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嬰兒的成長 扔掉捆綁孩子的繩索

第三章 嬰兒的成長

扔掉捆綁孩子的繩索

不少人向我建議,不妨貼一層塑膠防滑墊在桌腳和凳子腳下,以減小它們被移動時的噪音。我覺得有點噪音反而會更好,這樣一來,孩子們才知道自己的動作是否太過野蠻。因為孩子的肌肉還沒有發育到可以自如運用的程度,他們操作起來往往毫無秩序可言,也不太懂得去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一點是他們和大人的區別。
回想一下,我們對孩子的態度是否與這種情況很相似呢?因此,我們建議每一位母親:放開你那3至4歲大的孩子手腳,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自己梳洗,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等等。
有些孩子似乎難以相處,沒有人能夠管得好。他們常常煩躁、不安分或鬱鬱寡歡,總是不願意乖乖地梳洗,他們的父母也只好任由他,不再教導他了。很多人都說這樣的父母真慈善,飽含耐心,能夠天天容忍這樣的孩子。但這種做法真的是對孩子有益的嗎?果真如此的話,那大概是我們對好的標準出現了誤解。
下面是環境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傢具須輕巧,擺放位置應得當,能方便孩子移動。圖片要貼在與孩子視線平行的地方,以使他們輕鬆的觀看。這一原則適用於孩子周圍所有的東西,從地毯到花瓶、盤子和其他類似物品。讓孩子能夠使用家裡的任何一樣東西,並讓孩子參与做日常家務,如掃地、給地毯吸塵、自己穿衣服和梳洗等等。存在於孩子周圍的東西,應該讓他感覺堅實,而又具有吸引力。
置身於孩子的環境里觀察他們的行為時,我們會發現,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加出色,孩子們總是能夠自覺而又專註地進行。從孩子選擇的物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確實處在合適他的環境里,同時還可以九九藏書發現,孩子在使用過這些物品后,驗證了自己的對與錯。
供孩子使用的傢具一定能夠方便清洗,這樣不只是出於衛生的要求,事實上,這些清洗簡便的傢具提供給孩子樂於參与的機會。孩子學著把污跡清洗乾淨,也學會如何保持環境衛生。長此以往,孩子保持衛生的良好習慣就能自然養成,他身邊的各樣東西也會被洗刷乾淨。
對環境的美醜,孩子有十分敏銳的直覺。舊金山蒙台梭利學校的一個小女孩,某天到公立學校去參觀。在邁進教室的那瞬間,她看到了那兒的布滿灰塵的桌椅。她一本正經的對旁邊的老師說:「你大概不知道孩子們為什麼都不肯打掃衛生而寧願讓教室顯得很臟吧?因為他們沒有漂亮的抹布可以用。如果我沒有漂亮的抹布,我也不想去清理衛生。」
「兒童之家」應該顯得可愛又舒適,只有一所美觀的學校,才會讓孩子們開心地在裏面活動和生活。就像成人都明白,一個美好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家人的融洽生活。毋庸置疑,舒適美觀的環境與孩子的學習和活動能力有著必然的聯繫,在優美環境中生活的孩子,會表現出主動探索與發現的意願。
當孩子身處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環境時,他們會盡量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並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樣的環境,不需被外界激勵,孩子們就能將自己的行為改進。從孩子的臉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喜悅和驕傲,偶爾還會看到他的神情一本正經到無以復加。這表明,孩子天生就會調整自己的行為,而且他們願意這樣。
是的,孩子確實好動,並且時常動作粗魯,但是,孩子從來不會破壞不固定的桌椅。儘管把桌椅固定后看上去井read.99csw.com然有序,但這樣一來,孩子的身體動作永遠也無法有序了。也許,我們可以提供孩子一個鐵碗或鐵盤子,以防碗盤摔在地上而破碎。但是,這麼做的效果是適得其反,孩子們會像著了魔似的更喜歡把碗盤往地上摔。其實我們這樣做,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問題掩藏了。孩子還會繼續犯錯,這種人為的設限,勢必成為阻礙孩子自然發展的絆腳石。一個試圖自己動手做事的孩子,往往樂於跟人合作且充滿活力。
在很早以前,生物學就已經證實了環境對自然界生物的重大影響。進化論中的唯物論也認為,環境會使物種繁衍和生物形態產生戲劇性的影響併發生變化,甚至產生變異。當然,我們不可能去驗證所有的理論,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研究,恰恰證實了這一結論。
如果這些媽媽能在家裡打造一個適合孩子年齡,能釋放孩子的精力,同時又能順應他們心理髮展的環境,那麼,孩子的自由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釋放。實際上,這種做法可以讓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導向標,而孩子們,也就從此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環境。
事實上,一個3歲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會出現什麼呢?只有成長。為了孩子以後成為一個棟樑之才,我們一定要盡全力去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改進。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學著做自己必須做的事,因為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促進發展。孩子喜歡洗手,不單單是因為覺得洗手很好玩,而是出於洗手能令他覺得自己能夠做好這件事。發展孩子全部能力的根本所在,就是儘可能讓孩子自己動手。
我們相信,如果讓孩子在我們替他規劃好的環境里生活一天,他一定會倍感痛九九藏書苦。他們的全部精力不得不用在辯護自己的行為上,隨後,我們天天會聽到這樣的話:「別管我,別管我!」甚至到最後,他們因為再找不到的維護自我的辦法了,還可能會哭鬧起來。然而,很多媽媽卻抱怨說:「我的孩子太不好對付了,早上賴著不肯起床,中午他連眯下眼都不樂意,成天把『不要,不要』掛在嘴邊。一天到晚都這樣,小孩子怎麼會這樣?」
在我們盡量提供給孩子所需要的一切后,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想要幫助他的衝動。要在旁邊默默地觀察他,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不用過多的打擾他,當然,也不能聽之任之,完全不加約束。
因此,我們應當建立一個能引導孩子並提供他們鍛煉能力相適應的環境,允許教師有短暫的離開。這種環境的存在,就是教育上的一大飛躍。
回想一下,孩子是如何度過他生命的最初幾年的。他受控在一個不準打破、不準弄髒身邊物品的家裡,動彈不得,更談不上有機會練習控制自己的身體,也無法學習使用日常生活中必備用品。這樣,就無情地剝奪了孩子許多學習必要的生活經驗的機會,勢必影響到孩子的生命與成長。
藉助對昆蟲生存環境的研究,法布爾讓人們對昆蟲生命的成長過程有了新認知。通過對生物的研究可以確定,對生物進行觀察和研究,一定要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否則,我們就無法透徹了解生物。
新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有這樣一條,就是呼籲人們對孩子的社會本能進行有意識的培養,並鼓勵他們常與同伴相處。關鍵是孩子根本沒有一個可以適應的環境。這與他們生活的成人世界息息相關。這種生活環境的偏差,相當程度地影響了孩子在九-九-藏-書其人格上的發展。
當孩子在做一件自以為很了不起的事情時,外表沉靜且自得其樂。除了在一旁觀察,我們還應該做什麼呢?這就是我成立蒙台梭利學校的原因。在蒙台梭利學校,當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時,孩子們反而能夠自覺地做自己的事,這點與普通學校的教學恰恰相反。在別的學校里,教師通常扮演主動者的角色,孩子們則處於被動位置。實際上,孩子成長或發展的愈好,教師更應該只是在一旁觀察與聆聽。
在「兒童之家」里,每一個桌、椅發出的噪音都能反映出孩子的每一個動作的用力程度。於是,孩子就會十分的注意自己的身體動作。在「兒童之家」里,還擺設了一些諸如玻璃、盤子、花瓶之類的易碎物品。一些大人就會質問我們:「為什麼這麼做?三四歲孩子一旦接觸到這些玻璃做的東西,一定會不小心把它們打碎的!」心存這種想法的人,似乎覺得幾片玻璃比孩子還要珍貴,難道對孩子的訓練還不如這幾片玻璃難能可貴嗎?
對於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我們探討發現,與其說是人在適應環境,還不如說是人類改變環境以適應自己。在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里,某些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在發揮著作用,它們構成了社會交往中的人際關係。如果一個人沒有在與他相適應的環境里生活,他就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對自我也不會有太多了解。
學校,是為孩子設立的專門場所,學校里的桌椅和用具在製作的時候,都應該考慮到孩子的身材和氣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輕鬆地使用它們,就像大人移動自己的傢具那樣。
對孩子好,並不是要一味的容忍他所犯的所有錯誤,而是要找出避免他再次九*九*藏*書犯錯的方法。對孩子好,就是盡量讓他自然地生活與成長;對孩子好,就是盡量讓他成長無所缺。我們應該意識到孩子需要大人的幫助,因為他們非常脆弱無力。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護孩子。
環境失調對孩子產生的重大影響,不僅是在個子高矮的差異上,還因為環境是如此的不協調,致使孩子的動作往往不能運用自如。比如一個技術高超、動作靈敏的雜耍藝人,一旦看見有人企圖學他的動作做,他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為在他看來,根本就沒人能模仿他的高超技藝,假如有人嘗試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慢跟著他學,他一定沒有耐性。
在一般情況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旁觀的我們會馬上伸出援助之手。大概我們的腦海里有一個聲音在提醒:「你要自己梳洗、自己穿衣服嗎?快別費勁了,我在這裏呀!我會幫你做好任何你想要完成的事情。」本來,我們以為幫孩子做事是為了他考慮,殊不知,這個被我們剝奪了自主權的孩子變得難於相處,而我們還把他的行為當作是難以教導的表現!
這使我想起一件發生在我們學校里的令人開懷大笑的事情。那一次,校工忘記打開學校大門的鎖,孩子們因為不能跨進校門,情緒惡劣。最後,老師興奮地對他們說:「你們完全可以從窗戶跳進去,但是我辦不到。」然後,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從窗戶爬進了教室,老師則興緻勃勃地守在門外看著教室里的他們盡情地玩耍。
那麼,我們該為孩子們做點什麼呢?什麼也不必做!
在孩子的成長期,在孩子試圖把工作做得更好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通常我們絞盡腦汁幫助孩子,卻像許多學校把桌椅固定在地板上的行為一樣,恰恰妨礙了孩子們的自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