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五章 征思、田 十

第十五章 征思、田

朝廷是否能接受王守仁的意見,這全是未知數。當初王守仁之所以用兵如神,全賴中央有個兵部尚書王瓊為他提供一切支持,免除一切後顧之憂。但是時過境遷,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朝廷能做到當初的幾分,王守仁畢竟無法逆料。
盧蘇、王受等人竟然沒有當年池仲容那樣的狡黠,看到書信之後的反應是「皆羅拜踴躍,歡聲雷動」,當即撤去守備,率領全部人馬來投降了。看來這一次王守仁判斷得沒錯,叛、撫兩方各懷真心,只要一枝橄欖枝打破僵局,便這樣一拍即合了。
杖責盧蘇、王受實在是太過大胆的舉動,畢竟其黨九_九_藏_書羽數百人就在帳下,部徒數萬眾就在城下,只要群情稍有不服,當即便會爆發一場血戰。王守仁偏就有這樣的底氣,更曉得朝廷既要立德也要立威,否則通通寬赦下來,會給當地留下怎樣一個「殺人放火金腰帶」的範例。
要知道此時的王守仁學術與兵法已經名滿天下,倘若這隻是他初出茅廬第一戰,盧蘇、王受不難從他的動作里看到招撫的誠意,但這時候誰還沒聽說他用兵多詐的名聲呢?遣散大軍,最可能只是一種迷惑對手的姿態,不知道哪天就會從哪裡殺出一支奇襲的生力軍來。
接到這份詔書,王守仁終https://read.99csw.com於可以放手施為。第一項措施就很不給前任留臉面:將姚鏌從各地調集的幾萬軍隊一一遣散,只留下幾千人,即便是這寥寥幾千人,也放下了緊張的備戰姿態,一併解甲休息。不久之後,王守仁又將行營搬到南寧(今廣西南寧),與思恩、田州只有一步之遙。他究竟要怎麼做,還沒人能看得清楚。
但盧蘇、王受也許真的只是本無惡意的天真分子。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初七,這兩名匪首派遣頭目十餘人求見王守仁,訴說官逼民反的苦衷,極力懇求寬宥。王守仁回信一封,柔的一面是申明朝廷https://read•99csw.com的招撫態度,剛的一面是限期二十日,要盧蘇、王受親自來行營認罪。
然而「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破自己的心中賊易,破他人的心中賊難。王守仁依贛州慣例,才破了「山中賊」,便在兩廣一帶發展文教事業,畢竟所謂「治夷之道,宜順其情」往好處說是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往壞處說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只有推行儒家教化,統一意識形態,才是真正長治久安的辦法。「禮聞來學,不聞往教」的經典禮學原則就這樣被拋諸腦後,作為禮學專家的王守仁不會不曉得自己犯了儒家忌諱,但那又如何呢,任何教條九-九-藏-書主義者在這種時候會生出的顧慮都是與他無緣的。
以今天的大詞來說,這樣的手法可謂一種「意識形態入侵」,畢竟在同一種意識形態里,遇事總是好商量的。我們在西方國家的殖民史里,在晚清的歷史里,乃至在今天的國際關係里,總能看到諸多的例證。
以上經過,俱見於王守仁《奏報田州、思恩平復疏》,奏疏結尾再談善後事宜,「治夷之道,宜順其情」。原本一場兵連禍結、曠日持久的災禍就這樣被輕易化解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果然,這一屆的兵部尚書王時中不同於當年的王瓊,對王守仁的意見逐條批駁。然而幸運的是https://read.99csw.com,這一屆的內閣首輔楊一清也不同於當年的楊廷和,草詔批複,准王守仁便宜行事,不要心存顧慮。
王守仁顯然既做足了情報工作,也做足了利害分析,全不懷疑盧蘇、王受的真心,坦然接受了眾人歸降,又坦然將盧蘇、王受二人在軍門前處以杖責一百,杖責之後方才解縛,宣諭說受降赦罪是朝廷好生之仁,杖責一百是人臣執法之義。
當月二十六日,盧蘇、王受率眾俱至南昌城下,分屯四營,翌日便與眾頭目自縛雙臂,數百人赴軍門投見,號哀控訴。面對這樣的大陣仗,倘若信心稍差幾分,總會既疑且懼,而一旦疑懼之情稍稍流露,便不知道會激發出怎樣的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