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兒童能力的培養 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第七章 兒童能力的培養

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對於兒童來說,哪個教師都不可能讓他專註于某一件東西。由此看來,這種專註力就是內在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從世上的天才中,我們能夠發現,他們都具有超常的注意力,儘管他們性格不一樣。比如,阿基米德,在他被殺時,仍然伏案鑽研幾何圖形,他是如此的專心,即使敘拉古城被敵人佔領了,也不能使他分心於研究。牛頓也是這樣,當他沉迷於研究時,往往會忘記吃飯。義大利的詩人阿爾費爾瑞在寫詩時,對從他窗前經過的結婚隊伍的喧鬧聲,竟然充耳不聞。
還應當注意,相關這種外部刺|激的神經中樞,也做好想象形成的準備。換句話說,就是做好內部的心理適應準備。外部刺|激發生作用時,要依次使內部程序大腦神經中樞興奮起來,兩種力量的作用如同開啟一扇閉著的門:外部的力量就是敲門,內部的力量則是將門打開。假如內部的力量不肯將門打開,那麼多強的外部刺|激也是毫無作用的。一個漫不經心的人可能會不小心墜入山谷,不過,一個專心致志工作的人,卻能充耳不聞街上樂隊的演奏。
不過,兒童心理髮展所需要的東西,只有通過科學實驗才能建立,這裏,我們能看到很複雜生命現象的發展。理性、意志和性格在這個過程中,會一起得到發展,如同兒童的腦、胃與肌肉在營養適當時會同時發育成長一樣。
被如此控制的孩子,又怎麼會擁有堅強的精神,自如應對對生活中的困難和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情呢?那些吃了冷湯冷飯或難消化的食物就馬上睡覺的孩子,身體通常都比較瘦弱,經常會由於抵抗力差而得傳染病。
另一方面,孩子因為在童年時期有很多難以被滿足的慾望,潛意識裡便會把這些慾望的滿足當成自己最大的追求,等到他長大以後,就會無節制地吃喝。所以,這樣的方法明顯不利於孩子的道德成長。
根據教育學理論,慧智的教師就好像軍事家一樣,在辦公桌上繪製著戰鬥方案,他同時也是一位指揮官,指導學生朝著預定方向前進。這種教育觀念就是一種唯物主義,它長久統治著心理學。
打個比方,一個孩子正忙碌著擺設一些立體插板或者是10個小圓筒,還把它們安置到固定的位置,在他反覆地做過30、40次后,往往會突然發現自己犯了某個錯誤,或者是看出了一些問題,這樣,它就會立刻解決這一問題,漸漸地開始喜歡上了這活動,而且還反覆地操作這一試驗。其實,這樣十分有利於促使兒童內部發育的反覆的心理活動。
有的人甚至認為,由於蛋白質是細胞的有機基礎,人工一樣能夠製造出它的外形;還把人的卵細胞說成是一種細胞法,我們相信將來,化學家可以在他的工作台上製造出人來。不過,在物質領域,什麼樣的化學合成物都不可能把缺乏物質外在活力、潛在生命力以及導致細胞,發展成人的神秘因素放到細胞裏面。
這樣看來,如果一個人任由天性做事,就不可能使他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結果就是任憑自己的好奇心驅使注意力在不同的物體之間,不斷轉換。
使兒童置身於一個我們為他安置九_九_藏_書的,對他心理髮育有利的環境中,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注意力,立刻就會集中於某件東西上。並且在使用它時,孩子會依據我們預先設計的方式進行,這種行為將無數次地重複進行。
對外部事物的特殊態度,構成了人天性的一部分,並且決定著他的性格特徵。那些無關痛癢的東西,並不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只有我們感興趣的東西,才能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能使我們產生興趣東西,它必須具有喚起我們內在活力特徵。我們的內心,會對外部世界所提供的信息做出選擇,並使它與我們的內部要求一致。
截止現在,心理學家們一致的觀點是:在三四歲兒童身上注意力是不穩定的,他們往往會被自己見到的每樣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不斷地從一個物品上轉移到另一個物品上。換句話說,要讓他把注意力固定在一個物品上是比較困難的。
要知道,後天的補充是無法改善嬰兒先天不足的狀況的。如果母乳不足,孩子在生命的起始階段便處於營養不良狀態,這就意味著他將永遠落後於人。嬰兒躺著吃奶、睡覺,就是在為日後的走路做準備。鳥巢里剛開始學習飛行的小鳥,為什麼不馬上進行訓練,而是呆在溫暖的、有吃有喝的小窩裡保持不動?它們在間接地為將來做準備啊。
根據赫伯特·斯賓塞的理論,最初的思想猶如無足輕重的「泥塊」,它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顯得深淺不一、參差不齊。他認為,正是由於經驗的存在,才成就了人,要是設置一套適合的「經驗結構」到教育體系中,就能夠成就一個人。
然而,要是這個工作對於孩子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或不能理解的,那麼就不可能喚起孩子們的興趣了。其實,教學是一種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從易到難的藝術。我們把他們引入新奇的,未知領域的大門,讓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同時也把兒童的注意力引入所期望的狀態。
注意力在心理學上是最受重視的,同樣在教育方面,它也有最實用的價值。教師的作用就是及時調節兒童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教學滿懷期待,還必須在孩子們「敲門」時,給他們提供「開門」的內部力量。
完成了這一步,兒童的心理與這些以形狀、尺寸、顏色、光滑度、重量和硬度等呈現的物體,就發生了關聯。這時,兒童的意識中存在一些東西,兒童也時刻期待並樂於接受它們。
鳥兒的飛翔、野獸的獵食、夜鶯的歌唱、蝴蝶的蛻變,種種諸如此類的生物現象,如果離開事先在秘密的巢中、洞穴或孤獨的繭內所做的準備,就永遠不可能出現。自然界的萬物,在其形成過程中,都必須有一個安靜的環境,這是所有其他東西無法替代的。
其實,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兒童的注意力並不是由人控制的,它被某個固定的能引起他注意的物體所吸引。在相同的情況下,嬰兒在活動中做出的很多複雜運動,同樣是由於第一位的、無意識的營養需要所導致的,這些並不是有意識追求的結果。實際上,這麼小的嬰兒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清晰意識。
一個人九-九-藏-書的內在活動如果能得到正常的發展,他就容易培養出自己的個性,也就容易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一個人獨自穿行在人生之路上,雖然沒有必要從出生起就開始做準備,但他必須得具備堅強的心理,十年如一日地儲備強大的力量。英雄未成名以前也是草根。未來的生活艱苦難以想象的,沒有人會幫助我們,除了積極面對,我們別無他法。
兒童難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就是兒童教育必須面對的一大障礙。威廉·詹姆士曾指出:「兒童的注意力極其易變,這一點我們都知道,而這種易變能夠從他們上的第一堂課上表現出來。教師必須克服的第一個困擾就是,由於這種特性和孩子注意力具有被動性的特點,讓兒童在大多數情況下的表現就是,僅僅是偶爾關注所看到的東西。這種多變的注意力狀態中,含有兒童的自動恢復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形成他們判斷力、性格和意志的基礎,也只有讓改進這種能力,才能成為最好的教育。」
現在的男孩肯定不會遭受如此的待遇,因為我們會給他們提供合理的食物,讓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讓他們明白那樣做對身體的危害,讓他們以健康生活為榮,不酗酒,不暴食。現代人為什麼能抵禦多種傳染病的侵襲?因為他們能自覺地做好各種防備,敢於去嘗試各種艱苦的運動;他們會儘力完成某些偉大的事業,敢於衝破嚴酷的道德桎梏,並從中凈化自己的心靈。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當機立斷,才能夠成為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對於控制這些現象,教師要想嘗試,就必須要謹慎細心,免得兒童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由於兒童的全部精神對他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藝術,就是對孩子的行為加以理解,盡量不要有干預自然現象的行為。
假如細菌學家不能調節營養物質和溫度條件,以創造出一種適合細菌自然生長的環境,讓這種細菌可以自由成長;假如他們僅僅是在用顯微鏡來觀察某種疾病的細菌,那麼,就不可能產生可以挽救人類生命和保證一個群體不被傳染病侵襲的科學了。
因此,我們為兒童提供用於遊戲的立體插板,不僅僅是用來幫助他了解物體大小的;而平面插板的設計也僅是培養他掌握形狀的概念;還有我們提供其他東西,這一切就是為了培養兒童的主觀能動性。
利用這些練習,就能讓兒童掌握真正清楚的知識。同時,還可以使他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保持相同程度的注意力。事實上,正是由於孩子掌握了精確的感覺知識,比如,範圍、形狀以及顏色等方面,才使人類的精神活動在各個領域得到滲透,而且使獲取更大的成就成為可能。
我們還能夠發現看到,重複的次數因人而異,一個孩子可能重複20次,而另一個兒童也許就是40次,還有的兒童能做200次。它就是與心理髮育密切聯繫的那些行為的開始。
假如說在兒童的內心裡有一種精神力量起作用的話,那麼,利用它就可以打開他注意力的大門。假如這個觀點是正確的,那麼它所引發的問題,就不是一個簡單read•99csw.com的教學問題,而是關於自由在兒童心智構築中的作用的問題了。從理論上來說,利用外部力量提供給兒童適於其心理髮展需要的營養成分,依一種完美的方式來尊重他們自由發展,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建立的基礎。
以前的教育學觀點是,假如希望兒童的注意力轉移到未知的東西上,就必須把已知的和未知的聯繫到一起,因為兒童可以從新知識的獲取中更多的興趣。然而,實驗證明,這個觀點僅僅是片面地利用這一複雜現象中微不足道的細節。
回過頭來,我們再討論一下注意力的問題。對於年齡稍大點的孩子,應該讓他們關心那些作為生命基礎的本性和作為生活基礎的刺|激之間相對應的基本事實,不管它們怎麼變化,這些始終應該作為教育的基礎。
不過天才人物的這種注意力方面的特徵,即使是非常經驗的教師,具有巧妙和高超的教學技藝,也很難把它被喚起。
兒童有這種表現,是由一種原始的內在衝動所驅使的,就和人在飢餓時會產生模糊的意識一樣。只有正確地引導兒童的意識,才能夠使這種由飢餓產生的衝動得到解決,才能把它變成一種基本的,也是複雜的,還是可以重複進行的智力活動。
要想實現這種變化,我們必須給兒童提供大量系統的、複雜的,還有和他的本能相一致的材料。比如,我們給兒童提供一系列物件,刺|激他本能地去關注顏色、形狀、聲音、觸覺和氣壓等。而在與不同物體發生連續的活動時,兒童就會運用特有的方式來組織他的心理個性,並且獲得一種知識,一種對於事物的明晰、有序的知識。
從兒童的注意力很難集中的現象中,我們可以知道,即使是心思敏捷的人,也無法逃避自然法則的制約。現代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認為,精神力量是一種神秘的東西,它是形成生命的因素之一。但丁說過:「……人類不知道自己的最高智慧來自哪裡,也無法懂得他對物質的慾望為什麼能夠產生,他不過似個蜜蜂,只是憑著自己的本能釀蜜……」
它並不是某些教師設想的那樣,從已知演變到未知,而是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它是兒童自身建立的一種極其複雜的觀念系統。在一系列心理活動后,這一系統被兒童積極構建起來,也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髮育過程的表現。
我曾見過,一個年僅3歲的兒童連續不斷地重複做50次同樣的活動,同時,在他的周圍有很多人在走動,還有彈鋼琴的,以及一群大聲歌唱的孩子,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他仍然可以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被分散。一個正銜著母親的乳|頭吃奶的嬰兒,除非他已經吃飽了,否則也不會因為周圍的任何事情而停止吃奶,。
兒童的生理尚未發育成熟,因此,我們應當自然地發展這種適應性。假如在發展適應性的過程中,一個物體不能作為適應能力的有益刺|激物,那麼就會影響到孩子保持心理上的注意力。而且還會使他們生理上產生疲勞,甚至還會傷及眼睛、耳朵等器官。只有讓兒童自由地選擇物品,並集中注意力進行使用時,才可以使他從https://read.99csw•com中體驗到一種健康快樂的官能活動,這樣的話,就會有益於身體的各個器官。
只有自然才可以創造出如此的奇迹。由於心理行為源於自然,因此我們只好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秘了。首先,就是了解自然的最初階段,這些看起來最簡單的東西,卻是揭示自然規律的基礎,必須以此為依據來解釋更複雜現象。其實,很多心理學家也是以觀察生物為起點,來獲得有關生命的知識的。假如法布爾沒有讓昆蟲自由地表現自己,並在對昆蟲觀察時,不進行任何的干涉;假如他僅僅是捉回昆蟲后,放入研究室,那麼他所能做的,就是將這些昆蟲用來實驗,也就不可能揭示出昆蟲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奇迹了。
教育界專家們反對我的這一觀點,他們的觀點是兒童必須養成注意各種東西的習慣,就算是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孩子們必須為此而努力,因為這是來自現實生活的要求。
可能正是由於這種內在意識的作用,才使得兒童在使用這類物件時,一般顯得十分愉快,還喜歡不斷地使用它們。我們如果要給一個口渴的人解渴,絕不是僅僅讓他沾點水濕濕嘴唇就可以了,應該讓他喝個夠,也就是,必須給他補足他身體所需要的水。同樣的道理,若要滿足兒童的心理饑渴,僅讓他們浮光掠影地東瞧西看是不夠的,僅聽別人描述使用過程,對問題的解決毫無益處,應該做的就是滿足他們的內在需求,讓他們擁有這些物件,並充分利用它。
因此,兒童的精神發育也離不開溫暖的巢穴,唯其如此,他才能得到自己所需的營養,為日後的發展做好準備。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兒童提供有助於其精神形成傾向的物質,並且以最小的代價充分展現其潛能。
結果,一種基本的外部刺|激最先呈現出來,這種刺|激是真正的精神乳汁,我們可以從孩子的小臉上,觀察到他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
這就是對兒童進行行為教育的唯一秘訣,我們必須把這些當作心理構築的基礎。我們應該為兒童提供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場所,這樣做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兒童的精神活動。
在原始衝動的基礎上,兒童形成了對外部事物的認識和注意,接著就會建立聯繫這個世界的某些東西,由此產生了更加廣泛的興趣。也就是說,它們的興趣不僅僅局限於與原始本能相關的東西上,而是建立在已知知識的基礎之上,而且還要將它變成他洞察力的基礎。
就目前來說,那些堅持認為兒童也應將注意力往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上投注的人,採取的就是同類手段。但是,就算孩子本來不偏食,那些冷冰冰的食物也不會變成美味佳肴,這種不易消化的食物除了毒害孩子的身體,使他們越來越虛弱外,毫無營養價值。
這樣看來,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動力要求增加知,並且還會形成一種秩序,利用不斷接收新知識,維持著這種秩序。所以,如同生理上的適應能力一樣,內部的協調性本身就是以自發活動為基礎,由內部條件來決定個性的自由發展、個人的成長和組織構築。
事實上,已知的知識可以將興趣帶到更具複雜性和崇高意義的事九-九-藏-書物上去,也會使文化得以持續演變,而這一過程就在頭腦中維持著秩序。教師會在課堂上,簡明扼要地說:這是長的,短的,紅的,黃的等等。如此,他一個簡單和固定的字就可以清楚地把感覺的次序表現出來,而且將它們進行分門別類,進行編輯。孩子的頭腦中能完全區別每一個印象,並把它們置於其明確的特定位置,再利用印象對應著每個字去記憶。這樣,新的知識不會被丟棄,同時也能與舊知識相區別。新知識是被儲存到了一個適合的地方,並與原先的同類知識放在一起,就像圖書館里排列有序的圖書一樣。
當某個生物正處於進化過程中時,保證它的正常發育是生物學家唯一能做的事情。同理,胎兒需要靠母親的血液來獲得養分,嬰兒則需要母親的哺乳。當母體的血液里缺乏蛋白質和氧氣,或是有有毒物質侵入時,子宮內的胎兒往往無法正常發育。
若要使各種生命真正實現自由的基礎性工作,就必須運用各種方法對各種生物進行觀察。同樣的,對兒童注意力做實驗研究,其條件也是自由,還應該記得,要強勁有力地刺|激兒童注意力。還有就是,要對兒童的感官方面的生理適應性注意一下。
比如,畫家可以發現世界上最豐富的色彩,音樂家則會被聲音吸引。雖然人們在同一個環境中生活著,不過,有的則會表現出相當明顯個性特徵、內在表現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他們從環境中吸取自己的需要。在人與人之間,那些形成自我的來自外部經驗,並不是混為一談的,它受著個人能力的支配。
首先,孩子具備了認知能力,它是智能發展的第一粒胚芽,可以使本能的興趣得到加強了;之後,「認知」就開始開始為兒童建立類似注意力的心理機制;最後,再次發生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複雜,從易到難的演變,這次的演變具有更加明顯的特徵。
讓我們繼續說說關於身體營養的事情。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考慮到,長出牙齒后的嬰兒開始產生胃液。為使他獲得最充分的營養,成人會利用一切烹調技術及其他可能的手段,給他調配更複雜的膳食,直到長大成人。事實上,為保障兒童的身體健康,他只能進食機體直接需要的食物。如果他所吃的東西製作太雜,或是吃了不尋常、不宜吃甚至有毒的食物,結果必然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起疾病。
這個論調帶有很強的偏見,它如同告訴嚴厲的父親,「孩子們應習慣吃任何東西」,這顯然是錯誤的,道德教育就這樣被擱置了。這很令人感到悲哀,好在這種命令式的教育已經過時了。假如這種做法仍然盛行的話,父母就會由於他的孩子在午飯時拒絕吃他不喜歡持的菜,而懲罰他整天「禁食」。也就是說,可以強迫孩子吃他拒絕的菜,而不讓他動其他任何菜。即便這菜已涼了,甚至令他噁心,最終,飢餓會削弱孩子的意志,破滅他的幻想,已經屈服的他只好吞下那盤冷飯。父母居然還理直氣壯地說,無論如何,對孩子的生活他必須安排,孩子必須將所有端給他的食物吃下去。另外,為了防止孩子貪吃,家長往往不給他們吃晚飯,讓他們直接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