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培養孩子各種能力 開啟孩子的語言之門

第二章 培養孩子各種能力

開啟孩子的語言之門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覺得只要孩子經常和大人在一起,孩子總有一天會學會說話的。但是,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
在我們成人眼裡,嬰兒只知道睡覺。嬰兒結束這段只知道睡覺的時期后,似乎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他們的聽覺神經開始發揮作用,彷彿一夜之間能聽到人類最美妙的語言。但事實上,聽力從他們一出生就已經開始了,他們已經能夠分辨出人類的語言,並能做出反應。正是這種創造生命的大自然偉大力量賦予了兒童記憶機制,使包括人類的語言、舞蹈、音樂在內的一切才能一代代地得以傳承下來。
我的外語水平很差,無法讓外國朋友明白我要表達的意思,那麼我該怎麼辦呢?我可能會因為十分著急而大動肝火,大發脾氣。同樣,兒童也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當他們還不能用準確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當他們的語言能力還沒有完善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明白他們要表達的意思,這時候他們就會著急得發脾氣。
通過以前的科學研究,我發現,兒童身體內的變化遠遠要超過我們能夠看到的表面現象。在這個時期里,語言與事物之間具有的聯繫已經被兒童意識到,他們學習語言的意願愈加的強烈。他們開始努力從無意識狀態中衝進有意識的狀態,這樣便引發了一場蘊藏在他們體內的衝突,這個衝突應該是他們一生中的第一次衝突。
嬰兒蜷縮四肢、握緊拳頭、抬起頭目不轉睛地看著身邊說話人的嘴唇,這表現的是孩子的一種內心的享受。如果成人的發音或短語比較清晰,能夠讓嬰兒聽懂,嬰兒就表現出非常開心的樣子,這就表明嬰兒開始學習語言了。
兒童對語言的把握在兩歲之前還是比較模糊的,一般情況下,兩歲之後,他們能夠用比較複雜的句子來表達想法了。好像兩歲后的某一天,兒童一下子學會了各種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甚至表達自己的意思九-九-藏-書時能夠使用比較長的句子。兒童在這個時期內特有的心理結構和語言表達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了。可以說,兩歲是人類心理髮展的分水嶺。
時間再過兩個月,嬰兒就能夠嘗試著開口說話了,當然只能是牙牙學語,但是我們從他們的聲音判斷,他們聲音中帶有目的,他們的思想已經進入了有意識的階段。
我們認為這種解釋是比較合乎邏輯的,語言不是人們生來就會說的,那麼,兒童只能在聽到大人說話,在大腦中留有印象后才能會說話。也可以說,大腦接收的語言信息是語言器官活動需要的條件。但是我們必須明白,語言不是邏輯推理得來的,它是一種自然機制的產物。當然,自然往往「合乎邏輯」的。開始時大腦的兩個中樞不起任何作用,這說明它們不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它們是語言機制的一部分,人們的學習語言、表述語言的能力蘊含其中。
剛出生時的嬰兒什麼都不懂,隨著一天天地長大,他們會慢慢學會人類所有的技能。外界環境充滿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是雜亂無章的、無法掌握的聲音。但之後某一天他會感覺到一些吸引人的、清晰的聲音,雖然還一時無法聽懂語言的發音,但他將這些聲音當成某種音樂去填充他們的世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孩子的一部分隱藏的神經纖維開始隨著聲音發出顫動,以前那些哭叫的神經纖維被喚醒了。這些神經纖維開始顫動,是有序的、有節奏的,它們開創了心靈胚胎髮展的新時期。漸漸的,嬰兒的耳朵能夠辨別聲音了,隨著耳朵功能的完善,以往只用來做吸吮動作的舌頭也感覺到了內在的顫動。一種無法抵抗的力量驅使著嬰兒將舌頭與喉嚨、嘴唇等部位進行配合,終於,嬰兒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雖然此時的聲音不能稱之為語言,但對於嬰兒來說是非常美好的享受。
兒童在剛開始說話read•99csw•com的時候,只會說出單個的詞語。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所說的這些詞語等同於一個單詞的句子。我們認真地觀察就會發現,事實確實是這樣的。例如,孩子經常說「吃、吃」,那這個意思就是「媽媽,我要吃飯。」兒童用單個詞語來表示一個句子的意思。他們還會用簡單的擬聲詞來指一種動物,比如,他們常用「喵喵」來指貓,「汪汪」來指狗,兒童的這些語言被人們稱之為「兒語」,但是我們對兒童的這種「兒語」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比利時的心理學家有這樣的發現,兩歲半大的兒童的詞彙量大約是二三百,但當長到六歲時,他的詞彙量已經上千了,而且都是通過他們自己學習掌握了這些詞彙。
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一到兩歲,在這個階段內,成人必須具備完善的語言知識才能看護兒童,因為這樣才能給兒童提供幫助。現在,我們再看看我的例子。
為了很好地解釋上述觀點,我舉以下的例子來說明。例如,能和外國的讀者進行交流是我一直渴望的,可是我的外語非常差,語言差異使我無法與他們進行順利的交流。我所面臨的境遇其實和兒童們所面臨的情況十分相近。兒童也有與人交流的強烈慾望,但是怎麼努力也無法開口說話。這時,兒童會很苦惱,並只能停留在潛意識階段不斷地學習,並在這段不斷地積累,之後會取得驚人的成績,但對於成人來說,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是無法學會一種語言的。在與兒童對話時,有時候成人會開玩笑地學習兒童的語言。有人可能認為這是大人的一種童心的表現。其實,大人這樣的行為能夠為兒童提供一個學習語言的機會。但是有一點成人必須注意,孩子是在模仿中逐漸學習語言的語法等知識的,因此,成人必須用正確的語法對兒童說話,如此才能讓兒童真正地學習和組織語言。
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除九-九-藏-書了這兩個神經中樞之外,人的語言機制還與一種特殊的感覺能力——聽覺密切相關。聽覺直接影響著兒童的語言行為。大自然已經在兒童出生之前就給他們準備好了學習語言的這些條件。語言器官的形成過程是很神奇的,比如,將具有非常精密結構的耳朵比作一部天才的音樂作品也不為過,我們將耳朵的主要部分比作一把「豎琴」,有依據一定的規律排列的六十四根長度不等的弦。但人的耳朵空間是有限的,只能是螺旋形排列。那麼在有限的空間里,是什麼在發動「豎琴」分辨出各種聲音呢?其實,在「豎琴」的裏面,有一層共鳴膜,它是像鼓面一樣的膜,只要有聲波觸動這層共鳴膜,「豎琴」就會通過震動聽到外界的聲音。雖然耳朵對自然界的聲音不能全部做出反應,但已經完全能夠對人類的語言做出準確的反映了。
一歲半左右,兒童開始意識到每樣東西都有一個特定的詞來代表自己的名稱,已經能夠從聽到的詞語中分辨出一些具體的事物,這是孩子學習語言過程中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那麼,嬰兒在這個時期里身體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我承認嬰兒對聲音反應遲緩是正確的結論,但是,我認為兒童的語言中樞反應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對詞彙的聲音反應異常靈敏,也可以說,兒童的聽覺器官不是對任何聲音都有反應,而是只對某一類的聲音做出反應,比如語言就是其中一種。
兒童到了五六歲的時候,會學習一些新的單詞,並將語法知識不斷地完善。這個時期兒童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孩子周圍的人說的都是方言,那麼,兒童也一定說方言。假如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都是能說會道的,那麼他也會變得口齒伶俐,滔滔不絕。
我們都清楚,人體機能的運作離不開各種感覺器官的作用,例如神經系統、神經中樞、運動肌肉等。又如從十九世紀末以來九-九-藏-書,人類就對大腦進行著研究。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人類語言系統與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有著一定的聯繫,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包括兩個區域:感覺中樞和運動中樞,前者負責接收語音,如用耳朵接收發出的語言;後者負責發音動作,如用嘴、鼻子、喉嚨來發出語言。醫學研究證明,人類的這兩個中樞的發展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是分開進行的。兒童依靠與聽覺器官有關的某種心理能量在無意識中吸收語言,兒童通過說話時各個器官的活動來了解運動中樞。很明顯,二者比較起來,語言的運動中樞發育較為緩慢,並且出現時間相對較晚。原因在於兒童的語言接收促進了語言表達器官的發展。
兒童漸漸從潛意識學習向有意識學習時期轉變,所以,父母應該重視與孩子的日常交流與溝通,對孩子學習語言付出的艱辛努力給予理解和鼓勵,並能夠儘力幫助他們,為孩子創造一個學習語言的良好環境,幫助他們順利開啟語言之門。
耳朵在嬰兒出生之前就已經長成,因此,嬰兒出生后耳朵就能發揮作用了。但耳朵只是一個接收聲音的器官,大腦才是將聲音轉化為語言的要素。那麼,許多科學家進行著耳朵是怎樣將聲音傳給大腦的研究,他們認為,耳朵是嬰兒發育最慢的器官,剛到人世間的嬰兒聽到聲音反應會很遲鈍,如果聲音不是非常大的話,可以說嬰兒跟聾子一樣不會做出任何反應。
我們成人通常認為如果孩子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就不會正確運用這些他們學會的詞彙。但實際上,學習語言的全過程是孩子獨立完成的,他們具有自覺、自然地學習語言的能力,正因為如此,人類才能不斷地發展文明,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就。
嬰兒一般會進行兩個月左右的觀察,直到他們大概六個月的時候就能發出一些簡單的「趴趴」「嘛嘛」的聲音,就好像是在叫「爸爸」「媽媽」。發出這https://read.99csw.com兩個音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嬰兒的語言不會出現什麼進步。這就說明嬰兒的努力嘗試已經到達一個開始擺脫潛意識的學習時期,到了有意識地去學習語言技能的臨界點。
我得出這樣的推論:兒童大腦中的語言機制只對語言這種聲音做出反應,兒童的聽覺器官對聲音有鑒別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可以證明自己的觀點,如果兒童沒有對聲音的鑒別力,那麼開始說話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只是模仿人類的語言也會模仿其他各種聲音了。大腦神經中樞天生就具有區別力,兒童對語言敏感也是天生的。為了形成語言,兒童大腦中的這種語言機制才形成的,人不是天生就會說話,而是因為大腦中的這種語言機制才促使人類逐漸掌握語言,所以說,嬰兒時就擁有學習語言的能力才能夠使他們很快地吸收語言。
當嬰兒十個月大的時候,他們已經感覺到聲音具有某種意義了,特別是聽到父母和自己說的話,他們開始知道這些話有不同的含義,並且努力嘗試去理解每句話的含義。
一般情況下,約四個月大的嬰兒就能認識到語音是從嘴裏發出的,所以他們會常常盯著大人的嘴唇看,並嘗試模仿。誠然,嬰兒的發音器官發育得不完全,這些動作只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進行的,他的發音器官不能真正意義上的進行工作。但是,嬰兒的動作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他已經認識到語言的存在,並非常有興趣去學習語言。
由於兒童語言能力有限,成人的不理解常常會使他們感到孤獨無助。如果父母能夠明白兒童用簡單語言表達出來的意思,那麼對他們的幫助將是十分巨大的!但我們大部分家長對此僅一笑了之,無法真正明白孩子到底想表達什麼,只是認為孩子都是這樣的喜歡發發小脾氣。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更加努力,希望達到與家長順利溝通的程度,讓家長明白自己的意思,因此,這樣的慾望促使孩子在學習語言方面更加認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