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建安風骨與正始之音 第一節 曹氏父子的詩歌創作

第一章 建安風骨與正始之音

建安詩歌通常是指漢末建安元年至魏明帝太和年間(約196—232)這一時期的詩歌創作。建安三曹父子都「雅愛詩章」,建安七子又都齊聚鄴下,建安詩壇可謂「彬彬之盛」(鍾嶸《詩品·序》)。其時「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三國志·王粲傳》),國家的動亂分裂激起了一代士人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而「人之覺醒」的社會思潮與人命危淺的社會現實,又引發了詩人們死生無常的喟嘆和對個體生命的依戀,這樣就形成了以慷慨悲涼為情感基調的「建安風骨」。
正始是魏廢帝曹芳的年號(240—249),正始詩歌則包括魏明帝太和末年至西晉立國(約233—265)這一歷史階段的詩歌創作。這一歷史時期,屠殺、陷害、猜忌、恐怖伴隨著司馬氏集團陰謀篡權的全過程,建安那種相對開明的政治風氣煙消雲散,慷慨任氣的社會環境沒有了,「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的文學氛圍消失了,因而正始詩歌也就失去了建安詩歌中那種高昂奮發的精神。如果說建安父輩們關注的是外在事功的追求,那麼正始詩人注重的則是理想人格的建立。當時玄學的興盛以及現實的嚴峻,使得憂生之嗟與理性思索成了正始詩歌最突出的特徵。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詩歌完成了由「漢音」到「魏響」的歷程,完成了從樂府民歌向文人詩歌的轉變,五言古詩由此而走向成熟,併產生了像曹操、曹植、阮籍這樣的傑出詩人。

第一節 曹氏父子的詩歌創作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他前期受盡了父王的寵愛和眾人的恭維,是在眾星捧月中度過的,他與當時年輕的政治家、詩人有密切的交往和廣泛的聯繫,因此他寫了不少贈答之作和游宴之章,「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游。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箜篌引》中開頭這幾句描寫的就是這種宴遊生活,此外這類作品還有《公宴》《鬥雞》等篇。建安詩人此類詩作很多,這說明日常生活也成為詩歌的表現題材,只是曹植這類作品詞采更加華麗,筆力更加酣暢。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年輕的詩人並沒有沉溺於宴遊走馬,他十分關注社會的戰亂和人民的疾苦,如《送應氏二首》之一: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觀滄海》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絕唱: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曹植是建安文壇上一位眾體兼善的作家,也是建安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人們甚至將他與唐代大詩人杜甫並列,「備諸體于建安者,陳王也;集大成於開元者,工部也」(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二)。清吳淇在《六朝選詩定論》卷五中也說:「《選》詩有子建,唐詩有子美,各際中集大成之詩人也。蓋漢道創于蘇、李,盛于曹、劉;唐制始於沈、宋,盛于李、杜耳。」其詩不僅當時好評如潮,後世同樣影響深遠。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父親曹嵩為東漢後期宦官曹騰的養子,雖然漢末官至太尉,但其出身卻十分低微,當時人們就「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曹操少時任俠放蕩,「機警」而有「權數」,很早就被人視為「命世之才」,並被當世的名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他果然在漢末的群雄角逐中擊敗了眾多對手:伐董卓,滅袁術,斬呂布,敗袁紹,建安十三年受封為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北方事實上的統治者。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曹丕的詩歌從題材上大致可分為三類:紀宴遊、述征戰和寫男女相思。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鍾嶸在《詩品》卷上中評其詩說:「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骨氣奇高」是指他的詩情慷慨悲壯,氣勢雄強飛動,文詞遒勁有力;「詞采華茂」是指他才思富艷,詩語流麗精工。前人認為:「繁華損枝,膏腴害骨。」劉勰在《文心雕龍·風骨》中也說:「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徵也;思不環周,索莫乏氣,則無風之驗也。」「華辭」與「骨氣」原為兩個彼此排斥的美學範疇,而曹植卻將它們二者有機地統一在一起。他的詩歌既筆力雄健,又詞采華茂,在富麗的語言中顯出雄渾的氣象。慷慨悲壯是建安詩歌的時代風格,「詩賦欲麗」也是建安詩人的普遍共識,所以「骨氣」與「華辭」並不是曹植所獨有,只是read.99csw.com他比別人更為突出而已,就骨氣而言他比時人更為雄強,就詞采來說他顯得更為華麗,在「五色相宣,八音朗暢」這方面,仲宣、公幹無法與他抗衡(沈德潛《古詩源》卷五)。他之所以能兼二者之長,與他個人的人生際遇和個性氣質有關。鍾惺對此有精當的論述:「子建柔情麗質,不減文帝,而肝腸氣骨,時有磊塊處,似為過之。」(《古詩歸》卷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曹氏父子既是曹魏政權的中心人物,也是建安詩壇上的當然領袖,這不僅是由於他們的政治地位,不僅是由於他們三人都「體貌英逸」愛惜人才,更是由他們三人的創作實績決定的。曹操固然開一代詩風,曹丕也妙善詩章,曹植更是「才高八斗」。他們的詩歌代表了建安詩歌的最高成就。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前期的詩歌或描寫他公子生活的放縱浮華,或抒寫他建功立業的理想抱負,詩情意氣風發,詩語詞采飛揚,《名都篇》和《白馬篇》是他前期的代表作: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名都篇》「無所寄託」,只是抒寫「遊玩之樂,騎射之巧」(參見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六,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卷三),詩中極意誇張京洛宴會的豐盛,少年騎術射技的高超,是詩人早年「鬥雞走馬」「妖女美酒」浮遊生活的寫照。《白馬篇》也是他前期的代表作之一,清朱乾在《樂府正義》卷十二中說:「此寓意于幽並遊俠,實自況也。子建《自試表》雲:『昔從武皇帝,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伏見所以用兵之勢,可謂神妙。而志在擒權馘亮,雖身分蜀境,首懸吳闕,猶生之年。』篇中所云『捐軀赴難,視死如歸』,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詩中這位身手矯捷武藝高超的遊俠,為了保家衛國而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是他青年時精神風貌的縮影。清沈德潛認為「《名都》《白馬》二篇,敷陳藻彩,所謂修詞之章也」(沈德潛《古詩源》卷五)。這兩首詩無論抒情寫意都酣暢淋漓,大量的排比句奔騰而下,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詩人下筆琳琅的才華、血氣奔涌的激|情和慷慨豪邁的氣勢。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曾封陳王,死後謚「思」,世稱陳思王。他和兄長曹丕一樣「生乎亂,長乎軍」(《陳審舉表》),時代的動亂激起了他濟世的雄心,年輕時就希望自己能「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絕不願只「以翰墨為勛績,以辭賦為君子」(《與楊德祖書》),生命的後期最使他害怕的就是「生無益於事,死無損於數」(《求自試表》),併發出了「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雜詩》之五)的呼喊。他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文章詩賦援筆立就,一度深得曹操的賞愛,認為他是「兒中最可定大事」(曹操《臨淄侯曹植犯禁令》)的一個。曹植對自己的治國才能就像對自己的文學才能一樣自負,在《陳審舉表》中說自己年輕時「數承教於武皇帝,伏見行師用兵之要,不必取孫吳而暗與之合」。但從其一生的言行來看,他放縱任性而行事疏闊,好發空言卻缺乏實際才幹,這使他後來失寵于父王,也導致他後來人生的悲劇。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代漢稱帝后,他受盡了皇兄皇侄的冷遇、猜忌和監視,過著名為藩侯實為囚徒的生活。
後者的代表作有《短歌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後期的詩歌主要九九藏書抒發生命價值不能實現的焦慮,雄心不能施展的苦悶和對社會與人生的悲劇性體驗。曹植一方面意識到流光易逝,「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贈白馬王彪》),「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箜篌引》);另一方面他又「願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薤露行》),因而當他後期被排擠被閑置后,他心中就一直籠罩著壯志成空的陰影。《美女篇》《七哀詩》《雜詩》《贈白馬王彪》《吁嗟篇》《野田黃雀行》是他後期的代表作,這些詩歌是他在壓抑、痛苦、悲傷中的哀號,最能代表建安詩歌慷慨悲壯的時代風格,也代表了他詩歌的最高成就。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前者的代表作如《薤露行》,被清沈德潛視為「漢末實錄」(沈德潛《古詩源》卷五),而《蒿里行》更是被明末鍾惺譽為「詩史」(《古詩歸》卷七):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存者忽復過,亡沒身自衰。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217)立為魏太子,二十五年(220)代漢自立,史稱魏文帝。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沒有乃父的魄力、雄心、膽略和氣度,在政治上乏善可陳,但作為一個詩人和學者,他又很有才華,並且有多方面的建樹,劉勰稱其「樂府清越,《典論》辯要」(《文心雕龍·才略》),史家稱其「天資文藻,下筆成章」(《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他的《典論·論文》和其他文賦另章闡述,這裏只談談他的詩歌。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
步登北芒阪,遙望洛陽山。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他這種悲壯哀傷的情感有https://read.99csw.com時運用比興的手法,寄寓於美女思婦的幽怨之中,如《美女篇》: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曹操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草書、音樂、圍棋、方葯都達到了他那個時代的第一流水平,即使罵他「漢世奸賊」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多才多藝」。他的大部分光陰都在戎馬生涯中度過,因此他的詩歌也大多在馬背上哼成。史載「(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由於他的家世並非顯貴門第,他輕視煩瑣禮儀而崇尚通脫,鄙棄虛飾而注重實效,又由於他良好的音樂素養,現存的二十多首詩歌全是能「被之管弦」的樂府詩,且多屬於來自民間的「相和歌」一類。這一類樂歌當時文人很少親手寫作,曹操從不受傳統和偏見的束縛,他發現了這一藝術形式的真正價值,在他大力提倡和成功實踐的影響下,詩人們才認識到它的藝術潛力,並使這一民間文學逐漸向文人詩歌轉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膾鯉臇胎蝦,寒鱉炙熊蹯。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曹植詩歌中樂府詩約佔一半,但他的樂府詩大部分「無詔伶人,故事謝絲管」(劉勰《文心雕龍·樂府》),範文瀾先生評註說:「子建詩用入樂府者,惟《置酒》(《大麴》《野田黃雀行》)、《明月》(《楚調》《怨詩》)及《鼙舞歌》五首而已,其餘皆無詔伶人。」也就是說他的樂府詩基本上都是不入樂演唱的徒詩,他的樂府詩與漢樂府相比,有雅俗之分與華質之別,這說明曹植在乃父的基礎上進一步使樂府歌辭文人化。另外,他寫樂府詩又使他的非樂府詩能熟練地借鑒樂府的長處,如《贈白馬王彪》使用連章體,每章之間又使用頂針修辭,還有《美女篇》等詩明顯吸取了樂府民歌的技巧。另外,他的詩歌語言典雅華麗而又流暢明快,兼具文人詩的氣質與樂府民歌的神韻,難怪鍾嶸稱其「體被文質」了。
此詩用樂府舊題「敘漢末時事」(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一),敘寫了漢末興討董卓的關東義師的聚散過程與原因。聯軍將帥各有野心,人人都想稱王稱霸,連軍閥兄弟之間也居心叵測。其弟袁術在南邊稱帝,其兄袁紹在北方「刻璽」,致使國家戰禍連年,更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詩人以凝練的語言勾勒了一幅漢末的歷史畫卷,詩情沉鬱,詩境闊大。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他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稱帝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東漢都城居然「荊棘上參天」,繁榮富庶的中原竟然「千里無人煙」,可見戰爭給社會造成的破壞之大,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之深。不同於其他前期詩情那樣恣肆放浪,也不同於前期詩語那樣逞才敷彩,這首詩寫得凄涼哀傷,沉鬱厚重。
借問女何居,乃在城南端。
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九*九*藏*書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
此詩以美女曲高和寡盛年不嫁,喻自己壯志難酬懷才不遇。詩的前面寫美女容顏服飾的美麗,接下來寫她居所門第的華貴,結尾再寫她求賢擇偶的苦心,以及獨處房室的冷況,突出表現了個體生命價值不能實現的焦慮不安。曹植最大的願望是「名掛史筆,事列朝榮」,最害怕的是「微才弗試,沒世無聞」,而他的後半輩子恰恰像他所說的「圈牢之養物」一樣「禽息鳥視」,在政治上一無所為,「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發出「長嘆」的不同樣也是詩人自己嗎?元劉履《選詩補註》卷二中說此詩:「子建志在輔君匡濟,策功垂名,乃不克遂,雖授爵封,而其心猶為不仕,故托處|女以寓怨慕之情焉。」此詩通篇用比體,抒情寫意含蓄委婉,語言華麗但不艷俗,典雅而又非常自然,清葉燮認為「《美女篇》可為漢魏壓卷……意致幽眇,含蓄雋永,音節韻度皆有天然姿態,層層搖曳而出,使人不可彷彿端倪,固是空千古絕作」。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勤。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人生幾何」的生命焦慮與統一天下的壯志雄心交織于詩中,正因為意識到人生苦短,才有「早建王業」的急迫(張玉穀《古詩賞析》卷八),以讓個人的生命在偉大的事業中成就其壯麗,讓有限的人生在宏偉的功業中獲得永恆。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低沉發端,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高亢結尾,詩人從憂己「年往」過渡到「憂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流年易逝的生命恐懼激起了他重整乾坤的英雄主義豪情。詩人以剛健有力的語言,跌宕起伏的章法,抒寫自己悲壯的情懷,展露自己雄強的氣魄,沈德潛評此詩「沉雄俊爽,時露霸氣」(《古詩源》卷五)。
曹操詩歌宏偉的氣魄、強勁的力度、闊大的境界,在建安詩壇上無與其匹。他不僅使樂府民歌成為富於藝術個性的文人詩歌,開創了「借古樂府寫時事」的先河,而且以他大氣瀰漫的筆力使逐漸僵化的四言古詩重現生機。清人吳喬對此曾有公允的評論:「作四字詩,多受束于《三百篇》句法,不受束者,惟曹孟德耳。」(《圍爐詩話》卷二)漢代詩人模仿《詩經》的四言詩,大多數是毫無生命力的贗品,只有「孟德能于《三百篇》外,獨辟四言聲調,故是絕唱」(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五)。
曹丕留守鄴城時與文士們常相聚游宴,他在《又與吳質書》中回憶當年的生活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他的《于玄武陂作詩》《芙蓉池作詩》《夏日詩》《孟津詩》《善哉行》等詩,或寫山水的秀麗,或寫歌女的妍姿,或寫詩酒的豪縱,都是他當年公子生活的反映。又由於他「生於中平之季,長於戎旅之間」(《典論·自序》),青少年時常隨父征戰,即位皇帝天下仍未統一,《飲馬長城窟行》《黎陽作》《至廣陵于馬上作》,都是記述軍事征伐生涯。他的宴遊詩較乃父華麗,而征戰詩則不及其父沉雄。他最為人稱道的是那些寫遊子思婦相思的詩作,這一類作品最能體現他的藝術個性,如《燕歌行二首》其一:
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曹操詩歌所抒寫的情感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傷時憫亂,一是述志抒懷。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read.99csw.com
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沈德潛在《古詩源》卷五中說:「孟德詩猶是漢音,子桓以下純乎魏響。子桓詩有文士氣,一變乃父悲壯之習矣。要其便娟婉約,能移人情。」「漢音」與「魏響」的區別主要就在於詩風的質樸與華麗,漢樂府大部分是采自民間的歌謠,詩歌語言還帶有民歌的渾樸,曹操的詩歌語言古直,所以說其詩「猶是漢音」,而曹丕則主張「詩賦欲麗」(《典論·論文》),所以他的詩歌語言也就由質樸而趨於典麗。但曹丕畢竟去漢未遠,詩歌猶帶民歌風味,詩語清麗但不纖巧,音調和諧而又明快。他的詩歌的確沒有其父那般沉雄悲壯,但娟秀婉約,風華掩映,則是他身上「文士氣」的獨造之境。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已入秋天仍然「百草豐茂」,「秋風蕭瑟」中「洪波湧起」,吐納日月,包容星漢,詩人筆下的大海既生意盎然又雄渾博大,聯想到他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再看看他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氣度,誰都會明白生機勃勃而又汪洋浩瀚的大海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詩人自己就像他筆下的大海一樣具有「吞吐宇宙氣象」(沈德潛《古詩源》卷五)。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這是我國現存最早最成熟的七言古詩。它以少婦在秋夜裡獨白的形式,表達她對「淹留他方」丈夫的深沉思念。全詩押平聲韻,且句句用韻,其情掩抑低徊,其調婉轉舒緩,其言清麗含蓄,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思婦纏綿悱惻的思緒。王夫之認為此詩「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古詩評選》卷一)。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我歸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他處於逆境中對人生世事有了更深的體驗,後期的述志詩總籠罩著一層哀怨、憤恨、痛苦的情調,《贈白馬王彪》是其中最優秀的詩章之一。該詩寫于黃初四年朝京師的歸藩途中,作者朝京師時先吃了曹丕拒見的閉門羹,后又遭受胞兄曹彰(任城王)暴薨的打擊,他的精神受到極大震動。他在詩前的小序中說:「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蓋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憤」與「恨」是這首詩的情感「底色」,此外詩中還織進了生離死別的悲劇性體驗,和對人生的依戀與對事功的執著,如詩的第五、六章: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行徒用息架,休者以忘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