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怎樣愛孩子 充分尊重孩子的存在

第六章 怎樣愛孩子

充分尊重孩子的存在

比如,我們一般認為孩子們都喜歡玩玩具之類的東西,但是有些孩子卻對它們沒興趣,也不喜歡童話故事。相反,他們一直想擺脫大人的控制,自己動手做每件事。他們不希望大人干涉自己所做的事,除非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情況下才讓人幫助。這些孩子工作時非常安靜和認真,那種專註的神情讓人感嘆不已!
以「蒙台梭利」命名的教學法與最近開發的現代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它的宗旨是尋找兒童身上未曾被發現的精神特製,強調要挖掘孩子的潛能。
蒙台梭利學校是孩子們的樂土。在這裏,沒有人會強制孩子們,他們可以自由地舒展自己地心靈,大聲說出自己的心聲,在這種環境中,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和行為模式都與當今流行的教育理論不同,他們的表現促使我們反省從前教育中的錯誤之處,並將教育的重心轉移到敏感兒童身上。
實際上,學校里各種嚴格的課業標準和強制性的規定,並不太符合孩子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學校給予他們的壓力,使他們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充滿了緊張和焦慮。
成人總是按照自己的行為總則來解釋兒童的行為意圖,覺得自己對兒童採取的方法態度全都是正確的。這種思想導致學校的教育出現偏差,甚至誤導了整個教育體制。這讓我們不https://read•99csw.com得不就此進行新的反思。
學校里存在的強權教育方式和家庭中比較類似,有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學校這種有組織的強權行為,其目的就是讓孩子們提早適應成人社會,同時也讓孩子儘早地配合大人的生活節奏。
兒童與父母的關係一直是強權壓制弱勢,兒童在生活中不被了解和尊重,就連小小的心理需求也常被父母否決。事實證明孩子們的處境實在不容樂觀。
本著這一認識和進一步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維護兒童權利的目標,我們必須儘快採取行動,拯救兒童。為了兒童我們大聲呼籲:保護兒童的權益。
在世界上文化習俗迥異的國家中,蒙台梭利教學法受到極大的關注,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現在,蒙台梭利學校遍布世界各地。各個國家對蒙台梭利教學法十分重視,從這一點可以表明,兒童和成人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是全球問題。
兒童向我們展示的是他們獨特而不為人知的心智,即使是心理學家也從未研究過這些孩子各種行為中的含義。
每個家庭都是家長權威的心理髮源地,即使是那些備受寵愛的孩子,也無法擺脫這種權威的壓制。
成人對孩子的壓制從他們出生那天起就開始了,但許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其中存在的危險。https://read•99csw•com正在這個所謂的文明社會,極大地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其原因就是社會為孩子量身定製了太多的規矩。還有,對孩子的行為,大人採取了很多過於強制性的約束。
這個環境還應該保護孩子們避免受到成人世界的干擾,它應該是孩子們的避風港,它應該是沙漠中的綠洲,它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寄託,時刻保證孩子們健康成長。
幾乎所有的教育行為,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命令的方式,甚至是粗暴的方法,迫使孩子適應大人的生活準則。強迫孩子無條件地服從大人的指令,就是這種方法的基本特徵。這就相當於抹殺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存在的必要,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會使他們的身心受到傷害,這樣的傷害就連成人也難以忍受。
令人遺憾的是,任何一個都不曾真正了解孩子忍受了多少磨難。迄今為止,有關孩子工作和生活的記載仍是一頁空白,我們希望能夠將這一頁填滿。
我想,任何一個人都不願意處在孩子的位置,孩子是如此得可憐,始終被限制在大人嚴格的規定內,哪些時間必須做功課,哪些時間才能玩,都得依照大人的規定。在這個社會中,孩子從來不曾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人。因此,在一個家庭里,媽媽忙碌于洗衣做九_九_藏_書飯,爸爸負責外出賺錢,對孩子的照顧僅僅是捎帶一下的事。大家一直認為,如此的安排就是為孩子所能提供的最好照顧了。
學校和家長們這種大致雷同的權威式教育方法,必定會給缺乏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孩子們只能發出了膽怯不安的求救聲,不過從未引起任何人的關注。孩子們一直期盼著有人能夠傾聽他們的意見,然而他們卻只能一次次地失望,導致弱小的心靈遭受了極大的傷害。長此以往,他就會變得不再聽話,甚至變得不再尊重自己,放任自己做出各種不合情理的事情。
和孩子們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就不只是單純的階級、種族或國家的問題了。一個只會屈從於大人的孩子,想在在社會環境中獨立生存是不可能的。由於大人們的做法沒有考慮孩子權益,致使一個社會的整體性遭到了破壞。被當成夫人附庸的孩子手無縛雞之力、也就無法爭取到自己應得的權益。所有為兒童謀福利的人已達成共識:孩子是無辜的受害者,他們需要得到全社會的同情。
孩子們不經意流露出的這種神情和能力在過去一直受到壓制,成人們總是高高在上地否定和干涉孩子的行為。他們覺得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比兒童高明的多,所以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意願套在兒童身上,https://read.99csw.com試圖控制兒童的行為,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創意和希望,屈從於成人的心意。
人們習慣於比較那些不幸的孩子和幸福的孩子,那些貧寒的孩子和有錢人家的孩子,被遺棄的孩子和被寵愛的孩子。而經過比較后,結果表明,人的個性差異在童年時期就已經表現出來了。而且,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直接影響到他成年後的生活,這裏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意義和重大的作用。
假如我們是為了孩子的幸福,就必須運用合理和人道的做法,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這個環境中自由發展,任何一項教育制度的推行,必須拋棄壓制孩子性情的思想。
孩子生活在家長施加的強大壓力下,不但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還得無奈地適應這個令自己厭惡的環境。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大人們天真的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立足於社會。
無論是歷史上的道德思想和哲學理論,還是現在的,幾乎都以大人為主導,而與孩子有關的社會問題卻被忽略了。任何都不曾想過孩子與成人完全不同,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任何人都不曾思考過孩子們也具有千差萬別的性情。更不會有人去想,那些日後擁有非凡成就的孩子,他們的個別需要是哪些?大人們把孩子當成一個不會思考的弱小者,他們認為孩子按九九藏書照自己的指令來做事是理所當然的事。
孩子被大人壓制的現象,是一個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歷史上受到強權壓制的人,包括奴隸、僕人和工人,全都屬於弱勢群體,他們若想翻身,唯一辦法就是憑藉社會的變革,而社會的變革一般發生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鬥爭之後。美國南北戰爭的目的是廢除黑奴制度;法國大革命的目的則是為了推翻統治階級,建立新制度……
孩子是什麼?只是成人製造出來的物品嗎?還是成人的一件私有財產呢?任何一個奴隸主對奴隸的擁有,遠遠比不了父母擁有孩子這樣完全,也不存在哪個僕人像孩子那樣必須永遠聽從指令。世上沒有任何成人的權益比得上兒童的權益那樣不被重視;更沒有任何一個員工像孩子那樣必須盲目地聽從教誨,員工還有下班后,還是有一定的自由時間可以支配的。
在大人控制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的很多需求都得不到滿足。這裏的需求不只是身體上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孩子的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滿足,決定著他們今後智能和道德發展的程度。
長期以來,兒童和家長站在相互對立的位置上,現在這種對立關係面臨著社會的考驗。這種對立要想改變,就必須革新現行的教育方法。而且不光是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成人,包括准父母都應該高度重視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