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五章 征思、田 十一

第十五章 征思、田

十一

明英宗天順年間,一度有韓雍統兵二十萬眾深入大藤峽,以畢全功於一役的魄力犁庭掃穴,徹底搗毀了大藤峽,最後將大藤峽改名「斷藤峽」,以示匪患就此根除。而結果是,官軍才撤,大藤峽便顯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蓬勃生機了。
王守仁這一次受命平定思、田之亂,了事之後交差請辭,致仕回鄉,這是最常規的做法,也一定是朝廷里的那些猜忌者最樂見的。兩廣官民卻從王守仁身上看到了最後的一線希望——如果有誰可以一勞永逸地平定「瑤賊」,那一定非王守仁莫屬。地方官連忙集體呈奏,公文最後有這樣的結語:「瑤賊之與居民,勢不兩立,若瑤賊不除,則居民絕無安生之理。」思、田之亂既已平定,何不乘此軍威,一舉解決心腹之患呢?(《征剿稔惡瑤賊疏》)九九藏書read.99csw.com
八寨更是一塊啃九-九-藏-書不動、砸不碎的硬骨頭。明代初年,名將韓觀威震兩廣,偏偏對八寨無可奈何,數萬大軍不能進尺寸之地。所以自韓雍、韓觀之後,儘管當地受害百姓無數次請求朝廷發兵剿匪,但朝廷只是對大藤峽、八寨「隱忍撫諭」,最多也只是嚴重警告加強烈譴責罷了。這一對策雖然軟弱,倒也https://read.99csw•com不失為明智之舉,畢竟毫無勝算的仗誰也不願意去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邊的思、田之亂才按下去,那邊的大藤峽、八寨又起了更大規模的動蕩。後者是兩廣一帶的瑤民土著,當代史書往往會指稱地名以淡化民族色彩,而在王守仁當時的奏疏里,大多是用「瑤賊」這個在今天看來政治上很不正九九藏書確的稱謂,而「瑤賊」作亂之地,其實遠不止大藤峽、八寨兩處。
從岑猛父子到盧蘇、王受,都是官逼民反的一時之患,雖然聚眾數萬、攻城略地,但既非慣犯,更非悍匪。「瑤賊」卻不同,不但自明朝開國以來就屢服屢叛,而且全是一派土匪作風,倚仗地利之便殺人越貨,千百成徒,完全可以看作當初贛州盜匪的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