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早年 八

第二章 早年

這真是真知灼見啊!把蘇軾的邏輯稍稍向前推進一步,我們約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科舉標準只要能夠考察出一個人的智商、情商和基本文化素養也就夠了,換言之,要考的是素質,而不是具體的知識或具體的價值觀。一旦以具體的價值觀為考試內容,無論該價值觀是孔子的原教旨、王安石的荊公新學、蘇軾兄弟的蜀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乃至朱子理學,甚至於佛學或基督教神學,只要是具體的某種價值觀,則非但不能「再使風俗淳」,反而會使天下人相率以虛偽,越虛偽的人越容易進入士大夫的陣https://read.99csw.com營,越有升官發財的機會。而宋代科舉取士尤其不拘門第,「無恆產者無恆心」的規律註定會掀起波瀾。
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這個問題引發過極其激烈的辯論。王安石的提議是,詩賦取士導致了浮華綺靡之風,不切實用,不如改為經義文章取士;教育改革應該配合考試改革,有必要在全國各地興辦學校,普及儒家教育。
程頤曾以相當樂觀的心態看待科舉,說一個人勤學應舉並不必然導致妨業廢道的結果,畢竟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分十天給舉業,其他時間read.99csw.com完全足夠做真正的學習。只不過一個人的志向,若不志於此則必志於彼,就怕科舉扭曲了人的志向。(《近思錄》卷七)
4. 科舉標準未必需要「有用」,唐代詩賦取士不也出現過那麼多能臣嗎?
在這個問題上,王安石最大的反對派是蘇軾,其反對意見詳載於《宋史·選舉志一》,大意歸納如下:
程頤不曾預料的是,科舉取士一路發展下來,競爭日漸殘酷,在同等資質的選手間,一個月只學十天的又怎麼競爭得過那些有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精神的可怕對手呢?考試題目也是越出越刁鑽read.99csw.com,全力以赴尚且不能保證有多高的勝算,而那些將主要的時間精力花在「為己之學」上的真誠的儒者,其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宗教問題無疑是所有社會問題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我們在歐洲歷史上看到太多由之而來的戰爭與清洗,在今天看上去實在微不足道的教義分歧在當時都會導致無情的殺戮。但是,當伊斯蘭世界稱雄歐洲之後,宗教政策竟然寬容得匪夷所思:基督徒完全可以保留信仰,只不過,改宗伊斯蘭教的人可以享受免稅待遇。這一政策到底收效如何呢?新的政令給出了答案:舊制度作廢,從此以九*九*藏*書後所有人都要交稅。絕大比例的人口都改宗了,已經沒有足夠的稅收來供養政府了。勞苦大眾是最早改弦易轍的群體,應了孟子「無恆產者無恆心」的斷語。
1. 王安石找錯了靶子,因為選拔與用人的關鍵既不在教育,也不在考試形式,而在於上級領導明鑒的眼光和認真的考核。
從政治角度來看,科舉考試該訂立怎樣的標準,實質上就是要訂立一個利誘的標準。唐代以詩賦取士,造就了一個繁盛得曠古爍今的詩歌時代,此即一例。但善於反思的人難免會想,難道會寫詩就會做官嗎?寫詩所需要的素質和做官所需要的素質難道有九_九_藏_書任何相通之處嗎?
3. 儒家的德治原則是上行下效式的,統治者修身以格物,為萬民做表率,以此來化民成俗,如果變成教條讓人學習,作為選拔官僚的標準,這會激起天下人爭相作偽的風氣——歷史一再告訴我們,國君以孝取人,則勇者割骨療親,怯者在父母墓旁結廬而居;國君以廉取人,天下人便爭相做出各種寒酸樣,窮形盡相,無所不用其極。
引導一個龐大的社會,利誘往往會比威逼有效許多。
2. 慶曆年間已經搞過類似的教育改革,當時大家都以為太平可待,現在卻已經名存實亡了,徒然擾民而已,既然殷鑒不遠,何必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