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肉之屬 爆肉

肉之屬

爆肉

二〇〇六年逯耀東教授遽爾辭世,我為他在永寶餐廳辦一場紀念餐會名曰「懷念的滋味」,邀請他生前的好友聚餐,大家吃吃喝喝,假裝逯老師還在。當天我也安排了爆肉、爆魚,魚肉條和裡脊肉條裹粉油炸,兩者皆外酥內鮮,其特色是麵糊不加發粉,也沒有沾酥炸粉,滋味雋永。
台菜的爆肉和爆魚像兄弟,經常一起出現在盤中,蘸胡椒鹽或番茄醬吃。工序是將魚肉和裡脊肉切成條狀,調味后,裹麵糊油炸,首在表現外酥內透的口感,需趁熱食用才好,是普遍受歡迎的台灣小吃。
我有時會想念大哥,忽覺爆肉爆魚飄香。
我偶爾想起大哥,卻始終不了解他,有一天在搜尋網站上鍵入他的姓名,竟跳出「葉振輝紀念部落格」:專研台灣史、read.99csw•com中國外交史、海洋法,「台灣歷史教父」「班上第一長人」。可能是學生們為他建構的,內容有短片和一些懷念的文字,是他,沒錯。我看到他的背影在鏡頭下漸行漸遠。
爆肉、爆魚通常先油炸半熟,上桌前再炸至金黃,能迅速上菜,乃理想的下酒佳肴;是台灣辦桌菜,也是尋常的酒家菜。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最頂級的酒家「江山樓」名饌中即有「生炸卜肉」。聽大哥說父親非常風流,當年做水泥生意,夜夜流連煙花世界,醉卧溫柔鄉時,他應該吃了不少爆肉。
既為炸物,我想象那豬肉若先用鹽、花椒、胡椒腌過再裹粉油炸,味道應當更優。不過在家自製油炸物大抵不若餐館所制,蓋一九-九-藏-書般家庭皆小鍋小灶,材料一下鍋,油溫立降;不像商家用大鍋油,熱容量(caloric capacity)大,較能維持溫度。
演講結束,我看了一下腕表,時間正好,現在去小港機場,可以從容搭飛機回台北。有沒有問題?聽眾席沉默著。我收拾桌上的東西,準備離去,高雄文學館的館長忽然對聽眾說:你們看台上的葉教授和台下的葉教授是不是長得很像?我快步走出會場時,「中山大學」葉教授跟了來,他表明為了聽這場演講,三個月前即排開所有事情云云。我客氣地說謝謝捧場。也許看我不太搭理,徑自快步離開會場,慌忙追趕過來擋在面前說:我是你大哥。我看他出示的身份證,沒錯,同一個父親,眼前這位高大英挺九九藏書的教授確實是失散五十年的大哥。我說對不起,真的要趕飛機,回台北我們再聚聚。
也許因此,大哥不再聯絡。前年春節我打電話,他正在英國,說返台後相聚。之後打了幾次手機都無人接聽,這是我最後一次聽他的聲音。
「卜」在這裡是什麼意思?當然跟預兆、姓氏無涉。追究起來,恐怕是市肆約定俗成的筆誤。「卜」的閩南語發音近似「爆」,油爆的意思,可能是客人點菜時為了較容易書寫,以訛傳訛,遂俗成「卜」字。准此,則爆肉即油爆肉條,爆魚就是油爆魚柳,爆肉和爆魚外形一樣,後者截然不同於魯菜中的爆魚概念,魯菜所制是將草魚或青魚切成一點五公分左右的魚片,炸熟后浸泡醬汁。
永寶餐廳擅烹古早台菜,大抵為庶民吃食,體https://read.99csw.com現平凡中的質樸美。創業者「老鼠師」陳永寶從一九六七年起專營外燴,打響名號后開設餐廳;第二代掌門人陳欽賜完全繼承父親的廚藝,保留古早的辦桌滋味,更不斷研發創新。世事多變,永寶舊址改建大樓后即歇業;倒是我和那裡藕斷絲連般,多年後竟搬遷住進該棟新大樓。
我約了大哥大嫂在永寶餐廳餐敘,聽他敘述我的幼年往事,以及我幾乎未曾見面的父親。我點了一些招牌台菜,包括「卜魚、卜肉」,即干炸魚條、干炸肉條。
幾年前清明,大哥發來電郵:「清明祭父,上午十點我在捷運六張犁站等你,什麼都不必帶,我準備。」我考慮了一天,終於回複電郵拒絕。我自幼雖被遺棄,對父親並沒有任何恨意,可我不認識他呀,為什麼去祭拜一https://read•99csw.com個陌生人?
爆肉尤風行於宜蘭,羅東夜市即有「一哥」「小春」等名攤。三星鄉天送埤「味珍香卜肉店」面衣用醬油、糖、蛋、太白粉、麵粉等調製,酥炸后帶點甜味;工序特點是油炸兩次,外酥內嫩且多汁。店內張貼了一小段文字講述味珍香的故事:第一代創業者為吳秀,戰前在羅東鎮開設居酒屋,日本食客授以豬肉炸物技巧,吳秀據以制出風味獨特的炸肉云云。傳說爆肉源於此店,並不可信;蓋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酒家就已普遍,它受到日本料理的影響,如「天婦羅」之屬是可以理解的。
高明的台菜館都能烹出美味的爆肉和爆魚,如明福餐廳的「卜魚」。景美「義興樓」的「炸卜肉」用的即是無油花的腰內肉,油炸前先腌以醬料,裹上蛋液面衣,外皮香脆,肉質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