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龍場悟道 十三

第六章 龍場悟道

十三

勿剪牆下棘,束列因可藩;
漸近識顏面,隔樹停鳴騶;
山石猶有理,山木猶有枝;
村翁或招飲,洞客偕探幽。
愁來步前庭,仰視行雲馳;
鋤荒既開徑,拓樊亦理園。
詩中描繪的是一種亦耕亦讀、自得其樂的生活,自誡自勉說不要輕視農耕,因為「道」就在其中。吳與弼前輩于力耕之時讀書傳道,豈不正是這樣嗎?吳與弼當年的一點心火通過婁諒傳到了王守仁的心裏,終於在這相似的土壤里盛開成一團烈焰。陽明心學後來強調的為學須在事上磨鍊,既得自前輩學read.99csw.com人的輾轉心傳,更是從王守仁自己的五更汗水中來。大約在龍岡學子們的眼裡,王先生正是當年吳與弼一流的人物吧。
夜弄溪上月,曉陟林間丘。
緬懷風沂興,千載相為謀。
輪奐非致美,毋令易傾敝。
墟寨俯逶迤,竹木互蒙翳。
鳴琴復散帙,壺矢交觥籌。
畦蔬稍溉鋤,花藥頗雜蒔。
行雲隨長風,飄飄去何之?九_九_藏_書
毋為輕鄙事,吾道固斯存。
草際見數騎,取徑如相求;
王守仁的思想歷程,有所謂「王子之五溺」,先後溺於任俠、騎射、辭章、神仙、佛氏,而之所以最終復歸於儒家陣營,正是因為領悟到親情非但割捨不下,也不應當割捨。儒家一切繁雜的理論與儀節,歸根結底都能夠追溯到一個「孝」字上,欲盡孝而不能的痛苦,暫時也只能用講學來排遣吧。
有生豈不苦,逝者長若斯!
至於建設九-九-藏-書龍岡書院,大略算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據《龍岡新構》詩序,當地少數民族幫助王守仁建成小廬以避陰濕,不月而成,遠近學子聽聞之下紛至沓來,請命小廬為龍岡書院。詩以記事:
鑿巘薙林條,小構自成趣。
素缺農圃學,因茲得深論。
行雲有時定,遊子無還期。
已矣復何事?商山行采芝。
開窗入遠峰,架扉出深樹。
投轡雁鶩進,攜榼各有羞;九_九_藏_書
營茅乘田隙,洽旬始苟完。
人生非木石,別久寧無思!
謫居澹虛寂,眇然懷同游。
此時的王守仁卻不知道他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犯下了官場大忌。
宴適豈專予,來者得同憩。
親情畢竟割捨不下,這是龍場頓悟之後的王守仁唯一無法安心的因素。但如果當真割捨得下,當真能做到這樣的決絕,那也就終於突破了儒家的底線,走向佛老一途了。
初心待風雨,落成還美觀。
講習有真樂,談笑無俗流。
分席夜堂坐,絳蠟清樽浮;
莫擷林間蘿,蒙籠覆雲軒。read.99csw.com
師生之間或彈琴讀書為樂,或飲酒投壺為戲,或在講堂秉燭,或在溪邊弄月,對一個純粹追求精神旨趣的人而言,這樣的生活簡直不該再有什麼遺憾了,只是背井辭親的牽挂時不時會湧上心頭。《山石》一詩寫得凄楚:
日入山氣夕,孤亭俯平疇。
王守仁的性格遠較吳與弼洒脫,所以龍岡書院里的講學既不是苦行僧式的,亦非正襟危坐式的,反而很有孔子當年的杏壇之風。《諸生夜坐》為我們呈現出的是一種逍遙自適的風流韻味:
高梁始歸燕,題鳺已先悲。
謫居聊假息,荒穢亦須治。
低檐避松偃,蔬土行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