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龍場悟道 十五

第六章 龍場悟道

十五

開篇就事論事,講得在情在理:「使者凌|辱自己,這是他仗勢欺人的個人行為,不是思州長官指使的;龍場驛的少數民族土著與使者爭鬥,這是土著因為憤恨不平而自發的行為,不是我指使的。那麼,上官既不曾凌|辱於我,我亦不曾傲待上官,謝罪的理由又該從何說起呢?」
古諺有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苗人、瑤人完全沒有所謂的大局觀,一見有人如此折辱他們親之近之的王先生,哪裡還壓得住怒火,當下一擁而上,送給思州使者一場不由分說的群毆。
昨承遣人喻以禍福利害,且令勉赴太府請謝,此非道誼深情,決不至此,感激之至,言無所容!但差人至龍場陵侮,此自差人挾勢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龍場諸夷與之爭鬥,此自諸夷憤慍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則太府固未嘗辱某,某亦未嘗傲太府,何所得罪而遽請謝乎?跪拜之禮,亦小官常分,不足以為辱,然亦不當無故而行之。不當行而行,與當行而不行,其為取辱一也。廢逐小臣,所守待死者,忠信禮義而已,又棄此而不守,禍莫大焉!凡禍福利害之說,某亦嘗講之。君子以忠信為利,禮義為福。苟忠信禮義之不存,雖祿之萬鍾,爵以侯王之貴,君子猶謂之禍與害;如其忠信禮義之所在,雖剖心碎首,君子利而行之,自以為福也,況于流離竄逐之微乎?某之居此,蓋瘴癘蠱毒之與處,魑魅魍魎之與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嘗以動其中者,誠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終身之憂也。太府苟欲加害,而在我誠有以取之,則不可謂無憾;使吾無有以取之而橫罹焉,則亦瘴癘而已爾,蠱毒而已爾,魑魅魍魎而已爾,吾豈以是而動吾心哉!執事之喻,雖有所不敢承,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勵,不敢苟有所隳墮,則某也受教多矣,敢不頓首以謝!九_九_藏_書https://read.99csw.com
當然,王守仁在這件事上其實沒有任何錯處:使https://read.99csw.com者不是他打的,更不是他指使人打的,他甚至全然沒有動過毆打使者的心思。但官場規則正如職場規則,只講成敗勝負,沒人在意是非對錯。
接下來的話是針對毛科的:「我對禍福利害的理解是,君子以忠信為利、禮義為福,所以君子之禍福利害實在無關成敗榮辱。只要堅守忠信禮義,就算粉身碎骨也是福分。我在龍場驛生活,每天都要面臨三種瀕死威脅:瘴癘、蠱毒、鬼怪。我之所以處之泰然,只因為內心堅守正道。長官就算真的加害於我,對我而言也與死於瘴癘、蠱毒、鬼怪無異,我又怎會因此惴惴不安呢?」
然而在王守仁那裡總歸是「君子喻于義」的,是非對錯一定要說清楚,成敗勝負九_九_藏_書完全可以不論。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種相當迂腐、幼稚的處世哲學,但這恰恰就是儒家對君子的要求。於是王守仁認認真真地寫了一篇回信,闡明自己不去謝罪的理由:
可想而知,思州長官勃然大怒,奏報上級,王守仁即將面對的很可能是一場滅頂之災。幸而處理這件事的貴州按察司副使毛科不願生事,秉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官場智慧,勸王守仁向思州長官道歉謝罪,這件事最好可以私了。為免王守仁不識時務,毛科還在信里苦口婆心地曉以禍福利害。若換作平常人,高級長官能給自己指出這樣一條明路,不知該多麼感恩戴德,謝罪只是小意思而已,混得了官場的人總該有幾分最基本的演技吧。
在利害關係的權衡九九藏書下,思州長官確實動了真怒,而王守仁要想擺平這件事,最有效的方法正是毛科指點出來的,而倘若執拗到底,那麼非但思州長官會繼續懷恨在心,甚至連原本懷著善意的毛科也要惱火了。孔子所謂「小人喻于利」,小人權衡利害關係,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亦必然會放下是非對錯的辨別之心,誠惶誠恐地謝罪去了。
這樣一封書信滿溢著道義的力量,只要收信人不是窮凶極惡之輩,總會受到一些感染的。書信由毛科轉交給思州長官,後者既慚且服,一場風波就這樣消弭于無形。慣於以成敗論英雄的芸芸眾生似乎可以由此得出一種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啟迪,但我們可以篤定的是,這封信的收件人倘若是劉瑾或其死黨,結果一定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