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入仕 七

第四章 入仕

亂曰:蓬壺之藐藐兮,列仙之所逃兮;九華之矯矯兮,吾將於此巢兮。匪塵心之足攪兮,念鞠育之劬勞兮。苟初心之可紹兮,永矢弗撓兮!
弘治十三年(1500年),時年二十九歲的王守仁結束實習生涯,接受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正式任命: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行政級別正六品。
循長江而南下,指青陽以幽討。啟鴻蒙之神秀,發九華之天巧。非效靈于坤軸,孰構奇于玄造!涉五溪而徑入,宿無相之窈窕。訪王生於邃谷,掏金沙之清潦。凌風雨乎半霄,登望江而遠眺。步千仞之蒼壁,俯龍池于深窅。吊謫仙之遺迹,躋化城之縹緲。欽缽盂之朝露,見蓮花之孤標。扣雲門而望天柱,列仙舞于晴昊。儼雙椒之辟門,真人駕陽雲而獨蹻。翠蓋平臨乎石照,綺霞掩映乎天姥。二神升于翠微,九子鄰于積稻。炎熇起於玉甑,爛石碑之文藻。回澄秋于枕月,建少微之星旐。覆甌承滴翠之餘瀝,展旗立雲外之旌纛。下安禪而步逍遙,覽雙泉于松杪。逾西洪而憩黃石,懸百丈之灝灝。https://read•99csw•com
已矣乎!吾其鞭風霆而騎日月,被九霞之翠袍。摶鵬翼于北溟,釣三山之巨鰲。道崑崙而息駕,聽王母之雲璈。呼浮丘于子晉,招句曲之三茅。長遨遊于碧落,共太虛而逍遙。
溪女厲晴瀧而曝術,雜精芩之春苗。邀予觴以玉液,飯玉粒之瓊瑤;溘辭予而遠去,颯霞裾之飄飄。復中峰而悵望,或仙蹤之可招。乃下見陽陵之蜿蜒,忽有感於子明之宿要。逝予將遺世而獨立,採石芝于層霄。雖長處於窮僻,乃永離乎豗囂。彼蒼黎之緝緝,固吾生之同胞;苟顛連之能濟,吾豈靳於一毛!矧狂胡之越獗,王師局而奔勞。吾寧不欲請長纓于闕下,快平生之鬱陶?顧力微而任重,懼覆敗於或遭;又出位以圖遠,將無誚于鷦鷯。嗟有生之迫隘,等滅沒于風泡;亦富貴其奚為?猶榮蕣之一朝。曠百世而興感,蔽雄傑于蓬蒿。吾誠不能同草木而腐朽,又何避乎群喙之呶呶!https://read.99csw.com
弘治年間,這樣的工作內容其實也僅僅在理論上存在,因為孝宗皇帝覺得清吏司的官署太小,便只要郎中一人做事,員外郎和主事往往只在授職那天才在官署里做一下樣子。幸好僅僅熬到第二年,王守仁便等來了出差獨立辦事的機會。
瀨流觴而縈紆,遺石船于澗道;呼白鶴于雲峰,釣嘉魚于龍沼;倚透碧之峗岏,謝塵寰之紛擾。攀齊雲之巉削,鑒琉璃之浩溔。沿東陽而西曆,餐九節之蒲草。樵人導余以冥探,排碧雲之瑤島。群巒翳其繆藹,失陰陽之昏曉。垂七布之沉沉,靈龜隱而復佻。履高僧而屧招賢,開白日之杲杲。試明茗于春陽,汲垂雲之淵湫;凌綉壁而據石屋,何文殊螺髻之蟠糾?梯拱辰而盻,隳遺光于拾寶。緇裳迓于黃匏,休圓寂之幽俏。鳥呼春于叢篁,和雲韶之鷕鷕,喚起促余之晨興,落星河于檐橑;護山嘎其驚飛,怪遊人之太早。攬卉木之如濯,被晨輝而爭姣。靜鑱聲之剝啄,幽人劇參蕨于冥杳。碧雞噦于青林,鷳翻雲而失皓。隱搗葯以校蘿,挾提壺餅焦而翔繞。鳳凰承孟冠以相遺,飲沆瀣之仙醥;羞竹實以嬉翱,集梧枝之裊裊。嵐欲雨而霏霏,鳴濕濕于姜葆;躐三游而轉青峭,拂天香于茫渺。席泓潭以濯纓,浮桃瀉而揚縞。淙澌澌而落蔭,飲猿猱之捷狡。睨斧柯而升大還,望會仙于雲表。憫子京之故宅,款知微之碧桃。倏金光之閃映,睫累景于穹坳。弄玄珠于赤水,舞千尺之潛蛟。並花塘而峻極,散香林之回飆。撫浮屠之突兀,泛五釵之翠濤。襲珍芳于絕巘,裊金步之搖搖。莎羅躑躅芬敷而燦耀,幢玉女之妖嬌。搴龍鬚于靈寶,墮缽囊之飄搖。開仙掌于嶔嵌,散青馨之迢迢。披白雲而踸崇壽,見參錯之僧寮。日既夕而山冥,掛星辰于窿嶅。宿南台之明月,虎夜嘯而羆嗥。鹿麋群游於左右,若將侶幽人之岑寥。逈高寒其無寐,聞冰壑之洞簫。https://read.99csw.comhttps://read.99csw.com
3. 雖然做官才一年,但他特立獨行的做派已經招致太多非議了。
1. 此時的王守仁對仙佛之道非常著迷。
所謂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刑部是中央六部之一,負責司法事務;雲南即雲南布政使司,大約相當於今天的雲南省;清吏司是六部的下屬機構,下設郎中(主管)一人、員外郎(副主管)一人、主事(最低一級的幹部)一至二人。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負責的是雲南地區的司法審核,並不是真的要去雲南就職。
2. 是儒家兼濟天下之心使他有意read.99csw.com識地擺脫仙佛之道的誘惑。
這當然不是王守仁的風格,他只是就事論事、放手而為罷了。正義得到伸張總會使人歡欣鼓舞,於是在事畢之後,王守仁帶著極高的興緻順道遊覽九華山,還寫下一篇汪洋縱恣的《九華山賦》。如此文辭瑰麗的文章,王守仁後來再沒有寫過:
那是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守仁已是三十而立,受命到江淮一帶審核刑案,給很多冤假錯案做了平反。史料在這裏並不曾給出細節,但王守仁的這一次公幹很可能是費力不討好的,因為在官場的通則里,平反就意味著讓初審官員難堪,意味著挑剔同僚的過失來博取個人的前程,這樣做很容易使自己成為官場公敵。至於那些蒙冤受屈的人,就隨他們自生自滅好了。
文章如此精雕細刻,也不知花了多少工夫,顯然全是一副文學青年的做派。後人因著推崇陽明心學的緣故,對《九華山賦》這樣賣弄文採的作品全不重視。其實若撇去文采浮華的話,這篇文章透出了這樣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