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道與德 5、「空心人」

第一章 道與德

5、「空心人」

「跟著感覺走」就會使人心失去監控,私慾被世俗煽動起來就將無所顧忌,覬覦富貴便是「人生正道」,追逐金錢便成為「正當功課」。只要能賺到金錢就不惜出賣肉體,只要能換取高官便不惜卑躬屈膝,只要能滿足自己的慾望,只要能得到榮華富貴,人格、尊嚴統統都可以「抵押」,靈魂、肉體統統都願意「典當」,甚至不惜豁出身家性命去鋌而走險,坑蒙拐騙,行賄造假,放火殺人,無惡不作,無所不為。
「道」不僅是世界的本原與基質,也是萬事的真諦和生活的準繩,更是我們生命的根基、力量的源泉和精神的支點。東方聖哲深知「道」對一個人生命的意義,他們強九-九-藏-書調「惟道是從」,甚至主張「從道不從君」,西方聖哲也聲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他們始終保持著對「頭上星空和心中律令」的敬畏。

詩中這種可怕的懷疑情緒,表明我們缺乏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人生態度,內心深處一片蒼白空虛,大家已經或正在變成「空心人」。有位西方現代詩人真切地表現了「空心人」的生命形態:



如今,人們破除了對鬼神的迷信,也喪失了對「道」的虔誠;打破了對權威的盲目崇拜,也丟掉了對「道」的自覺服從。我們不信邪也不信「道」read•99csw.com,懷疑上帝也懷疑真理。「天上沒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個體似乎變成了上帝,人好像快要變成神。事實上我們的生命像一根沒有根蒂的飄蓬,精神一直處於沒有皈依的六神無主狀態。一位當代詩人在一首名為《回答》的詩中說:
古代的人生箴言是「惟道是從」,今天的生存方式是「跟著感覺走」。
空虛的根源就在於我們失去了生命的根基,就像身體抽去主心骨,像汽車丟了方向盤,像輪船沒有了指南針,因而我們的人生沒有前進的方向。
(參見原第21章)read.99csw.com
我們是一些空心人,像是製成的標本;我們相互靠在一起,頭腦中填滿了草梗!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這裏所謂「惟道是從」的「道」,其內涵就是淳樸、本真、自然、無為。只有「惟道是從」,才能使靈魂有所皈依,使行為有所收斂;只有「惟道是從」,才能還人世以淳樸,還生命以真性。
「道」雖然不可道不可名,雖然那樣恍兮惚兮,可古代聖哲為了「聞道」「體道」「證道」執著而又虔誠。且不說道家創始者強調體道和履道了,儒read.99csw•com家聖人孔子也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告誡弟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釋家也有許多投虎求佛和面壁證道的故事。雖說儒、釋、道各道其所「道」,但各自對道的誠信是無可懷疑的。大德大賢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惟道是依」「惟道是從」。
道作為萬物因之而生的世界本原,作為萬物因之而長的世界基質,其本身既不可言說又不可把捉,說無而又有,似實而又虛,只好用「恍恍惚惚」來形容它。可那恍恍惚惚中又有形象,那恍恍惚惚中又有實物,那深遠暗昧中又有生命的精質,這精質是那樣真實、那樣可信。它從古至今不可命名,但它的名字又永遠不可廢去。我們是從萬物https://read.99csw.com的開端來認識「道」的,而之所以知道萬物的開端,又是從「道」這兒認識到的,——這大概就是現代解釋學所謂的「認識的循環」或「解釋的循環」吧。
「跟著感覺走」就難以確定矢志不渝的人生目標,大家都隨著世俗的潮流一起東碰西撞。即使像找終身伴侶這樣的人生大事,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大兵吃香時就去追求大兵,大學生走俏時就去追求大學生,時下腰纏萬貫的大款行情看漲就趕忙去傍大款。有時看起來是我們自己在拿主意,是我們自己在獨立思考問題,其實這是一種假象,如我們去商店買一件新潮時裝,誤以為真的是自己「感覺」這種樣式特別好,實際上是電視廣告告訴我們穿上它才入時才瀟洒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