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入仕 五

第四章 入仕

清代史家趙翼對明代中葉的戰爭局勢做過一番統計和總結,說大體上看,在南方用兵則易於掃蕩,北方用兵則僅足支御。南方戰場的斬俘數字動輒以萬計,北方卻僅以百、十計,甚至有斬首三級的戰功。北強南弱,風土使然,並非南剿者皆良將,北拒者皆庸才。(《廿二史劄記》卷三十四)
明孝宗即位之後,屢屢上疏伸冤的王越終於獲得平反,那時候的他已是古稀之年,致仕在家,似乎不會再有什麼作為了,但他畢竟不是常人。正所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王越積極巴結當時最受寵信的宦官李廣,若不是因為言官諫阻,他就會出掌都察院,重新登上權力的舞台了。李廣其人前文有述,就是王守仁的父親王華在為孝宗皇帝開講《大學衍義》時公然開罪read.99csw•com的那個。
觀政工部的日子當然不全是吟詩作賦,也有土木工程方面的正事要做。受朝廷委派,王守仁到河間出差,督造威寧伯王越的墳墓。這是王守仁仕途生涯的第一件公務,彷彿真帶著幾分神秘主義的預兆。因為這位威寧伯王越簡直就是一個矮化版的王守仁。
王守仁以欽差身份督造王越的墳墓,這也屬於朝廷表彰的一項。他對王越應該是素有欽崇的,未第時曾夢見王越將弓與劍贈予自己。這次修墓對王守仁而言真是一次難得的實習,不但可以為心中的英雄做一點事情,還有大批民工可供自己調遣。
王越的功名心太重,為前途計,不惜依附名聲極差而權勢熏天的宦官汪直,勸說汪直建立軍功來鞏固個人地位。幸九九藏書而王越確實很能打仗,與汪直的合作更沒有君子和小人之間常常出現的齟齬。兩個小人通力合作,王越在威寧海子大破敵軍,因功受封威寧伯,爵位世襲,歲祿一千二百石。翌年,王越又和汪直兵出大同,在黑石崖再破強敵,於是進封太子太傅,位列三公,增歲祿四百石。明朝制度,文臣不得受封公侯,所以王越專任武職,覬覦起爵位來了。
這件事頗可以見出王守仁的胸懷。換作常人,要麼囿於君子、小人之見,要麼也會出於畏懼清議的緣故,一定要與王越這等先攀附汪直、后攀附李廣的奸詐小人劃清界限。王守仁非但毫不介懷,甚至在這一年寫給孝宗皇帝的《陳言邊務疏》中講過一番理由。
相形之下,王越在北方的戰功可謂出類拔萃:九_九_藏_書紅鹽池之捷,斬俘三百五十人;威寧海子之捷,斬首四百三十余。王越的名字之所以在今天聽上去非常陌生,除了因為他只有立功而不曾立德、立言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儒家的評價系統里,他很有小人的嫌疑。
政壇永遠雲譎波詭,一帆風順的人從來都是鳳毛麟角的,尤其對那些風口浪尖上的人物而言。隨著汪直失勢,王越自然一損俱損,甚至落到險些自殺的地步。但云譎波詭也自有它的好處,那就是只要人還未被整死,總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王越是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的進士,博涉書史,力猛善射,很有雄才大略。王越真正發揮才幹是在明憲宗成化年間,當時蒙古「套寇」犯邊,王越是明朝最能建立軍功的大臣,能夠在野戰中擊敗極https://read.99csw.com盛期的蒙古騎兵。
在君子看來,打仗是出於衛國衛民的必要,功名利祿是可有可無的副產品;而在小人看來,打仗只是博取功名利祿的階梯而已,衛國衛民才是可有可無的副產品。對衛國衛民有必要的,對功名利祿未必必要,反之亦然。
弘治十年(1497年),邊情緊急。是年王守仁在京城研習兵書戰策,朝廷則在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兵馬糧草齊備,就是選不出帥才。先後有七個候選人全被孝宗否決,最後只有「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老將王越不但官複原職,而且加授太子太保,總制甘、涼、延、寧四鎮。翌年,王越小勝於賀蘭山,加授少保,兼太子太傅。但偏偏在這個時候,李廣失勢了。
李廣很懂幾分符籙、修仙之類的秘術,因此博得孝宗皇帝的寵信九-九-藏-書。在他畏罪自殺之後,孝宗派人到他家裡搜檢異書,找到的卻只有各級官員行賄的賬目。言官當然要上疏彈劾奸黨,王越心中憂懼,就這樣死掉了。也許王越算是死得其時,朝廷非但不追究他攀附李廣的罪名,還將他大大地追封、表彰了一番。
常人接受這樣的工作,至多隻會想到如何盡職盡責,但王守仁不同,這麼多活生生的民工排起兵、布起陣來豈不是比果核強上許多?於是,王守仁以「什伍法」安排民工分組輪班,閑暇之時便驅使民工排演八陣圖,管理能力和軍事技術都在這次修墓工作中得到了實踐的打磨。墳墓竣工之後,王越的家人拿出金帛酬謝,見這位年輕的欽差大人真的廉潔自律,便轉而以王越曾經佩戴的寶劍相贈。王守仁覺得奇異,這正與自己當年的夢境相符,便欣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