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北上:講學大興隆寺 一

第九章 北上:講學大興隆寺

明代制度,地方官每三年進京一次,朝見皇帝並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核,稱為「朝覲考察」。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正是三年一度的朝覲時間,做了七個月知縣的王守仁打道上京就是為著這個緣故。
王守仁當然可以坦坦蕩蕩地應對這次考察,即便還有什麼黨爭或傾軋read•99csw.com,那又有什麼關係呢?他是在正德五年(1510年)十一月抵京的,暫時在大興隆寺落腳,在這個忙忙碌碌的冬春之交會見各個久違的朋友與同僚。
大興隆寺是北京當時的一大名勝,始建於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由劉瑾的九-九-藏-書偶像王振主持修建。如此大手筆的祈福卻沒能如願以償,翌年即發生了土木之變,英宗淪為瓦剌的俘虜,王振死於亂軍之中。但可以想見的是,這一切都影響不到大興隆寺的香火,凡進京的舉子、商賈、官員,也都很喜歡在寺中借宿。當時的寺院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https://read.99csw.com今天賓館酒店的功能,只是費用很靈活,以香火錢的形式自願奉獻,畢竟寺院不是盈利機構,提供住宿也只是與人方便罷了。
朝覲考察可以看作對全國地方官的例行考察,正常情況下的官員罷黜都是在這個環節發生的,每次免職者少則數百,多則數千。當然,任何一項制度發展下來都容易變成教條。明代中葉,每次朝覲考察的罷黜名額都基本遵循先例,維持在兩千五百多個名額。正德六年(1511年)的這次考察,罷黜州府縣官一千三百二十五人、雜職衙門官一千一百四十二人。這一場京城盛事,即將決定兩千多名地方官的命運。read.99csw•comread.99csw.com
王守仁與湛若水重逢于這座大興隆寺,既是道義之交、金蘭之契,又有過生離死別的遭遇,重逢自然有太多話要講。黃綰,王守仁最重要的弟子之一,《陽明先生行狀》的作者,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王、湛之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