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四章 致良知 六

第十四章 致良知

我們不妨藉助《新約》里的一個故事來理解孟子的意思。一群別有用心的人抓到了一個犯了淫|亂罪的女人,問耶穌該不該根據律法用石頭砸死她,耶穌說道:「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就先拿石頭砸她吧。」結果是眾所周知的:所有人都悄悄散去了。但這群人中如果有一個孟子式的人物,畢生都在扎紮實實地「集義」,從未做過虧心事,那麼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拿起第一塊石頭。
用之則行舍即休,此身浩蕩浮虛舟。
這樣的養心之道確實會使人越發磊落。正德十五年(1520年)六月,在贛州練兵的王守仁很是表現了一番磊落氣派。當時武宗的寵臣江彬派人來尋王守仁的把柄,門人弟子全在為王守仁著急,要他多加防範,小心避嫌,王守仁卻全不在意,寫下一首民歌味道的《啾啾吟》:
西家兒童不識虎,執竿驅虎如驅牛。九*九*藏*書
然而儒家的一貫策略恰恰相反,是對人不對事的,所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政治要清明,就必須君子在位,小人在野。於是我們通觀全詩,醇儒的浩然之氣明顯壓過了莊子式的明哲保身,使「虛舟」這個詞顯得格外礙眼。王守仁讀書既多且雜,所謂出入于佛、老,積習總難免帶出來一點,傳統儒家也自然會看他不慣。而雲譎波詭的世界再一次動蕩起來,一下子攫住了所有人的心,沒人再有餘暇來糾纏王守仁的是非了。
千金之珠彈鳥雀,掘土何煩用鐲鏤?
換言之,善是一種可以積累的能量,我們不妨將善能量積累的過程想象成吹氣球,氣球越吹越大,我們的能量就越飽滿,而做一件惡事就意味著用一根針在氣球上刺了一個小孔,僅僅因為九-九-藏-書這一個小孔,膨大的氣球就會迅速坍縮,並且再也吹不成飽滿的樣子了。
所謂「集義」,顧名思義,就是不斷在心中積累正義,具體方法就是永遠依照道德的指引做事,絕不做一件於心有愧的事,因為只要做了一件,心中那充沛的浩然之氣就會泄掉。
人生達命自灑落,憂讒避毀徒啾啾!
詩意是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這是聖賢的古訓,沒必要為了潛在的憂患做出「小人長戚戚」的猥瑣之態。心之所向,皆是道義上的康庄大道,只管走下去就是了,得失禍福自有天定,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君子對於官場,也早有「用之則行,舍之則休藏」的古訓。朝廷任用我,我就安心效力;朝廷罷黜我,我就九-九-藏-書獨善其身,所以升沉去留都不值得憂慮,只要像虛舟一樣就好。大丈夫就該這樣磊落,哪能像囚犯一樣束手束腳呢?你們看那東家老翁,處心積慮地防範老虎,結果還是被老虎吃掉了;西家小孩子不曉得老虎是猛獸,拿著竹竿像趕牛一樣把老虎趕走了。所以啊,做人沒必要因噎廢食、怕這怕那的。
這首詩里最耐人尋味的是,王守仁所自詡的「此身浩蕩浮虛舟」其實是莊子的概念,而莊子描述虛舟境界,是給世人指出一條避禍全身的養心之路——有了這樣的心靈修養,就算得罪了人,也不會遭人記恨。當然,這完全是以功利主義為出發點的。
一個人只要成功地「集義」,就會信心滿滿地以正義自居,自然會養成一種大無畏的氣勢。而在價值一元化的古代社會,當事人完全有資格懷有這份自信。所以,通過「夜氣」窺見良知的萌芽,通過「集義」將良知的萌芽read.99csw.com培育為參天大樹,這也就是「致良知」的功夫了。
信步行來皆坦道,憑天判下非人謀。
君不見東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銜其頭?
知者不惑仁不憂,君胡戚戚眉雙愁?
從「夜氣」可以發現善端,但如何才能培育善端呢?孟子給出過一個經典答案:集義。
此時的王守仁顯然豁達了許多,但這種人生境界究竟可不可取恐怕也只能因人而異了。以理性角度來看,「君不見東家老翁防虎患」云云顯然缺乏概率意識,防範就算做不到萬無一失,活命的概率總比聽天由命大,想來處於虎患威脅的人家誰也不會真的派小孩子拿著竹竿去驅趕老虎吧?
《莊子·山木》這樣解釋虛舟境界:試想乘船渡河的時候,有一隻空船撞了上來,這時候就算急性子的人也不會發怒;但如果撞來的船read.99csw.com上有一個人,這邊船上的人自然會喊著叫他把船撐開。如果喊了一聲不見回應,再喊一聲仍不見回應,第三聲就一定會惡言相加了。生氣或不生氣,取決於撞來的船上有人還是沒人。
做一個通俗的解釋,這就是說,一個人先要不把自己當人,然後別人也不把他當人,這樣就算他「撞到別人」,人家最多只會覺得倒霉,卻不會怪他。表現在實際生活中,這大約就是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的態度,只要你始終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人們也很清楚你這樣的做事風格,那麼無論你的言行傷害到誰,對方也不會覺得你是在針對他,對你的恨意也自然不會太深,如果不是全然無恨的話。
詩說的不是理智,而是情感,在情感上蔑視敵人,這也不失為一種取勝之道。
丈夫落落掀天地,豈顧束縛如窮囚!
痴人懲噎遂廢食,愚者畏溺先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