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下篇 兒童與社會 第九章 大自然的生命規律

下篇 兒童與社會

第九章 大自然的生命規律

可以說,母性是生物得以生存延續的主導本能。所有生物雖然都有著屬於本物種的特性,但是母性的特徵卻是共同的。即使是兇猛的野獸也會在自己的幼崽面前表現出溫柔和體貼;鳥兒不停地飛翔去覓食或者躲避危險,但是為了看護巢穴它會停下來,即便面對危險也不會躲避。母性的本能改變了一個物種的顯性特徵。此外,某些物種還表現出建築的本能,但是它們並不是為了自己建築,因為成年生物已經適應了它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需要巢穴的庇護,而是出於保護幼崽的目的而建造巢穴。在建造巢穴的過程中,每一種生物都受著本物種特有的主導本能的引導,它們不會隨意選擇建築材料,或者隨便在什麼地方就搭建巢穴。本能提供了確定和精確的引導,比如不同的鳥類建造巢穴的方式各不相同。昆蟲的建築本能更是令人驚嘆。蜂巢是完美的幾何體,整個蜂群都在為了後代的居住而建造蜂巢。還有其他一些有趣的例子,比如蜘蛛也是傑出的建築師,它不僅為自己搭建居住場所,還有敵人設置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但突然之間,蜘蛛改變了自己的勞動方式,忘記了自己和對付敵人的需要,開始為幼仔編織仔袋。這種袋子外形精美、質地優良、結構密實、雙層設計,而且不透水,可以為蜘蛛幼仔提供良好的保護以抵禦寒冷和潮濕。蜘蛛對於氣候有著天生的適應能力,可以在仔袋裡安心產卵。人們在實驗室里觀察到,一旦仔袋遭到破壞,那些渾身黏糊糊,甚至很難找到心髒的灰色小蜘蛛會很快死去。人們還發現蜘蛛會儘可能地待在仔袋裡,彷彿仔袋是它身體的一部分。蜘蛛對於仔袋的感情甚至超過了自己所產的卵和破卵而出的小蜘蛛。蜘蛛在本能的驅使下進行著所有蜘蛛都會從事的勞動,而這種本能在現實中沒有任何客體,但卻從內部決定了一種生物的行為方式,並且讓這種勞動變成生物樂意去做的事情。
兒童塑造了人,而成人卻沒有能力進行這項活動。當成人在建設「超自然」環境時他們將兒童排除在外,同樣兒童的世界也不歡迎成年人的到來。兒童的勞動與成人不同,或者可以說是截然相反。它是兒童心理髮展過程中一種無意識的勞動。人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呢?人從一無所有到擁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這是如何完成的呢?我們可以從每一個兒童身上觀察到這個驚人的創造過程的全部細節。我們的眼睛每天都可以領略這些奇迹的發生。
然而,文明的到來讓自然的生活狀態遙不可及,一切變得固化、封閉和快速。機器時代的到來如同一陣颶風捲走了兒童最後的庇護所,成人快速的生活節奏讓兒童無所適從。兒童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主動性。為了避免受到外來的傷害,成人細心呵護著孩子。這就如同把孩子變成了一個沒有活力的人,一個奴隸,一個隨波逐流的浪人。沒有人考慮他們的內心需要,沒有為他們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
我們很難理解人這個地球上最高級的、進化最完全的、具有智慧的生物,世界的統治者,與其他生物相比,能夠直立行走、用雙手勞動的高級生命,為什麼會如此錯誤地理解自己幼小的同類。
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兒童的勞動。兒童並不會帶著某種目的去勞動,他們的目標就是勞動本身。當他們不斷重複一項勞動時,並不是為了達到任何外在的目的。停止勞動與勞累無關,因為兒童的特點是充滿活力,在勞動結束后他們的力量反而得到了增強。
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片區域,沒有你死我活的爭鬥,只有純粹和乾淨,每個人都懷揣簡單、平和。在這片凈土中,生命脫離了壓抑的世界而涅槃重生。
兒童也是勞動者和生產者。雖然他們不能分擔成人的勞動,但是他們自己也承擔著非常艱巨和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自我塑造。新生的嬰兒不會說話、不會走路,沒有活動能力,但是終有一天他們會長大成人。成人通過無數的心理考驗成為一個富有智慧、精神煥發的人,這一切都應當歸功於兒童。

兩種勞動的比較

與對外界刺|激的做出反應的應激本能不同,主導本能是生物內在的敏感性,就如同思想是人心理活動的特徵一樣。主導本能可以被視作生命內在形成的思想意識在外部世界被付諸實踐。因此,主導本能並不是一種暫時性的衝動,而是引導生物從短暫(個體)走向永恆(物種)的持久性的智慧。
更進一步講,人們發現母性與生物本身沒有必然的聯繫,它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它的存在無處不在,甚至沒有客體,但卻又無時不刻地在保護著生物。正如舊約《箴言》所言:「宇宙萬物存在之前,我已與你同在。」

兒童的勞動

那麼,人類的兩種生命形式是如何展現的呢?實際上,人類並沒有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生命形式各自所應當具有的特徵。放眼望去,現實世界中充滿了競爭,人們為了適應環境而努力,生活中充滿了艱辛和痛苦。發生在人類世界的現實迫使每個人去不停地努力,為了生存而奮鬥,根本無暇考慮其他事情。每個人的力量在鬥爭中被消耗殆盡,軀體被撞擊得粉碎。成人用自己的生活邏輯對待兒童,在他們眼中兒童應該和他們過著同樣的生活。兒童被視為無用之人,被成人毫不客氣地驅趕走開,或者通過成人口中的所謂「教育」,說服兒童按照自己的生活軌跡行為九-九-藏-書。這時的成人就像是在用外力打破蝴蝶幼蟲的繭,強迫它去飛翔;也像是把蝌蚪拉出水面,迫不及待地讓蝌蚪用肺去呼吸,讓蝌蚪褪去令人討厭的灰色,換上綠色的「新裝」。成人正是採用這種方式對待兒童,在兒童面前展示自己的成熟和強大,把那些歷史人物樹立為榜樣,要求兒童參照模仿也成為那樣的人。成人根本沒有注意到兒童身上不同的特徵,也沒有意識到兒童需要一個與他們不同的,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
如果成人不知道這個秘密,他就不可能了解兒童勞動的本質。他們會在兒童勞動的過程中設置各種障礙,臆想休息對他們的成長更加有益。成人會按照事半功倍的原則為兒童安排好每一件事情,花費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更大的效益。成人甚至代替兒童的勞動,憑藉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幫兒童洗手、穿衣,抱著兒童或者用小推車推著兒童,整理兒童的房間,從不讓兒童參与這些事情。
愛並不是母性的起因,真正的原因是主導本能。主導本能是創造生命這個宏偉工程的最根本的基礎,所有物種繁衍的秘密也正在於此。在履行天賦的使命時情感起著輔助作用,當生物服從大自然的指令而勞動時會因此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人類如何遵循這些自然規律?在我們的心目中,人類集中了所有低等生物的優點,是所有生物屬性的集合體,並且已經超越了其他生物。同時,人類運用其獨有的智慧,通過想象力、情感和藝術等方式,對其他生物進行著改造。

兩種勞動的存在

兒童勞動的動因與成人不同。成人的活動總是帶有目的性,外在的目標使成人付出發奮努力,做出犧牲。如果一個人想要完成這個使命,那麼他在兒童時代就必須做好準備,通過成長使自己獲得力量和勇氣。
此外,兒童在勞動中不會感到疲勞。他們在勞動中成長,在勞動中增長力量。兒童從不要求任何回報,而且希望由自己完成使命。兒童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他的勞動,換句話,不勞動,毋寧死。
兒童是我們成人的前身。在兒童的世界,我們應該是他們的孩子和附屬品,如同在成人的世界,兒童是我們的孩子和附屬品一樣。成人是自己領地的主人,兒童也是自己領地的主人,他們是兩個王國的國王,相互依存。這就是整個人類和諧的實質。

主導本能

大自然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可是無論客體存在與否,能量永恆不滅。任何生物包括人類都應該可以感受到這個事實。
事實上,成人的各種生理、心理或者精神疾病在兒童時代就會有所顯現,如果細心觀察兒童的生活就可以發現最初的病症。還應當注意的是,每一種嚴重或者明顯的疾病都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往往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微小疾病。一種疾病導致死亡的情況比得到治愈的情況要少得多。如果患病是因為一個人喪失了抵抗疾病的能力,那麼我們應當認識到人還有許多其他弱點也容易遭受疾病的攻擊。
我們親眼看見了無辜的兒童們遭受著成人的迫害,數個世紀以來人類形成的錯誤教育觀念在戕害他們。我們可以從人類社會中找到錯誤產生的根源,這個工作非常重要,這些根源也有待我們進一步挖掘。
除了這些自然衝突之外,還有一些因為心理畸變而導致的其他衝突。在自然準則之外,人或者同物種會滋生一種超越生存需求的貪慾。當貪婪的佔有慾望支配了一個人的感情,愛就會轉化為恨。當貪慾侵蝕一個有組織的集體環境時,它不僅會阻礙個人的發展,還會成為這個集體共同勞動的障礙。於是剝削他人的勞動代替了勞動分工。
當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同樣的故事便開始重複,生命不息,死亡就意味著重生。因此,我們可以說:「兒童是人類之父。」成人所有的力量都來自於上帝賦予兒童所要完成的神秘使命。兒童是一個真正的勞動者,他不可能靠休息和思考完成長大成人的目標。相反,他一直在積極地勞動,通過勞動創造自己的未來。
兒童從一無所有開始,進入了成人了管轄範圍。在兒童面前,成人就像強而有力的上帝,是唯一能夠給他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人。成人是兒童的締造者、統治者、監護人和執法者。兒童就像成人的附屬品一樣,沒有人像兒童那樣完全依賴於另外一個人。
由於兒童的勞動是由行為和外界環境中的物體兩部分組成,因此我們可以將它作為研究的對象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對兒童勞動的動因和方式進行研究,我們兒童的勞動與成人的勞動進行對比。兩者的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是利用環境進行的直接的、有意識的活動,但是它們的目的並不相同,而且這個目的無論它們意識到與否都不會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都需要藉助外界環境來生存和發展。實際上,生命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它能夠通過不停地改造和完善外界環境補充自身的能量,保證自己可以持續地發揮創造能力。比如珊瑚從海水中吸收碳酸鈣建造自己生存的地方,這是它們活動的直接目的。但是對周圍環境而言,珊瑚為自己生存而進行的建造活動還是一個形成新陸地的過程。這並非珊瑚進行活動所想要達到的目的,因此我們可以拋開陸地的形成問題來研究珊瑚。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人類的勞動。
主導本能在引九-九-藏-書導幼體生命成長方面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此時的生命體尚不成熟,還不具備同類物種的特徵,他們軟弱無力,沒有抵禦危險的能力,在競爭中很容易被淘汰失去生存的希望。但畢竟他們已經向著偉大的目標啟程。這時本能在主導著生命的發展,以一種神秘的母性關懷和保護著生命。它拯救了幼小的生命,使沒有力量和能力的生命得以倖存下來。這種神奇的母性被法布爾和現代生物學家視作是生物生存的關鍵,而主導本能正與母性有關。還有一種本能與個體的發展有關,荷蘭生物學家德弗里斯在對生物敏感期的研究中做了論述。
但很多時候,成年生物的主導本能與幼體生物的主導本能相互獨立,有時甚至截然相反,比如魚和某些昆蟲的父母和子女終生不曾謀面。對於高級動物而言,這兩種本能相互配合和協調,母性的本能和幼體敏感期的本能交匯在一起使父母和子女之間產生了有意識的愛,彼此之間形成牢不可破的紐帶關係,而且將這種關係發展到整個群體,為新生命的成長做出努力。
這個相互矛盾的表達背後隱藏著一個多麼深刻的道理啊!成人必須幫助兒童,讓兒童從事自己的勞動。既然兒童已經表達出了內心需要,那麼就應該讓兒童擁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這個環境並不是為了讓兒童去征服或者享受,而是幫助兒童完善自我的一種手段。因此,只有了解兒童內在需求的人才能為他們提供這樣的環境。所以,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同於為兒童包辦一切的態度,也不同於讓兒童處於一個消極被動的環境之中的觀點。
兒童與成人的社會毫不相干。兒童完全是成人世界之外的人,與成人建立的「超自然」的人工環境沒有任何關係。兒童在成人的世界里是一個不合群的人,因為他們不能適應這個社會,既不能參与社會生產活動,又不能對它的體繫結構造成影響。更確切地說,他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甚至在家庭里兒童也是產生擾亂的根源。尤其是天生愛動的兒童,更難適應這個社會。
因此,僅僅為兒童提供一些適合他們身材的用品是遠遠不夠的,成人還必須接受培訓,知道如何幫助兒童成長。
醫學和心理分析學採用逆向思維,以病症為源頭髮現了很多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根源。心理分析學家走得更遠,他們就像探尋尼羅河源頭的探險家,在到達平靜的湖泊源頭之前,跋山涉水,穿越巨大的瀑布。科學家們在迂迴曲折的心靈之路上探尋人類脆弱和無力抗爭的根源,越過已知的東西,走到現象的背後,最終達到人類意識的源頭,就是那個平靜的湖泊,即兒童的身體和心靈。如果我們對這個充滿了秘密的人類歷史感興趣,我們可以從兒童時代的湖泊出發,沿著生命之河流淌的印跡追尋,穿越崇山峻岭,險灘峭壁,蜿蜒曲折,穿越一個又一個瀑布,到達生命的終點,奔騰的河流在此戛然而止。
事實上,當人出於內在本能而勞動時,勞動就會表現出截然相反的特徵。這樣的勞動使人忘卻了心靈的煩擾,遠離了心理的紊亂,帶來一種生動和充滿活力的形象,令人無法抗拒。就像是發明家、探險家和藝術家一樣,勞動中的人似乎擁有了一種非凡的力量,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本能與個性。勞動就像一股強勁的水流,充滿堅硬的地殼,沖向高空然後像雨露一樣灑向人間,為人類帶來清新與滋潤。這種本能使勞動回歸了本質,人類通過勞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開創了人類社會的新時期。因此,勞動是人最根本的特徵,文明的進步有賴於通過勞動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
生物學家通過研究生物幼年時的生活,使人們了解了大自然最神奇和最壯觀的部分,那就是每一種生物都擁有令人驚嘆的奇迹和非凡的潛能。整個大自然因此生機勃勃,充滿了詩情畫意。生物學已經向人們展示了物種是如何通過內在的引導成長發育,詮釋了生物的主導本能。這種本能區別於生物在外部刺|激作用下做出的應激反應。
在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認為兒童是獨立於成人的個體,但卻沒有為他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就像在兒童飲食方面我們要為他們準備符合衛生健康標準的食物一樣,這是一門科學。兒童本身已經為我們描繪出了他們所需要的心理成長環境的框架,這是我們建立新型教育體系的前提,基於此可以開創一個兒童教育的全新局面。

成人與兒童的衝突

因此,肯定存在著另外一種生命的形式,另一種生存的動因和方式,不同於成熟的生命體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動因和方式。在尚未成熟的生命身上隱藏著生命的關鍵,因為成熟生命體的經驗只能用來解釋生存的過程。
這些衝突起源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反映出很多問題,甚至有些問題非常明顯和容易理解。成人每天緊張工作,需要完成很多任務,就像緊繃的發條沒有一刻閑暇,沒有精力去關注兒童的心理需求,順應兒童的節奏,滿足兒童的需要。另一方面,兒童也越來越不適應成人那種複雜和緊張的生活。人類原始的生活應該是一種簡單平和的狀態,每個人的生活節奏緩慢而簡單。
按照目的的不同,生物學將本能分為兩類:個體生存本能和物種生存本能。這兩種本能都表現為鬥爭,既包括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短暫衝突,也包括物種為https://read.99csw•com了延續而進行了持續性的鬥爭。暫時性本能的例子包括:在個體生存本能中,當發現危害時,個體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會進行瞬時性、應激性的防衛;在物種生存本能中,同類之間會進行兩性的結合或者對抗。這些短暫性的本能動作劇烈、效果明顯,因而成為生物學最早的研究對象。之後,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那些個體和物種為了生存需要而表現出來的持久性的本能。這種本能可以稱之為「主導本能」。
兒童和成人的勞動之間另一個明顯的區別是兒童的勞動不求回報,也不需要他人的介入。兒童必須自己進行成長的勞動,直到任務完成。沒有人能幫助兒童挑起長大成人的重任。兒童不可能為了儘快長大就加快發展的速度。因為正在生長發育的生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要按照固定的計劃和步驟發展,既不能延緩進度也不能加快速度。大自然是苛刻的,對於那些不服從規律異常發展的生物,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在兒童給予我們的啟示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現象是可以通過勞動使兒童回歸正常化。通過世界各地兒童的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在心理學和教育學領域前所未有的手段。對兒童而言,勞動代表著一種本能,通過勞動可以塑造個性,展示自我。毫不誇張地說,人是在勞動中成長起來的。無論是福祉還是情感都無法代替勞動的作用,無論是懲罰還是獎勵都無法消除心理的偏差。手是人發展個性以及實現自己智慧和意志的工具,人通過雙手實現自我的存在。兒童的勞動本能告訴我們,勞動是人固有的屬性,也是人特有的本能。
這些準則也同樣適用於人類的勞動,是社會和自然的「利益最大化準則」。但是,並非所有的事物都按照「利益最大化準則」發展,原因在於人類創造財富所需的原材料是有限的,這就必然導致競爭,也就是「為生存而戰」。
發育和成長階段決定了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密切程度以及未來所能取得的成就。個性的自由發展,或者說兒童的自由生活可以使兒童逐漸從對成人的依賴中獨立出來,在適宜的環境中發現發揮自身能力的工具,進而實現自我的價值。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易懂,就如同我們要為一個斷奶的嬰兒準備食物,用果汁以及穀物代替母乳一樣。
人天生就具有勞動的衝動,在大自然作用下,為了生存的目的,創造自己需要的東西,並與自身附著在一起進行社會生活。所有生物都在以屬於其物種的本能活動為世間萬物的和諧做出著貢獻,人當然也是其中的一員。珊瑚通過重建被海浪不斷沖刷和侵蝕的海岸,為島嶼和陸地的形成做出貢獻;昆蟲通過傳播花粉,使植物得以生殖繁衍;禿鷲和鬣狗食用動物的死屍,清理了環境;其他一些動物能夠消除垃圾,成為環境的「清道夫」;蜜蜂通過自己的勞動釀造蜂蜜和蜂蠟,蠶結繭吐絲製造蠶絲……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也因此顯得獨一無二和偉大,大自然也正因為有了它們努力的勞動而得以延續,就像大氣層為地球提供保護一樣。實際上,現在人們已經把地球視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所有的生命組成了一個「生態圈」。生命的意義不僅在於生存,還在於它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是地球萬物和諧共存的必要因素。生物創造的價值大大超過了自己的需求,它們通過勞動製造出剩餘物品,滿足其他生物的需要。因此,每一種生物都是勞動者,遵循著普遍的自然規律進行勞動。人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是其中最傑出的勞動者,他們建設了一個超越自然環境的環境。人不僅僅是為了存在而存在,他們用自己的勞動維持著大自然的秩序。
難道人真的缺少生命中最原始、最根本的主導本能嗎?難道面對生命進化中最震撼人心的奇迹和決定物種延續的現實,人類真的能夠漠然無視或者麻木不仁嗎?
成人與兒童之間的衝突就如同將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面后泛起的層層漣漪,也像從圓心向四周傳播的振動波一樣,其造成的影響會貫穿一個人的一生。
這說明,兒童和成人的勞動在自然規律方面存在著差異:兒童在勞動時不會遵循「利益最大化準則」,恰恰相反,他們把大量的精力消耗在一個沒有任何目的的工作之上,而發揮全部的潛能去完成每一個細節。行為和目的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但是外在環境和兒童的心理生活之間卻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一個心靈升華的人不會關心外在的事物,他僅僅是在適當的時候利用外在環境去完善自己的內心。相反,那些思想境界層次較低的人,或者說還停留在自我意識層次的人才會被某些外在的目標所迷住,以至於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它,甚至損害健康或者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為了完成勞動任務,成人必須按照社會準則來管理工作。除了那些具有地域和時代特點的準則,人們還建立了適用於所有人和所有時代的準則,這些準則根植於人類的本性和勞動的規律。勞動分工就是其中的一個準則。另一個準則是「利益最大化準則」,即人試圖付出最少的努力獲取最大的勞動成果。
應當看到,人通過勞動創造了一種超越大自然的生活方式。或許我們不能稱其為人工環境,「超自然」環境這個稱謂更為合適。人們不斷地適應、改造這個環境,最終也成為人生活的元素之一。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就如同生物進化的過程一樣,新的九*九*藏*書物種不斷產生。在動物進化歷史上,海洋動物進化為兩棲動物,然後是陸棲動物。人就像兩棲動物一樣,同時生活在自然環境和自己創造的「超自然」環境之中,但最終會逐漸向一個方向進化,選擇其中的一種生存環境。如今,人類利用大自然中的一切,無論是看得見的還是看不見的,無論是表露于外的還是隱藏在內,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但是人並不是從一種生活環境自然地轉換到另一種環境,而是能動地創造自有的環境。這個環境為人類生活提供了條件,如果離開這個環境,人便無法生存下去。人需要在交往中生存,大自然不可能給人類提供這種社會關係。人不可能像鳥兒一樣在大自然中找到現成食物和築巢的材料,必須通過自己勞動創造自己需要的東西。因此,人在相互交往中結成社會,每個人又通過勞動為實現社會生活而努力,為營造「超自然」環境做出貢獻。
成人的任務是建立一個「超自然」環境。這是一項需要發揮能動性和智慧的活動,也就是所謂的生產性勞動,就其本質而言是社會性、集體性和組織性的勞動。
花蜜是蝴蝶的食物,蝴蝶一生都在採食花蜜,不會去食用其他食物。但是當它產卵的時候會接受新指令,把卵產在葉子上而不是花朵上。這時蝴蝶改變了覓食了本能,而是在新本能引導下尋找一個適合後代生存的場所。蝴蝶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因為它知道幼蟲需要以葉子作為食物,而是在大自然的指令下本能地進行勞動。但是,同樣是將葉子作為食物,瓢蟲以及其他類似的昆蟲卻將卵產在葉子的背面,葉子可以成為一把保護傘,為卵遮光擋雨。許多昆蟲表現出的智慧讓人驚嘆,它們從來不會為後代準備食物,因為它們在冥冥之中已經預知了後代的食物,而且明白陽光和雨水可能造成的危險。
然而,成人和兒童勞動的直接目的和最終目的相去甚遠,但是在需要藉助環境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大自然用最簡單的方式為我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例如,同樣是絲,人們會用光亮的蠶絲織出精美的衣物,而對於脆弱的蜘蛛網,人們卻要迫不及待地破壞它。我們可以打個比方,蠶絲是兒童的勞動成果,蜘蛛絲是成人的勞動成果。因此,我們可以認識到,兒童的勞動和成人的勞動是兩種真實存在的活動,但是二者的目的卻截然相反。
人生活在社會關係之中,人是自我的主宰,支配著自己的行為,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大自然的滄海桑田並不會讓人類屈服,人類用一種超脫的能力減弱,甚至消除外界變化的影響。因此,當一個人的心理生活步入歧途,他的生命也將陷入困境,生存危機也由此產生。

成人的勞動

在發現兒童的秘密之前,人們對支配兒童心理的規律並不了解。現在,對兒童成長發育具有重大影響的敏感期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很多事情都可以摧毀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當我們檢查一片水域是否收到污染時,我們可以從中取出一小部分水樣進行檢測,如果發現被污染了,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說這片水域已經不適合飲用了。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看到社會上有很多人因為自身的缺點而備受煎熬時,我們可以說整個社會都在承受著某種根源性錯誤的折磨。
大自然遍布神跡,而生物正是這些神跡的創造者,他們的勞動已經超越了生存本身。大自然一個最神奇的事情是新生命的力量。新生命降生以後沒有任何生存經驗,面對外部環境無法自我保護。但是,在本能主導下他們用激|情點燃了生命的力量,不斷克服重重困難,使生命重新煥發了活力。顯然,即使有成年生命的呵護,大自然也沒有讓新生命去享受這份安逸。大自然會下達自己的指令,並且要求生物嚴格服從。成年生物必須以主導本能作用的範圍為界限去保護自己的後代,配合後代儘快地完成「化繭成蝶」的過程。
勞動是一種完美的藝術。人類在一種神秘力量的引導下進行勞動,已經超越了人本身的需要。而心理畸變使人逐漸喪失了生活的激|情,遠離了勞動這個人存在的手段。兒童在人類本能的驅使下通過自己的勞動塑造個性,為人類的發展指明方向,完成自己的使命。

勞動的本能

他是設計師、建築師、勞動者、大自然的改造者,但是他對自己孩子的所作所為甚至不如蜜蜂以及其他昆蟲或者生命。
我們每個人都是建造師,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孩子建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愛是人世間最高尚的藝術形式,給予兒童的愛不應該摻雜任何虛偽的成分。慷慨的愛可以生成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某一刻,在某個地方,你是否感覺到了:競爭不是維繫生命的那根紐帶,鬥爭不是你內心最真實的呼喚,打敗別人不是生存的秘訣。犧牲或者說拋棄自我才能使生命得到重生。難道沒有一樣東西能夠震撼你的心靈,使你放棄那些把你與外界事物牢牢拴在一起的法則嗎?難道你沒有延續生命、尋找奇迹的衝動和渴望嗎?難道面對那些超越生命的個體,走向永恆的現實,你沒有一絲的感動嗎?這是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成人應該放棄那些令他們身心俱憊的理論,去接受自我的救贖。這些是一個人應當具備的情感,尤其是當他的孩子降生時,發生在其他生物身上母性以及其他本能也應該出現在他的身上,只有這樣人類得以延續,生命才能永恆。
兒童所進行的九-九-藏-書創造性勞動的終極目標是長大成人,這是一個明確和顯而易見的目標。但是,無論我們從兒童的身體細胞還是從他勞動的每個細節去觀察研究,都無法從他們的勞動中得出長大成人這個目的。
我們可以將發生在成熟生命體身上的事情比作成人社會的發展。成人必須不斷地努力奮鬥才能抵禦侵害,使自己生存下來,同時還包括對愛情和對性的征服。達爾文發現了生物進化的動因,那就是物種的完善,為了生存進行競爭,征服異性,適者生存。這種理論與歷史唯物主義把人類的進化歸為人類之間競爭的觀點非常相似。
由於成人和兒童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問題和勞動類型。
人類應該擁有一種超越我們平凡生活情感的高尚情操。它是來自上帝的呼喚,召喚著人類來到兒童身邊,任何事物都無法阻止這個聲音的傳播。
一旦成人給了兒童一點時間和空間,兒童就會下意識地叫起來:「我要做這個!」在我們的學校里,為兒童提供了一個適宜的勞動環境,兒童會表達自己的內心需求,告訴別人:「讓我自己做!」
因此,成人試圖壓制兒童的活動,強迫他們不要打擾自己,教育他們要學得乖一點。因此,成人會把兒童送到託兒所或者學校。兒童彷彿是被成人流放到那裡一樣,直到他們長大成人不再打擾別人。只有到了那個時候,兒童才會被社會接納。在此之前,他必須像一個被剝奪了公民權利的人那樣服從成人的命令,而且不能做出任何申辯。
然而,翻開人類歷史看到的全部是成人的活動,自然界卻並非如此。生命存在的關鍵是那些描繪年幼和正在發育的生命體的章節。所有的生物在出生時都非常弱小,它們的器官根本不能夠適應競爭的需要。沒有任何一個人生命是從成體階段開始的。
成人和兒童之間本應該互敬互愛,和諧共處,但現實是他們之間不斷發生衝突。原因在於他們之間的相互不理解破壞了和諧生活的基礎,相互之間的爭鬥盤根錯節。
當從整體上去觀察成年生物的生活,我們會發現那些被視作不可更改的、絕對的自然規律會在某些固定的時刻發生改變。在某些更高級的事實面前,發生在成年生命身上這些顯而易見的規律會被暫時棄之一旁或者被突破,服務於新生命成長的規律會取而代之。舊規律的中斷意味著新規律的出現,生命因此而重新煥發活力,並得到延續,獲得永恆。
因此,我們應當重視兒童的勞動本能與個性塑造之間的關係,以及勞動對心理健康正常發育的作用。
為了保護自己的後代,成年生物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性,彷彿在某一刻,為了迎接偉大事件的發生,統治物種的自然法則突然失效一樣。
自然界存在兩種生命形式:一種是成熟的生命,另外一種是尚未成熟的生命。這兩種生命形式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相互對立的。成熟生命體的特點是鬥爭,既有拉馬克闡述的適應環境的鬥爭,也有達爾文闡述的物競天擇的鬥爭。鬥爭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物種的生存,還包括兩性之間的選擇。
勞動是健康的標誌,是不斷獲得新生的基礎,使人獲得了無上的滿足感,但是成人為什麼拒絕勞動呢?這是因為勞動已經被慾望所佔據,勞動已經不再具有生存的意義,其本質已經被篡改為佔有、私慾,成為一種偽善、退化的標誌。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已經喪失了本來的意義,成為一種被迫的行為,令人感到疲憊和厭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障礙。
我們應當看到,兒童勞動的環境正是成人使用和改造的環境。兒童通過練習不斷成長,他們的勞動是一種在外界環境中開展的,有形和真實的勞動。兒童在外界環境中協調自己的行動,不斷積累經驗豐富自己的感情,孕育智慧的產生。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細心觀察,不斷地去嘗試和努力,逐漸學會了站立和行走,學會了說話。兒童像一個勤奮的學生,遵守著嚴格的計劃和時間安排,沿著固定的軌跡不斷前進。人們可以預測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的身高,他們的身高在某個階段會保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而且我們知道一個5歲兒童的智力水平,也清楚一個8歲兒童的智力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面對著困難和考驗,兒童毫無畏懼,堅持不懈地通過自己的勞動,不斷積累經驗,在勞動中成長、完善並升華。成人在改造環境,而兒童卻在完善人。兒童就像一個孜孜不倦的行者,在未到達目的地之前,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因此,可以說一個成人能夠取得的成就取決於兒童時代的努力。
兒童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但他們生活在成人的身邊,根據成人生活環境的不同而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之中。但是,他們卻是成人生活的局外人,他們的活動與社會生產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兒童不可能參与成人的社會活動。如果我們把成人的體力勞動比作鐵匠用鐵鎚敲打鐵砧,那麼顯然兒童不可能從事這樣的工作;再比如把腦力勞動比作科學家操作精密的儀器進行科學研究,同樣的道理,兒童不可能為研究做出任何貢獻。我們還可以想象一個立法者正在考慮擬定新的法律法規,兒童永遠也不可能代替立法者完成這項工作。
雖然母親是生命的生育者,在幼體成長的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但是母性的本能並不僅僅局限於母親,父母都具有母性的本能,甚至整個物種群體有著母性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