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店之屬 眷村菜

店之屬

眷村菜

如今,台灣的眷村幾已全部改建,沒有了村子,漸漸形成懷舊情感,有些標榜眷村菜的店家刻意經營出一種懷舊氛圍,如榮民證、獎狀,甚至掛著用美援麵粉袋縫製的內褲、鋼盔、軍帽,逃難時的船票,彈藥箱改裝的傢具,國民黨當年的宣傳口號,「村子口老王眷村菜」牆上:「軍民一家,共榮共存」;桌上多供應有辣油、酸菜。
如此客觀條件,形塑出眷村菜用料簡樸的清貧性格,簡樸卻頗見巧思,一樣的材料,不一樣的做法,圖的是讓家人溫飽,吃得開心。例如豆腐,可以紅燒,可以涼拌,可以干煎九*九*藏*書,甚至可以灌香腸;又如泡菜壇,胡蘿蔔、白蘿蔔、高麗菜、大頭菜、小黃瓜、辣椒、豇豆輪流進駐,能直接吃,也能加辣椒、花椒、肉末或雞丁炒制。
眷村帶著臨時、克難性格,多狹仄人稠,鄰居間往往前門通後院,緊挨著來自五湖四海的軍人及眷屬,不同的族群、語言、文化、宗教信仰聚在一起。軍人多半時間在部隊,眷村中的婆婆媽媽們在物質缺乏的環境中,努力要變化出不同的食物來餵飽孩子,大家相互傳授,彼此學習,竟逐漸融匯出南北交雜的風味。
那年冬天read•99csw•com,在阿公店水庫露營后,好友曾堯生和我同時跟張家兩姐妹交往。張家住岡山空軍眷村,我有時去了就順便賴在她家吃飯,至今記得張伯伯炒的家常菜十分下飯,蒜苗爆炒臘肉尤其印象深刻,正宗湖南口味。
無論外部景觀或內部組織,眷村都呈現軍隊編製觀念的轉化和移植。它不僅是地理位置的封閉、區隔,裡頭的生活形態和眷屬的意識形態,也深深受到軍政組織的形塑和影響。眷村文化是台灣戰後文化很重要的部分,不僅對眷村子弟有意義,它見證第一代的離鄉背井、辛苦奮鬥https://read.99csw.com,注入台灣新的生命力。
台北「南村小吃店」在信義區四西南村,又號稱「小凱悅」,滋味被信賴的程度不難想見。我偶爾去吃炒麵、滷味、蒸螃蟹,後來眷村改建,搬遷到附近繼續營業。台北信義計劃區原先是四四兵工廠,附近的眷村改建后,現在已是台北市的金融中心、商業中心,群聚著許多豪宅。
當時財政困窘,軍餉都很低,眷屬們因此多兼家庭代工、經營小吃以貼補家用,眷村乃成為大陸各地風味小吃的發源地。
蔣中正先生剛撤退到台灣,興建眷村,以儉樸克難的話語安排軍眷居住https://read•99csw.com這種臨時住所。不久就要回大陸,成為當時的集體信仰。
眷村菜是一種戰爭衍生的食物,不屬任何菜系,可謂大江南北各家各戶的家常菜。對眷村內的人而言,眷村菜是家鄉菜,濃濃的媽媽味道;對眷村外的人來講,眷村菜就是外省菜。眷村菜是籠統的概念,我們很容易分辨哪些菜肴是台菜,卻不易斷定台菜之外哪種菜肴並非眷村菜。
加上從前軍眷都固定配給有米、麵粉、油、鹽,主食既無須花錢,炒飯、炸醬麵、麻醬麵、陽春麵、蔥油餅、烙餅、卷餅……就有無窮的變化,也讓眷村菜重咸重油、面類居多。
中國九*九*藏*書人的主食大抵是南米北面,台灣以米食為主,撤退來台的部隊中,有不少北方人,麵食文化順勢加入台灣的菜單中。眷村麵食最明顯的符碼之一是山東大饅頭,忠貞市場內「秦記山東饅頭」標榜遵古法老面發酵,數十年來蒸籠飄香,品項除了原味饅頭,還包括白甜饅頭、全麥饅頭、芋頭饅頭、鍋貼饅頭、雜糧饅頭、南瓜饅頭、芝麻火燒、杠子頭、花捲及各式包子、水餃等,飽足了許多眷村老伯伯,撫慰他們的鄉愁。山東饅頭較碩大,秦記用手工製作,將酵母摻入麵粉中揉制,等待成發麵,令麵筋軟化,令麵糰產生氣體而膨脹,產生酒香及特殊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