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篇 曹溪 五

第四篇 曹溪

——這種問題,如果大家看過一些禪宗語錄的話應該會覺得熟悉,禪師們見面互打機鋒,考較對方的功力,常常就是這麼開始的。
有認識和沒認識,疼和不疼,前者陷於邊見,後者陷於輪迴,都沒到達覺悟境界,只有放開這些,不執著于邊見和生滅,才能認識本心的佛性,解脫成佛。
慧能說:「我說有認識,是常常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我說沒有認識,是既認識不到天地的過錯,也認識不到別人的過錯。我解釋完了,那麼,你說的既疼也不疼又怎麼講呢?」——這種給自己的機鋒作解釋的事在禪宗史是非常罕見的,早期的淳樸很快就會走向後期的玄虛。沒讀過《壇經》的人聽著那些高深莫測的對白,崇拜于禪宗不可言說的境界,對像我這樣用淺顯明白的語言解說禪宗經典的做法嗤之以鼻,殊不知慧能祖師爺講的話哪一段不是淺顯明白想要讓人聽懂的。
有人一定會問:「前邊不是還講什麼行善去惡么,怎麼一轉臉又無善無惡了?」——我也不知道,這種矛盾在佛教理論裡邊是read.99csw.com很常見的,推其原因大概是這樣:佛教想要證明的東西實在距離生活常識太遠,比如你眼前就有一張桌子,看得見、摸得著,可和尚們偏偏要證明出這張桌子只是一個影子,是一個幻象,是你的心念的產物,這個證明過程必然是充滿艱辛的,而和尚們的生活畢竟又脫離不了現實社會的常識,一不小心就會讓常識鑽了義理的空子。
慧能這個時代還不興打機鋒呢,如果按照禪宗後來機鋒語言的套路,這種問題沒法用正常邏輯來回答:答案看似要麼有,要麼無,必然是個二選一,但你真要這麼答了,八成就錯了。
慧能說:「我對佛性既有認識又沒有認識。」
再說疼和不疼的所謂生滅。有認識和沒認識,疼和不疼,看上去都是同樣的性質,其實分屬不同的範疇。有認識和沒認識屬於主觀判斷,疼和不疼屬於生滅變化——人挨了打,當然會感覺疼,這是痛覺神經在起作用,「挨打」導致了「疼」這個感覺的生起,如果打得不重,過一會兒疼痛的感九*九*藏*書覺就是消失。再進一步講,有生有滅,因緣不斷,這正是輪迴的特點,所以神會的解釋還是在輪迴當中打轉,並沒有開啟般若智慧,跳出輪迴之外。
六祖言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又問大師:何以亦見亦不見?大師言:吾亦見,常見自過患,故雲亦見。亦不見者,不見天地人過患,所以亦不見也。汝亦痛亦不痛如何?神會答曰:若不痛即同無情木石;若痛即同凡夫,即起於恨。
大師言:神會!向前見不見是兩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來弄人!禮拜,禮拜,更不言。
慧能說的邊見和生滅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認識和沒有認識都是「一邊之見」,也就是說,都是帶有主觀傾向性的,都是有所執著的,佛的認識應該走「中道」(前邊講過,後邊還會繼續講到),要超越二元對立的觀念。就好比說希特勒是好人還是壞人,無論給他貼上哪個標籤,都屬於邊見,都是偏執於一端。自然而然、無善無惡,這才是合乎佛法的認識,表現在日常生活上,就是不論斷他人的九*九*藏*書是非。
對話到了這裏,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雙方勢均力敵、不相上下,說出來的見解都差不多。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慧能說:「神會呀,你就別忽悠人了!有認識和沒認識,疼和不疼,都不是覺悟境界。有認識和沒有認識,這兩種都屬於邊見;疼和不疼,這屬於生滅。你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本性,怎麼就敢出來忽悠別人呢?」
慧能什麼話都沒說,突然打了神會三下,然後問道:「我打了你,你覺得疼還是不疼?」
但神會和慧能可不一樣,人家是真要把問題搞懂的。神會刨根問底道:「既有認識又沒有認識,怎麼講呢?」

挨了打,疼還是不疼,這是個哲學問題

時有一僧,名智常,來曹溪山,禮拜和尚,問四乘法義。智常問和尚曰:佛說三乘,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望為教示!慧能大師曰:汝自身心見,莫著外法相。元無四乘法,人心量四等,法有四乘。見聞讀誦是小乘;悟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行俱備,一切無離,但https://read•99csw.com離法相,住無所得,是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諍。汝須自修,莫問吾也。
大師言:汝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心悟自見,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卻來問慧能見否!吾不自知,代汝迷不得;汝若自見,代不得吾迷。何不自修,問吾見否!神會作禮,便為門人,不離曹溪山中,常在左右。
據其他記載,神會出家的時候是追隨在神秀門下的,一直待了三年,直到神秀應武則天之召進京的時候才前往曹溪。《壇經》這裏講的,就是神會初到曹溪的時候和慧能的一場問答。
——如果是二把刀的信徒,問答到了這個階段就該結束了,雙方都是故弄玄虛,用自己也不懂的話把別人給搞糊塗。而且,雙方誰也不好意思承認自己被搞糊塗了,還都得裝出一副會然於心的樣子。這就是禪宗的一大流弊,後來盡出這樣的人。
神會說:「我說既疼也不疼,因為如果感覺不到疼,那我就等同於草木瓦石之類的無情之物;如果感覺到疼,那就會因為疼痛而生起怨恨之心,等同於凡夫俗子了。」
九-九-藏-書會見了慧能,行禮之後便問道:「您坐禪的時候,對佛性有認識還是沒認識?」
神會一看被反問回來了,也沒按形式邏輯來答,而是給了個很機鋒的答案:「也疼也不疼。」
慧能這麼一說,神會真正服氣了,連忙行禮,再也不敢多說什麼。慧能接著又講了一番自性自度的道理,說「我到底有認識還是沒認識並不重要」,神會從此就和前邊那幾位一樣,留在曹溪不走了。
有個叫智常的和尚來曹溪向慧能請教問題,還是三乘、一乘那些,接下來出場的這位人物可是我們早已熟悉的了,他,就是神會。
又有一僧名神會,南陽人也。至曹溪山禮拜,問言:和尚坐禪,見亦不見?大師起,把杖打神會三下,卻問神會:吾打汝痛不痛?神會答言:亦痛亦不痛。
慧能會怎麼回答呢?如果是老老實實地回答的話,慧能首先應該講講自己的坐禪觀:自己根本就不坐禪,也反對坐禪,所以神會問題的前提就是不成立的。但是,如果神會接著問:「管他坐禪不坐禪,我只問您對佛性有認識還是沒有認識」,慧能可該怎麼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