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序章 如果你是葉公好龍式的讀者 六、為了擺脫焦慮,我們總會賦予世界秩序和意義

序章 如果你是葉公好龍式的讀者

六、為了擺脫焦慮,我們總會賦予世界秩序和意義

是的,對於日常生活而言,心裏懸而未決的東西太多,這怎麼看都不像一件好事,畢竟人類的天性是「完形地」來觀察世界的。讓我們來設想一個場景:一張紙上畫了三根直線,這三根直線構成了一個近似的並沒有完全閉合的三角形,雖然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個三角形,只是三根直線罷了,但絕大多數人都會把它看作一個三角形。三角形沒有封閉的部分是我們在自己的心裏給它封閉完成的,是我們的意識把這三根直線組合成一個成形的三角形的——這就是格式塔心理學所謂的「閉合律」。
多元化的世界總會使我們無所適從,我們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坦然接受一個充斥著不確定性的世界。我們必須費力地說服自己:鄰居甲的無神論信仰以及鄰居乙的基督教信仰,其實和我自己的佛教信仰只是通往真如世界的不同途徑罷了,並不是什麼異端邪說,同樣值得尊重。當然,這是多元化社會逼迫我們形成的觀念,完全有違人類的天性,或者說有違我們基因密碼里的初始設定。
從老婆婆和喇嘛的故事里,我們可以分析出宗教生活的兩大基本特質:意義化和秩序化。
譬如我們總是喜歡「有破有立」這個說法,一旦你反駁了某個理論,人們最常九_九_藏_書見的反應就是質問你:「那你倒是提出一個建設性的理論來啊,否則就請閉嘴!」倘若我們乘坐時間機器飛回兩千多年前,向韓宣子和子產闡述山川神祇的喜怒其實無關人的健康與疾患,他們很可能就會做出這樣的反詰。
若干年後,勒溫的弟子布魯瑪-蔡加尼克做出了一項很著名的實驗,她給被試者們分配了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解數學題,或者製作簡單的手工模型,但她經常打斷他們,讓他們停下手裡的活計,聽從某個新的安排。結果可想而知,到了結束的時間,很多任務都不了了之。但真正的重頭戲發生在任務結束幾個小時之後——蔡加尼克開始讓大家回憶方才做過的那些任務,這才有了那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所謂的蔡加尼克效應:當一個人著手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因為中途被打斷而導致這件事沒能完成,那麼比之完成的事情,他對未能完成的事情的記憶會比後者清晰一倍。
一個催眠術的實驗可以給我們另一個角度的啟發:催眠師在將被試者成功催眠之後,命令他去打開房間的窗子,被試者完全服從了這個命令,當實驗結束以後,被試者醒轉過來,催眠師問他剛才為什麼要打開窗子。被試者疑惑了一會兒,read.99csw.com很快回答說:「因為覺得房間里太熱。」
時至今日,貝格爾的觀點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得到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支持,換言之,後者可以用更加樸實、缺乏詩意的語言論證出極其近似的結論。我們只要從這個結論稍稍推演幾步,也就可以理解傳統的一元化社會比今天的多元化社會更容易催生我們的安定感,相應地也更容易催生我們的幸福感。在一元化的社會裡,我們固執地相信自己的價值觀是具有普世性的,放之四海而皆準,倘若有什麼異質因子出現,一定屬於魔鬼的一黨。
美國宗教社會學家貝格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觀點:人類建造世界的基本宗旨,就是建造人類天生所缺乏的那種類似於動物的嚴密結構,即秩序和法則,秩序化和法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抵抗恐怖的避難所,而宗教正是一種「用神聖的方式來進行秩序化的人類活動」。(《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之要素》)
人,天生就有著極其強烈的對意義和秩序的追求。換言之,倘若一件事是沒有意義的,或者是缺乏秩序的,我們那脆弱的心靈便總會生出許多不安和焦灼。這當然是一種很不舒適的狀態,於是,為了使自己能夠安心,我們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將事物意九_九_藏_書義化和秩序化,而在意義化和秩序化的過程之中,再荒謬的做法也聊勝於無。
這個太過平常的事情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注意力的問題罷了,但是,在大約一百年前,格式塔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卻小題大做地反覆琢磨這個場景,總覺得這事情的背後應該還有一點什麼。
生活中一些極細微的事例就在呈現這種被心理學家稱為「確定性偏見」的事實,例如吃豆腐腦究竟應該澆鹵還是放糖,這真的引發過滷汁派和白糖派群情洶湧的網路論戰,彼此都覺得對方的吃法是邪惡且匪夷所思的。英國作家斯威夫特在《格列佛遊記》里以戲謔的語調所描述的大頭派和小頭派(其爭論焦點是吃雞蛋剝皮時究竟應該從大頭敲破還是從小頭敲破)原本是為了譏諷英國議會裡那些因小題大做而分黨立派的荒唐議員,然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大頭派或小頭派的一員,只是在某些問題上屬於大頭派,在另一些問題上屬於小頭派而已。我們必須承認的是,斯威夫特的寓言所揭示的意義遠比作者的意圖本身更為深刻。
所以,在今天這個多元化的世界里,人們對確定性的渴望顯然比起那些生活在一元化時代的古人更加強烈,這正是各種心靈雞湯得以大行其道的絕佳沃土,九-九-藏-書也是陽明心學重獲新生的美妙時機。
譬如即便不是全部的,至少也是絕大多數的餐廳服務生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縱使在非常忙碌的時候,也總是能夠很清晰地記得那些尚未結賬的顧客的賬單上的一些細節,但顧客一旦結賬離去,他們很快就會將賬單上的內容忘得一乾二淨。
陽明心學確實致力於打造一元化的世界,強化我們的「確定性偏見」,簡化我們認知世界的秩序化框架。這其實正是古代學術典型而普遍的特徵,只是陽明心學在這一點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罷了,因為在古人生活的世界里,交通和通訊手段遠遠比不上今日,人們基本都生活在某個相當封閉的熟人社會裡,生活習慣和價值觀高度趨同,而對於視野之外的廣袤世界,他們總是因為少見,所以多怪。
我們總是在尋找意義,尋找每一個疑問背後的確定性答案,很難容忍意義或確定性答案空缺的狀態,哪怕只在一些小小不言的事情上。
「格式塔」是一個德語單詞的音譯,意思是「完形」,「完形填空」的那個「完形」。世界就像一張永遠也做不完的完形填空的試卷,而我們在看到這張試卷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把那些空格填滿,讓這張試卷看起來完整、通順而有意義。
懸而未決的開放狀態會使read•99csw•com我們內心緊張,妥帖的閉合狀態卻會使我們放鬆下來。當然,放鬆才是我們的心靈,或者說是大腦,天然就會追求的一種舒適狀態,於是,這個紛繁複雜、充斥著各種懸疑問題的現實世界總會被我們想象成一個秩序井然的房間,房間里所有的東西都被某個隱身的田螺姑娘整理得妥妥帖帖。我們就是這樣自覺不自覺地將現實世界整理成我們最樂於接受的模樣,然後欺騙自己說這就是世界的真相。
或者你和同伴在旅行途中迷了路,你發現同伴拿的是一張錯誤的地圖,但你能怎麼辦呢?絕大多數人的做法是,既然找不到正確的地圖,那麼拿一張錯誤的地圖也總好過沒有地圖。所以我們看到,在人類的文明史上,舊理論從來不是因為被徹底證偽而失去了市場,只有當某種新理論興起之後,舊理論才真的有可能退出歷史舞台,即便新理論並不比舊理論高明。
可以換取一張進入天國的門票,這是誦讀六字大明咒的意義所在;以儀式的態度,以持之以恆的方式,如同機械一般在數十年中不斷重複著誦讀的過程,這是一種極其穩定的秩序化的行為。所有的宗教生活都不會缺失這兩項特質,但是,與其說它們是宗教的屬性,不如說是人的天性。甚或我們可以說,宗教性就是人的一種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