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語言之島 1

語言之島

1

前邊提到過孔子厄于陳蔡的故事,當時孔子分別讓子路、子貢和顏回這三大弟子談談想法,以顏回的回答最得孔子的歡心:「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這是《史記·孔子世家》的原文,大意是說:「老師的道太大了,以至於天下都容不下,但唯其如此,才顯出我們是君子。道若不能修,那才是我們的錯;道能修而不見用,這是當權者的錯。」易中天https://read.99csw.com《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裡邊這樣解釋:
古漢語確實有很大的模糊性,更何況沒有標點,斷句經常也會發生歧義。而且這種語言自秦漢以來就基本上被固定下來了,一直沿用到晚清、民國。要說中國傳統文化長於感悟、短於說理,恐怕和古漢語的特點是很有關係的。
朋友裡邊,蘇纓的文言文寫得很好,她從小受過這種家庭教育,無論散文、駢文都還算得心應手,她說只有思辨性的東西最是難寫,單是限定語這一項用文言文表達起read.99csw.com來就十分吃力。
一種語言就像一座島嶼,有可能兩座島嶼距離不遠,於是彼此舟楫交通,投桃報李,有可能兩座島嶼遠隔重洋,養育出了迥異的風景。我們的下一段旅行,正是往來於語言的島嶼之間。
所以,第一次看到易中天的解讀時,我很是困惑了一陣,然後仔細揣摩原文,覺得還是我自己的理解更能貼合上下文,但易中天的理解從語法上說也不能算錯。是的,兩種解釋在語法上都能成立,只不過我覺得顏回不九*九*藏*書會蠢到說出易中天理解的那種邏輯,易中天大約也不會以為顏回聰明到能說出我理解的那種邏輯。你到底支持哪一邊,就取決於你是覺得顏回是更聰明一點還是更蠢一點。
易中天過於細緻入微地索隱孔子師徒的心理軌跡,把顏回那句「不容然後見君子」理解成「因為別人容不下我們,所以我們一定是君子」;當年我讀這段古文,卻不是這麼理解的,我一直以為顏回的意思近似於「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或者「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愈是嚴峻的考驗,愈能顯出我們守道九_九_藏_書不移的君子氣節,而不是說「因為疾風在吹我們,所以我們一定就是勁草;因為天下板蕩,所以我們一定就是誠臣」。
沒有掌握真理是我們的恥辱,我們掌握了真理他們不用我們,是他們的恥辱。孔子太滿意了,所以說你要是錢多的話,我給你做管家。這是最高表揚了。但顏回這個說法有問題呀,什麼叫作「不容然後見君子」?人家越不理解我們,越不接受我們,越反對我們,我們越牛,阿Q。阿Q被抓起來以後,稀里糊塗審完了要他簽名,做筆錄嘛,不會,不認識字,畫個圈吧,很用心地畫了一個,畫成瓜子了,然後說什麼,孫子才畫得圓呢,和顏回意思一樣嘛,小人才到處受歡迎,我們君子就是不受歡迎,這不阿Q嗎?是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話是對的,但這話不能片面理解,也不能逆過來逆向地去推,說只要是少數人那就一定掌握真理,這不成立的。實際上真理是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有時掌握在多數人手裡,多數人不代表真理,也不能說少數人就一定代表真理。真理不真理跟人數多少沒關係。但他領會了領導的意圖,實現了孔子的目的。九*九*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