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知行合一 二

第七章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如果只是一個應然命題,意味著有所知就該有所行,那它只是一句道德口號罷了;王守仁所謂的「知行合一」首先是一個實然命題,即知與行其實是一回事,或者說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這樣的命題乍看上去很有幾分荒唐,譬如我們都知道吸煙https://read•99csw.com有害健康,但煙民照樣數以億計,這顯然是一個知行脫節的例子。知屬於認識範疇,行屬於實踐範疇,有認識未必有實踐,反之亦然。知與行分屬二事,這顯然是全人類的常識。
儒家經典早有對知與行的論述,最早見於《尚書·說命》,九-九-藏-書傅說向商王武丁陳說政治見解,武丁越聽越受用,準備一一照辦,傅說於是說:「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意即知曉這些道理很容易,真正付諸實行卻不那麼容易。
傅說的這番話很容易得到管理者的共鳴,直到今天,管理者們也很為執行力發愁,似乎任何一項政策要想貫徹九-九-藏-書下去都會遇到萬千阻力,所以鐵腕人物總會擁有很多擁躉。傅說在「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之後還有一句下文——「王忱不艱」,意即只要大王心志堅定,那麼將所知付諸實行也就算不得多難了。那麼怎樣才能心志堅定呢?用陽明心學的解釋就是,真知必能行,只要商王武丁對傅說的九-九-藏-書意見「真知」了,就一定能夠以堅定的意志付諸實行,如此一來「行之惟艱」也就不復存在了。
《左傳·昭公十年》,中原盟主晉國舊君辭世,新君嗣位,鄭國大夫子皮準備帶足禮物去晉國朝聘,同僚子產認為子皮小題大做了:「弔喪哪裡用得到禮物?帶一次禮物就要帶足一百輛車,有一百輛車九_九_藏_書就要用到一千人隨從,陣仗這麼大,短時間肯定回不來,一定要把禮物送完才能回來。這樣勞民傷財的外交,國家能支撐得起幾次?」無奈子皮固執己見,結果真的得不償失。回國之後,子皮做了自我檢討,說「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意即子產講的道理我不是不明白,我錯就錯在放縱慾望而不能自我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