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醬之屬 橘醬

醬之屬

橘醬

非獨食物,任何事物能調和,即能給予吾人快|感。異樣殊態能互相支持,彼此配稱而蕩漾出美感,如美好的姻緣,需要兩情相悅;所有的美色,無非諸色融洽后的顯現;精彩的雕塑,其濃淡、疏密、陰陽、向背相配稱;一切美音,莫非節奏的高低、長短、快慢能互相呼應。
系客家名菜之一,有傳統個。
這席話講的是飲食的調和之道,任何美味,也無非諸味調和;有些嗆口的酒有效調和即成美酒,一碗色拉需要酒醋參加演出,一張披薩不能缺少乳酪陪伴,一盤意大利麵渴望橄欖油。
國民黨系紅菜葉,無黨派就系姜麻酸醋。盡合味。
曰:「難言也。作廚如作醫。吾以一心診百物之宜,而謹審其水火之齊,則萬口之甘如一口。」問其目,曰:「濃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雜之。視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阨之。」https://read.99csw•com
鹹菜豬肚湯

因此總是令我聯想客家土樓,有著完備精緻的防禦設施,其外牆厚一至二米,一、二層不開窗,僅有的堅固大門一關閉,土樓便成堅不可摧的堡壘;炎夏可抵暑氣,寒冬可抵冽風,還能自動調節室內的溫度。
紅菜葉 一定要用 姜麻酸醋,

有時下課餓極了,先到校門口「新陶芳」read.99csw.com餐廳吃中飯,無論點食五花肉、鹽焗雞、水煮鵝肉,或福菜肉片湯,都請店家送來一碟橘醬,好像蘸什麼都爽口。橘醬堪稱客家人的極品鮮味蘸醬,從前陪秀麗回娘家,餐桌上例有白斬雞、鵝,也必定有一碟橘醬。它可以搭配大部分的客家菜肴,是明顯的客家符碼,是客家人的集體味覺習慣,展現他們的集體智慧。杜潘芳格有一首客語詩《選舉合味》:

脯娘人就想,那系民進黨系傴腰菜,國民黨就橘醬豆油。
台灣人大家團圓享受客家好味道一樣選出好人才。
限菜 煮湯時 愛配 細魚甫干
一般加醬https://read.99csw.com油當蘸醬,可作調味料炒制,亦可用來腌漬食材。台灣原生種的酸橘專做橘醬,也有人用金橘製作。橘醬清香味雋,有效調整白切肉可能的油膩,除夕夜吃了豐盛菜肴,大年初一客家人往往燙青菜,用傳統橘醬蘸著吃,清淡一年初始的味覺和腸胃。它的營養、性味功能,又予人體多了防禦機能。
坊間橘醬多帶著苦味,用酸橘製作必須先殺青,即去苦工序。許美芳、洪偉玲撰《酸橘醬產品開發研究》頗可參考,文中提出橘醬的標準化製程與配方:將剝下之酸橘皮以添加百分之二食鹽之六倍水煮三十分鐘后,再用五倍水浸漬二個半小時,能有效去除酸橘皮之苦味;橘醬製作過程中添加百分之一玉米澱粉來調整產品流動性,經六個月貯存后尚九-九-藏-書未出現離水現象,即可裝瓶,以一百度加熱十至十五分鐘之後殺菌,延長貯存期限。
橘醬的果香和果酸,有效修飾了客家菜油鹹的本色,清新,雋永,在眾肉之間光彩灼爍。肉品需要橘醬往往更甚於蔬菜。水煮蔬菜也許平淡,只要細味細品,心懷感恩,再怎麼寡味的食物,入了嘴,心裏就蘸了橘醬;心裏有了橘醬,好像靈魂里有了音樂。
一家團圓食飯時
橘醬的美學手段為調和,抵消扞格,溫柔歧異,所謂調和鼎鼐;餐桌上,橘醬擔負調和的任務,引出食物的美味,增添香氣,乃至糾正肉類可能的腥味和油膩。袁枚問家廚王小余烹飪之道:

若自己在家製作,果實先去蒂去籽,分開果肉。橘皮放入湯鍋中,加水read•99csw•com浸泡十分鐘;瀝干后,與果肉、辣椒一起打碎,過篩;加入糖、酒,煮成泥狀。適合作蘸醬,色拉醬。
詩人自注:婦人家、脯娘人,都指結過婚的女人。杜潘芳格是新竹縣新埔人,本詩描述媳婦烹煮客家菜,總是會使用傳統客家調味品,如水煮青菜不可缺少橘醬,通過這些佐醬象徵台灣政治的多元,裏面充滿了期待和寬容。
傴腰菜 一定愛用 橘漿(醬)豆油,
婦人家 料理青菜時
有一次去新埔採訪柿餅,順道在附近小吃店午餐,吃什麼早忘了,竟記得一直蘸橘醬,還買了店家自製橘醬帶回家。新埔盛產橘醬,市面上的橘醬多來自新埔,知名者如「合發」「義順」「銀龍」,另有許多小規模自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