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知廬陵縣:走出龍場的第一程 三

第八章 知廬陵縣:走出龍場的第一程

當然,時位移人,劉瑾掌管司禮監之後就不再說這些話了,但這至少說明他對朝政還是很有自己一番見解的。劉瑾當權之後,招權納賄的事自然像所有奸佞都會做的那樣緊鑼密鼓,但他也做了許多至少出發點是鞏固大明王朝的政治改革,諸如清丈土地、精簡機構、為百姓減免賦稅,甚至啟用了一些有治世之才的正人君子。圍繞在劉瑾身邊的,也不儘是只會阿諛奉承的小人,佼佼者如屢得名臣推薦的進士出身的張彩。
但凡事總有例外,王守仁不出所料地以「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姿態上書,盡陳事件始末原委,論述蠲免之勢在必行,文末說上官若有怪罪,自己甘願一人承擔,大不了罷官歸田。九_九_藏_書
我們當然不難預測王守仁的做法,也不難預測他的結局。
倘若不考慮道德色彩的話,那read•99csw•com麼可以說張彩之於劉瑾堪比諸葛亮之於劉備。
劉瑾當然一直沒有閑著,他曉得打天下難,治天下也難,攫取權力不易,鞏固權力同樣不易。在劉瑾當時的位置上,要想鞏固權力,只做壞事,只迫害異己、招權納賄顯然是不足夠的。所謂「定海內者無私仇」,壞人要想做大也必須有不凡的心胸,更何況劉瑾真的有幾分政治抱負和政治眼光。
真正荒唐的是,劉瑾當初以雷霆手段剷除異己,開罪的無非九九藏書是戴銑、王守仁這樣的正人君子,但當他「整頓朝廷法度」的時候,卻開罪了太多的小人;劉瑾畢竟是奸佞,所以君子與他勢不兩立,而小人們因為利益受到侵害,自然也對劉瑾恨之入骨。於是,權力場上的明眼人其實已經能夠在劉瑾的熏天氣焰之下看到他早已註定的敗局了。
張彩勸劉瑾約束身邊的小人和宦官,說這些人大多隻會騙財壞事;張彩還勸劉瑾懲治貪賄,說所有貪賄最終只有兩個出處,非盜公帑,即剝小民,那些貪賄九-九-藏-書之徒借劉瑾的名義招搖撞騙,好處大多自己得了,獻給劉瑾的還不到十分之一,天下的怨懟卻全集中到劉瑾身上,實在得不償失。劉瑾還真有大奸大惡者的心胸和眼光,對張彩這些意見欣然接受,並且「知行合一」去了。天下最貪的人厲行反貪,這雖然有幾分荒唐,細思之下倒也是合情合理的明智舉動。
單論鎮守中官制度,劉瑾早在孝宗時就看它很不順眼,認為弘治一朝朝廷徒有虛名,權力盡掌握在司禮監和內閣手裡,天下鎮守、分九*九*藏*書守、守備等職位上中官皆由司禮監太監舉用,所以賄賂橫行,如果能將天下鎮守中官撤回,全部換一批人,讓他們各備一兩萬兩銀子直接獻給皇上謝恩,總好過讓他們拿更多的錢去賄賂司禮監。
然而蹊蹺的是,滅頂之災並沒有如期而至。王守仁那一封本該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公移只似泥牛入海,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似乎除了幸運之神的格外垂青,我們實在找不出其他解釋。鎮守中官究竟在忙什麼,劉瑾這個惡魔一般的存在難道吃齋念佛去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