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二章 破心中賊 十三

第十二章 破心中賊

十三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慾。如閑思雜慮,如何亦謂之私慾?」先生曰:「畢竟從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尋其根便見。如汝心中決知是無有做劫盜的思慮,何也?以汝元無是心也。汝若於貨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盜之心一般,都消滅了,光光只是心之本體,看有甚閑思慮?此便是『寂然不動』,便是『未發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發而中節』,自然『物來順應』。」
儒家如果勉強招架,會搬出那套「修齊治平」的次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孰是孰非,就取決於各read.99csw.com人的立場了。更為要緊的問題倒不是孰是孰非,而是王守仁的這一套內心修鍊方式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
又問:「釋氏於世間一切情慾之私都不染著,似無私心。但外棄人倫,卻似未當理。」曰:「亦只是一統事,都只是成就他一個私己的心。」
今天我們站在儒學世界之外,當然可以毫無顧忌地說:「恐怕沒有人能做到啊!」
王守仁卻認為這裏不存在過火與否,佛教徒的修行一以貫之,只為成就私心,換言之,完全與天理無涉。當然,佛教徒不會認同這樣的論斷,尤其大乘佛教打著普度眾生的旗號,read•99csw.com會說之所以放棄小愛,正是為了成就大愛。譬如劉勰《滅惑論》有辯解說「瞬息盡養,則無濟幽靈;學道拔親,則冥苦永滅」,意即生前對父母盡孝,只是在「今生」這個短短的時間里孝養父母罷了,如果學成佛法來幫助父母,這才能使父母永離輪迴苦海。
如何將心鏡打磨明潔,說來簡單,將塵土拂盡也就是了。但細想起來,哪些是塵土、哪些不是塵土,換言之,哪些是人慾、哪些不是人慾,實在是很難分辨的。
以原教旨主義的角度來看,佛教的修行方式是力求戒除一切私心、情慾,比朱熹、王守仁主張的「存天理,滅人慾」更徹底。儒家滅人慾,畢竟還准許本著生育目的的性生活,佛教連這一點都要斷絕。所以在儒家看來,佛教「滅人慾」雖然令人欽佩,但做到滅https://read.99csw.com絕人倫的地步似乎過火了,而過火也就意味著與天理不合。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對美食與美色的喜愛當然屬於天理。明朝人雖不這樣想,但也有一些他們會有的疑惑。《傳習錄》的第一版里,陸澄和老師有這樣一段問答:
這不怪我們怯懦,其實明朝人也做不到,所以陽明心學發展下來,迅速退變為一種過於簡易的學術:太多人束書不觀,但求心之所安,信心高漲到幾乎爆棚的地步,而那種時時處處格除心中人慾萌芽的苦功夫,能堅持下來的人從來都是鳳毛麟角。
心學修養,時時處處都要「恨斗『私』字一閃念」,而陸澄的困惑是,淫念和名利心自然都是「人慾」,屬於該斬盡殺絕的念頭,但平日里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念頭,與淫念和名利心都沒關係,這些念頭為什麼也屬於「人九*九*藏*書慾」,也要被滅掉呢?
被王守仁說對的一點是,我們所有的雜念確實都有著淫慾和名利心上的根源。以現代知識來看,基因把我們塑造成這個樣子,我們的一切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從生物學意義上說,都是有意無意地為了在最大限度上促成基因複製,於是淫慾使我們努力尋找配偶,名利心使我們努力戰勝對手,即便是貌似道德的利他主義,歸根結底也不過是為了提高我們作為群居動物的生存能力罷了。換言之,一切都是人慾,也都是天理。
所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倒是一句實話,而就在「山中賊」已破、「心中賊」在破的當口兒,又有「朝中賊」要王守仁去破了。
王守仁的答覆可謂洞悉人性之深:「所有這些貌似與淫念、名利心無關的雜念,追根溯源的話無不是從淫念、名利心而來的。正https://read.99csw.com如你心裏無論有多少雜念,都不會生出做強盜的念頭,這是因為你從根本上就沒有這種心。你的淫念與名利心如果都被消滅了,就像做強盜的念頭從你心裏徹底消失了一樣,只剩下心之本體,那時候哪還有什麼雜念呢?」
當然,這不是明朝人能夠理解的道理。而明朝人繼而會產生的疑惑是,這些道理佛教早就在說,看佛教滅人慾滅得多徹底,那麼陽明心學和佛學究竟有什麼不同呢?《傳習錄》有答案如下:
這樣的辯解足以使儒家失去還手之力,因為佛教站在更高的維度以六道輪迴的永恆視野來看問題,結論自然與只站在今生今世的儒家不同。至於六道輪迴是否存在,那又是一番新的辯論了,但無論如何,認可六道輪迴總比儒家「未知生,焉知死」的存疑態度更讓人心裏踏實一些,畢竟一個錯誤的結論比沒有結論更讓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