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宸濠之亂 十九

第十三章 宸濠之亂

十九

這種孤膽英雄拯救地球的好萊塢經典主題,當真就這樣出現在一個明朝人的夢裡。醒來之後,王銀髮現自己渾身上下大汗如雨,但心裏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通透感,那意味著對「萬物一體,宇宙在我」的頓悟。
但正是這種無拘無束的環境讓王銀越學越有自信。某天他做了一個寓意深遠的夢,夢見天突然塌了,人們奔走呼號,不知所措,而他高舉雙臂,將天擎住,又將錯了位的日月星辰一一擺正,耳邊儘是人們歡呼拜謝的聲音。
武宗班師,終於還了江南百姓清凈。只要官府不生事,民間總能從瘡痍中迅速恢復活力。以黃九*九*藏*書老學派無為而治的思路來看,管得好不如管得少。
長吁了一口氣的王守仁更不願多生事端,於是巡撫衙門又有了書院的氣象,天下學人仰慕他的事功與學術,前來求師問道的人絡繹不絕,即將在陽明心學的傳承過程中大放異彩的王艮就是在這個時候遠來拜會的。
堯當然不可能穿成這副模樣,但重要的是,王銀真誠地這樣篤信著。以這樣的扮相四處講學,真彷彿戲台上的人物乍現在現實生活里,很能引發人們圍觀的熱情。然而問題在於,即便堯真的這樣穿戴,但在明代中葉穿成這副模樣,穿https://read•99csw•com出來的與其說是聖賢風範,倒不如說是朋克精神。
王銀當然沒有這種自知之明,只是自信滿滿地標榜自己的教學主旨:不分老幼貴賤賢愚,凡是有志求學的人都可以來學。這是一個真正的革命性主張,儘管孔子早已「有教無類」,但我們只要看看天下四方來向王守仁求學的都是哪個階層的人物,便知道王銀的做派有多麼出格了。而當王銀以「行為藝術家」的姿態招搖過市的時候,幸而影響還不算太大,朝廷也無暇去關注他。
王艮的身份很有些特別,他原名王銀,出身於泰州的一個鹽工家九九藏書庭。明朝實行食鹽專賣政策,鹽場工人有專門的戶籍,稱為灶戶。灶戶和軍戶一樣,世襲不但是權利,更是義務。明代中葉以來,政府對食鹽的控制略有放鬆,灶戶在完成國家指標之後,如果還有餘鹽,可以拿出一部分來自行銷售。王銀的家庭就是這樣,父親煮鹽、販鹽,在貧困的日子里掙扎,王銀草草讀了幾年私塾,從十一歲上便在父親身邊幫工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王銀就是一個例子。
王銀二十五歲那年,販鹽經過山東,在夫子廟前忽然受到震撼,慨然自語道:「孔子也是人,我也是人,聖人一定是凡人可以學成九九藏書的!」世界的迷霧從此豁然開朗,他開始了一種半工半讀的生活,煮鹽、販鹽依然如故,但懷裡總揣著《孝經》《大學》《論語》這些典籍,得空便鑽研,一有機會便向別人討教。
這是王銀破繭化蝶、脫胎換骨的一刻,以往的一切所學、所疑至此豁然貫通。而夢的寓意毋庸置疑是要自己拯救天下蒼生的天啟,那就以講學來救世吧。於是王銀依照古禮,為自己打造出一套卓爾不群的行頭:頭戴五常冠,身穿深衣,腰系大帶,手持笏板。如此扮相的依據是:「言堯之言,行堯之行,就一定要穿堯的衣服!」
我們對照中年之前的王守仁與王銀,https://read.99csw.com會發現他們的治學理論幾乎如出一轍,但不同的出身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王守仁雖然「標新立異」,但在世人的眼裡,他至多只是「體制內」的另類分子,是可以用「體制內」的語言溝通的人;王銀卻是「體制外」的「孤魂野鬼」,從方法論到專業術語都自成體系,與「體制內」的學術扞格難通。
儒學早已發展為一門博大精深的學術體系,一個「工人家庭」的孩子半路出家,靠野狐禪式的自學堅持下來,註定會和知識分子的主流群體格格不入。王銀當時的角色,很像今天所謂的「民科」,懷著發明永動機的高遠理想,在無人理解的孤獨里負重前行。