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部分 世界文學 中歐

第二部分 世界文學

中歐

中歐。可這究竟是什麼?位於兩個大國,德國與俄國之間的一批小國的總和。也就是西方的東部邊緣。好,可那又是些什麼樣的國家?波羅的海沿岸三個國家算不算?羅馬尼亞呢?它由於東正教會而被拉向東邊,由於它的羅曼語又被拉向西方。那麼奧地利呢?它在很長時間內代表了這一總體的政治中心。奧地利的作家一般只在德語的環境中得到研究,如果看到自己被趕到中歐這一多語言的爛攤子是會不高興的(要是換了我,我也會不高興的)。況且,所有這些國家是否曾經表達過創建一個共同體的明確、持久的願望?根本沒有。在幾個世紀中,它們中的大部分都從https://read.99csw•com屬於一個大的國家,哈布斯堡帝國,然而,到最後,它們只想著從中逃出來。
到了二十世紀,在一九一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從哈布斯堡帝國的廢墟上一下子出現了許多獨立國家,而且,除了奧地利,所有國家在三十年之後都被俄國統治:這可是在整個中歐歷史上都從未發生過的情況!接下來是一段長長的反抗蘇聯時期,起先是在波蘭,接著是在血淋淋的匈牙利,接著是在捷克斯洛伐克,接著,在很長時間內,又是在波蘭,而且是以十分激烈的方式。在整個二十世紀的下半葉,再沒有比這一系列反抗形成的金鏈https://read.99csw.com更讓人欽佩的了。正是這些反抗,在四十年中,削弱了東方帝國,使它變得無法管理,併為它的統治敲響了喪鐘。
在世界的大環境和民族的小環境之間,我們可以想象還有一級,可以稱之為中間環境。在瑞典與世界之間,這一級是斯堪的納維亞。對於哥倫比亞來說,是拉丁美洲。那麼對匈牙利來說呢,對波蘭來說呢?在我的移民過程中,我曾經試圖回答這一問題,我當時一篇文章的題目對此加以概括:《一個被綁架了的西方或中歐的悲劇https://read•99csw.com》。
十九世紀,所有這些國家人民的愛國熱情高漲,拒絕被同化,也就是被日耳曼化。即使是奧地利人,儘管他們在帝國中佔有主導地位,也未能逃避選擇的命運:選擇他們自己的奧地利身份,還是選擇從屬於他們將融化其中的大日耳曼統一體。我們又怎能忘記猶太復國主義,它也是在中歐誕生的,出於同一種對同化的拒絕,出於同一種猶太人要求作為一個有自己語言的國家而生活的意願!歐洲的基本問題之一,也就是小國的問題,在任何別的地方,都沒有凸現得如此令人深省,如此集中,如何具有代表性。
以上這些意見都足以將中歐這一概念的意義相對化,證明它模糊、約略的特徵,但同時又將它明確化。中歐的邊界是否真的不可能長久地、確切地劃定?就是!這些國家從來都不是它們的命運和邊界的主人。它們絕少是主體,幾乎總是歷史的客體。它們的整體性是非意向性的。它們互相鄰近,既非出於意願,也非出於好感,也非出於語言上的相近,而是由於相似的經歷,由於在不同的時代將它們彙集在一起,形成不同形狀,有著變動的、從來都沒有確定下來的邊界的共同的歷史處境。https://read.99csw•com
中歐不能被簡化為Mitteleuropa(我從不用這個詞)。那些只透過維也納的窗口知道中歐的人就喜歡這樣叫它,即使是在非日耳曼語的語境中;中歐是多中心的,根據是從華沙,還是從布達佩斯,還是從薩格勒布去看它而不同。但不管從哪個視野去看它,總是有一種共同的、大寫的歷史浮現出來。從捷克的窗口去看,我看到十四世紀中葉在布拉格出現的中歐第一所大學;我看到十五世紀胡斯的革命預示了宗教改革;我看到十六世紀哈布斯堡帝國漸漸從波希米亞、匈牙利、奧地利開始形成;我看到在兩個世紀中,那些為了捍衛西方不受土耳其侵略而進行的戰爭;我看到反宗教改革運動,巴洛克藝術的綻放,它為這一廣袤的、直至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領土打上了一種建築統一性的印記。https://read.99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