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Part1 回歸你的身體感覺 4.感覺:破除內心藩籬的鑰匙

Part1 回歸你的身體感覺

4.感覺:破除內心藩籬的鑰匙

那是約十五年前,小鄭剛工作。一天中午,開飯了,他去打飯,飯堂在一棟正在修葺的大樓的五樓。打完飯後,大家會擠在五樓的走廊上吃飯。
我對他說,任何時候他想體會這種感覺,都可以做這個練習。並且,他在生活中一定有處在高位的時候,那時,他可以迫使自己處在高位,細細體會那種感受,他會發現,他其實可以處在這種位置上。
不過,這是在心理諮詢與治療中經常出現的情形,每當這種情形出現,一個合格的治療師會在第一時間放棄自己的判斷,而去關注個案發出的信息。
孔子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時已70歲,我想王陽明應該並不喜歡孔子這個說法,因為這個說法還是先設置了一個似乎凌駕於一切之上的規矩。對於王陽明而言,沒有什麼規矩,但他做的一切,一樣是對社會有益而無害的。
「我媽媽!」小鄭說。
於是,他重新站上椅子,而其他三十多人,要麼坐著,要麼站在地上。
一開始,小鄭只能記起男子掉下去的那一幕,但慢慢地,他回憶起了一個又一個細節,他記起,他後來回到了同在五樓的宿舍,一個室友還質問他:「那個人是你的屬下,你為什麼回來了?你應該去處理這件事!」
這時,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他是誰了,他是我現在的上司!」

最恐怖的感覺源自媽媽?

這是慣性的力量,小鄭習慣了媽媽高高在上而他處於低位的感覺,所謂的自在就是「又回到了習慣中」,而他既不習慣自己高高在上的感覺,又擔心「掉下來」的感受,所以那時會感覺到很暈。
他突然間激動起來,說:「我想起來了,我知道這個夢的意思!」

不為媽媽爭氣=死?

他試了一會兒說:「我聽見媽媽在一遍遍地對我說:『你為什麼這麼不爭氣!你為什麼這麼不爭氣!你為什麼這麼不爭氣……』」
顯然,這個夢的關鍵是,那隻老鼠爬到小鄭的胸口不見了。所以,我讓小鄭閉上眼睛,放鬆,然後回憶這個夢,並細細體會那隻老鼠爬到胸口不見后的感覺。
我問小鄭:「那種感覺又來了,是嗎?」
小鄭的故事很經典,它充分說明了我們為什麼會懼怕一些事情九_九_藏_書。其實,我們懼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帶給我們的感覺。並且,我們之所以懼怕一件事情給自己帶來的感覺,經常是因為,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像,喚起了我們以前的某種感覺。
小鄭一開始有點不明白,反問說,用了「掉下來」這個詞又怎麼樣?但他接著又一次恍然大悟,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聽到這個聲音,小鄭一下子淚流滿面,身子也從椅子上癱軟了下去,並喃喃自語:「不要這樣子,你不要這樣子說。」
雖然小鄭已經回憶了三遍,但有些關鍵的細節他忽略了,而我也沒有逼問他,這一次,我想適當地逼問他。當回憶到那個工友墜樓的細節時,我對他說:「認真看著這個工友的臉。」他這樣做了一會兒后,我繼續問:「他是誰?」
小鄭記不清這個夢是什麼時候做的,但夢中的情景歷歷在目。夢中,他和一個工友睡在一間約五平方米的房間里,突然一隻老鼠爬進來,爬到他的胸口后不見了,他極度恐慌,從床上跳了起來。工友也醒了過來,他問工友:「你看到老鼠去哪裡了嗎?你看到老鼠去哪裡了嗎?」工友說沒看見。
潛意識總是很慷慨的,當你提出這個請求后,總會做一些印象無比深刻的夢出來。
我請他睜開眼睛,在我們的學員中選一個像他媽媽的人上來,他選了一個精強能幹且頗有些強勢的女學員。我請那個學員想象自己就是小鄭的媽媽,然後一遍遍地對小鄭說:「你為什麼這麼不爭氣!」
我讓小鄭一遍遍從頭講這件事,講了三遍后,事情越來越清晰了,但好像小鄭仍沒有一點解脫感,我也感覺,事情好像卡住了,再繼續追問工友墜樓而死的事情,對小鄭並沒有什麼幫助。
小鄭有點恐高,尤其怕坐過山車,那次課的前一天晚上,他在睡覺前向夢發出了一個請求:「我希望知道我為什麼會怕坐過山車,請夢指引我。」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很好!」我說。我請那個女學員下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回到自己的角色里。
他說,他想到了這個上司最近一次調動,總公司升了這個上司的職九九藏書,他當時預言說,這個上司的能力與那個職位不匹配,他肯定還會掉下來的。果然,幾個月後,他掉了下來,又回到了以前的位置上,還是繼續做小鄭的頂頭上司。
我問小鄭:「老鼠爬到胸口不見后,就是這種感覺嗎?」
正在吃飯的時候,突然間,距小鄭僅一米遠的一個工友跌了下去,小鄭第一時間看到了這一幕,他看到那個工友面朝向他,嘴巴張開,好像有什麼話要說似的。
無數人因為有小鄭這種心理,所以不敢真正追求成功。相反,也有無數人因為有和小鄭完全相反的心理,會刻意追求成功,而根本不敢處於低位。這樣的人和小鄭有著看似相反其實類似的心理——處於低位就會被人瞧不起,就會被拋棄,而被拋棄就意味著死掉。
若想消除這種潛在的心理,可以參考上文所提到的辦法,既可以去探究這種心理形成的歷程,也可以試著迫使自己處在低位,而去感受其中的感受,那麼最終也會發現,自己其實也可以很自由自在地處在低位。
我接著問:「這種感覺,讓你第一時間想到了什麼?」
接著,他講出了一個悲慘的故事。
讀頗受歡迎的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時,最吸引我的人物是王陽明。他被譽為偉大的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而且在每一個領域都達到了頂峰。讀他的故事,你會發現,這個人心中好像沒有什麼牽絆他的力量。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他37歲頓悟「天理即人慾」后便立即達到了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一開始,他說:「我不知道,我只是感覺媽媽站在了我面前,我很有壓力。」
小鄭的這次經歷,讓我第一時間有一個判斷——這是一個創傷事件,小鄭現在的反應是創傷后應激障礙(簡稱PTSD)的癥狀和反應,而處理PTSD的一個常用辦法是讓當事人完整地回憶此事。所以,我很詳細地問小鄭,事發時有什麼細節,例如,當時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嗅到了什麼,身體有沒有一些鮮明的感受,當時還有什麼想法嗎,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譬如小鄭,前面的那番對話,相信會對他有很大的幫助。明白他之所以懼怕「掉下來」的感受,是因為媽媽九-九-藏-書總質問他「你為什麼這麼不爭氣」,他會獲得解脫。但是,等再次處在高位而有「掉下來」的危險時,他仍然會有一定程度的恐懼。這時,他假若想化解這種恐懼,可以迫使自己處在高位,而細細地體會所有的感受。
王陽明這種境界,可以說是心的自由,即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東西羈絆著他的心,在任何情景中,他都能在第一時間找到最佳應對之道,並立即實施。因為這種特質,他一生征戰無數,從未有敗績,他在政治上也遭遇種種風險,但與他作對的政敵,不管地位高出他多少都敗下陣來。同時,更難得的是,王陽明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善行。
王陽明哲學的一個核心內容是「知行合一」,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原因是他內心中沒有矛盾,而我們普通人之所以做不到「知行合一」,是因為我們內心中有各種各樣的矛盾,因為這些矛盾,我們在行動時就有了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動力,所以行動力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也就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問小鄭:「現在你想講什麼?」

你可以站在任何位置上

聽他這麼說,我又暈了,而這一次暈得尤其厲害。難道那個男子沒摔死,而且現在又做了小鄭的上司?
假若我們最終能發現,其實自己可以處在任何位置,那麼我們就破掉自己心中的種種障礙,而獲得充分的自由,那時就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了。
我問他:「真的是你現在的上司嗎?你是說,他沒有摔死?」
後來課上,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練習,其中一個環節,是要一個人站在椅子上,和坐在椅子上的夥伴對話,接著,兩個人再調換位置,站著的坐下來,而坐著的站起來,繼續對話。
果不其然,他做了一個夢。夢很簡單,他看到一個人從高處墜落,掉在地上摔死了。在墜落的過程中,這個人面部一直朝向他,好像有什麼話要對他說但沒說出來。看著這個人的臉,他感到無比的恐懼,一下子從夢中醒來。
他閉上眼睛一會兒后,我問他:「體會到夢中的感覺了嗎?」他說:「體會到了一些。」
接下來,我再一次請小鄭回憶工友墜樓而死的細節。
我在講授我的心理學課程九_九_藏_書「自我覺醒之路」時,解夢是必備節目。每天上午,學員們到齊后,我都會問:「誰有夢要分享?」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很好」,我說,「請講這個夢吧。」
但我問他,想改變嗎,想體會高高在上的感覺嗎?他說,想。
課程期間,很多學員會做印象極其鮮明的夢,所以解夢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時,我還會布置作業:如果你對某件事感到困擾,那麼可以在晚上睡覺前對潛意識發出一個請求——我有一件事感到困惑,請夢指引我,告訴我這是為什麼。
「很好,」我說,「這種感覺讓你第一時間想到了什麼?不必做出努力,說出第一時間跳到你腦海中的想法就可以了。」
很快,小鄭進入狀態,而我也感受到,一波又一波電流一般的感覺流遍我全身,我覺得毛骨悚然。
一開始,他仍然說暈,但細細地體會了一下站在高位上的感受后,他笑了起來,說這種感覺很好,他現在很喜歡這種感覺。
然而,如果小鄭自己用心去探索,他就會發現,這些恐懼並不成立。如果細細體會站在高位的感覺,他還會發現,這也可以是一種很美妙的體驗。
小鄭的這個回答讓我一時有點暈,我本來有了一個判斷,以為這種感覺和那個工友的死有關,但沒想到小鄭居然想到了他的媽媽,這真是有點兒出乎我的意料。
小鄭的選擇很到位,那個女學員一上來,就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小鄭,用很大的聲音說:「你為什麼這麼不爭氣!」
小鄭點點頭,說:「是,百分之百就是這種感覺。」
這一次小鄭真正而徹底地明白了,他那一剎那發現,工友「掉下來」摔死的事之所以對他有那麼大影響,他之所以那麼怕坐過山車時「掉下來」的感覺,和之所以對上司「掉下來」這麼敏感,都是因為,他懼怕自己果真成了媽媽所指責的「不爭氣」的男孩。尤其是工友摔死的事情,就好像是在告訴他,「不爭氣」而「掉下來」就會死掉,所以對他刺|激極大。
他愣了一會兒后說:「不,不,我現在的上司不是那個工友,那個工友肯定是死了,我只是現在想起了上司的臉,你讓我九_九_藏_書看著那個墜落的工友的臉時,我看到的是現在上司的臉。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為什麼會看到他的臉?」
不過,如果真想訓練自己,希望自己能從某種狀態中解脫出來,而抵達一種新的境界,那也可以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強行令自己處在新的境界中,感受其中的感受。
但是,小鄭之所以恐懼「掉下來」,是媽媽給他種下的一個看法,這個看法因為媽媽一再強調,而讓小鄭以為這就是真理,不用檢驗,一定會發生的。所以,他只要一站在高位,就會恐懼,就會非常害怕。
其實,我們若願意這樣做,勢必會發現,我們真的可以處在任何位置上。
很好,我說,並請他重新站在椅子上,看著我們所有人,願意說話的話,也可以和我們說說話。
我提醒小鄭說,我注意到,他談到上司時,用了「掉下來」這個詞。
小鄭說,他想起了另一個噩夢,比剛剛講的夢恐怖得多。

知行合一的前提是內心沒有矛盾

於是,我問小鄭:「請具體講,你想到了媽媽什麼?」
譬如,對於小鄭而言,他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希望有成就,但他不敢全然追逐成就,因為他很擔心抵達高位后「掉下來」的感覺。對他而言,「掉下來」就意味著死掉——其實是再也得不到媽媽的愛,所以他會盡一切努力防止這種感覺的發生。
譬如,一天課上,男學員小鄭說,他有一個夢要跟大家一起分享。
小鄭拚命點頭。
我解釋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聯想,我讓他繼續看著這張臉,問他這又讓他第一時間想到什麼。
這個練習結束后,我問小鄭感覺如何。他說,當他坐著,而他的夥伴——一位女學員站在椅子上時,他覺得很自在,而當夥伴坐著,他站在椅子上時,他感覺到很暈,很想坐下去。
對此,《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說:「王先生雖然是哲學家,但某些方面卻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槍就是良民,拿起槍就是悍匪……」
我請小鄭出來,坐在教室中間,閉上眼睛,放鬆,然後開始回憶並體會夢中的感覺。
「你想起了什麼?」我問。
「沒關係,」我說,「這時你可能想逃走,想遠離媽媽,但試著不逃,試著去面對媽媽,然後看看,媽媽在對你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