也都富有理性,但是這些物質生活優越的兒童精神世界卻十分貧乏。這個現象很好地詮釋了耶穌對眾人的講話:「祝福卑微的人們,祝福悲傷的人們。」他的這番話深入人心,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教育者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在這種情況下兒童的生活是多麼不堪。他們不可能靠理性認識到這是不公正的,但是他們的確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心理開始壓抑,變得扭曲。他們會通過各種反應表現出來這種狀態,比如膽怯、撒謊、任性、無理取鬧、失眠、恐懼。這些都是他們潛意識中自我保護的應激反應,因為兒童的智力無法理解在與成人的關係中發生了什麼錯誤。
有一位D小姐從巴黎寫信對我說:「我不得不承認我的經歷非常痛苦。這些兒童很難集中精力,往往一個事情只做幾分鐘就跑開了。他們缺乏自製,注意力難以持續,常常像一群羊一樣相互跟隨。一個孩子拿了一樣東西,其他人都會要求同樣的東西。有時他們會在地板上打滾,弄翻椅子。」
皈依並非兒童獨有,在成人身上也可以發生,只不過這種回歸表現得不那麼明顯。但是皈依的特徵在兒童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那些偏離天性的習慣得到了糾正,如同一個人大病痊癒,所有的病症都消失了一樣。
感覺訓練;
實際上,我們要做到改正自己的缺點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的對手太過弱小了。我們面對的都是兒童,他們無法理解我們的話,對我們言聽計從,不能像我們一樣保護自己。兒童承受著我們帶給他們的傷害,甚至對於我們的指責也不會反駁,認為是自己犯了錯誤。
我們為教師提供指導,告訴他們教師工作時應當具備的心理狀態,就如同醫生向病人說明他患的是何種疾病。我們的忠告是:「發怒是妨礙我們理解兒童的致命錯誤。」
獨立於閱讀的書寫;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如果一個人想要成為教師,他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擯棄專制與獨裁,驅除內心的傲慢和憤怒,學會謙虛和寬容。這些美德將會使他獲得心理上的平和與沉靜,為真正成為一名教師做好心理準備。
第一個條件是讓兒童生活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之中,那裡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屬於他們自己。整潔的教室、為他們專門定製的嶄新的小課桌和帶扶手的小椅子,以及院子里溫暖陽光照耀下的草地。對於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窮苦孩子來說,這樣的新環境會讓他們感到非常滿意。
義大利皇后非常關心這些孩子,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快樂的場所,裏面有適合他們使用的各種色彩鮮艷的小傢具,包括小櫥櫃、低矮的小圓桌、稍高的長方形桌子、凳子以及帶扶手的椅子。窗戶上懸挂著顏色亮麗的窗帘。此外,還為他們準備了適合他們小手抓拿的餐具,比如小刀、叉子、勺子、盤子、餐巾紙,甚至肥皂盒毛巾也是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牆壁上掛著美麗的圖畫,教室的四周擺放著插滿鮮花的花瓶。
自由活動中的紀律。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兒童的所作所為不管不問,或者贊同兒童提出的每一項要求,甚至對兒童的情感需求置之不理。相反,教師應該永遠記住,他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教育。
兒童的天性讓我們學會了寬容,兒童對於成人的壓read.99csw.com迫表現出了無比的寬容,這也是他們天性的表現。這種情況在我們的身邊經常發生。壓迫埋沒了兒童的天性,而他們的寬容實際上是對迫害的無聲抗爭。
現在,讓我們去發現兒童對外界影響的反應吧。最令人驚嘆的是那些需要手腦並用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兒童源自內部衝動的表現,比如「重複練習」、「自由選擇物體」,這些動作展現了兒童的真正特性。我們看到兒童不知疲倦地工作,而且樂此不疲,這樣的活動就像是他們的心靈在進行新陳代謝一樣,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才能不斷地成長。他們熱切地響應諸如安靜練習等測試,痴迷對那些能夠帶來榮譽感和正義感的課程,迫切地想要掌握那些能夠促進他們心智發育的工具。但是,獎品、玩具、糖果之類的東西卻引起不了他們的興趣。此外,他們還表現出對於秩序和紀律的需要,並且把他們內化於心,作為自己行為的守則。但是,他們還只是孩子,他們愛哭愛笑,真實、可愛,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他們會因為高興而大喊大叫,四處亂跳;他們會到處奔跑,大聲地為他們送上問候;他們會慷慨地表達自己的謝意,滿懷感激之情地跟隨那些幫助他們的人;他們對一切表達著善心,接受所看到的一切,並且去適應一切。
講台。
第二個條件是成人的中立態度。他們的父母沒有文化知識,他們的老師沒有任何功利之心,也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這一切會形成一種平和的心態。人們早就認識到老師必須平和,但這種平和應該是一個性格,一種氣質。而且,這種平和應當是一種更深沉的鎮定,一種空白的,或者說是一種沒有阻礙的心理狀態,它可以使老師保持清醒的理智。這種平和包括精神的謙卑和心靈的純潔兩個部分,它們是理解兒童的前提條件。因此,老師應當具備這樣的平和。

兒童的皈依

儘管如此,我們卻很難像順從上帝一樣屈服於來自外部的壓力。我們從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自己發現的自身缺點,並且也願意去改正,但是我們卻很難接受他人的批評,認為這是對自己尊嚴的冒犯。聽從別人的批評比自己犯錯誤更讓人覺得恥辱。當我們不得不糾正自己錯誤的時候,我們總是在試圖維護可憐的尊嚴,把自己偽裝成別無選擇的模樣。比如,當我們無法得到一件東西時會辯解說不喜歡。我們常常使用這些偽裝的小伎倆去對抗忠告,而不是選擇進行自我完善。如同在戰爭中,個人被組織起來,依靠集體使得個人的力量得到了增強,那些有著同樣缺點的人同樣會本能地尋求相互支持,通過集體的力量對抗改變。我們往往用高尚的責任和不容推辭的義務作為借口掩飾缺點,就好像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在戰場上被偽裝起來一樣。促使我們糾正錯誤的外部力量越是弱小,我們就越容易利用偽裝保護自己。

嬌生慣養的兒童

控制錯誤;
成人就像是古代的暴君,對自己的臣民巧取豪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不允許兒童發出任何質疑的聲音。而兒童相信他們擁有的一切都是成人給予的,就如同臣民認為他們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君王的恩賜一樣。
教師以及所有從事兒童教育工作人都應當改變他們對兒童的錯誤態度。傲慢和發怒是教師們的共性缺點,佔據了他們的大腦,而他們卻對此沒有覺察。兩者之中,發怒是最主要的缺點,而傲慢又為發怒披上了一件自尊的外衣,一個偽裝的面具,甚至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
獎勵和懲罰;
來自美國的G小姐又寫信告訴我們:「那些由雜亂無章的懸浮粒子組成的星雲(指不遵守紀律的兒童)終於開始成形了。突然之間這些孩子似乎有了方向,開始對以前不屑一顧的玩具產生了興趣,並且活動顯示出獨立性。當一個孩子開始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會心無旁騖,不去想另外一件東西,也不去看其他孩子在做什麼。
從上可以看出,兒童需要的是三樣東西:一個適宜的環境、一位謙遜的老師和一些適合他們的物品。
「有一對姐妹,妹妹3歲,姐姐5歲。妹妹沒有個性可言,天天跟在姐姐的後面,所有的事情都模仿姐姐。姐姐有一支藍色的鉛筆,妹妹也要求得到一支藍色的鉛筆,否則就會不高興。如果姐姐吃了黃油麵包,她也只吃黃油麵包,其他什麼也不吃。還有許多其他類似情形。這個小女孩在學校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只會到處跟著姐姐,姐姐做什九九藏書麼,她做什麼。但是,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對粉紅色的積木發生了興趣。她用積木搭起了一座城堡,並且重複做了多次,完全忘記了姐姐。這讓她的姐姐感到十分的驚訝,於是問她為什麼在自己填圈圈的時候她卻在玩積木。從那天開始,小女孩找到了自己的個性,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再僅僅是姐姐的影子了。」
玩具和糖果;
「有一個小男孩最初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但是自對長度尺這種複雜的教具發生興趣之後,連續玩了一周,然後腦袋彷彿突然開竅一般,學會了數數和簡單的加分。再後來他又開始去玩簡單的拼插積木,並且興緻高昂。
越來越多像「兒童之家」一樣的學校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來,這說明兒童的皈依在人類社會中具有普遍性,我們的教育方法也具有普適性。人們不妨看一下,在目前的生活狀態下有多少兒童的個性消失了,或者被其他東西所取代。因此,在兒童這個幼小的生命身上,一些錯誤改變了他們自然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偏離」了正常的發展道路。
當然,教師做好心理準備,不是要求他們沒有任何缺點,像聖人一樣做到完美和極致。作為人師,不必苛求「完美無缺」。即便是一個自我要求嚴格,不斷追求思想修養的人也難免會存在某些不足之處。而這樣的缺點自己往往難以察覺,因此需要他人給予我們指點。如果我們要去教育別人,自己首先要接受別人的教育。
這位老師還講了一個如何喚起兒童天性的故事。
所有的人感知神明的召喚,接受上帝的賜福,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個過程就是「皈依」,這種現象在兒童身上反映的尤為明顯。這種過程不需要太長的時間,有時甚至在瞬間完成。它們的產生都源於某些勞動,兒童將興趣和精力投入其中,獲得了持久的平靜,被壓抑的精神得到了解放。所有的兒童遵守紀律、熱愛勞動,他們找到了釋放自己潛能的突破口,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取得進步,一往無前。
D小姐還講述了一位4歲女孩的故事。這個孩子只要端水就會把水灑出來,即使是半杯水也是如此,所以她千方百計地避免去端水。但是,在她對另一件物品感興趣,並且成功練習之後她再也不害怕端水了,當幾個小夥伴畫畫時,她甚至可以專門給他們送水,而且一滴水也沒有灑出來。
一步步地追蹤這個原始輪廓的演變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們可以從其中看出當初對於兒童秘密的洞察如何發展成為一個可以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理念。這個獨特的教育體系不斷發展完善,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進化,因為它會隨著環境的發展而不斷產生出新鮮的東西。雖然環境是成人提供給兒童的,但是它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提供了正面的、積極的能力,從而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東西。
除了簡單描述事情發生的經過和我們的感想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問題。使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才是問題的關鍵。
教學計劃和考試;
集體課程;
D小姐又來信告訴我:「聖誕節假期結束后,我發現教室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沒有做任何事情,教室變得井然有序。孩子們不再像以前那樣亂鬨哄了,每個人都在專心自己的工作。他們會自己到櫥櫃里選擇那些自己以前並不喜歡的玩具拿出來玩耍。教室里有了一種勞動的氣氛。以前孩子們都是一時興起去拿玩具,現在他們會根據自己內在的需要去選擇。他們把精力都集中在一些需要準度和精度的工作上,在克服困難之後會體驗到一種幸福的滿足。這種寶貴的努力對他們的性格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他們成了自己的主人。」
一所位於羅馬的專門招收富裕家庭孩子的學校告訴我們:「紀律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這些兒童在工作時拒絕接受老師的指導,一切都亂七八糟。」
如果一位老師僅僅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就認為自己可以成為好老師,那麼他就大錯特錯了。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老師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專制排斥任何協商。成人默認為兒童天生認可自己的權威,並藉此權威對兒童實行專制,而這種權威又如同一堵無法穿透的牆保護著專制。當權威受到質疑,成人會感到自己神聖不可侵犯的統治被攻擊。就像是在早期人類社會,暴君代表著上帝,對兒童而言成人就是容不得質疑的神聖上帝。兒童不能違背成人的意願,只能保持沉默,強迫自己去適應周圍的一切。
書寫先於閱讀;

清除兒童發展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